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 --毕业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37017915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中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 --毕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论中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 --毕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论中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 --毕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论中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 --毕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论中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 --毕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中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 --毕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 --毕业论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标题】论中小学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 【作者】张文君 【关键词】中小学生 音乐学习 兴趣培养 【指导老师】董 锋 【专业】音乐学 【正文】 一、引言 (一)音乐教育对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对中小学生思想 道德、智能、情操、身心健康等素质的形成,对促进中小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它通过本身所特有的育人功能,可以启迪学 生的革命理想、陶冶高尚情操、培养优良品格、发展形象思维、开发智力、促进 身心健康,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 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德育在音乐教育中

2、无形渗透。乐记云:“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中小 学生高尚道德品质的形成及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需要精心培育和塑造,而优 美高尚、声情并茂的音乐,蕴含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塑造中小学生灵魂的有力 手段。良好的音乐教育能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德育功效,它不仅 能激励、净化、升华中小学生的心灵和精神,使他们在思想、道德、情操、修养 等各方面发生变化,而且能逐渐形成爱憎分明的道德情感和自觉的道德信念。比 如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歌唱祖国、我的祖国、祖国,我永远热 爱你等歌曲,在雄壮或抒情、优美的旋律里,使中小学生体会祖国山河的壮丽, 人民的勤劳勇敢,唤起他们建设祖国,报效祖国的使命感,从而培

3、育他们爱国、 爱民的深厚感情。再如一首长江之歌,形象地描绘了长江古老的历史和汹涌 澎湃、奔腾万里的雄姿,歌曲的旋律跌宕起伏,词曲珠联璧合,交相辉映,既表 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眷恋之情,又抒发了各族儿女为祖国未来进行拼搏的雄心 壮志,无论是欣赏、演唱,还是器乐演奏,都会激起人们为祖国母亲争光的强烈 共鸣。1 智慧在音乐教育中逐步启迪。智力是人类认识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事物的能力,它包括想象、创造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音乐对中小学生的智力开发具 有独特的功能, 音乐教育促进智育的发展。荷兰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说得好: “每个孩子都应该有最基本的音乐教育,而音乐教育,是开发人类智力的 最好途径。

4、”古今中外众多的科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都是音乐艺术的 爱好者,音乐对人的意识和思维的催发作用在他们身上得到了神奇的体现。如爱 因斯坦,六岁开始学小提琴,小提琴伴着他走过了孤独的小学和中学时代,音乐 启迪着他的智慧和灵感,丰富着他的精神生活,为他潜心探索科学问题创造了必 要的条件。 美育在音乐教育中缓缓融入。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中明确指出:“艺 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而音乐教育作为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使中小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分辨“真”与 “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能力,而且能培养中小学生感受美、 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5、,具有其他学科教育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比 如,音乐中有许多对人的心灵、高尚道德的赞扬;有许多对先进思想、新鲜事物 的歌颂;有对历史事件的描绘;有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也有对敌人凶狠残暴行径 的揭露控诉,对丑恶事物的讽刺,对不良习俗的嘲讽等等。作品中美好的人与物, 无形中成为人们的楷模,丑恶事物也无形中成为反面的教材,使中小学生在与作 品感情的共鸣中形成正确的审美观。 此外,在体育和劳动教育上,音乐教育也有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等具体的作用。 因此,在当今的素质教育中,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通过寓教 于乐,把德、智、美、体、劳贯穿于其中,是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充分、自由、 全面发展的关键

6、,对促进中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音乐学习兴趣培养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 向。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激发学习热情,产 生内在动力的关键。何小全认为:“关注和重视学生学习音乐兴趣的培养,发展 学生对学习音乐兴趣和爱好,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是学生在音乐 方面持续发展,甚至培养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 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音乐保持密切联系感受音乐,用音乐 美化和丰富人生的前提,而且把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愿望。 ”并列

7、为音乐课程的目标之一,足见音乐兴趣培养的重要性的高度重视。2 1.兴趣激发热情 兴趣,这个主观的心理因素,属于人的个性倾向 (个性心理的目的性特征)范畴, 普通心理学一书指出:“兴趣是个体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是以需要为 基础并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的。”3因而,它不带有生理上的遗传基因,是 通过后天的环境熏陶感染和培养教育的结果,任何人不论素质高低,均随时有机 会获取兴趣,因为,任何人都有着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这种人类普遍共有的心理 品质。无疑,人一旦对某种事物或活动有了浓厚兴趣并保持下去,则会对指向物 产生强烈的认识倾向和内驱力,并且如有神助一般,自觉而迫切地努力追求之, 乃至一发而不可收

8、。著名音乐家卡巴列夫斯基也曾说过:“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 趣,是把音乐美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先决条件,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必然成为他们热爱生活、陶冶情操的助长剂。”从这个意义上讲,对于孩子的学 习,培养兴趣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可以想象,一个对枯燥乏味的音乐教学毫无 兴趣以致无所用心的学生,自然很难产生追求音乐的欲望与热情。 2.兴趣激发动力 人们只要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兴趣,便会持之以恒地去学习,去钻研。而中小学生 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与自控能力,决定了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激发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首要任务。如果学生对音乐感兴趣,他们就会采取积极的态 度去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相反,如果

9、学生对音乐不感兴趣,他们则会采取消极、 敷衍的态度。可见,学习兴趣是一个人有效地从事某项活动的直接的内部动力, 它以其不可抑制的强烈而稳定的情绪倾向指向并作用于人的行动与目的之中,以 致成为激发进取意识、唤起个性觉醒,有力而持久地推动人们奋发向上、成就事 业的力量源泉。因而,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引进现代先进的素质教育机制,改进 并扬弃以往固有的教学教法,在教学中注意加强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是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时代教育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 3.兴趣激发能力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在人们的生活和活动中的意义是巨大的。稳定而良好的 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动力,“它对于

10、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 作用,对未来的活动起准备作用,对创造性活动起促进作用这种认识倾向是一 个人追求真理的一种精神力量”。 4显而易见,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视兴 趣的培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促进人才健康成长的重要砝码,这不仅能够激 发学生的斗志和追求音乐的欲望,从而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并有效掌握知 识技能,而且对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能力,发展个性、才华和创造性思维都 具有深刻的影响力和积极的启迪作用。而如果学生一旦失去支撑自身发展最宝贵 的兴趣,就必将失去积蓄成功的巨大能量。 二、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其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在赴重庆某中学实习期间,我主要以该校初一两个班级共 1

11、00 名学生为对象,针 对音乐教学的现状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学生对音乐、音乐学习、音乐课的兴趣。 很感兴趣 兴趣一般 没有兴趣 对音乐的兴趣 56 37 7 对音乐学习的兴趣 43 32 25 对音乐课的兴趣 32 46 22 二、学生对音乐课内容的掌握程度。 基本掌握 一知半解 完全不懂 不想学 乐理知识 15 55 18 12 视唱练耳 25 45 17 13 歌曲演唱 36 51 7 6 音乐欣赏 43 45 8 4 三、学生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原因。 教师因素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材因素 自身因素 其 它 21 26 34 15 4 其中,教师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老

12、师表情太严肃,动不动就批评学 生;2、老师只关注特长生,不关心其他学生;3、老师照本宣科只顾自己讲,没 有给学生提供参与和表现的机会;4、老师对音乐课不重视。 教材因素主要集中在:1、配套声像资料缺乏;2、所选歌曲不太适合学生演唱; 3、编排较呆板,体现不出艺术特点;4、体系封闭,没有为师生留下自由创造和 表现的余地;5、乐理知识偏难;6、教材容量过大,内容偏多。 教学方法与手段因素主要集中在:“填鸭式”、“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法 四、学生对音乐课和音乐教师的期望: 1.音乐课是愉悦轻松,缓解压力的 2.音乐教师应再随和一点,多给我们表现的机会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了解,我

13、认为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音乐教育观念不明确,影响学生兴趣的培养 对音乐教育在中小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认识还不够。现在,由于社会竞争 的不断加强,学校之间的竞争也十分激烈,学校为了创牌子,出成绩,于是都把 主要精力放在抓学生主课的学习上,而忽略了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没有把音乐课放在素质教育的大框架中,轻视了音乐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创美能力 等综合素质的重要作用,学生也很少有时间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一部分人 甚至把音乐教育看作是学校教育的一种点缀,是学校其他方面教育的附庸,是可 上可不上的课程。 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和

14、任务还存在部分片面的理解。中小学音乐教育是一种 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是一种艺术的教育、美的教育,而不是面向个别 尖子的专业音乐教育或职业培训教育。传统的音乐课教学,很大程度上将音乐课 摆在专业的角度对学生进行音乐理论的传授和音乐技能的训练。很多人或者把专 业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理解为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或者把教会学 生掌握音乐教材上的知识技能看作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本身,认为中小学音 乐教育主要是为高一级专业音乐学院输送专业后备人才;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 环境下,还有一些人则喜欢人为地、空洞地拔高音乐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把音乐 教育当作了医治百病的良方。 正是由于对中小学音乐

15、教育存在着认识与理解上的误区,导致在中小学音乐教学 中,或重视程度不够,投入不多;或教学目的单一,教学理念落后;或一味追求 技能训练,内容枯燥。因而使得学生在参 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不能投入满 腔的热情,难以获得音乐带来的愉悦体验,更谈不上对学习音乐产生极大的兴趣 和欲望。 (二)音乐教学内容不适宜,影响学生兴趣的培养 教学内容专业化。虽然当前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材总体数量较多,但受应试教育 的影响,各类教材大都以音乐基本理论、视唱、练耳等音乐专业知识的介绍为主, 内容与要求追求全面、系统,超出了中小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接受能力,也超出了 中小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的需要。而且许多中小学音乐教师备课、上课

16、往往都按教 学大纲和教科书规定的内容和进度进行,教学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不够。这种过于 强调识谱、乐理知识等专业问题的音乐课,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难免显 得枯燥乏味,也就难以产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与爱好。 教学内容单一化。由于受音乐教育理念落后、音乐教师自身素质普遍不高、音乐 教学与升学无直接联系、广大农村地区音乐教学条件较差等问题的影响,我国的 中小学音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农村学校音乐课以歌唱教学为主,而城市学 校音乐课则以识谱教学为主的现象。这种内容单一的音乐教学死板不活泼,没有 给教师和学生留下多少创造的空间,也与音乐学科作为一种艺术教育、审美教育 所应有的趣味性、创造性不相符,更不适应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音乐学习兴趣的培养自然就无从谈起。 另外,在当今信息时代,学生接触的传媒很多,各种音乐方面的新思潮、新倾向 正以极快的速度、极大的冲击力影响着中小学生对音乐审美性的理解。中小学音 乐教材中的内容能否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能否因势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