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论文《儒道竞争思想对比分析》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998680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论文《儒道竞争思想对比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国学论文《儒道竞争思想对比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国学论文《儒道竞争思想对比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国学论文《儒道竞争思想对比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论文《儒道竞争思想对比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儒道竞争思想对比分析儒道竞争思想对比分析【摘要摘要】如今的社会是竞争的时代,竞争几乎伴随着我们每一天的生活,应该以何种态度来面对竞争也成了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儒家与道家作为诸子百家中的两大重要学派都在自己的经典中对竞争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本文以儒道经典为基础,分析儒家和道家代表人物对于竞争的看法,比较儒、道两家的竞争观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关键词关键词】竞争 儒家 道家一、儒家竞争观浅析一、儒家竞争观浅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孔子就曾经对自己的儿子孔鲤说道:“不学礼,无以立。 ”可见孔子对礼的重视。在面对竞争这个问题时,孔子的态度也是与礼有密切的关系。 “君子无所争,必也

2、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论语八佾 )可见,在儒家传统观念中君子以礼为先,与人无争,与事无争。然而从孔子的生平来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子不是一直在竞争着吗?年轻时在鲁国堕三都时与三桓竞争,周游列国的时候也同样在与人竞争。论语也提到了“君子和而不同” ,可见,君子需要的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而并不是一味地“无争” 。相比于孔子,孟子将竞争提升到了国家的层面,孟子提出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就表明了他眼中竞争是国家强盛的必要条件,有竞争才有发展,失去了竞争就会失去进步的动力。而真正将竞争与“礼”结合起来的是荀子。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

3、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旬子札论 )荀子首先同样也肯定了竞争的必要性,此外他提出“礼”的出现正是为了约束人们的行为,防止混乱的竞争情况出现而产生的。这一说法更说明了在荀子看来竞争是不能回避的问题,非但不能回避反而是要对它加强管理。所以说,君子无所争并不是绝对的,争并不是坏事,能催人向上,促进事业的发展,但前提是要争的合理。在孔子看来,竞争要遵循一定的规矩,在一定的规则限制之内的君子之争。而如今的许多人为了芝麻绿豆的事情一群人争得头破血流,完全没有君子风度,这样的争即使争到了又能有多大的意义呢?孔子通

4、过射箭这项体育活动说明了每个人面对竞争时应该守住的底线。只有在守住底线的前提下的竞争才能确保公平公正,这才是孔子所提倡的“君子之争” ,也只有这样的竞争才是有益无害的。二、道家竞争观浅析二、道家竞争观浅析与儒家学说相比,一直以来道家的思想就是“尚贤,使人不争” 。但事实上“不争”的思想并不是对竞争的消极避让,而是一种以静制动的处事态度。竞争最早的出处便是在庄子,齐物论中“有左有右,有伦有义,有分有辨,有竞有争,此谓八德” 。简而言之,要理解道家的“竞争之道”就要辩证地看待争与不争的关系。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

5、,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二十二章)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两层意思第一,我们要在哪些方面争,在哪些方面不争。我们应该在工作上争,在作风上争,在名利上不争,在口舌上不争。而不争的关键就在于“清心” 。 在如今社会的利益影响下竞争中的人显得越来越浮躁,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屡见不鲜。 道德经第十一章说道“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世间万物的核心就在于 “无”发挥了作用。在追求成功的路上最重要的就是丢掉不必要的包袱,轻装上阵,有了“无”的心境才能更加纯粹地行事而不被功名利禄所干扰。在老子眼中,这些“自见” 、 “自是” 、 “自伐” 、 “自矜”都是违背道的

6、“无为”本性的。【钱逊,P117】总而言之要培养不争的心态就在于摒弃不必要的功利心,改掉浮躁的毛病,以平和的心态对待竞争环境。第二层意思在于我们应该如何竞争。道家认为世间万物是在不断变化的,阴阳黑白也不是绝对存在的,以这种辩证思维为基础就可以看出道家的“不争”只是一个过程而不是最终的结果。道家思想里正确的竞争之道是通过“不争”以达到“天下莫能与之争”的最终目的。简单来说就是以“不争”的方式来竞争的过程。以不争的心态去争就是道家竞争思想的最大特色。心中没有功利心也就能有更大的空间去追求事情本身,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与学习中,在这样的状态下的竞争更纯粹,少了些戾气,多了些柔和,也就能更大限度地激发每

7、个人的潜力。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 (道德经第八章)水的适应能力最强,到了不同的容器,水就随之改变成不同的形态。正是因为水的这种不争才成就了它的滴水穿石、泽被苍生。水就是不争而争的典型,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以柔和的方式征服了万物。三、对比三、对比对比儒家和道家的竞争思想可以看出,儒家的竞争观可以归纳为“君子之争” ,道家的竞争观可以归纳为“不争而争” 。儒家关注的是规矩和礼节,以此来规范人们在竞争中的行为,而道家关注的是内心的修养,人们通过对内心不正之念的自我约束来达到竞争的目的。双方关注的侧重点不一样,从中也可以看出两家学派的核心思想。而相同的是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

8、没有否定竞争也没有逃避竞争,孔子和老子都只是反对不正当的竞争,他们只是希望能够改变混乱浮躁的竞争状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种良性的竞争机制,让人们在竞争中能保持冷静的头脑,树立正确的思想,斗技而不斗气。四、总结四、总结人类社会处处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人类社会就无法发展,诸子百家的辉煌与百家争鸣的学术竞争是分不开的。回避竞争也就是回避了社会发展进步的关键因素。 易,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就道出了竞争的必要性,人不能无争,真正应该关注的是争什么和怎么争。通过研读国学经典,我们可以借鉴古人的竞争智慧,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保持积极向上的竞争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南怀瑾,论语别裁,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年。 2、裴斐,裴斐论语讲评,凤凰出版社,2007 年 8 月。 3、,论语今读,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7 年 3 月3、道德经翻译本,http:/ 年 1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