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选择题大全文档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37016752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选择题大全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选择题大全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选择题大全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选择题大全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选择题大全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选择题大全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选择题大全文档(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 )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A.北欧的尼德兰;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 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

2、题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 A.劳动起源论;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 )。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 和规定,这是指( )。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3、 8.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2006年 9.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于1981年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 )。 A.六三制; B.双轨制; C.分支型; D.五四制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网络教育;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 A.是同时的

4、;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 说(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4.小学阶段是发展学生个性( )。 A.并不重要的时期; B.非常重要的奠基时期; C.没有效果的时期; D.最不会受外界影响的时期 1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D.

5、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1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p; C.怀特海 p; D.克伯屈17.在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关系问题上,应坚持的是( )。 A. 坚持人文教育为主; B.坚持科学教育为主; C.坚持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携手并进; D.要看情况而定 18.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D.学的主体 19.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 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

6、业及种族如 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 ”这是(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 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20.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答案:1、C 2、B 3、C 4、D 5、A 6、B 7、C 8、D 9、D 10、A 11、A 12、C 13、C 14、B 15、B 16、B 17、C 18、B 19、B 20、C 2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 A 确立集体的奋斗目标 B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 了解和研究学生 D 选

7、拔和培养积极分子 22、在青少年的品德形成和发展中,德育起着 ( ) A 主导作用 B 重要作用 C 基础作用 D 辅助作用 23、有效地进行教学必需遵循的基本要求是 ( )A 教学目的 B 教学计划 C 教学原则 D 教学大纲 24、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目的是 ( ) A 扩大教育规模,赶上发达国家 B 提高民族素质,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C 普及基础教育 D 延缓就业,减轻社会就业压力 25、我国在哪一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开始实施九年 义务教育 ( ) A 1982年 B 1986年 C 1988年 D 1990年 26、衡量和评价教育质量和规格要求的根本标准是 ( ) A 教育

8、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育制度 D 培养目标 27、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教育 与生产力的相互制约;二是 ( ) A 教育与社会制度相互制约 B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 C 教育与社会文化相互制约 D 教育与人口发展相互制约 28、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要坚持 ( )A 全面发展 B 循序渐进 C 因材施教 D 统一要求 29、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 A 备课 B 上课 C 辅导 D 成绩评定30、说课是一种教研活动,它的本质是 ( ) A 就是实际意义的上课 B 是一种上课模拟训练 C 将自己的教学设计告知听者 D 向别人呈现自己的教学形象

9、 答案:21、B 22、B 23、C 24、C 25、B 26、D 27、B 28、C 29、B 30、C 31、普及教育始于( ) A、原始社会性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3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 A、教育学 B、教育经济学 C、心理学 D、学校管理学 33、划分课的类型的依据是( ) A课的任务 B课的内容 C课的方法 D课的活动形式 34、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是( ) A教学 B团、队工作 C课外活动 D班主任工作 35、教学的中心任务是( )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C、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 D、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

10、技能、技巧 36、教学内容具体体现在下列哪个选项中( ) A教学计划 B教科书 C教学大纲 D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37、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 D意识形态 3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是下列哪个社会教育的特点。 ( )A原始 B古代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39、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知识的巩固与保持 D知识的运用 40、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 A连续性 B创造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答案:31、D 32、C 33、B 34、D 35、D 36、D 37、B 38、

11、C 39、B 40、D 41、教育是( ) A、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B、人类与动物共有的社会现象 C、现代社会特有的现象 D、人类与其它高等动物特有的现象42、在( )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完全分离 A、古代 B、原始 C、近代 D、现代 43、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 )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古代教育 B、近代教育 C、原始教育 D、现代教育44、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45、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4

12、6、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47、.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 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 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 48、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A、.赫尔巴特 B.、瓦根舍因 C.、怀特海 D、.克伯屈 49、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是(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50、学校教育层次包括( )。 A.、幼儿教育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B.、幼儿教育 .中等教育 .学历教育 成人教育 C、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 高等教育 研究生教育 D.、

13、普通教育 .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成人教育答案:41、A 42、C 43、C 44、B 45、A 46、A 47、B 48、B 49、C 50、A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2.1999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 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3.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