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地球和地图2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6999270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地球和地图2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地球和地图2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地球和地图2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地球和地图2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地球和地图2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地球和地图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地球和地图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超然中学地理组 地球与地图(2)1【学情目标】理解并掌握地图的三要素;不同类型地图的方向确定,比例尺的计算及缩放,注记、图例 的阅读与运用。掌握等高线地图的一般规律、判读方法及其应用;掌握地形剖面图的画法。 【知识导读】 一、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注意距离单位,一般图上距离用厘米,那么分母实地距离也是厘米,换算成千米 的话要去掉五个零。 训练杭州(30N,120E)和山海关(40N,120E)的图上水平距离为 11cm,那么该图的水平比例尺约为( )A.1/1 000 000 B.1/1 100 000 C.1/10 000 000D.1/1

2、00 000 000 解析:两地都在 120E 经线上,纬度相差 10 度,即两地的实地距离是 1100 千米,根据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并 注意把千米换算成厘米即可得出答案 C【规律总结】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和内容详略的关系(1)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 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地图上所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大 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小范围地图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2)实地范围相同时:比例尺越大, 图幅面积越大,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图幅面积越小,内容越简略。 2、地图上的方向 (1)在没有任何标记的图上判读: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

3、指向标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3)按经纬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高纬地区应用最广。 二、等高线地形图 1、山地的地表形态地形 表示方法示意图 等高线图 地形特征 说明山顶 山峰闭合曲线外 低内高四周低中部高示坡线画在 等高线外侧, 坡度向外降 低盆地洼 地闭合曲线外 高内低四周高中间低示坡线画在 等高线内侧, 坡度向内降 低山脊等高线由高 处凸向低处 从山顶到山麓凸出 的高耸部分山脊线也 叫分水线地理一轮学案必修一第一章必修一第一章必修一第一章必修一第一章必修一第一章必修一第一章地球与地地球与地图图(第二第二课时课时)编辑编辑: : 管恩友管恩友 第第 1 周第周第 2 个学

4、案个学案超然中学地理组 地球与地图(2)2山谷等高线由低 处凸向高处山脊之间的低洼部 分山谷线也 叫集水线, 是河流发育 的地方鞍部一对山脊等 高线之间相邻两个山顶之间 呈马鞍形鞍部是山 谷线最高处, 是分水线陡崖峭 壁多条等高线 会合重叠在 一起近于垂直的山坡称 峭壁。峭壁边缘是 悬崖,或称陡崖陡崖在山谷 处可能形成 瀑布2、判断 5 大地形类型 平原:海拔 200 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 丘陵:海拔 200 米以上,小于 500 米,等高线弯曲,但比较和缓,相对高度一般小于 100 米。 山地:地形组成与丘陵相似,但海拔在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一般大于 100 米,等高线密集、弯

5、曲。 高原:海拔高度大(1000 米,中国境内),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较密集,而内部明显稀疏。 盆地: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高。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低。 3、概念补充: (1)地形指的是地物形状和地貌的总称,具体指地表以上分布的固定性物体共同呈现出的高低起伏的 各种状态;地表的高低起伏叫地势;地势属于地形,它只表示地形的高低。地形区是指某地地形的 名称,如青藏高原。 (2)回答某一地区的地形特征用两句话即可概括:主要地形及分布;地势的高低起伏(即哪边高哪 边低,答方位,如东南高西北地) (3)海拔和相对高度都可以用来表示地面的高程,但等高线地形图上标注的数字一定是海拔高度,单位 是“米”

6、 4、掌握等高线图的判读技巧 (1)数值上的特征:看等高线的数值,读出任一点的海拔,比较两点的海拔 可换算高差,以两地的水平距离测算地面实际距离。 (2)形态上的特征:地表呈现各种各样的形态,每一种地表形态都有一定的 外部特征,在等高线图上会以不同的形态表示出来。看等高线的疏密,可 知道坡度的大小。看等高线的形状,可确定地貌类型。 (3)掌握等高线的基本知识是识别等高线图的关键 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基准面。相邻 的两条等高线,其高差也相同。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例如,三条 相邻等高线的海拔为 500 米、600 米、700 米,则等高

7、距为 100 米。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 回曲折,最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两条等高线绝不能相交,但可以重合:因 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等高线疏密 反映坡度大小: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匀坡。等高 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等高线穿过河超然中学地理组 地球与地图(2)3谷(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型。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 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 米

8、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200 米 线区分平原和丘陵;500 米线区分丘陵和山地。 5、等高线地形图高度计算 规律:(1)根据等高距计算某地海拔。(2)两地的相对高度的计算:假设都不在等高线上的两点,中 间间隔的等高线有 n 条(注意必须是数值不相同),等高距为 d,则两点的相对高度 H 取值范围为: (n-1) d H (n+1) d (3)陡崖的相对高度:假设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有 n 条,等高距为 d,则陡崖的相对高度 H 的取值范围 为:(n-1) d H (n+1) d 训练: 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图,据图回答问题。 (1) 图中悬崖的相对高度大约是:(D)A.300600 米 B.

9、200400 米 C. 200300 米 D. 300500 米 (2)和相对高度可能是:(B)A.300 米 B.455 米 C. 500 米 D. 555 米(4)与温差的相互换算:海拔升高 100 米,气 温下降 0.6 (5)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高度的判断 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度低于 其等高线的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度比其等高线 值更高,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如图,A 区域海拔低于 400 米(200-400 米);B 区域海拔高于 600 米(600-800 米)。(6)

10、河流向凹在等高线图上,河流的流向和等高线的凸出方向相反,即向凹; 图中,曲线为等高线,直线为河流,则河流的流向一定是图示方向 (你可以在曲线的下方添加一条等高线,则你添加的等高线一定大 于其上方的等高线,只有这样才能表示此处是山谷,等高线向高处 弯曲,而河流一定是在山谷中流动,由高处流向低处) 训练右图所示,此河流为(内流河),湖为(咸水湖)。三、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剖面图 有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超然中学地理组 地球与地图(2)4剖面图试题主要用来考查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动手绘图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

11、,应该注意解题的步骤,学会将平面地形图转换为立体剖面图。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确定剖面线,如画出剖面线 AB,按 AB 的长度绘一条水平线作为剖面基线; 确定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水平比例尺一般与等高线水平比例尺相同,垂直比 例尺一般要比水平比例尺大,以便形象地看出地势起伏情况。用等高线的高度作纵坐标); 作基线的平行线表示高程;在地形图上沿剖面线 AB 量出相邻两条等高线的距离,如: A1、12、23、34 等的各段距离,并把它们标注在剖面基线上,为 1、2、3、4等;通过基线上 1、2、3、4等各点作基线的垂线;将垂线与 基线平行线的交点,用平滑曲线连接起来;在图上做出必要的注记,则剖面图完成。碰到剖 面图的水平比例尺与原平面图不一致的,只能按比例扩大或缩小了,高中地理应该不会出现 这样的题目。 2、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通视问题 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 则两地可互相通视。注意“凹形坡”与“凸形坡” 的不同。从山顶向低处,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 形坡”,可通视;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 “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如图)超然中学地理组 地球与地图(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