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科学 期末复习要点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045374 上传时间:2018-04-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科学 期末复习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体科学 期末复习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体科学 期末复习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体科学 期末复习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体科学 期末复习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科学 期末复习要点(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被覆上皮被覆上皮(covering epithelium):覆盖于体表或衬于体内各种管、腔及囊的内表面的上皮。覆盖于体表或衬于体内各种管、腔及囊的内表面的上皮。 1、 单层扁平上皮:由一层不规则的扁平细胞组成。薄,物质易透过。 2、 单层立方上皮:由一层立方细胞组成。分布于肾小管、甲状腺滤泡等处,具吸收、分 泌功能。 3、 单层柱状上皮:由一层棱状细胞组成,分布于胃、肠道、胆囊、子宫和输卵管的内腔 面,具吸收分泌功能。内含杯状细胞,是一种腺细胞,分泌粘液,有润滑上皮表面和 保护上皮的作用。 4、 假复层上皮组织:由不同细胞组成。柱状细胞游离面具有纤毛。主要分布在呼吸道的 腔面。 5、 复层扁平

2、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具有很强的机械保护作用,分布于口腔、食道和阴 道等腔面及皮肤表面,具有耐摩擦和组织异物浸入等作用,受损伤后有很强的修复能 力。 6、 复层柱状上皮:分布于眼睑结膜、尿道海绵体部的粘膜上皮,具有保护作用, 。 7、 变移上皮:一种复层上皮,它的细胞形态和层数随所在器官的空盈状态儿发生变化, 以使上皮的面积扩大或缩小,故称变移上皮。分布于肾盂、省盏、输尿管和膀胱及尿 道前列腺部的内腔面。 疏松结缔组织疏松结缔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的特点疏松结缔组织的特点:细胞种类多,纤维数量少,排列稀疏。具有支持、连接、营养、 防御、保护以及修复功能。 疏松结缔组织的组成:疏松结缔组织的组成:

3、细胞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间质充质细胞、 白细胞。成纤维细胞成纤维细胞:是疏松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含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 体,具有合成和分泌蛋白质的结构特点,有产生纤维及基质的功能。扁平、多突、核大、 着色浅、核仁明显;胞质弱嗜碱性。巨噬细胞巨噬细胞:形状不规则,常有伪足;胞质嗜酸性,可含异物颗粒和空泡;核小,染色深。浆细胞:浆细胞:卵圆形;核圆,位于一侧,异染色质粗块状;胞质嗜碱性;含有大量粗面内质 网和核蛋白体,具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中心体和线粒体;具有合成、贮存与产生抗体 即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参与体液免疫反应。肥大细胞:肥大细胞

4、:细胞大,卵圆形;细胞核小而圆,染色深;胞质充满粗大嗜碱性颗粒。颗粒 内含肝素、组织胺、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报纸中含白三烯。功能是引发过敏反应。脂肪细胞脂肪细胞:单个或成群分布,体大,圆或多边形;核扁圆,位于一侧;胞质含一大脂滴。 有合成和贮存脂肪,参与脂类代谢的功能。 纤维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胶原纤维: 基质基质:蛋白多糖、纤维粘连蛋白、组织液。肌肉细胞肌肉细胞: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神经组织的作用:神经组织的作用:接受刺激、整合信息、迅速传导冲动;通过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把接受 的信息加以分析或贮存,并可传递给骨骼肌、内脏平滑肌和腺体等,以产生效应;此外, 它们也是意识、记

5、忆、思维和行为调节的基础。 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亦称神经细胞。 分为胞体、树突、轴突、N 纤维、末梢。里面含有具有活跃的蛋白质合成功能的尼氏体。 神经核与神经节:神经核与神经节: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在神经系统内中枢皮质以外的部位聚集成 的集团称为神经核,如果神经元胞体在中枢以外的周围部集合在一起则称神经节. 神经和神经纤维束:神经和神经纤维束:在神经系统中枢内起止、行程和功能基本相同的一束神经纤维,称神 经纤维束,在外周神经纤维聚合成束则称神经. 灰质:灰质:灰质泛指神经元胞体及树突在神经系统的中枢内聚集的地点,在新鲜标本中色泽灰 暗, 白质:白质:泛指神经系统的中

6、枢内神经纤维聚集的地点,髓鞘色泽白亮 皮质:皮质:指脑表面成层配布的灰质,如小脑皮质、大脑皮质。 网状结构:网状结构:指神经系统中枢内灰质和白质相混杂的结构,其中神经纤维交错成网,神经核 散在其中。 传导路:传导路:指传导神经冲动(信息)的神经通路关节的组成和功能:关节的组成和功能:关节由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三部分组成。功能为在肌肉的牵引下 各种运动,保证运动的灵活性和稳定性。 躯干骨的主要组成躯干骨的主要组成:包括椎骨、肋和胸骨。 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系统的组成: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周围神经系统包括 12 对脑神经、31 对脊神经和一定数目 的内脏神经。

7、 脑包括脑包括脑干(延髓、脑桥、中脑) 、小脑、间脑和大脑 6 部分。 大脑皮质分区:大脑皮质分区:根据大脑皮质的特点可分为皮质感觉区、皮质运动区和皮质联合区。 12 对脑神经及主要功能:对脑神经及主要功能:嗅神经(传入嗅觉冲动) 、视神经(传入视觉冲动) 、动眼神经 (调节眼球运动、缩瞳,晶状体调节) 、滑车神经(使眼球向下外方转动) 、三叉神经(感 觉传入、支配肌肉随意运动) 、展神经(使眼球外转) 、面神经(支配肌肉随意运动,腺体 分泌,传入味觉冲动) 、前庭蜗神经(传入平衡觉冲动,传入听觉冲动) 、舌咽神经(支配 肌肉随意运动,腺体分泌,感觉传入,传入味觉冲动) 、迷走神经(内脏运动,

8、腺体分泌, 支配肌肉运动,传入感觉冲动) 、副神经(支配肌肉运动,转头和提肩) 、舌下神经(调节 舌肌运动) 。 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指化学性突触传递过程中由神经末梢释放,作用于支配神经元或效应细胞膜 上的受体,完成信息传递功能的特殊化学物质。特点:特点:1)神经元内含有合成递质的酶类和 前体物质;(2)递质合成后贮存在突触小泡内,当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时能被释放; (3)递质通过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细胞膜上的受体,激发产生突触后电位而发挥其 传递信息的作用;(4)突触部位存在着消除递质作用的机制;(5)递质直接外加于突触 间隙也能产生突触后效应,此效应与神经冲动传递引起的突触后效应相同;

9、(6)存在着受 体激动剂或阻断剂加强或抑制递质传递信息的作用。 合成合成:递质合成需相应酶系和前体分 子。神经元胞体是合成神经递质的场所。释放:主要以胞吐形式由突触前膜释放。 神经纤维: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是由轴突或感觉神经元的长树突及包在外面的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的结 构。 受体:受体:受体(receptor)是存在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一些特殊生物分子,能识别并特异结合化 学信号分子,引起特定的反应,从而改变细胞的生理功能。某种化学信号分子能否对细胞 产生影响,取决于效应细胞上是否存在着能够与其特异结合的受体。 能够与受体特异结合的化学信号分子称为配体配体 神经递质与受体的作用机制神经递质与受体的作

10、用机制:受体与递质的结合具有特异性,即一种受体只能与相应的一 种神经递质结合,但对某种神经递质来说不一定只有一种受体。在神经调节过程中,神经冲动经突触传递产生的效应,不仅取决于神经递质的种类,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受体的类型, 是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神经递质受体本质上是蛋白质,可通过两种机制对突触后 膜产生影响。一类突触后膜的受体是直接与通道蛋白耦联的膜蛋白,或其本身就是一种通 道蛋白,如胆碱能 N 受体。另一类突触后膜受体与 G-蛋白耦联,如肾上腺素能 受体。 当神经递质与这类受体结合后,激活细胞膜上的某种酶,启动环腺苷酸(cAMP)或环鸟 苷酸(cGMP)等第二信使,由这些信号物质调节神经

11、的功能,结果是改变突触后膜的极 化程度。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所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弧:是指集体接受刺激到作出反应,兴奋传递所通过的途径。反射弧一般由感受器、 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5 部分组成。 中枢神经传递特征: 1、 单向传递 中枢兴奋传递的单向性是由突出传递决定的,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 神经元释放,儿语递质结合的受体存在于突触后膜,只有突出前神经元释放递质与突 出后膜上的受体结合,才能实现并完成神经元间神经冲动的传递。 2、 中枢延搁 与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达速度相比,兴奋在中枢的传递速度明显减慢,经 历的时间延长,这种现象称为中

12、枢延搁。 3、 后放 在反射过程中,一般会出现刺激停止、传入神经纤维上的传入冲动消失后,反 射中枢的兴奋并不立即消失,在传出神经纤维上仍有传出神经冲动发放,使反射活动 延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称为中枢兴奋的后放。 4、 兴奋的总和 单一传入纤维连续传入多个神经冲动或由多条传入纤维同时传入冲动, 这些神经冲动到达同一神经中枢,诱导产生的阈下兴奋会发生总和,达到一定水平就 会发放神经冲动,引起反射活动,这一过程称为兴奋的总和。包括时间总和和空间总 和。 5、 兴奋节律的改变 主要表现为传入神经上的传入冲动频率和传出神经上的传出冲动频 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6、 对内环境变化的敏感性和易疲劳性。

13、生物躯体感觉传导路径生物躯体感觉传导路径:初级神经元位于背根的脊神经节内,为感觉神经元,其周围突构 成脊神经的感觉纤维,分布于驱干、四肢的皮肤感受器,中枢突经后根外侧步入脊髓,上 升 13 个节段后,在脊髓灰质后角固有核更换神经元。第二级神经元的纤维在白质前联合 交叉至对侧,尔后,痛觉与温度觉在脊髓侧索上行,触觉和压觉在脊髓前索上行,二者共 同组成脊髓丘脑束上行至丘脑,于腹后外侧核更换神经元。腹后外侧核的第三极神经元的 纤维参与组成丘脑皮质束上行经内囊后肢,投射到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旁中央 小叶后部。 意识性感觉传导路径意识性感觉传导路径:由三级神经元组成。初级神经元位于脊神经节内,其

14、周围突分布于 躯干和四肢的肌肉、肌腱和关节的肌梭等深部感受器,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进入脊髓,来 自下肢和躯干下部的纤维形成薄束,来自上肢和躯干上部的纤维形成楔束,在同侧的后索 上行,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延髓薄束核和楔束核的第二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交叉 到对侧,形成内侧丘系上行抵达丘脑的附后外侧核。腹后外侧核的第三极神经元纤维组成 丘脑皮质束,经内囊后肢上行,投射到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有些纤维投射到中央前回。 浅感觉:浅感觉:是指刺激作用与分布在皮肤或皮肤下所处位置较浅的感受器而产生的感觉。浅感 觉包括躯干四肢和头面部两条传导路径。 特异与非特异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

15、特异与非特异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包括感觉接替核和联络性核团两部分的投射。躯干、头面部感觉及特殊感觉经各自的感觉传导路径上行至丘脑核团的感觉接替核,更换神 经元后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质的特定区域,这种感觉投射途径称为特异性投射系统。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也成弥散投射系统。特种特异性感觉传导束上行经过脑干时,其内的 部分纤维发出侧支与脑干网状结构的神经元发生突触联系,并在网状结构内多次更换神经 元,上行至丘脑的非特异性核团即板内核群,换元后发出纤维弥散的投射到大脑皮层的广 泛区域,这一感觉投射途径称为非特异投射系统。 大脑感觉投射特点(大脑感觉区) 自主神经(交感不交感) 下丘脑功能 作用 大脑运动区特点: 脑电图的四种波形 慢波快波睡眠及主要生理意义 条件反射: 记忆的种类和特点 感受器的阈刺激: 感光细胞的特点(强弱 有色无色) 视感细胞 视觉的光化学反应和感光换能作用 听觉器官对声音的初步分析(行波学说和音调定位) 半规管 椭圆囊与球囊的作用 肾单位:组成(肾小体、肾小管) 尿的生成过程: 抗利尿激素过程 下丘脑、垂体、靶腺三者的关系 激素如何维持平衡 下丘脑与垂体分泌哪些激素 甲状腺素的主要功能与异常 糖皮质激素与肾上腺素的作用特点(应用与应急) 胰岛素作用特点 生长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