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必背古诗80(带拼音、释义、今译、赏析)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7010917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86 大小:1.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必背古诗80(带拼音、释义、今译、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小学必背古诗80(带拼音、释义、今译、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小学必背古诗80(带拼音、释义、今译、赏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小学必背古诗80(带拼音、释义、今译、赏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小学必背古诗80(带拼音、释义、今译、赏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必背古诗80(带拼音、释义、今译、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必背古诗80(带拼音、释义、今译、赏析)(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敕勒歌敕勒歌北朝民歌北朝民歌chchllchunchunynynshnshnxixi敕勒川,阴山下。tintinssqingqinglllnglnggigissyy天似穹庐,笼盖四野。tintincngcngcngcngyymngmngmngmng天苍苍,野茫茫,fngfngchuchucocoddxinxinniniyngyng风吹草低见牛羊。作者背景作者背景 相传这是北齐人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民歌。这首歌原为卑语,后被翻译成汉语。敕勒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居住在今山西北部和内蒙古南部一带。注词释义注词释义 川:指平原。敕勒川,大概因敕勒族居住此地而得名。阴山:阴山山脉,起于河套西北

2、。横贯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圆顶帐篷。即今蒙古包。野:为了押韵,此处也可以按古音读作 y。见:同“现”, 这里不读 jin。古诗今译古诗今译 辽阔的敕勒川在阴山脚下。天空像一座巨大的帐篷,笼盖了整个原野。苍天辽远空旷,草原一望无际,微风吹倒了牧草,露出了藏在草中的牛羊。名句赏析名句赏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一首北齐所唱的民唱,它唱出了草原的辽阔和牛羊的繁盛,唱出了大草原的壮美景色。前两句,写敕勒川的位置。把天比作穹庐,非常贴切,同时又让我们想起游牧民族的圆顶帐篷和他们的生活;后两句,用“天苍苍”和“野茫茫”形容草原上

3、的所见,给人以无限辽阔的感受。而“风吹草低”一句,写出了草原上水草的茂盛和牛羊的肥壮,又把整个画面变成了一幅天人和谐的人文图景,生动异常。语言简练质朴,音调雄壮,风格明朗豪放,雄浑天成,是描写草原风光的千古绝唱。咏咏 鹅鹅骆宾王骆宾王 鹅,鹅,鹅,qqxingxingxingxingtintingg曲项向天歌。bibimomoffllshushu白毛浮绿水,hnghngzhngzhngbbqngqngbb红掌拨清波。作者背景作者背景 骆宾王(约 640-684),唐代诗人,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人小受过良好的教育,少年时就有诗名,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是“初唐四杰”之一。注词释义注词释义

4、 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项:颈的后部。这里代指脖子。拨:划。古诗今译古诗今译 鹅,高昂着头颈朝着天,唱着歌。白色的羽毛悠悠浮动在绿水上,红色的鹅掌划动着清清的水波。名句赏析名句赏析据说这首小诗是骆宾王七岁时所作。头一句三个鹅字,写出了孩子们初见鹅时的惊喜。接下来的三句话,写活了鹅的神态。那一群白鹅悠闲地游来,正昂着颈高叫着,像是在谈天,像是在以唱,更像是在向天歌唱。它们在水中游来游去,洁白的身体浮在绿水中,红红的鹅掌向后轻轻拨动着清清的河水,荡起一片涟漪。这是一幅多么轻松、快乐、自由,多么纯真美丽的画面啊!这是孩子们眼中的世界,是他们认识生活的开始,尤如小鸟冲向大自然,多么欢畅。它让我们体会到

5、了童心的童趣,纯洁了我们的心灵。咏咏 柳柳贺知章贺知章bbyyzhungzhungchngchngyyshshgogo碧玉妆成一树高,wnwntiotiochuchuxixillsstoto万条垂下绿丝绦。bbzhzhxxyyshushucicichch不知细叶谁裁出,rryuyuchnchnfngfngssjinjindodo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背景作者背景 见回乡偶书的作者背景。注词释义注词释义 咏:歌唱,赞美。碧玉:既指绿色的玉石,又指古代年轻貌美的少女。妆:打扮。绦:丝带。古诗今译古诗今译 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

6、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名句赏析名句赏析“二月春风似剪刀。二月春风似剪刀。”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

7、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回乡偶书回乡偶书贺知章贺知章shoshoxioxiolljijiloloddhuhu少小离家老大回,xingxingynynwwgigibnbnmomoshuishui乡音无改鬓毛衰。rrtngtngxingxingjinjinbbxingxingshsh儿童相见不相识,xioxiownwnkkcngcnghhchchlili笑问客从何处来。作者背景作者背景 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字季真,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年青时就因为诗文写得好而闻名。为人狂欢,与李白、张旭等合称“饮中八仙”。他的诗清新疏朗而富有机趣,以回乡偶书、咏柳等传诵最广。注

8、词释义注词释义 偶书:偶然写出来的。鬓:耳边的头发。衰:古音读作 cu。指鬓发稀疏、斑白。古诗今译古诗今译 小时候我离开了家乡,到老年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而鬓发却已斑白。孩子们看见我却没有人认识我,笑着询问我是从哪里来的。名句赏析名句赏析“乡音无改鬓毛衰乡音无改鬓毛衰” 这首诗看似平淡,却内蕴丰富。前两句写游子重回故乡,淡淡的叙述中含有不可言说的兴奋和激动,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走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化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

9、让;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年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以如此简短的语言写出了所有游子的共同感受,这就是本诗千百年引起人们心灵震颤的重要原因。登鹳雀楼登鹳雀楼王之涣王之涣bibirryyshnshnjnjn白日依山尽,hunghunghhrrhihilili黄河入海流。yyqingqingqinqinllmm欲穷千里目,gnggngshngshngyycngcnglulu更上一层楼。作者背景作者背景 见凉州词作者背景。注词释义注词释义 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浦州(今山西

10、永济)西南的黄河边上。尽:落下。欲:想。穷:尽。更:再。古诗今译古诗今译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请再登上一层高楼。名句赏析名句赏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那是一个日落的傍晚,诗人登上鹳雀楼,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轮落日,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渐渐西沉;而黄河自远方奔腾而来,又滚滚地向大海奔去。诗的前两句一写天空,一写河流,有静有动,从大处写起,笔笔入神,真是景象壮阔,气势不凡。诗写到这里,虽只两句,似乎笔力已尽。谁想作者却又翻空出奇,把读者带入更高的境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诗人并不满足于对眼前景物的流连,还想探究更远的

11、景色,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不断进取的精神。春春 晓晓孟浩然孟浩然chnchnminminbbjujuxioxio春眠不觉晓,chchchchwnwnttnionio处处闻啼鸟。yylilifngfngyyshngshng夜来风雨声,huhululuzhzhdudushosho花落知多少。作者背景作者背景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他的诗淡雅清新,多写田园隐逸生活。和王维齐名,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主要作品有春晓、宿建德江等。注词释义注词释义 眠:睡觉。闻:听见。啼鸟:鸟鸣。夜来:昨夜。古诗今译古诗今译 名句赏析名句赏析“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春眠不觉晓

12、,处处闻啼鸟。” 春天是美丽的,有醉人的花香,有迷人的风景。但更能打动诗人的却是那喧闹的春声。当诗人在春睡中醒来,首先听到的就是鸟的啼叫。这“处处”都可听到的清新婉转、此起彼落、远近应和的鸟鸣声声,是春天带给诗人的欢乐。同时,更令作者痴迷的昨夜里的一场春雨。在那静谧的春夜里,纷纷洒洒的春雨会给人多少如烟似梦般的想象,而那落红片片、绿意浓浓的雨后的春日清晨又该是多么的清新美丽,生动活泼。诗人就这样用最为平易浅显的语言,为我们描写了一个自然天成的美的世界,又如同一股清泉流入我们心田,沁人心脾,使人陶醉。送元二使安西送元二使安西王王 维维wiwichngchngzhozhoyyyyqngqngchn

13、chn渭城朝雨浥轻尘,kkshshqngqngqngqnglilissxnxn客舍青青柳色新。qunqunjnjngnggngjnjnyybibijiji劝君更尽一杯酒,xxchchyngynggungunwwggrnrn西出阳关无故人。作者背景作者背景 见鹿柴的作者背景。注词释义注词释义 元二:作者的朋友。二,表示在兄弟中排行第二。使:奉命出使。安西:当时是安西都护府的治所,在今新疆库车附近。渭城:地名,在今西安西北,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此送别。浥:湿润。客舍:旅店。柳色:既是指初春嫩柳的颜色,又因为“柳”与“留”谐音,也暗示对朋友的留恋不舍。更:再。阳关: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南。因位于

14、玉门关之南而名阳关。古诗今译古诗今译 早晨的细雨润湿了渭城浮尘,旅馆中看到嫩柳的青翠清新。我劝您再多饮一杯离别的酒,出阳关西行就再遇不到老朋友了。名句赏析名句赏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是唐代非常著名的一首差别诗,当时被谱曲传唱,称为“阳关三叠”。前两句,点明了送客的时间和地点。初春的早晨,一场细雨使尘埃落定,空气变得湿润清凉;从渭城的客舍放眼看去,到处是青青的柳色,一片生机盎然。诗中用“浥”字形容雨湿尘埃,用“新”字形容柳色翠嫩,准确生动地抓住了事物的特点;而柳色的“柳”与留恋的“留”谐音,更表达出诗人对好友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后两句写在送别的

15、酒席上,诗人劝他多饮几杯,因为从渭城西行出了阳关,再不会遇到熟悉的朋友了,何况此行的目的地,是比阳关更遥远的安西呢?这两句,字面上似乎只是劝酒,实际上却是衷心地祝愿着好友,在那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一切平安。诗中把深沉的情感融入平淡的话语中,更增添了感人的力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王 维维ddziziyyxingxingwiwiyykk独在异乡为异客,mimifngfngjijijijibibissqnqn每逢佳节倍思亲。yoyozhzhxingxingdddngdnggogochch遥知兄弟登高处,binbinchchzhzhyyshoshoyyrnrn遍插茱萸少一人。作者背景作者背景 见鹿柴的作者背景。注词释义注词释义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时在这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