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978605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题(答案附后)(总分:120 分 时间:120 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6 分)1.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2 分) 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hn( )首低眉。 这对眼睛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同样也能全面揭示广袤( )无限的宇宙。 其言兹若人之 chu( )乎?鸢( )飞戾天者,望峰息心。2从上下文连贯的要求看,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如恰当的语句。(只填序号) (2 分)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 ,流出了 ,流出了 。A、黄皮肤人的群落 B、灿若明珠的黄河古

2、文化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3. 胡适我的母亲一文中写道:“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请说说“诸葛亮、刘备”是哪部文学作品里的人物?并写出有关他们的两个成语或典故。(3 分)“诸葛亮、刘备”是 里的人物。 成语或典故: 4. 根据要求默写。(4 分)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两个晋代人典故的诗句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有“此事古难全”一句,其中“此事”指的是:,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 “ , ” 与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 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两句格调截然相反。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 , ” (陶渊明五柳先生 传) 5.根据例句,仿写一个与其相同格式的句子。(3 分)

3、 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悠扬的抒情,少一些愁苦的叹息。 仿句: 6.肖像描写也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下面是名人传中的一段肖像描写:“他矮小粗 壮,一副运动员的结实骨架面部肌肉常常隆起,青筋暴跳;野性的眼睛变得格外地吓 人。”“他”指的是 。(2 分) 二、阅读与欣赏(44 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710 题。(13 分)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 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

4、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 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1)故虽有名马 (2)骈死于槽枥之间 (3)才美不外见 (4)策之不以其道 8翻译下面文言语句。(2 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9食马者不识千里马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 分) 具体表现:思想感情: 10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必都答)。(3 分) 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会脱颖而出吗?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二)文学作品阅读我交给你们一个

5、孩子(16 分) 张晓风 小 男孩走出大门,返身向四楼阳台上的我招手,说: “再见!” 那是好多年前的 事了,那个早晨是他开始上小学的第二天。 我其实仍然可以像昨天一样,再陪他一次, 但我却狠下心来,看他自己单独去了。他有属于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场, 只能看作一把借来的琴弦,能弹多久,但借来的岁月毕竟是有其归还期限的。 他欣然 地走出长巷,很听话地既不跑也不跳,一副循规蹈矩的模样。我一个人怔怔地望着巷子下 细细的朝阳而落泪。 想大声地告诉全城市,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们一个小男孩,他还 不知恐惧为何物,我却是知道的,我开始恐惧自己有没有交错? 我把他交给马路,我 要他遵守规矩沿着人行道

6、而行,但是,匆匆的路人啊,你们能够小心一点吗?不要拉倒我的 孩子,我把我的至爱交给了纵横的道路,容许我看见他平平安安地回来。 我不曾搬迁 户口,我们不要越区就读,我们让孩子读本区内的国民小学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小学,我 努力去信任自己的教育当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儿女为赌注来信任但是,学校啊,当 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 的小男骇,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他开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 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方式的知识传递者啊, 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

7、以糟粕?他会因 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猾、诡诈?当我把我的孩子交出来,当他向这世界求知若渴, 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 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 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呢? 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本文选材以小见大,反映了父母和社会对孩子教育的责任,令人回味无穷。B本文多用细腻的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C本文开头与结尾前后呼应, 这渲染了母亲对孩子成长的焦虑之情。 D本文在结构上突出的特点是倒叙法的运用, 巧设悬念,耐人寻味。 12文章第段中加点的“欣然”和“循规蹈矩”反映了小男孩当时怎样的心理?(4 分) 欣然: 循规蹈矩:13文章第段加点的“你”指代什么?为什么要用第二人称“你”?(3 分)14“我”尽 管将孩子交给社会,但仍有许多忧虑。第段主要写了“我”的哪些忧虑?(2 分)15“你们 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中“琼浆”“ 醍醐”在文中共同的意思是(2 分) 16.作者将母子关系看作“一把借来的琴弦”,你同 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3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