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中和中学高2013级10-11学年下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贺卫红)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7024865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都市中和中学高2013级10-11学年下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贺卫红)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成都市中和中学高2013级10-11学年下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贺卫红)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成都市中和中学高2013级10-11学年下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贺卫红)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成都市中和中学高2013级10-11学年下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贺卫红)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成都市中和中学高2013级10-11学年下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贺卫红)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成都市中和中学高2013级10-11学年下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贺卫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都市中和中学高2013级10-11学年下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贺卫红)(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成都市中和中学高 2013 级 10-11 学年下期半期考试 *历 史 试 题*第第卷卷说明:本试题包括第卷(选择题)和第卷(材料分析题)两部分。考生须将试题答案 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考试结束,只须交答题卡。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一、选择题(60 分,每小题 1.5 分) 1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下列最能体现“新的时代”特征的发明是 ( )2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出现 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 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B铁农具、牛耕的出现 C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倡导变法D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3在 2

2、008 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位于成都平原的一座 2000 多年前的大型水利工程经 受住了考验,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这一著名的水利工程是( ) A.郑国渠B.井渠C.都江堰D.灵渠 4.下列图片反映的古代中国经济成就按其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耦犁 曲辕犁 冶铁鼓风水排 铁制农具A. B. C.D. 5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 “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6观察下列图表,18951913

3、年我国出现这种经济状况的历史背景主要是( )ABCD2A.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B.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放松 C.资产阶级政治地位的空前提高D.民众自发的抵制日货运动 7某校高二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 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是( )张 謇 荣宗敬 荣德生 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他们的企业以轻工业为主 他们创办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 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A.B.C.D. 8洋务运动对中国社会进程的主要影响是 ( ) A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工业化历程B提出了“师夷长技”的思想 C建立了近代中国的第一支海军D促成了清统治集团内部分化 9

4、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 ) A工业化 抗美援朝 三大改造B一边倒 人民公社 另起炉灶 C “大跃进”两弹一星 和平共处D合作化 求同存异 三个面向 10下图中反映的历史事件直接造成了农村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的是( )A.1952 年土地改革 B.1954 年农民入社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311右图是 1955 年的政治宣传画,图中“听毛主席 的话,我自愿入社”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12下图反映了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B手工

5、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3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开端( )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B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14、我国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 A建立发展多种经营体制B消灭封建制度的残余 C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D调整产品的分配机制 15下面是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表,这种变化的主要原 因和意义是(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国营经济191%322%合作社经济15%534%公有制经济公私合营经济07%73%资本主义经济69%0%私有经

6、济个体经济718%71%A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 C土地改革的完成和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的确立 D改革开放和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161973年,国家的经济工作出现起色,其主要原因是( ) A “文化大革命”的动乱还没有扩展到经济领域 B党中央及时纠正“左”倾错误 C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并采取有效措施 D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恢复调整了国民经济 17彻底打破长期以来禁锢人们头脑的传统观念,澄清了人们对市场经济的错误认识和 模糊观念的是 ( ) A1992 年初,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B1992 年 10

7、 月,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C1993 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召开D2002 年,中共十六大的召开 18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A民主集中制B解放思想C实事求是D改革开放 19我国农村率先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省份是:( ) A江苏 福建B安徽 山东 C安徽 四川 D广东 四川 20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从左图票证的取消到右图票证的出现,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 )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D.经济形态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变 21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8、) A中共十三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五大D中共十六大 2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务院决定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属于广东省的是( ) A深圳、汕头、厦门B深圳、珠海、汕头 C深圳、珠海、海南 D珠海、汕头、厦门 23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 出自 1978 年安徽凤阳农民的这段顺口溜反映的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企业股份制改造 24 “松绑”是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企业改革的代名词,反映了当时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是 ( ) A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B对民族资本进行和平赎买 C实行全

9、面公私合营D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 2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 A农村B沿海地区C城市D国营企业526某班学生在历史课上表演反映清末民初礼仪风俗的课本剧,下列表演的内容不属于 新式礼仪的是( ) A握手B跪拜C鞠躬D拥抱 27衣食住行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下列图片反映的服饰属 于中西合璧的产物的是( ) ABCD 28在晚清时期,假如你是一名维新派,你会选择什么武器来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 斗争( )A报纸B电视C电影D广播 29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 http:/ ( ) A这一年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到了中国 B这一年中国电影事业起步

10、C这一年中国结束了电影无声的历史 D这一年中国影片第一次获得国际荣誉 30光绪帝的英语老师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 餐的事情: “每日三次点心, 两次大餐所食者, 无非烧炙, 牛羊鸡鱼, 再则糖饼、 苹 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材料说明当时( ) A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B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 C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 D西餐馆已由通商口岸进入内地 31新航路的开辟引起了所谓的“价格革命”,其影响是 ( ) 开始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 新兴的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了暴利 欧洲封建主势力衰落 ABCD

11、32现代西方学者用三个“G”来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机,即上帝(God) 、荣誉(Glory) 、 黄金(Gold)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对黄金的狂热追逐 向海外传播基督教 开发土地资源 弘扬骑士精神或因功封爵 AB CD 33“他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 ”材料中的6“他”是指( ) A西门子B爱迪生C瓦特D法拉第 341831 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 个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 原因是( ) A殖民扩张和掠夺B电力的广泛应用 C工业革命的进行D垄断组织的形成 35 “

12、黑奴贸易”的航程顺序是( ) A美洲非洲欧洲亚洲B非洲美洲亚洲欧洲 C欧洲非洲美洲欧洲D欧洲美洲非洲欧洲 36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业生产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确切地说是指( ) A珍妮纺纱机的发明B机器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C蒸汽机的发明D交通运输进入以蒸汽为动力的新时 代 3717 世纪荷兰在亚洲进行殖民扩张,一度占据中国领土:( )A澳门B台湾C香港岛D广州 38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发展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B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城市化进程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引起了社会阶级结构的重大变化 391870 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的前提和条件是 ( ) 欧美主要

13、国家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自然科学研究的重大突破 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及扩大 大量劳动力流向城市,城市化进程加快 ABCD 40. 从经济近代化角度看,以下四幅图片使人类由传统经济活动过渡到近代经济活动的 是( )A牛耕B蒸汽机C内燃机D互联网7成都市中和中学高 2013 级 10-11 学年下期半期考试 *历史试题答题卷*第第 II 卷卷二、非选择题(40 分)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 分) 材料一材料一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求,封建国家历来 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 “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 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

14、鼓励垦荒的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 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明清微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材料二 明代的凤阳:“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 年荒。 ”1978 年之前的凤阳:“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 娘进凤阳。 ”1978 年之后的凤阳:“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 今飞出金凤凰。 ” 材料三 深圳,在 1980 年前还是一座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而今已成为名扬海外的现 代城市,被称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邓小平曾为此欣然题词(见图 12)。 (1)根据材料一指出封建国家对面小农经济的政策及其根本目的。 (4 分)8(2)请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凤阳在各个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面貌的主要原因。 (6 分)(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是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