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张苍水的纪念,未完待续

上传人:sha****g00 文档编号:36990475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59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张苍水的纪念,未完待续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张苍水的纪念,未完待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张苍水的纪念,未完待续(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纪念张苍水蒙难350周年特稿 ( 下)兵部左侍郎张公传称:“自丙戌至甲辰,盖十九年矣,煌言死而明亡。”中国现代杂文作家李国文说: 张煌言这个名字的标志性意义,就在于他给明朝这口朽烂不堪的棺材,钉下最后一颗钉子。张苍水的蒙难,成为明朝最后的句号。传说,在张苍水被押赴杭城的路上,有一位僧人掷瓦于他,瓦片上包裹一张诗笺,诗曰: “ 此行莫作黄冠想,静听先生正气歌”。最终,张苍水以他45岁生命的终结,书写了这曲正气歌。此后,这份正气一直回荡在后人心间,他的故居、墓葬、纪念馆都成了人们追慕前贤、敬仰英豪之地。目前,张苍水的后代还在筹备制作相关的纪念性影视作品。 围绕着这些追慕和敬仰,还发生了不少故事记者

2、 余晓丽“ 异代萧条同此志,相逢应共说兴亡” 对张苍水的纪念,未完待续“ 王先生墓”与章太炎的追慕张苍水是那么思慕岳飞、于谦,而他也配得上与两 位英雄长眠在一起。在张苍水蒙难后,同乡、义士捐金 购回他的遗骨,安葬于杭州南屏山麓荔枝峰港,今天 的太子湾公园旁,与西湖十景 “ 花港观鱼”遥相呼应。 日后,这里便有了 “ 西湖三杰”的传世故事。 只是一开始,人们并不敢将张苍水厚葬,甚至连 真名实姓的墓碑都没有。 为了保护张苍水的安息地, 义士们简单地立了墓碑,上书 “ 王先生墓”,仿佛那只 是一个寻常不过的普通墓穴。 以至于时隔几年后,大思想家黄宗羲想来祭扫凭 吊,也一时找不到目的地。黄宗羲在诗作寻

3、张司马 墓中,表达了那种焦急与失落 草荒树密路三叉,下马来寻日色斜。顽石呜呼都 作字,冬青憔悴未开花。夜台不敢留真姓,萍梗还来酻 晚鸦。牡砺滩头当日客,茫然隔世数年华。 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清朝统治者为了安抚汉 人知识分子,追谥张苍水为 “ 忠烈公”,这座坟茔才得 以正名。此后,每逢清明、冬至等节日,常有普通百姓 带着酒水斋饭,来此祭扫。 民国时期,张氏后人在墓旁修建了祠堂,于是,这 里和岳飞、于谦墓一样,形成了墓祠合一的格局。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张诚赴杭州读 大学时,专程去拜谒过先祖的墓地。当时他看到,墓地 周边围了一圈铁丝网,将其保护起来,以免在特殊年 代遭到破坏。其后,

4、张苍水墓、墓道几经修葺,祠堂改 建成了张苍水纪念馆。张诚说,近年来他常常赴杭州 祭扫,每每见到杭城的中小学生在张苍水墓前,恭恭 敬敬献花、敬礼,他就觉得很欣慰。 在张苍水墓近旁,是章太炎的墓地与纪念馆。 被毛泽东称之为“先生”的章太炎,是近现代 汉学大师,辛亥革命先驱,他反抗清朝,反对袁世 凯,蔑视一切反动统治,对反动统治者极尽嬉笑怒 骂。鲁迅赞他“七被追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终 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 生的楷模”。 章太炎对张苍水的高洁风骨仰慕已久,以至于在 交代身后事时,特别嘱咐妻子,希望自己可以傍民族 英雄张苍水于地下。 于是,1936年章太炎去世后, 他的妻子

5、汤国梨 专程来到杭州,购下了南屏山麓张苍水墓近旁的一 方土地。只是当时正逢战乱年代,章太炎的灵柩未 能如期到此安葬。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 总理的直接关怀下,章太炎的友人们才帮他完成了 这个心愿。 章夫人汤国梨当年购置墓地时,曾写下过这样一 首诗: 南屏山下旧祠堂,郁郁佳城草木香。异代萧条同 此志,相逢应共说兴亡。 时隔数百年,章太炎这位被人称为 “ 一生孤鲠,半 世佯狂”的国学大师,终于追慕他的偶像于地下。张苍 水墓也因有章太炎墓为邻相伴,而平添一段传奇。 追慕,是为敬仰。“ 张家明堂”终于保下来了张诚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在宁波鼓楼沿,房门口的蓝 色门牌写着“苍水街194-5”。听祖辈们

6、说,这里就是昔 年张苍水读书、居住的地方。大门门额上, “ 近圣人居”四 个砖雕大字,带着家族式的自豪感。 从前,这里靠近贡院和孔庙,是离精英思想最近的所 在。从前,自门额下穿过的,有许多文人、儒生,他们来向 张苍水父亲张圭章求教,其中包括黄宗羲的父亲。 自门额下穿过的,还有张苍水,他带着满腹诗书文采 及爱国抱负,走上了永不回头的铁血报国之路。 在张诚的记忆里,自门额下穿过的,除了张家族人,其 余多是近邻。彼时,很少有人将这里称作 “ 张苍水故居”, 在许多人口中,它还有个更亲切的名称“ 张家明堂”, 虽然经过清代修葺, 但依稀还保留着不少明代建筑的遗 存。1981年这里被确定为市文保单位的牌

7、子,就挂在门外。 张家明堂里有一眼水井,冬暖夏凉,是附近人家的主 要饮用水源,常年有人带着汲水工具来此取水。这里如同 宁波最寻常的里弄人家, 随着日升月落, 演绎着锅碗瓢 盆、油盐酱醋的人间烟火故事。 1998年,张家明堂的平静被打破了,大大的 “ 拆”字, 刺目地刷满外墙:这里准备修建中山广场。 来取水的人越来越少了,邻居们一户户搬走,周边房 屋一间间拆除,尚挂着文保单位牌子的张家明堂,成了一 座孤城。 对张家明堂的处理计划是“易地保护”,拆掉,再易 地重建。工程队可不懂张苍水在这里留下的故事,他们坚 持要完成工作量,断水、断电、断通讯,拆房的民工直接住 进了这里。 那时的张诚,成了一个孤独

8、的守望者。他一步也不敢 离开,放眼望去,房屋外围皆是残垣断壁,到了夜里,屋内 只能靠烛火照明。此时,他深深体会到了张苍水当年散兵 隐居,四顾茫茫时,是如何寂寞艰辛。 张诚知道,自己从小住过的房子,是张苍水的书房。 数百年前,张苍水或许也和自己一样,坐在门槛上发呆, 对着门廊的木柱舞刀弄剑,在长着苍苔的石板路上跳跃、 奔跑。这里有张苍水的生命痕迹呀! 很快,他发现自己其实并不孤独:电线被剪,有电工 帮他接上;电话被掐,有电信局的热心师傅上门为他重新 接线。他们说,张先生,你别担心,我们一定保证你能与外 界联系。 在张诚和众多宁波民间文保人士的联络、呼吁下,媒 体来了,文保专家来了。从1998年3

9、月到8月间,中国经 济时报、民主与法制画报、中国文物报、文汇 报、 钱江晚报、 浙江工人日报、江南游报等16 家全国和地方媒体,进行了36次相关报道。在当年宁波市 的七份相关提案议案上, 宁波文化界举足轻重的专 家也纷纷署名声援。 当张诚再次谈起那段经历,仍然深深感慨。他说,关 于故居保护,其中的曲折跌宕,着实可以写成一本书。他 将那块“苍水街194-5”门牌小心珍藏,同时珍藏的,还 有那份密密麻麻的声援签名,其中有不少老学者、老专家 如今已然作古。 声援,是为敬仰。祖辈的故事要一直传下去张家明堂最终保住了。 在张苍水故居的基础上, 新建了部分仿古建 筑,建成了张苍水纪念馆,这里从此成为了中山

10、广场 的地标建筑。2005年, 张苍水故居升级为浙江省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天都有人来此参观,追慕张苍水 的忠义之风,最多时,纪念馆一天要接待两千人次。 张诚记得, 一位来此参观的老学者曾对他赞 叹,张煌言公以 “苍水”为号,大有风骨。“苍苍在 山,泱泱在水,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那位学者的总结,让张诚心潮澎湃。他认为,先 祖留下的这份精神财富,必须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 作为张苍水的十九代孙, 张诚从小有三个心 愿:一是建立张苍水纪念馆;二是建立张苍水学术 研究中心;三是将张苍水的事迹,写入全民性、普 及性的宣传材料中去。 目前,这些愿望基本达成。除了故居原址,还 有杭州张苍水墓,以及象山花

11、岙岛屯兵地遗址,也 都先后建立了张苍水纪念馆。在我们宁波,小学四 年级的乡土教材课本上, 有介绍张苍水事迹的 美丽的花岙岛。2012年, 宁波电视台拍摄的专 题片张苍水,获得了第23届全国“星光奖”电 视文学节目大奖及浙江省电视节目 “ 牡丹奖”电 视文艺节目一等奖。 由此,张诚有了新的心愿,他觉得,纪念张苍 水还可以采用更多的形式,更现代的传播方式。 他想到了拍摄影视剧。 记者采访张诚时, 他正在研读电视剧 张苍 水的剧本,他说,这部电视剧有望在象山投拍, 花岙岛、浙东沿海,这些都是张苍水曾经战斗过的 地方,是绝好的取景地。 英文科班出身的张诚,打算将张苍水的事迹, 翻译成英文的宣传资料,

12、同时在已完成专题片翻 译的基础上,他准备完成影视剧的中英对照字幕。 他要让外国友人也了解到,在中国明朝末年,宁波 出过这样一位铁血将军。 在张苍水纪念馆,有专题片 张苍水光盘出 售,封面图片上,是张苍水一身戎装,抚剑挺立的 塑像。英文标题出自张诚之手,Legendary? Hero, 传奇的英雄。 采访的最后, 记者问张诚, 三个半世纪过去 了,现代人还能从这位传奇英雄身上学到什么? 张诚说,张苍水对国家的那种热爱忠诚,对理 想的坚定不移,时至今日依旧有着正面的意义,不 管时代如何变迁, 精神之光不灭。 正如习近平在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中所阐述的: 从岳飞、于谦的精忠报国、清白一生,到方孝孺、张 苍水的刚正不阿、以身殉国都给浙江精 神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张诚觉得,张苍水所代表的 这种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是很 宝贵的,应该被重视,被纪念。 纪念,更为敬仰。( 完)现代金报副刊 人物热线:66111111 网址:编辑:刘芳 版式:陈欢 校对:鄢道芹?2014.12.25 星期四XIANDAIJINBAOA21张苍水故居 资料图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