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政治综合题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993757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中国的政治综合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综合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综合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综合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古代中国的政治综合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的政治综合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中国的政治综合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测试历史二轮复习专题测试 古代中国的政治古代中国的政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2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6060 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载:“赵姬请逆盾与其母以盾为才,固请于公,以为嫡子,而使其三子下之。”又襄公二十三年记载:“季武子无适子(嫡子),公弥长,而爱悼子,欲立之。”孔子家语曲礼公西赤问:“公仪仲子嫡子死而立其弟。”材料涉及的政治制度是 ( ) 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郡县制度 D监察制度 2左传昭公七年

2、:“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 )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 3在 2005 年进行的全国 l人口抽样调查中显示,我国男女人口比例为 106.30:100。新生儿性别比例失调,这说明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下列关于这种观念形成的历史原因表述中最恰当的是( ) A宗法制 B科举制 C近代新式教育的推广 D郡县制 4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商、最准确

3、的信息应是( ) 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同之间为争夺人口和土地互相厮杀 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于崩溃 D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 5下图形象地反映了西周时期两种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前者在政治方面的体现是分封制 前者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后者是属于上层建筑 A B C D 6根据秦朝官制,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史称“三公”。但太尉一职始终空设,在此背景下,御史大夫的实际作用是( ) A监察百官并掌管财政 B协助皇帝助理万机 C协助丞相管理军事 D牵制丞相,以防其专权 7假设你是中国秦朝时期的丞相,

4、当你与同时期的罗马元老院成员相遇时,在治国原则上的最大分歧是( ) A“秦法”与“十二铜表法” B“郡县制”与“元首制” C“皇权至上”与“政事共商” D“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 8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 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 9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

5、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 B.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 C.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 D.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 10秦始皇若生活在古代雅典,且参加每年举行的特别公民大会,其命运可能会( ) A被选为至高无上的皇帝 B当选为执政官 C当选为元首 D被判流放国外十年 11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 ) A建立上传下达的邮驿制度 B经常巡游天下 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12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

6、后,历代王朝一方面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另一方面又想方设法削弱宰相的权力。与之有关的措施有( ) 西汉设置“中朝” 唐朝实行三省制 明朝设立内阁 清朝设立军机处 A B C D 13“君主近臣,代起执政,品位既高,退居闲曹。”这种情形以汉武帝为例的话,下列哪一项的叙述是正确的? ( ) A尚书被中书取代 B重用近臣,攘夺相权,朝廷始分内外朝,丞相属外朝 C以三公决策,辅政武帝 D将相权一分为三,互相制衡以分削相权 14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渝州发生洪灾,中

7、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A.秦、唐、元 B. 汉、宋、明 C.秦、元、清 D. 秦、唐、明 15“自秦始皇置丞相,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说这句话的应是( ) A汉武帝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 16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

8、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 A汉代内外朝 B唐代三省制 C明代内阁制 D清代设军机处 17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从中可以看出( ) A明清饱学之士享有政治特权 B明太祖和康熙帝处于危机境地 C明清皇帝推行重视文人政策 D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 18古人认为:“天高不可及于泰山”,祈愿“天地交泰”。于是历代帝王狂热追求泰山封禅大典。但是宋代以后,泰山神渐渐被碧霞元君所取代,封山告天成了祭神求福。这一变化说明

9、( ) A泰山神已不被帝王所重视 B泰山封禅大典变成了封建迷信活动 C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 D泰山成了五岳之首 19“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旧唐书中的这则材料反映唐朝当时的实质问题是( )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20政治制度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集中体现,与经济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你认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 ) 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和治理日趋严密 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A B C D 21“群士慕向,异人并出。儒雅则公孙弘、董仲舒、倪

10、宽;文章则司马迁、相如;滑稽则东方朔、枚皋;奉使则张骞、苏武;将率则卫青、霍去病;受遗(托孤)则霍光、金日(石单);其余不可胜记!”与上述人才兴盛有关的制度是( ) A推恩令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22魏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臣,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魏征病死,唐太宗很难过,亲自去他家吊唁,这在古代中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可是在魏征死后,唐太宗听信传言怀疑魏征生前在朝廷私营结党的嫌疑,沽名钓誉,他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让人叹息。唐太宗对魏征的态度生前死后的截然不同反映的实质是( ) A魏征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 B君主专制统治需要 C魏征生前在朝廷搞阴

11、谋活动,人品不正,没有体现一个臣子应有的人格价值 D教育朝廷大臣学会做人 23明史记载:“(明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置殿阁大学士,而其官不备,其人亦无所表见(表现)。燮理(治理)无闻,何关政本,视前代宰执(指宰相),迥乎异矣。”殿阁大学士与宰相“迥乎异矣”主要表现在( ) A殿阁大学士仅供顾问,而无实权 B殿阁大学士实际上并未设置 C殿阁大学士地位实际上与六部等同 D担任殿阁大学士的人没有办事能力 24洪武十一年,会稽守卫某贪赃枉法,不问政事,明太祖决定对他调查处理。你认为当时对其处理可能要通过( ) 锦衣卫 刑部 按察使司 通判 A B C D 25.下图是清政府首次发行的邮票“大龙

12、票”,请推断邮票取名“大龙”的主要原因是( ) A龙是皇室的象征,代表皇权至高无上 B龙有霸气,代表中国的强盛 C军机处建议,皇帝审批 D龙是中国最古老的图腾 二、非选择题(共四小题,二、非选择题(共四小题,2626 题题 1414 分,分,2727 题题 1414 分,分,2828 题题 1212 分,分,2424 题题 1414 分,共分,共 4040 分)分) 26(13 分)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材料一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

13、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材料二 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有人对福建省的家谱资料进行研究,了解到福建移居台湾的最早记载是两宋之交的苏姓。从有关家谱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移民的人数、成分、原因,他们的婚姻状况、分布特点及与大陆的关系等。 材料三材料三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

14、,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7 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3 分)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3 分) 27“欲知大道,必先为史”,阅读材料(14 分)材料一材料一 “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地方官),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报制四海,适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材料二材料二 “汉有天下,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