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行测模块之语言理解表达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979818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考试行测模块之语言理解表达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模块之语言理解表达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模块之语言理解表达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模块之语言理解表达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公务员考试行测模块之语言理解表达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务员考试行测模块之语言理解表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考试行测模块之语言理解表达(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言理解与表达语言理解与表达1言语理解与表达高效备考策略言语理解与表达高效备考策略高分第一步:掌握两大核心方法高分第一步:掌握两大核心方法第二部分总结了言语理解两大题型的核心解题方法:逻辑填空语境分析法,片段阅读关键信息识 别法。要注意相关知识的适用条件与应用要点,找准解题关键,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高分第二步:了解题型特点高分第二步:了解题型特点第三部分深入分析了言语理解两大题型,揭示了各个小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方法。逻辑填空讲解了词义、语 法、语用以及成语等内容,其中词义是重点,成语是难点,要熟练掌握易错成语的词义及用法。片段阅读的重 点是主旨型、主题概括型、细节理解型和语句连贯型,尤其要加

2、强对前两种题型的复习。高分第三步:演练真题、巩固提高高分第三步:演练真题、巩固提高本章第四部分精选了 40 道公务员考试真题,以供大家练习。但仅做这些题目远远不够,考生应根据自己的 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地练习,尤其是基础比较薄弱的,需用专项题库来进行配套练习。做真题时,一定要规定 时间,并仔细揣摩命题人的出题思路。做完真题后,要多总结,查漏补缺。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基础知识第二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基础知识第一节语境分析法第一节语境分析法语境,就是使用语言的环境。狭义的语境主要指的是一定的言语片段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广义的语境还 包括言语片段之外的社会环境,如写作背景。汉语词义往往是多重的,只有在

3、具体的语境中,才能真正确定词 语的含义。公务员考试中的逻辑填空题目单纯考查词义的题目越来越少,多数题目都把考查重点放在了对特定 语境的分析上。如何进行语境分析?可主要利用对应分析法和情境展开法。 情境展开法情境展开法对应分析法是快速突破逻辑填空的有效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逻辑填空题目都能在上下文中找到明显 的线索。对于这种情况,是不是就没有办法进行语境分析了呢?事实上并非如此。前文我们讲过,语境有狭义 语境和广义语境之分。狭义的语境主要指上下文语境,适用对应分析法;广义的语境是指言语片段之外的各种 情境条件,它涉及到的则是另一种重要方法情境展开法。所谓情境展开法,精髓就在于“展开”,它要求考

4、生开阔自己的思路,把关注的视角从单个的词语、句子, 扩展到整个文段、文段的写作背景甚至是生活常识,综合各方面因素来判断题目答案。从材料背景角度展开从材料背景角度展开基于用词规范性的要求,逻辑填空题目中的材料一般都选自权威的网站、报刊杂志等主流媒体以及一些名 家著作。这就决定了逻辑填空材料用词书面性的特点。与此同时,出题人会设空的地方通常都是材料中内涵较 深刻的词语,且具有非此不足以表达的独特性。考生在做题时须认真体会逻辑填空待选词语的这些特性,结合 相关背景斟酌选择。【例题 1】(2010联考) 电子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一定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通过数码方 式 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

5、设备中,再借助 的设备来读取、复制和传输。A。存储 先进 B。记录 特定 C。保存 固有 D。记忆 专门语言理解与表达语言理解与表达2解析:此题答案为 B。本题结合材料背景进行考虑更容易得出答案。题干是对电子书下的一个定义。结合 我们平时对电子书的认识,可以知道电子书是区别于传统纸质书的电子出版物,它不能直接阅读,而需借助电 脑或掌上阅读器之类的设备。“先进”含义太笼统,不足以形容电子书需要电脑之类特有设备来阅读的特点, 排除 A;电脑或掌上阅读器并非电子书本身就有的,因此用“固有”也不合适,排除 C。“记忆”不能与“在” 搭配使用,排除 D。所以本题答案为 B。 从事理常识角度展开从事理常识

6、角度展开除了用常规的言语方法解答逻辑填空外,包括事理常识在内的一切背景知识都可以被运用到解答逻辑填空 的过程中来。甚至于,从常识角度理解反而能更快地找到破题点。逻辑填空中常常涉及到的常识内容主要包括: 专业术语、经济规律、基本常识、生活逻辑等。【例题 2】(2010国家) 在现实生活中,做人的学问往往比做事的学问更具有实用价值、更重要也更难掌 握。做事仅靠技术就能 ,做人则是一门弹性极强的艺术,讲求的是无法量化和 的分寸感。做事学一次即有毕 业的可能,做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要一辈子下功夫。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独当一面 学习 B。臻于佳境 复制 C。如鱼得水 把握 D。游刃

7、有余 控制解析:此题答案为 B。此题乍一看很不好判断哪个是正确答案,但如果我们跳出题目的范畴,从生活常识 来判断就可以迅速确定答案为 B。突破口在第二空,“做人讲求的是无法量化和 的分寸感”。运用我们的 日常逻辑思维判断一下:做人的分寸感是“无法学习”的吗?答案是否定的,排除 A。做人的分寸感是“无法 把握”的吗?答案也为否,排除 C。做人的分寸感是“无法控制”的吗?答案仍然为否,排除 D。A、C、D 三项 都排除,答案为 B。由此题我们也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到公务员考试是对大家的综合能力的测试,言语理解与表 达题不是简单的语文题,所以大家在做言语理解与表达题时一定要打开思路,综合各方面信息进行思

8、考。第二节关键信息识别法第二节关键信息识别法片段阅读重点考查的是迅速准确地理解文字材料内涵、把握文字材料主旨的能力。要快速准确地解答片段 阅读题首先要能抓住文字材料的重点、关键信息。何谓“关键”?“关键”是比喻紧要的部分或对事情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对片段阅读题目来说,它就是对 迅速而准确地理解文段材料内涵最有帮助或最有效用的信息,这些信息能够帮助我们快速定位文段的论述对象 和重点、划分出文段的结构,继而帮助我们排除错误选项,锁定正确答案。根据特性不同,“关键”信息主要有以下三大类:关键词、关键句和关键暗示信息。 关键词关键词题干材料中的关键词主要有以下几种:高频词、表示某一特定含义的概念、提示文

9、段重点或结构的词。 高频词:确定文段论述主题、重点高频词:确定文段论述主题、重点文段中多次出现的词语称为高频词语。反复通常表强调,故高频词一般都是文段的中心词,与文段的主要 内容或主旨密切相关。因此解题时要注意高频词,尤其是解答主旨类题目和主题类题目时可直接锁定包含了高 频词的选项为正确答案。语言理解与表达语言理解与表达3请注意请注意 比较常见的高频词有两种名词和动词。当高频词为名词时,则文段的主题应与此相关,此名词 在选项中一般作主语;当高频词为动词时,为文段论述的重点,在选项中一般充当谓语,或可转化为名词性短 语。【例题 1】(2011国家) 信息时代里的企业就像一个完整的人,组织如骨骼,

10、资金如血液,信息如神经。 信息流是生命线,信息系统是神经系统,顾客需求是刺激源。在统一的数字神经系统下,从决策者到管理者再 到执行者,从人到机器,如果信息可以一路顺畅,整个企业就能用一个大脑思考。这颗数字大脑不仅要对多样 化、个性化的顾客需求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还要在对这类信息资源的筛选和分析中不断寻找新的机遇,拓展 进步的空间,打造时刻贴近顾客需求的无缝隙的服务品牌。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打造知名品牌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 B。应高度重视企业各个环节的有效整合C。如何对顾客需求做出及时准确的反应 D。信息系统对企业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解析:此题答案为 D。归纳内容可知,文段把信息时代的企业

11、比作一个完整的人,由“信息如神经,信息 流就是生命线,信息系统是神经系统”,“如果信息可以一路畅通,整个企业就能”可知,文段是在强调 信息对企业意义重大。根据材料可知“信息”为高频词汇,四个选项中只有【D】符合。【例题 2】 地球上的岩石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由硅酸盐溶浆凝结而成的火成岩构成了 地壳的主体,按体积和重量计算都最多。但地面最常见到的则是沉积岩,它是早先形成的岩石破坏后,又经过 物理或化学作用在地球表面的低凹部位沉积,经过压实、胶结再次硬化,形成具有层状结构特征的岩石。在地 壳中,在大大高于地表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岩石的结构、构造或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形成不同于火成岩和沉

12、积岩的变质岩。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地球上各类岩石的( )。A。形成条件 B。结构特征 C。地质分布 D。化学成分解析:此题答案为 A。本题比较简单,这段文字首先简要介绍了岩石的分类,然后重点介绍了火成岩、沉 积岩、变质岩这三种岩石是怎样形成的,故 A 项正确。同样,在题目中“形成”出现的频率较高,观察四个选项很快选出正确答案【A】 表示某一特定含义的概念:确定文段落脚点表示某一特定含义的概念:确定文段落脚点文段中出现的含有特定意义的概念,通常是文段的要点。尤其当该概念出现在段尾时,往往是文段的落脚 点,与文段的主旨多有密切关系。遇到此类文段时,考生只要抓住这个概念,运用排除法,即可快速准确地锁

13、定答案。【例题 3】 从本质上说,人类文明的进程就是不断脱离动物界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人类体质的进化 和心性的进化两个方面。从猿到人的体质进化,人类用了上百万年的时间才完成,而人类心性的进化则还要缓 慢。当人类跨越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进入铁器时代之后,动物性依然顽强地在人类身上闪现着。如何管理好人 类的情感,使带有动物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是儒家最为关注的重要课题。如果把儒家的答卷归结为一个字, 那就是“礼”。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语言理解与表达语言理解与表达4A。描述人类文明发展进化的大致过程 B。对比人类体质与心性两方面的进化C。阐述儒家强调礼仪作用的社会原因 D。说明儒家

14、思想的产生根源与现实意义解析:此题答案为 C。本题属于主旨题,概括内容可知,作者从人类文明的进程说到人类情感的管理,最 后引出儒家思想中的“礼”这一课题。由此可见,作者主要想谈的是儒家思想中的“礼”。若注意该文段在末尾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礼”,且加了引号,则可以判断主旨应与此相关,所以选 择【C】提示文段重点或结构的词:指示重点、区分层次提示文段重点或结构的词:指示重点、区分层次与高频词和表示某一特定含义的概念直接点出文段的中心词或落脚点不同,文段中有些词只能间接对快速 定位文段的重点或划分出文段的结构起指示作用,这些词一般为关联词、副词、其他某些起提示或指示作用的 词。1.1.关联词关联词关

15、联词是复句中用来连接分句与分句,表明分句与分句之间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词语。不同的关联词所 表达的关系也不一样,主要有转折关系、因果关系、递进关系、条件关系、假设关系、并列关系。关联词一般成对出现,但很多时候,这些关联词不直接或成对出现在材料中。在不影响文段意思的前提下, 可对其进行复位处理,即将这些关联词放到恰当的位置上,这样便可根据它来判断文段重点。【例题 5】 文化是一个有机综合体,法是其中的一部分,即特殊的规范部分。任何国家的法都不是凭空产 生,它都必然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即文化的其他因素在整体上,是法产生和存在的条件。因此,我们用“决定” 一词来表达文化中其他因素之综合与法的关系,这正

16、如马克思曾推出的:“权利绝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 及由经济结构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这段文字意图说明( )。A。法对文化的作用 B。法是一定社会主文化的组成部分和表现C。文化中其他因素之综合与法的关系 D。文化是一个有机的综合体语言理解与表达语言理解与表达5解析:此题答案为 C。本题难度较大,易选 B 项,但该项表达的仅是“法”与“文化”的被包含与包含的 关系,而文段主要论述的是:作为文化组成部分的法,受除法以外的文化其他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所以 B 项表 述片面,不是作者意图说明的内容。若注意到关键词“因此”,则由它的指示作用可判断文段的论述重点是文 化中其他因素之综合与法的关系,即 C 项。 【例题 7】(2009国家) 云南地处世界两大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交界处,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在云南迅速过渡到低海拔的 马来半岛。云南的大部分河流都是南北走向,热带动植物随着北上的湿热空气,一直深入到云南的大部分地区。 因此,云南在 4%的国土面积上拥有全国 50%以上的植物种类、70%以上的动物种类和 80%以上的植被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