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诗词重点难点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978926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46 大小:2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诗词重点难点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诗词重点难点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诗词重点难点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诗词重点难点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诗词重点难点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诗词重点难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诗词重点难点(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文言诗词重点难点文言诗词重点难点21、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一、基础知识一、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本文选自艺文类聚。作者吴均,字叔庠(xing),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他好学有俊才,诗文自成一家,擅长描写山水景物,语言简练省净,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二)文言词语1词类活用:【风烟俱净】形作动,消净、散净。【急湍甚箭】形作名,急流。【猛浪若奔】动作名,飞奔的马。【互相轩邈】形作动,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望峰息心】使动用法,使停止。【横柯上蔽】名作状,在上面。2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有时见日】见,通

2、“现”,露出。3重点词语:【风烟】烟雾。【共色】一样的颜色。【从流】随着江流。从,顺,随。【缥(pio)碧】青白色。【无碍】毫无障碍。【甚箭】比箭还快。【夹岸】两岸。【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绿而密。【负势】凭依高峻的山势。负,依凭。【竞上】争着向上。竞,争。【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千百】形容很多。【泠泠(lng)】形容水声激越。【作响】发出声响。【相鸣】互相和鸣。【成韵】形容声音和谐动听。韵,和谐的声音。【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绝】停止。【鸢(yun)飞戾(l)天】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功名的人。鸢,一种凶猛的鸟。戾,至。【息心】平息热衷功名之心。【经纶】筹

3、划,治理。【柯(k)】树木的枝干。【蔽】遮蔽。【犹】像。【交映】互相掩映。二、阅读探究二、阅读探究1表明富春山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全貌)的句子是什么?风烟俱尽,天山共色。2既写出江流宛转,小舟随波逐流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的句子是什么?从流飘荡,任意东西。3总写所感,统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奇山异水,天下独绝。4作者是怎样有层次的描绘“异水”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先写“缓流”,突出澄澈(游鱼细石);再写“急湍”,突出凶猛(急湍、猛浪)。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5作者是怎样表现“奇山”的?整体形象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生长状态奇。两岸峭壁,皆生寒树,层峦叠嶂。自然声音奇。从听觉写泉音、鸟鸣、蝉嘶、猿叫,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6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什么?这句对写“奇山异水”有什么关系?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有这样的“奇山异水”,必然有人的足迹,有人的触景之情,这句是游览者自然生发的感情。同时这句又是侧面着笔,通过衬托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突出了“奇山异水”。7结尾“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似是多余,对此你有何看法?不多余。一是起了反复渲染的作用。写树木遮空,昼夜不分,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色

5、异彩。二是使结构更加严谨完美。全文犹如作者放出的千里之线,这里又收回手中,承接文章开头四句,清幽淡雅,余音缭绕。三、拓展延伸三、拓展延伸1由“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你想到了哪两篇文言文中的话?写出相应语句、作品和作者。“潭中鱼可白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柳宗元小石潭记)“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2由“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你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现象?富贵人虽然自有他们的享受,但是未必没有烦恼;而遁迹山林的人固然有种种不便,但其快乐是无法比拟的。2222、五柳先生传、五柳先生传1.出处

6、: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见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本文视为作者的自传,以第三人称,从五柳先生的身份和称号写起,重点描写了他的生活、性格特点,描述出一个安贫乐道,抱朴存真,不追求荣华富贵的隐士形象。表达了作者不想与世俗同流合污来取得富贵,安贫乐道,独善其身的情感。在写法上多用否定句,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以及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是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A、字音:辄zhe箪dan俦chou觞shangB、词语: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会,体会,领会。造饮辄尽:去喝酒就喝个尽兴;辄,就。期在必醉:希望一定喝醉;期,期望。

7、不求甚解: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在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古今异义:造:往、到,造饮辄尽;今常用于“创造”“制造”等义。赞:传记结尾处评论性文字。今常用于“赞美”、“夸赞”等义。一词多义:以:把,因以为号焉;凭借,以此自终。之:代词,他,或置酒而招之;助词,译为“的”,无怀氏之民欤?言:说话,说,闲静少言;言语,话,黔娄之妻有言。其:代词,他,亲旧知其如此;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其言兹若人之俦乎?如:的样子,晏如(安然自若的样子);像,亲旧知其如此。词语活用: 亦不详其姓字:详,形容词作动词,详细地知道。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亲旧,形容词作动词,亲戚朋友。以

8、乐其志: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乐。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省略句: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应为“先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先生生性喜欢喝酒,家中贫穷不能经常有酒喝。)因以为号焉。(应为“因以为号焉。”译:于是就把(五柳)作为号了。)倒装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应为“不知先生何许人也”,译:这位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于贫贱”“于富贵”介词结构后置,译:不为贫贱而忧心忡忡,不热衷于发财做官。)翻译: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译:已经醉了便回家,没有留恋之情。“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吝情,舍不得;去留,意思是留;表现五柳先生态度率真,来了就喝酒,喝

9、完就走。23、马说一、基础知识一、基础知识(一)文学常识1韩愈,字退之,唐代河阳人,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著作收在昌黎先生集里。2本文选自昌黎先生集里的杂说,是其中的第四篇。(二)文言词语袛(只是)辱(受屈辱而埋没才能)于奴隶人(指马夫。奴隶,仆役)之手骈死(并列而死。骈,两马并驾)于槽枥(喂牲口用的槽)之间不以千里称(著称)也。故虽(即使)有名马一食(吃一顿。食,吃)或(有时)尽粟(小米,泛指粮食)一石。食(通“饲”,喂)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通“饲”,喂)也是(这样)马也,才美不外见(通“现”,表现)且(犹,尚且)欲与常马(一般的马)等(等同,一样)不可得(达到)安(怎么)求其能千里

10、也?策(鞭打)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食(通“饲”,喂)之不能尽其材(通“才”,才能,本领)鸣之而不能通(通晓,懂得)其意执(拿,握)策(马鞭)而临(面对)之其真无马邪(通“耶”,吗)其真(果真)不知(识别)马也(三)字形字音袛(zh) 骈(pin) 枥(l )粟(s) 石(dn) 一食(sh)食(s)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也 外见(xin)二、阅读探究二、阅读探究1本文的体裁是“说”。它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最终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2表明论证前提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说明伯乐对千里马有决定作用,千里马才能的发挥依靠伯乐。3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从第 1 段看是:伯乐不常有;

11、从第 2段看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从第 2 段看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从第 3 段看是:其真不知马也。4第 1 段具体写千里马终身遭遇(命运)的语句是:袛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直接表明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句子是:不以千里称也。5第 1 段伯乐不常有的深刻含义是:统治者缺少能发现人才、重用人才的人,含有愤世嫉俗之意。6第 2 段是从反面论证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在于谴责食马者。7说明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并分析其作用。(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排比。愤怒谴责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增强了语言的气势,感情强烈。(2)且

12、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反问。强烈谴责食马者的无知,加强了否定的语气,增强了否定的力量。8第 3 段痛斥食马者愚妄、浅薄(列出了“不知马”表现)的语句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9 9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其真不知马也。1010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伯乐比喻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封建统治者;“千里马”比喻人才;“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统治者)。这是托物寓意的写法。1111本文托物寓意,表明了怎样的见解?统治者应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1212用自己的话概括中心。以伯乐和

13、千里马为喻,阐述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揭露了统治者不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社会现实;说明封建统治者只有善于识别人才、重用人才,才能发挥他们的才干。1313第 2 段连用四个“不”字,表明了食马者的无知,第 3 段连用三个“不”字,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表现得淋漓尽致。从“不”字可见作者的郁愤之情。1414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

14、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三、延伸拓展三、延伸拓展14你如果是千里马该怎样做?是“食马者”该怎样做?我如果是千里马,我会挣脱缰绳,摆脱“食马者”的束缚,主动寻求碧绿的草地,使自己膘肥体壮,再找机会显示自己的超凡本领,相信会有伯乐发现自己的才能的。我如果是“食马者”,我会平等对待所喂养的所有的马,使它们有强壮的身体,各尽其能。15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当今是经济社会、信息社会,社会竞争强烈,需要具有综合素质和能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的人才。国家应该创造宽松的人才环境,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终身教育,积极主动

15、地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重用人才,使人尽其才、才尽起其用,促进多出人才、人尽其才。24、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一、基本知识一、基本知识(一)文学常识1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朝人。2序,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两种。本文是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二)文言词语1古今异义【走】古义:跑。今义:步行。2通假字【支】通“肢”。【被】通“披”。3古今异义【汤】古义:热水。今义:做菜的汤汁。【再】古义:第二次;两次(本文)。今义:指重复。4词类活用:【腰】挂在腰间。4重点词语【嗜学】酷爱读书。嗜,喜欢,特殊的爱好。【致】取得。【假借】借。假,借。【手自】亲手、亲自。【怠】懈怠,放松。【逾

16、(y)约】超过约定的期限。逾:越过,超过。【以是】因此。以,因为。【既】已经。【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冠,帽子。【益】更加。【道】思想、学说。【患】忧虑。【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硕,大。【游】交游,交往。【趋】快走。【从】跟从。【执经】拿着经书。执,拿。【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德,道德。望,声望。隆,高。尊,声望、地位高。【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语言和脸色。【侍】侍侯。【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倾耳】侧着耳朵。倾,侧斜。【请】请教。【或】有时。【斥咄(du)训斥,呵责。【色】表情。【恭】恭顺。【至】周到。【复】回复,回答。【俟(s)】等待。【欣悦】高兴。【卒】终于。【获】收获。【负箧(qi)曳(y)屣(x)】背着书箱,拖着鞋子。箧,小箱子。曳,拖,拉。屣,鞋子。【穷冬】隆冬,深冬。【皲(jn)裂】皮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