动能定理高考题分析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046854 上传时间:2018-04-06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能定理高考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动能定理高考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动能定理高考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动能定理高考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动能定理高考题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能定理高考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能定理高考题分析(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第七章第七章 动量、能量守恒(含五年高考题)动量、能量守恒(含五年高考题)第一部分 五年高考题荟萃 2009 年高考新题 一、选择题 1.(09全国卷21)质量为 M 的物块以速度 V 运动,与质量为 m 的静止物块发生正撞,碰撞后两者 的动量正好相等,两者质量之比 M/m 可能为 ( AB ) A.2 B.3 C.4 D. 5 解析:本题考查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得设碰撞后两者的动量都为 P,则总动量为 2P,根据 5.(09海南物理7)一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合外力方向 不变,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如 图所示。设该物体在0t和02t时刻相对于

2、出发点的位移分别是1x和2x,速度分别是1v和2v,合外力从开始至ot时刻做的功是1W,从0t至02t时刻做的功是2W,则 ( AC )A215xx213vvB12219 5xxvvC21215 8xxWWD21 2139vvWW二、非选择题 11.(09北京24)才用多球依次碰撞、碰撞前后速度在同一直线上、且无机械能损失的恶简化力学模 型。如图 2(1)如图 1 所示,ABC 为一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BC 段水平,AB 段与 BC 段平滑连接。质量为1m的小球从高位h处由静止开始沿轨道下滑,与静止在轨道 BC 段上质量为2m的小球发生碰撞,碰撞后两球两球的运动方向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且

3、在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求碰撞后小球2m的速度大小2v;(2)碰撞过程中的能量传递规律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为了探究这一规律,我们所示,在固定光滑水平轨道上,质量分别为、nm的若干个球沿直线静止相间排列,给第 1 个球初能1kE,从而引起各球的依次碰撞。定义其中第n个球经过依次碰撞后获得的动能kE与1kE之比为第 1 个球对第n个球的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动能传递系数1nk。a.求1nkb.若10004,kmm mm m为确定的已知量。求2m为何值时,1nk值最大解析: (1)设碰撞前的速度为,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2 101121vmghm 设碰撞后 m1 与 m2 的速度分别为 v1 和

4、 v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2211101vmvmvm由于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2 222 112 10121 21 21vmvmvm 、式联立解得21101 22 mmvmv将代入得211 222mmghmv(2)a 由式,考虑到2 2222 10121 21 1vmEvmEKK和 得 根据动能传递系数的定义,对于 1、2 两球2 212112 12)(4 mmmm EEk kk 同理可得,球 m2 和球 m3 碰撞后,动能传递系数 k13 应为2 3232 2 2121231213 13)(4 )(4 mmmm mmmm EE EE EEk kkkkkk 依次类推,动能传递系数 k1n 应为2

5、 11 2 3232 2 21211(23121)(4 )(4 )(4 )nnnnnkknkkkkkkn mmmm mmmm mmmm EE EE EE EEkinLL解得 2 12 322 212 12 32 2111)()()(4nnnnnnmmmmmmmmmmmkLLb.将 m1=4m0,m3=mo 代入式可得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222022 012)(4(64 ommmmmmk为使 k13 最大,只需使取最小值,最大,即 22 0 22 002224 41 )(4(mmmmmmmmmo由可知0220 2 22 0 2424mmmmmmm 最大。时,即当1302 20 22,2kmmm

6、mm12.(09天津10) 如图所示,质量 m1=0.3 kg 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 面上,车长 L=15 m,现有质量 m2=0.2 kg 可视为质点的物块,以水平向右的 速度 v0=2 m/s 从左端滑上小车,最后在车面上某处与小车保持相对静止。物 块与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5,取 g=10 m/s2,求 (1)物块在车面上滑行的时间 t; (2)要使物块不从小车右端滑出,物块滑上小车左端的速度 v0 不超过多少。 答案:(1)0.24s (2)5m/s 解析:本题考查摩擦拖动类的动量和能量问题。涉及动量守恒定律、动量定理和功能关系这些物理规律 的运用。 (1)设物块与小车的共同速度为

7、 v,以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vmmvm2102设物块与车面间的滑动摩擦力为 F,对物块应用动量定理有022vmvmtF-其中 gmF2解得gmmvmt2101 代入数据得 s24. 0t (2)要使物块恰好不从车厢滑出,须物块到车面右端时与小车有共同的速度 v,则vmmvm2102由功能关系有gLmvmmvm22 212 0221 21代入数据解得 0v=5m/s故要使物块不从小车右端滑出,物块滑上小车的速度 v0不能超过 5m/s。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13.(09山东38) (2)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轨道上有三个木块,A、B、C,质量分别为 mB=mc=2m,mA=m,A

8、、B 用细绳连接,中间有一压缩的弹簧 (弹簧与滑块不栓接)。开始时 A、B 以共同 速度 v0 运动,C 静止。某时刻细绳突然断开,A、B 被弹开,然后 B 又与 C 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最终 三滑块速度恰好相同。求 B 与 C 碰撞前 B 的速度。解析:(2)设共同速度为 v,球 A 和 B 分开后,B 的速度为Bv,由动量守恒定律有0()ABABBmmvm vm v,()BBBCm vmmv,联立这两式得 B 和 C 碰撞前 B 的速度为09 5Bvv 。考点:动量守恒定律 15.(09安徽24)过山车是游乐场中常见的设施。下图是一种过山车的简易模型,它由水平轨道和在 竖直平面内的三个圆形

9、轨道组成,B、C、D 分别是三个圆形轨道的最低点,B、C 间距与 C、D 间距相等,半径12.0mR 、21.4mR 。一个质量为1.0m kg 的小球(视为质点) ,从轨道的左侧 A 点以012.0m/sv 的初速度沿轨道向右运动,A、B 间距16.0L m。小球与水平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0.2,圆形轨道是光滑的。假设水平轨道足够长,圆形轨道间不相互重叠。重力加速度取210m/sg ,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试求(1)小球在经过第一个圆形轨道的最高点时,轨道对小球作用力的大小;(2)如果小球恰能通过第二圆形轨道,B、C 间距L应是多少;(3)在满足(2)的条件下,如果要使小球不能脱离轨道

10、,在第三个圆形轨道的设计中,半径3R应满足的条件;小球最终停留点与起点A的距离。答案:(1)10.0N;(2)12.5m(3) 当m4 . 03R0时, m36.0L;当m27.9m1.03 R时, m026. L 解析:(1)设小于经过第一个圆轨道的最高点时的速度为 v1 根据动能定理2 02 11121 212mvmvmgRmgL-小球在最高点受到重力 mg 和轨道对它的作用力 F,根据牛顿第二定律12 1 RvmmgF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由得 10.0NF (2)设小球在第二个圆轨道的最高点的速度为 v2,由题意22 2 Rvmmg 2 02 2121 212mvmvmgRLLmg2由

11、得 m12.5L (3)要保证小球不脱离轨道,可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I轨道半径较小时,小球恰能通过第三个圆轨道,设在最高点的速度为 v3,应满足33 Rvmmg2 2 02 3121 212mvmvmgRL2Lmg3由得 m.R340II轨道半径较大时,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R3,根据动能定理2 01212mv0mgRL2Lmg3解得 m1.03R为了保证圆轨道不重叠,R3 最大值应满足2 2322 32-RRLRR解得 R3=27.9m 综合 I、II,要使小球不脱离轨道,则第三个圆轨道的半径须满足下面的条件m4 . 03R0或 m27.9m1.03 R当m4 . 03R0时,小球最终焦停

12、留点与起始点 A 的距离为 L,则2 0210mvLmg-m36.0L当m27.9m1.03 R时,小球最终焦停留点与起始点 A 的距离为 L,则m026.221 LLLLL24.(09重庆24)探究某种笔的弹跳问题时,把笔分为轻质弹簧、内芯和外壳三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 部分,其中内芯和外壳质量分别为 m 和 4m.笔的弹跳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把笔竖直倒立于水平硬桌面,下压外壳使其下端接触桌面(见题 24 图 a) ;由静止释放,外壳竖直上升至下端距桌面高度为1h时,与静止的内芯碰撞(见题 24 图 b) ;碰后,内芯与外壳以共同的速度一起上升到外壳下端距桌面最大高度为2h处(见题 24 图

13、 c) 。设内芯与外壳的撞击力远大于笔所受重力、不计摩擦与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 g。 求:(1)外壳与碰撞后瞬间的共同速度大小; (2)从外壳离开桌面到碰撞前瞬间,弹簧做的功;(3)从外壳下端离开桌面到上升至2h处,笔损失的机械能。解析:25.(09广东物理19)如图 19 所示,水平地面上静止放置着物块 B 和 C,相距l=1.0m 。物块 A 以速度0v=10m/s 沿水平方向与 B 正碰。碰撞后 A 和 B 牢固地粘在一起向右运动,并再与 C 发生正碰,碰后瞬间 C 的速度v=2.0m/s 。已知 A 和 B 的质量均为 m,C 的质量为 A 质量的 k 倍,物块与地面的动摩擦 因数=0.45.(设碰撞时间很短,g 取 10m/s2) (1)计算与 C 碰撞前瞬间 AB 的速度; (2)根据 AB 与 C 的碰撞过程分析 k 的取值范围,并讨论与 C 碰撞后 AB 的可能运动方向。解析:设 AB 碰撞后的速度为 v1,AB 碰撞过程由动量守恒定律得012mvmv设与 C 碰撞前瞬间 AB 的速度为 v2,由动能定理得 22 2111 你的首选资源互助社区联立以上各式解得24/vm s若 AB 与 C 发生完全非弹性碰撞,由动量守恒定律得22(2)mvk mv代入数据解得 2k 此时 AB 的运动方向与 C 相同 若 AB 与 C 发生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