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推进养成教育序列化的经验及思考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7010395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推进养成教育序列化的经验及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推进养成教育序列化的经验及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推进养成教育序列化的经验及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推进养成教育序列化的经验及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推进养成教育序列化的经验及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推进养成教育序列化的经验及思考(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推进养成教育序列化的经验及思考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常新的课题,福山小学以养成教育为基础,推进德育系列化, 这一命题源源不断地增添新的内容,活力常在。 一、经验: 1、层次化的德育目标,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是一个由低到高不断升华、不断强化的过程,小学生年龄跨度大, 他们的认识水平和价值判断能力也相差较大。据此,我们把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分为两 个层面。 (1)第一层面按范围大小制定分层自身社会目标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应从最基础的做人做起,逐步上升到对社会负责的高层次。各 层次的具体目标为: 做人好习惯。如: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使自己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对自己的行为

2、 负责,做到文明有礼貌,遵守纪律,知错就改,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自己有一个行为 美的好形象,自己的事自己做 做事好习惯。做事有始终的习惯,节约时间的习惯,做事不拖沓的习惯,乐于助 人的习惯,自我管理有条理的习惯 学习好习惯。提问和讨论的习惯,独立思考的习惯,经常阅读的习惯,质疑的 习惯,反 思的习惯 (2)第二层面根据所分层次,确定不同年龄段的侧重点 在不同的年龄段,根据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不同而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小学低段 主要进行“做人”习惯的培养,并渗透“做事”的内容。中段主要进行“做事”的培养。 高段在巩固低、中段教育的基础上,集中进行“学习”的教育。这三个内容在具体的实施 过程中是循序

3、渐进、互有交叉、螺旋上升的,而不能把它们完全分开进行。2、序列化的养成教育,促进德育行为习惯的形成 文明行为习惯培养要遵循小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由对文明行为习惯的认知,产 生习惯培养的情感,进而形成习惯培养的行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形成了两个序列。 (1)以“认知行为反思”的模式有序列地进行习惯培养 在习惯培养实验中我们进一步探索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对习惯培养的认知是 对习惯情感的激发,习惯培养行为实践是对习惯情感的内化,对行为习惯的评价反思是对 习惯情感的巩固,我们所进行的每个环节都应指向习惯情感。 认知明理 a、说服教育。这是一种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进行正面教育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 性,从而

4、引导学生不断求得进步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在班会、班队活动、国旗下讲话和 课余时间。为使学生对文明行为有效的认识,我们要求实验教师对每个活动确定相应的习 惯,培养内容,同时要求有重点、有计划,不要面面俱到,过于琐碎。我们还请校外的知 名人士作相关的报告,如请了象山派出所所长作了小学生注意交通安全的报告等。 b、学科渗透。我们紧紧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习惯培养的主要途径,把习惯培养渗 透到思品、传文、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我们列出了各学科中可渗透习惯培养方面 教育的内容,如思品中的“待人要宽容” ,语文学科的“给予是快乐的” ,数学学科中的关 于爱心捐款的应用题,美术学科中的欣赏开国大典 国庆大典的

5、作品等,这补充了相 关的内容。力争使学生明确习惯培养的内容,理解文明行为的概念,并且能实实在在地做。文明行为养成的形式也各有千秋。小学思品、语文课,重点让学生从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故事中明白道理,并以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等形式,使他们进入角色体验,实现 情感升华,同时也提高了自主能力。利用数学课严谨循序的学科特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 脚踏实地地优良品质。挖掘常识学科科学客观的教育因素,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热爱生活、 关心环保的积极态度。针对体育课克服困难、注重合作的教学要求,教育学生敢于向自我 挑战,不断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我校各学科教育紧密结合自己任教学科,发挥各自 学科的教学特长,及真切的情

6、感体验来促进学生行为文明程度的提高。 行为实践。学生的每一项文明行为初步形成后,常常是容易反复的。一个教育目 标要达到目的,设计学生实践活动是至关系要的。我们每个学期安排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 使学生的情感内化为行为。如“小小行动连未来” 、 “夸夸我的小伙伴” 、 “文明之花开心中” “争当四好少年”等主题活动。每个主题活动都要精心组织,一般都要经过“准备实 践感悟展示”这四个环节,使养成教育从形式到内容给学生以全新而深刻的印象, 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真正把养成教育落到实处。 评价反思。根据小学生行为易反复的特点,我们修订了福山小学文明之星评比 细则 、 流动红旗评比条例 ,以班为单位以

7、列队、纪律、广播操、眼保健操、举止文明、 出勤、红领巾佩戴、卫生等内容,对学生的文明行为进行动态评价。我们设计了小学生 日常行为卡 ,让学生自行记载、自我监督、自我小结。 (2)设计主题活动有序列 每一个文明行为的养成总是少不了实践活动。我们把实践活动按难易程度设计有 序列的主题活动,具体如下: “做人”主题活动:“中华美德”读书活动;学雷锋树新风演讲比赛;“说名 人,做名人”主题队会;“小小行动连未来,争当四好少年”主题队会等。 “做事”主题活动:“学校及周边环境调查” “还校园一片洁净的天空” ;“环境 中的文明行为” “废旧电池的回收”主题活动;“学校是我家,爱护靠大家”主题教育活动;

8、组织“珍爱母语调查研究” “你丢我捡”活动等。 “学习”主题活动:“读书好,好读书 ,读好书”书香校园主题活动;“读写姿 势红绿灯” “小学生用眼卫生调查” “珍惜时间”主题活动等。 3、特色化的德育活动,增强德育活动的生动性 (1)认知与活动相结合 我们采用把认知与活动相结合的办法。我们认为,只有通过学生的活动所感受 到的道理,才是有真正的意义。例如:教育低年级学生要关心、照顾、尊重家里的老人, 教育高年级的学生要关心、爱护所有的老人。显然,如果仅从文明习惯养成的目标序列上 安排,不设计系列化的教学活动或主题活动,那么效果就不会理想。我们则举行了“我为 爷爷奶奶洗脚(剪指甲等) ” 、 “我

9、们为爷爷、奶奶带来欢笑”等主题活动,还举行了“孝敬 老人”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另外,每逢重大的节假日或庆祝活动也是我们培养文明行为的 重要时机,如劳动节、教师节、母亲节、重阳节、国庆节等。 (2)课内外结合 课内外的结合,应以课堂为主,课外为辅,课内到课外,课外补课内的思路, 较好地把握课内外结合的关系点,保证课内外活动积极有效地开展。如“保护环境”这一 话题,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不是非常深入,课后可以让学生围绕“寻找清清的小河”为主 题到野外,调查淄河的过去和现状,学生通过观察、研究、讨论,得出我们的家乡没有一 条清清的小河了,呼吁有关部门来治理。从活动中更深刻地理解了保护环境的紧迫性。 (3)

10、家校结合 我们首先沟通家长和学校间的情感,通过家访、开座谈会、为家长订阅家 庭教育 、 关心下一代周报等形式,对家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家庭教育提出明确的要求,如让孩子承担一定的家务,不让孩子进游戏厅,如何培养孩子在家的习惯养成等, 形成共识。制定家校联系卡制度,定期将学校某阶段内教育的主要内容、重点工作向家长 通报。 (4)文化陶冶与行为训练结合 校园是学生们每天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良好的校园环境的教育因素将在学生 人格品质上打上深刻的烙印并伴随终生,因此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不容忽视。我校为使 “习惯的养成”取得实效,不搞一时一事的突击训练,不安排大块课时,大容量的强行灌 输,而是脚踏实地,

11、一以贯之地建设以习惯养成为核心的校园特色文化。 (5)自我教育与评价激励相结合 中高年级小学生习惯的养成教育最终取决于相应的自我意识水平和自我教育 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只有在集体活动中 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所以,我们十分强调良好的班队集体的建设,注重让学生在集体主义 的氛围中培养习惯,我们开展了“我与习惯”征文比赛,编辑成长的足迹 ,每周评选文 明班级,并颁发流动红旗,使学生在集体中认识自己和他人,在集体活动中磨炼自我,尽 可能多的开展活动,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进行角色定位,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使习惯养成 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6)过程引导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12、我们认为对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学校范围内,必须在更广阔 的社会背景下引导学生投身社会、服务社会,在实践中检验自己学到的道理,促进文明行 为的内化。为此,学校强调将养成教育向社区延伸,并组建假日小队为载体,开展综合实 践活动,让学生在社区活动中,学会关心周围的人、事和环境、关心身边的整个社会。学 生在双休日走向社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自立能力,也大大地 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实践小队”寻找废纸死角与来源,统计拾到的废纸量及可利用 纸的浪费金额。 “金点子队”收集、提供纸垃圾的危害性及可利用纸的“变废为宝”的资料。 “小喇叭队”积极制止丢废纸现象。 “小记

13、者队”调查追踪采访,汇总各小队提供的信息与 资料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感体验中,进一步提高文明行为程度。而他们 自己也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成为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学习能力都较强的队员。 二、困惑和反思 1、教育过程同样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但我们在工作中仍不同程度存在注重教 师的教育作用,轻自我教育的倾向。如果学生缺乏自我教育能力,没有形成向真、向善、 向美的内动力,那么,外在的教育必将大打折扣。 2、从德育的内容与形式相互统一的关系看,由于种种原因,重德育形式轻德育内 容的现象还较为普遍,割裂了德育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还存在形式主义的隐患。 3、从德育的延续性看,在习惯培养研究中,在一

14、定程度上存在注重片断性教育, 轻习惯培养内容的延续性、整体性,研究不够。 4、不能让全员育人打折扣。为了使各科教师一起参与到学生养成训练上来,形成 “养成教育是每一位老师的事”这样一种共识,建立任课教师、班主任与学生谈话制度很 有必要。5、在好的习惯没有养成之前,不少学生可能已经养成了不良的习惯,教师必要时 应采用“强制”和“警觉”的手段。 “严师出高徒” 。 “严”:指对学生提出目标要求的肯定 性;对学生违纪行为的坚决性;对学生不良习惯纠正的持续性;对学生学习要求的严格性; 对班级日常事务、师生关系处理的严肃性;对学生个性培养的持久性;对学生道德品质培 养的原则性。严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爱学生,应与科学的方法相结合,应讲究艺术性。 6、应避免急于求成。好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静下心来把这项工作当作常规的基础工作来做。仅把短期的表面的成果当作成绩,这不是教育者所为。工作做得怎么样, 不能一味追求成绩。教育是扎扎实实干的,而不是花拳绣腿看的。静下心,循序渐进,为 学生一生的发展培养好习惯,打好基础,这是我们所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