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阅卷教师讲述上世纪90年代的阅卷情景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6993567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阅卷教师讲述上世纪90年代的阅卷情景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阅卷教师讲述上世纪90年代的阅卷情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阅卷教师讲述上世纪90年代的阅卷情景(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是人生旅途中的一件 大事, 无数平凡的高考故事激荡 在亲历过高考的人心中。每一 名家长和考生经历完紧张的考 试后, 最关切的是考试成绩, 而 考试成绩是由高考阅卷老师评 定的, 大家对高考阅卷充满了神 秘、 希望和顾虑。参加阅卷的都 是些什么人?阅卷工作怎样进 行?会不会误判?有无偏袒? 尤其是那些非主观试题中自己 的答案与考后公布的标准答案 不一致的考生心中充满忐忑。 因为高考成绩的每一分都有很 高的含金量, 在录取时举足轻 重。我有幸参加了 1991 年至 1993年连续三年的高考生物科 目的阅卷工作, 给我留下了深刻 的印象, 也对我的工作给予了很 大的帮助和提高。 高考是高等学校的

2、入学考 试, 它的阅卷工作主要由大学老 师承担, 主力是研究生, 但要求 邀请部分中学老师参加。所有 的考试科目由各大学分别承担, 当时的生物学科阅卷由兰州大 学生物系 (现在的生命科学院) 承担。我虽然是永登县一名企 业中学的老师, 但有幸参加过几 次高考阅卷。 高考结束的第二天下午, 各 地的考卷分别运到各阅卷点, 进入由专人日夜看守的题库。 参加阅卷工作的人员也分别到 各阅卷点报到。生物学科阅卷 点在兰大盘旋路校区的新文科 楼。下午两点, 大家先集中在 一起学习有关阅卷的规定、 纪律等, 然后分组, 按试卷中非主 观题目的数目分组。一大题一 组, 每组大约有 20 人。每个小 组集中在一

3、间教室中, 再次分 组, 每三五个人一个组, 仅阅这 一大题中的一个小题, 即一两 个得分点。分完组即开始 “试 阅” 。所谓 “试阅” 并不是真的 阅卷, 是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 各地考卷, 每 25 张考卷装订在 一起, 密封成一本, 不要说考生 姓名, 就连考试地点都无从知 晓。每人发一两本。每个阅卷 老师只看你负责的那一小题。 由于是非主观题, 学生的答案 五花八门, 我们所做的工作就 是将各种各样的答案抄在纸 上, 然后由主持人集中抄写在 黑板上。整整一面黑板全写满 了各种各样的答案。然后大家 一条一条地讨论和决定哪种答 案 可 得 分 , 哪 种 答 案 不 能 得 分。这样有了统一

4、的标准, 就 保证了阅卷工作真正做到了公 平、 公正和 “得分有据, 扣分有 理” 的阅卷要求。 接着紧张的评卷工作就开 始了, 大家集中精力专注评卷, 整个教室只听到翻动试卷的声 音, 非常安静。评卷不像学校平 时阅卷, 不画对错号, 只是在答 案下方写所得的分值, 并签上自 己的名字 (或姓) 。评卷工作紧 张而有序, 每天早上8: 00开始, 到10: 00休息半小时, 阅到中午 12: 00。下午2: 30开始, 4: 00休 息半小时, 然后到 6: 30。到了 下班时间, 所有的试卷全部入库。虽然每本试卷都是密封 的, 但一本试卷和一本试卷有 时差距很大, 反映出我省各地 教育水平

5、的差距。这样经过四 五天的紧张批阅, 全部试卷都 批阅完了。接下来的工作是合 分, 即将各得分点的分数合计 后填到该题的得分框中, 并签 上自己的姓名。由于当时全部 是手工操作, 难免有差错, 因此 后面的工作就是核查, 每本试 卷都要经过三次核查, 并在试 卷封面 “第一检查人” 、“第一复 查人” 、“第二复查人” 栏目分别 签上自己的姓名。虽然是手工 操作, 但要求十分严格。省招 委会还要分别抽查。整个评卷 工作大约八到九天才能全部结束。经过这样严格的评卷、 检 查、 复查, 每一份考卷都会得到 公正评判, 根本不存在偏袒、 误 判。 我每参加一次阅卷都会在 业务上有很大提高, 不仅对每

6、个 知识点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而且 体会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 答卷也有很大关系, 使我在以后 的教学中, 不仅训练学生对每个 知识点的理解, 还训练他们的表 达能力, 争取做到既正确又简 洁。 1993年以后生物学科暂时 退出高考科目几年。恢复后的 阅卷也变成网上阅卷, 更增加了 科学性和严谨性, 做到了对每一 名考生的公平和公正。“我的高考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征稿活动” 热度不减 高考阅卷教师 讲述上世纪90年代的阅卷情景兰州晨报讯 (记者魏娟) 连日来, 本报举办的 “我的高考纪念恢复高考40周年” 征稿活动持续进行, 引来了许多人的关注, 广大读者踊跃来稿, 回 忆与自己有关的高考岁月

7、。兰州的马国瑶老师发来邮件, 讲述了自己1991年1993年参与高考阅卷的情景。目前, 我省2017年高考阅卷正在紧张进 行, 实施的是网上阅卷, 而在上世纪90年代还是教师手工阅卷, 马国瑶老师亲历了高考路上的点滴改革, 深有感触。 征稿活动持续进行中 欢迎广大读者来稿来电 我亲历的高考阅卷 马国瑶原创作品: 文章体裁随 笔、 散文、 纪实均可。与 “高考” 相关, 是本人亲历、 亲见、 亲闻的 实录, 讲述真实故事, 抒发真实 情感。 口述: 把您的高考故事讲 述给本报记者, 让您珍贵的青春 记忆转化成文字, 长久留存。 与高考相关的精彩瞬间 照片。 与高考相关的各种实物、 资料, 如教材

8、、 复习用书、 复习资 料, 报名费收据、 政审表、 准考 证、 成绩单、 体检表、 志愿表、 录 取通知书, 新生入学生活、 学习 用品, 宣传高考媒体报道资料等 (以上实物或资料提供照片或者 复印件即可) 。2017年6月14日 星期三 责任编辑 柴用君 编辑 邢剑扬05A在四季轮回往复的岁月印痕 之上, 总有那么一些特殊而难忘 的时段镌刻在脑海中, 随着时光 的流逝而愈发让人感怀弥新。这 其中, 高考即是一例。 1990年, 怀着 “奔向2000年” 美好憧憬的我, 带着亲友的重托 和老师的期盼, 走入了我的 “高考 季” 。校园里、 教室里、 宿舍里, 处 处都是学习的氛围, 或伏案苦

9、读, 或诵读强记, 或题海论剑, 真感觉 是到了人生大局的 “拐点” 。 在夜以继日的历练中, 高考 的日子终于到了。至今还记得, 在高考的前一天, 是一个 “道是无 晴却有晴” 的天气, 我们的心情好 像也是如此, 不安中充溢着一丝 兴奋。似乎忘了是老师的提议, 还是学生们的创意, 我们自己给 自己放了一天假, 也算战前休整 吧。先相约去逛街, 累了回宿舍,和舍友们海阔天空一通胡谝。转 瞬已是黄昏, 西边的天际挂上了 激情四射的晚霞, 看来明日 “行千 里” 的好天气可以为高考讨个好 彩头。 伴着晚霞一块来的, 还有我 的父亲。他是忙完地里的活, 在 这个重要的时刻来看儿子。除了 送来一些妈

10、妈烙的饼子外, 他是 想征求我的意见, 看考试当天再 用不用来学校看我?我心里其实 知道, 父亲还惦记着地里忙不完 的活计呢!再说了, 让大人 “陪 考” , 有那必要吗?自己 “孤胆英 雄” 出征的境界远比父母在身边 要来得痛快。 一番简单的交流后, 父亲留下 一句 “不要紧张, 吃好睡好” 的嘱 咐, 和比平日明显奢侈的两元钱, 就赶天黑回去了。看着父亲离去 的背影, 我心里默默地祈愿, 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咬紧了牙关。 高考犹如连续剧, 三天连播 六集。我那时也算同学中的佼佼 者, 一科科试卷, 一道道题目, 很 平淡地从我的手下溜走了。交卷 后的考场外, 尽显五味人生, 有人 高兴、 有人

11、失落, 有些娇弱的女生 因发挥失常嘤嘤啜泣。及至第三 天交完最后一科的试卷, 真可谓 “胜利大逃亡” , 脚蹬自行车一路 飞奔回家, 告诉父母良好的自我 感觉。 再后来, 按程序估分、 填志 愿, 如愿被东北财经大学录取, 等 候录取通知书、 做出远门的准备, 一切倒是平淡如水。现在想来, 那个夏日的努力与抉择, 确实也 是人生关键的一步, 不仅使我进 入大学的殿堂, 更重要的是选择 了税务专业, 从此注定与税务结 缘, 相伴至今。提笔写下这些文字时, 2017 年的高考已经结束了。看着各路 媒体关于高考复习、 提分、 营养、 睡 眠、 天气、 路况、 禁噪等方方面面颇 具声势的报道, 以及有

12、些同事朋友请假全程 “陪考” , 心中就有一种异 样的感觉, 从 “一个人的战斗” 到全 社会关注, 这世界变化好快!小高 考, 大世界, 这难道不是值得每位 国人共同思考的命题吗?征稿内容1.来稿可直接发送至邮箱 L, (请注明姓 名、 电话等联系方式) 2.稿件或实物、 资料、 照片等 可送至兰州晨报呼叫中心 (地 址: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白银路 123号甘肃日报报业大厦14楼 呼叫中心) 3.拨打兰州晨报热线96555, 留下您的信息, 会有记者与您联 系, 倾听您的故事。参与方式马国瑶当年参加高考阅卷时的工作证。兰州晨报记者 魏娟 摄那年 父亲的背影让我努力拼搏 付少辉当年的付少辉如今的付少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