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凡清:地方课程教学论文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7011648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曾凡清:地方课程教学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曾凡清:地方课程教学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曾凡清:地方课程教学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曾凡清:地方课程教学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曾凡清:地方课程教学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曾凡清:地方课程教学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曾凡清:地方课程教学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让地方课程与德育活动美丽携手让地方课程与德育活动美丽携手杭州天成教育集杭州天成教育集团团 曾凡清曾凡清【内容摘要内容摘要】笔者作为杭州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地方课程教材实施的任课教师,经过四年的教学实践,深切感受到地方课程的开设与实施,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融入杭城等德育活动起十分重要作用。让地方课程与融入杭城相容于学校的德育活动中,将地方课程相关知识融合在丰富多彩的德育实践活动中,使地方课程教学与德育活动整合、与校园文化结合、与校外实践活动结合等。让地方课程的教学与融入杭城的德育活动美丽携手,不仅使地方课程教学更有效,而且在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的活动体验中形成公民道德意识,产生强烈的社会责任

2、感,达到融入杭城的德育教育目标,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逐步成为合格的新市民。【关键词关键词】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 地方课程 德育活动 一、研究缘起:新杭州人的新挑战一、研究缘起:新杭州人的新挑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其子女随之进入城市, “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是浙江在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问题坚持的原则,其目的是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能够真正享受到 “同城待遇”。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融入杭城“同样享受到杭州优质教育资源”是杭州市的教育政策。他们在城市里生活、在城市里学习,由于城乡差距的悬殊,他们的心理素质,文明素养,道德品质与城市的同龄人相差较远。进城务工人员

3、子女需要融入城市,接受公平教育,这几乎成为一种共识,但怎样融入提高他们的道德品质适应城市发展又无疑为另一个“共同”的困惑。研究怎样开辟德育教育的新途径,或者换句话说,德育活动从哪里切入,找到这样一个“切点”则成为笔者研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德育教育最重要的课题。研究发现学校 “地方课程”的开设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德育教育开辟了新途径。地方课程整合了杭州的自然、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本土知识,融合了感恩教育、市民道德、健康、城市环境等社会常识。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而言并非“地方课程” ,而是“全新课本” , “照本宣科”无疑不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把“地方”本土课程转变为“外地”学生教育资源,

4、使之成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逐步成为杭城新市民的德育活动文本载体,促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尽快走进杭州、融入杭州,将来投身杭州品质之城建设热切期待的文本。2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德育活动以地方课程为载体,地方课程以学校德育活动为依托,二者水乳交融,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使二者美丽携手相容于活动中,成为地方课程的有效实施和德育教育的新途径,为同类学校地方课程的开设与实施提供借鉴。二、地方课程:德育活动的新平台二、地方课程:德育活动的新平台地方课程是指我与杭州和人.自然.社会课程。这两门课整合了浙江尤其是杭州的自然、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本土知识,融合了市民道德、城市人口、市民健康、城市发展、环境卫生等

5、社会常识。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而言并非所谓的“地方课程” 。本研究将“当地”的课程转变为“外地”学生教育资源,使它成为帮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融入杭城的文本载体。德育活动这一概念是针对在杭州的专门招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而提出来的,是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走进杭州、了解杭州、热爱杭州、融入杭州、将来投身杭州品质之城建设的热切期待。因而“德育活动”的基本含义应该是了解杭州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以主人翁的心态积极参与杭州的精神文明建设,乐于为杭州的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具有现代公民所具有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杭州新市民。三、活动整合:地方课程的新尝试三、活动整合:地方课程的新尝试地方课程

6、教学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杭州文化的熏陶,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学校的各种德育活动利用地方课程,探究社会问题,汲取历史智慧,鉴往知来,养成理性态度,重视学生学习的兴趣的需求,让学生亲近杭城的自然美景和社会环境。笔者任教地方课程三年来,始终将地方课程和融入杭城等德育活动有机结合,进行了以下的实践研究。1 1、教学计划,活动整合、教学计划,活动整合学校三年办学目标中把融入杭城纳入德育工作日程,本年度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中,把融入杭州的养成教育细化到平常的教育中,计划将按照“同在蓝天下,快乐共成长”的要求通过春秋游、运动会、第二课堂活

7、动;通过大学生与我校学生结对活动;通过开设兴趣驿站、开展假日活动为主要形式,实现从关怀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个体向关注融入杭城延伸,从有书读的保障向杭城文化融合延伸。德育规划构了建以地方课程为载体的学校德育特色。【案例】2010 年 12 月 23 日,浙江大学团委组织了来自马来西亚的志愿者和我校某一校区的少先队员们进行了环保主题的外文互动活动。结合六年级人.自然.社会第 26 课相关内容,通过活动,大队委3员们深刻的了解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环保理解。队员们不仅加强了低碳环保的认识,还知道了很多环保方法。通过外文对话加强了学生学习外文的兴趣,感受到世界各个国家都在为保护环境不懈努力,从而激发了学生投入低

8、碳出行,保护杭城环境的积极性。孩子们在回到学校以后心怀感恩,有的同学给浙江大学团委写信表达了自己在这次活动中收获;有的学生通过这次的活动不仅知道课本内容的真实性还体会到学习结合实践的重要性!他们立志好好学习,长大以后成为一名真正的杭州新市民.2 2、课堂实施,有效指导、课堂实施,有效指导为了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这一有效资源,学校十分重视地方课程的开设,按照课标要求,把地方课程与其他基础学科课程一并列入计划,保障每周至少一课时地方课程时间。地方课程与其它学科不同,没有严密的知识逻辑体系,因此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与学校活动整合,按照需要调整课程前后顺序,不一定要一课时一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放课时。

9、【案例】在中秋节来临之前,笔者选择了我与杭州第10课“中秋话月”一课内容,用了两个课时,课前活动,布置学生参与调查:1、调查自己老家中秋节会举行哪些庆祝活动。2、从不同渠道搜集有关资料,谈谈对杭州中秋节的认识。课中活动,使学生深入参与, “谁愿意来说说,你在杭州的家里是怎样过中秋节的呀?”, “是过杭州的中秋节?还是过老家传统的中秋节?”我们班级虽然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但有一点和杭州人过中秋一样,就是合家团圆,赏月、吃月饼。让学习过程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在课堂时空中真正动起来。课后活动,让学生设计“中秋在杭州”的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家长放假过中秋之际,为爸爸妈妈做“导游”带领爸爸妈妈走进西湖,

10、驻足“平湖秋月”享受第二故乡的美丽景色,领略平湖秋月的无限魅力。学生在“吟古诗过中秋,牵手家长游杭州”中度过别样中秋节,这样不仅有自己在课外搜集的中秋诗词,还有课堂内更多的历史文人墨客的中秋月夜诗词,而且课外的家庭中秋晚会则让本课知识得到了更好的延伸。3 3、校园文化,营造氛围、校园文化,营造氛围开展“融入杭城”的系列活动,学校内部可以开发挖掘的资源因素极为丰富。除了校园有形建筑,所有的设施设备乃至学生感官能及之处,都赋予了教育功能。为此,我校在开展“融入杭城”养成教育的过程中,十分注重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并以环境文化创设的过程为地方课程的实施提供课程资源。校标,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学校的首拼、富

11、有象征意义的色彩、寓意深刻的构图,体现“天堂杭州 育你成才”这一主题。4校园通道。精心选择了杭州延安路等主要干路命名,让学生结合地方课程找出杭州的主干道,明确其走向及主干道的特色。墙壁画。位于学生活动区域的墙体上,张贴约计高 1 米宽 0.5 米上墙壁画。内容主要杭州吴山天风等“西湖十景”,将地方课程的相关内容移植墙壁,将同学们融入杭州美景之中,反映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宣传窗。位于教学区,是学校常规宣教阵地,经常展示杭州文明建设等各种信息。我们地方课程老师,借助于打造学校的“融入杭城”良好氛围,并随时能获得环境资源对地方课程的支持。4 4、校外实践,彰显特色、校外实践,彰显特色由于进城务工人

12、员子女学校的特殊性,学校的校外德育活动要在春秋游等系列活动中进行,就需要根据各年级学生身体和心理特点结合地方课程课本内容合理安排,对活动组织和活动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策划。首先聘任我们担任地方课程老师为辅导员。其次,作为对地方课程资源利用的研究除了实地考察体验以外,还需要完成收集、整理、参观日记等研究工作。因此,在组织活动中,根据学校班级多,到一个景点拥挤等情况,按平行年级建立活动组织,将各个年级中各班级组合成一个景点或文化场馆作为研究主题。这样更便于地方课程根据相关内容实地教学,授课老师提前布置与春游景点相关内容的预习任务。在活动中,认真观察,记录所见所感, “教学效果”在回校的下一个地方课程

13、的课堂进行反馈总结。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感受自然风光的春游,而是具有学校德育特色的“地方课程与融入杭城”春季走进杭城的实践活动。下面是 2012 年春游暨融入杭城实践活动安排表 活 动年 级了解杭州历史文化欣赏杭州自然美景相对地方课程教科书一(6 个班)盖叫天故居杭州花圃人.自然.社会第 18 课二(9 个班)杭州大剧院、嘟嘟城钱江新城人.自然.社会第 10 课三(9 个班)西泠印社孤 山我与杭州第 2 课、人.自.社第 9 课四(16 个班) 钱王祠柳浪闻莺我与杭州第 1 课、人.自.社第 27 课五(15 个班) 马一浮纪念馆花港观鱼我与杭州第 1 课、人.自.社

14、第 27 课5六(17 个班) 岳 坟曲院风荷我与杭州第 9 课、人.自.社第 17 课5 5、家校牵手,拓展时空、家校牵手,拓展时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原则,即教育内容当随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融入杭城等德育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及学校组织的活动中进行。积极倡导孩子们利用节假日和家长一起走进杭州“第二课堂”德育基地活动, (外来务工家长们对杭州很并熟悉)把在学校学习的地方课课程知识应用到实践中,让学生作一次“导游” 。在亲子活动中,家长和孩子一起走进杭州,学校通过成长记录于册)等记载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过程和成果,将其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一项依据,极大地促进

15、了课内与课外教育的融合,增强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6、高校援助,引领实践高校援助,引领实践为了使本校学生能更好地利用地方课程资源,加快融入杭城步伐,我校与杭州师范大学、杭州工商大学、浙江大学、杭州工业大学、浙江商业学院、三农学院、韩国文化院、理工大学、杭州师生发展中心等 10 余所院校进行长期协议,组织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和我学生在双休日进行融入杭城活动,这就是我们一直在坚持的“假日暖巢”活动。学生通过这些活动,不仅拓展了地方课程知识面,提高了融入杭城能力,在情感上得到了利用,使学生能度过快乐、有意义的双休日,不仅推动融入进程,而且较大限度地减轻了家长双休日管理孩子的困难。20

16、10 年 11 月 28 日上午,学校六年级的部分少先队员们在杭州师生发展中心老师的引领下,带着六年级人.自然.社会第 12 课的相关内容,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杭州历史博物馆。同学们认真观察,仔细询问,探寻杭州的历史足迹,做了大量的笔记。在这次探寻活动中,大家不仅体验了考古的乐趣,还更多的学习到了地方课程课本中以外的关于杭州的历史文化。本次活动不仅使同学们度过了快乐而有意义的周日,最重要的是使这些孩子进一步了解杭城文化,为他们融入杭城画上了靓丽的一笔。 四、研究成效:地方课程的新风景四、研究成效:地方课程的新风景1 1、开辟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学校地方课程教学新途径、开辟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学校地方课程教学新途径以学校开展融入杭城的德育课程为依托,通过地方课程与融入杭城德育工程有效兼容,以地方课程实施提供多种支撑。开辟了“不是地方学生学习地方课程”的新途径。 2 2、助推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逐步成为第二家乡的新市民、助推了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逐步成为第二家乡的新市民6(1)在校学生对杭州的认同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