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旷课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7027307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旷课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把旷课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把旷课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把旷课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旷课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把旷课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目前中学生不愿上学甚至逃学的现象确实存在,并有蔓延之势,加大了教 育的难度并成为施教的障碍,老师感到棘手,家长十分焦虑。 调查分析表明中学生这种厌学现象主要由下面原因所致。学习负担过重, 使学生产生了逆反心理;没有建立正确的学习动机,缺乏学习动力;在学 习上屡遭失败,缺乏信心。 根据以上的分析,如何帮助中学生克服厌学心理,杜绝逃学现象发生,我 认为有以下做法:减轻中学生负担。有的家长认为学习不能没有压力,孩子 一回家就逼着孩子做作业,看到孩子玩就下禁令,这样孩子的精神压力加大, 对孩子的发育和学习,只会产生消极作用,所以应在校内外减轻学生的负担。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研

2、究表明环境是影响人们成才的重要条件之一,如学 校环境、家庭环境等。 教育儿童正确对待成绩,树立前进的信心。如果孩子 成绩差,教师不要责备,要引导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要求自己,引导 学生找出原因,帮助孩子树立学习信心。 概括起来说,经常旷课的学生其心理健康及人格发展等方面呈现出下列特 点: 1、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这些学生往往认知活动水平差,在课堂学习、课外作业等学习活动中完全 处于消极被动的应付状态。他们对学习普遍有畏难情绪,注意力极易分散,听 讲心不在焉,记忆的方法和习惯不良,加之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目的不明确, 学习的动力不足、效果不好。由于这些学生不愿学、不会学而学不会,必然导 致学习

3、成绩差并形成恶性循环。调查发现,经常有旷课、逃学行为的学生表现 出明显的抑郁、焦虑的厌学情绪,在强迫、人际敏感、敌对性和偏执心理方面 也明显高于一般对照组的学生。据一些接受个别访谈的家长和班主任反映,这 些学生往往会随着上学时间的迫近,心情由平静变得不安起来。如果强迫其上 学,他们就会闭门不出,没有任何反应,甚至产生心理逆反。 2、自尊程度较低 调查中发现,经常旷课、逃学的学生自尊、自信水平也较低。由于学业成 绩差,他们很少受到教师、家长和同学的关注与重视,开始表现为惭愧、内疚、 掩饰自己,继而发展为满不在乎、不以为然和自暴自弃,失去了应有的自尊和 自信。同时,他们会积极寻找其他途径实现自我的

4、价值,从而表现出不守纪律、 爱出风头、与教师对着干,直至旷课、逃学。他们经常出没于校外游戏房、舞 厅、网吧等青少年不适宜的场所,寻找刺激、混日子、消磨时光。 3、人格特征大多呈内向、情绪不稳定型 根据调查中运用艾森克个性量表测量的结果表明,经常旷课、逃学的学生 个性内向型的明显多于外向型的,情绪不稳定型的明显多于稳定型的。这些学 生往往表现出孤独、焦虑、忧郁、冷漠、反应缓慢、适应性差、情绪反应强烈、 性情古怪孤僻等不良人格特征。 据一些家长反映,这些学生往往心情容易 激动,行动异常。个别学生早上情绪明显不安定,有病态反应,午后恢复正常, 夜晚却能非常安定地坐在电视机旁看电视,而且时间很长。这时

5、,他们可能表 示出“明天早起一定上学去”的决心,但第二天天一亮,他们又无法约束自己 的行为,赖床、迟起,甚至于闭门不出、睡大觉而不上学。有的学生往往是星 期一情绪最不安定,双休日、节假日心情愉快、行为正常。另外,这些学生往往还表现出特别中心、谨慎,敏感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 如何有效地防止和矫治学生的旷课、逃学行为,促进学生心理和人格的健 康发展呢? 我认为可采取以下一些策略。 (一)消除导致学生旷课、逃学的各种影响源,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 观,努力使学生愿学、乐学:由于厌学心理是导致学生旷课、逃学等不良行为 的直接因素,因此,要帮助学生克服和矫治旷课、逃学的行为,首先就要努力 消除导致

6、学生厌学的各种影响因素,使学生愿意学习、乐意学习。导致学生厌 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诸如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教师不当的教育方式、教师 对部分学生的歧视、来自家庭的不良影响、社会风气及传媒中消极因素的不良 暗示、不良友伴群体的消极影响等等,这些都是要努力消除的负面因素。但是, 我们认为,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最关键的是教育者要确立 “赏识教育”的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育观。要确立“只要我们努力, 每个学生都能教好、都能完成规定学业”的教育信念,提倡广泛地开展“成功 教育” 、 “愉快教育” ,切实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 (二)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心理与人格的健康发展 由于

7、中中学生的不良心理和人格特征与旷课、逃学行为高度相关,因此, 加强对中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其健全人格是至 关重要的。 1、要建立心因性旷课、逃学学生的心理档案,认真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 与人格的发展状况,以保证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与帮助的科学性和针 对性。 2、要注意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要结合学科教学,对厌 学旷课和逃学的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要立足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 自觉性,结合进行“认知矫正法” 、 “尝试成功经验法” 、 “自我教导训练法”等 各种形式的认知辅导,以加强对这类学生的心理指导与帮助。 3、要将厌学旷课和逃学的学生作为学

8、校心理咨询工作的重点对象,通过心 理咨询,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厌学、旷课和逃学的根本原因。可根据“成功性原 则”指导学生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方法予以“积极强化” ,建立学业自信 4、要努力培养旷课、逃学学生的自尊人格,提高他们的自尊水平。对于旷 课、逃学学生不能马上就认定为特殊学生而另眼看待,甚至“打入另册” 。否则, 他们会因为教师的歧视和学习过程中不断失败的情绪体验而自暴自弃,失去自 尊。 (三)特别要重视旷课行为严重的个别学生,给以及时、科学的行为矫治 对于个别由于某种原因而对学校产生恐惧、厌恶心理,对学习生活冷漠、 毫无兴趣,旷课、逃学行为特别严重的学生,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并由学校 专业心

9、理咨询教师给以及时、系统的行为矫治。实践证明, “行为强化”是一种 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具体地,我们可以借助“代币券” 、 “签约” 、 “行为 代价” 、 “强化终止”或“学校行为表现报告法”等行为强化方法的综合运用, 来帮助学生克服和矫治旷课、逃学等不良行为。 当然,一般说来,没有适用 于任何类型厌学旷课学生的矫治策略。所以,必须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做综合分 析与判断,据此研究出有针对性的具体策略。比如,被许多教师的实践证明相 当有效且可行的“兴趣转移法”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兴趣结构不同, 就应具体对待。厌学、旷课和逃学的学生往往对学科课程不感兴趣,但对课外活动有兴趣,因而需要

10、教师仔细分析这些学生的“兴趣点” ,并积极引导他们将 其良好的兴趣迁移到各科学习上来。 值得注意的是,帮助学生克服和矫治旷课、逃学行为,必须充分依靠学生 家长的配合。旷课虽然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受到挫折,对学校生活不适应的反 应,但旷课的症状往往是从家庭里反映出来。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方法对学生的 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很大,如果不能很好地与家长配合,只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 是不行的。为此,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对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给家长写信、 举办家庭教育咨询等活动,使家长科学地了解孩子,形成科学的家庭教育观, 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同样,帮助学生克服和 矫治旷课、逃学行为必然要

11、求教师间相互合作,师生间关系融洽,使学校具有 和睦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心理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学校具有吸引力,使身 处其中的学生感到心情舒畅,也才能使他们对学校生活有依恋,乐意在学校学 习,从而避免厌学的情绪和行为产生。 此外,帮助学生克服和矫治旷课、逃学行为是一件长期而艰巨的“救心工 程” ,需要我们具有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不能太性急。要通过指导学生提高 认识,使他们自己有所觉察和省悟。一旦学生自己认识了、觉醒了,他们就会 自觉克制自己的不良行为,主动来校上课。指导时,尽量不要限定他们什么时 间到校,不要给他们施加压力,要真正从思想认识上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不 能让学生逃避问题。当然,教师也不能回避实质性的问题,教师的任务就是寻 找途径,帮助学生解决不良学习行为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当代中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也一直处于不断 的发展、变化之中。但是,处于变化之中的旷课、逃学学生的心理特征、表现 及形成原因等都还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在对这些学生进行普遍的心理辅导与 帮助,以及对重点学生进行行为矫治的基础上,更应注意增强科研意识,以科 学研究的态度不断地总结、实践和提高,形成适合我们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理 论和模式。从而不断提高对学生旷课、逃学行为进行心理辅导与矫治的科学性、 艺术性和实效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