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选修3:专题一专题过关检测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975088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历史选修3:专题一专题过关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民版历史选修3:专题一专题过关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民版历史选修3:专题一专题过关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民版历史选修3:专题一专题过关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民版历史选修3:专题一专题过关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历史选修3:专题一专题过关检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 下列不符合 19 世纪晚期世界历史发展特点的是 ( ) 1.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B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斗争激烈 C欧洲开始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 D英国调整与法、俄的关系,正式结成三国协约 解析:选 D。注意题干中的时间限制:19 世纪晚期,A、B、C 三项均属于这个时间段, 而 D 项中“正式结成三国协约”是在 20 世纪初的 1907 年,不符合题目的时间要求。1896 年德皇威廉二世说:“我们十年前开始实行殖民政策而未有舰队我们现在有了2.大量的殖民属地因为这些殖民属地与英国继续不断地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我们的 贸易

2、正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但是在各大洋上航行的挂着我们旗帜的大批商船,在 130 只英国巡洋舰的面前而我们只有 4 只来对抗的情形下,是十分不保险的。 ”对上述的认识, 不正确的是( ) A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间的主要矛盾 B德国打算与英国进行海军军备竞赛 C英德争夺的焦点是殖民地和贸易问题 D德国力图与英国成为海上贸易伙伴 解析:选 D。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并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材料中德国皇帝的意思是德 国的海军力量严重不足,已经影响到德国的海外贸易和争霸世界,D 项的意思正好与此相 反。 一战前几个帝国主义国家争夺世界霸权,形成重新瓜分世界的局势,其主要原因是 3.( ) A英德矛盾的发展促

3、进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B世界绝大部分领土已瓜分完毕 C各国垄断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D各国经济的发展改变了原来的力量对比 解析:选 D。注意审题,题干中强调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这里面隐含着国家实力的变化。 B、C 两项体现不出这种变化,而 A 项是新“局势”的具体表现。只有 D 项是决定性因素。下列表格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4.项目英德法美18701913 年工业增长速度1.34.61.98.11913 年工业产量所占位置32411913 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置1425A.英法两国逐渐失去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优势 B美德迅速崛起,对英法构成威胁 C英法的国际地位下降 D资本主义经济政

4、治发展不平衡 解析:选 D。本题主要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从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四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其殖民地的数量已经不相称了。这就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性规律。 故实质问题应是 D 项。 一战中使德国在西线速战速决计划施里芬计划破产的战役是( )5.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索姆河战役 D日德兰海战 解析:选 A。马恩河战役使欧洲西线战场进入相持阶段,从而粉碎了德国速战速决的作战 计划。 日本参加一战的根本目的是 ( ) 6.A抵抗德奥的侵略扩张 B为了扩张自己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 C为了世界人民的正义事件 D为了讨好协约国各国 解析:选 B。本题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A

5、、C、D 三项都是表面现象,也是日本参 战的所谓借口,只有 B 项才是日本参战的真实的目的。 要了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一个直观的方法是阅读历史地图。从下边这幅地图中可以看7.出,德国要想在未来的战争中取胜,应当选择的战略是 ( )A速战速决,避免两线作战 B突袭对手,两面出击 C积极防御,打阵地战 D诱敌深入,打运动战 解析:选 A。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历史地图的能力。从德国的地理位置可以看出,德国处于 欧洲中部,两面都是协约国集团,故德国的最佳战略是速战速决,避免陷入两线作战的窘 境。 “一战”沉重打击了英、法的经济,两国的共同点是( )8.成为债务国 本土成为主战场,破坏惨重 工业生产大幅下降

6、 国际金融中心地 位削弱 A B C D 解析:选 D。注意题干要求的是共同点,是法国的特点,是英国的特点。 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 19 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9.球的欧洲的结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资本输出国 A B C D 解析:选 D。本题考查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历史发展的影响,与题干材料无关, 排除含的选项,分别从政治经济、殖民体系、国际地位等方面说明了一战

7、对欧洲 的消极影响。1917 年 4 月美国参加对德作战的主要原因是 ( )10.A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 B俄国二月革命的爆发 C威尔逊当选美国总统 D害怕协约国战败,美国国家利益受到巨大损害 解析:选 D。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事件的分析理解能力。美国参战是各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而最主要的当然是国家利益受到损失。当时美国在协约国有巨大的投资利益,一旦协约国 战败,这些利益可能付诸东流。A 项只是美国参战的一个借口,B、C 两项不是主要原因。二、非选择题(每题 20 分,共 60 分) 阅读下列材料:11.“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国外的主神向我们说道:怎么办?世界已分割完了! 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

8、,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 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我们不能,也不愿意容忍这样。我们在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 利益。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颠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 领亚洲领土,那么,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 德国外长皮洛夫 1899 年 12 月在议会的演说 请回答: (1)皮洛夫发表这篇演说的社会背景是什么?(6 分) (2)材料中的“外国人” “他人” “任何人”所指应该是谁? (6 分) (3)该演说反映了德国推行了什么外交政策?这将带来什么影响? (8 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战爆发的背景。第(1)问要结合教材中关于德国经济实力上

9、升的表述 来回答。第(2)问联系上下文意思来判断应该是德国的竞争对手,而当时德国的主要对手为 英法两国。第(3)问需要结合教材知识分析德国的外交政策。而影响要从直接影响和深远影 响两方面来作答。 答案:(1)19 世纪末,德国的经济迅速发展,赶上并超过英国而位居欧洲第一位,为此德国 统治集团积极要求取得广阔的海外殖民地,重新分割世界,皮洛夫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发表 这篇演说的。 (2)主要是指占有广阔殖民地的英国、法国。 (3)德国对外推行侵略扩张、称霸世界的政策。影响:加剧了德国与英国、法国的矛盾,导 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材料 1:欧洲战争刚开始时,美国仍采

10、取超脱的态度,奥匈皇储的被刺事件,在美国没有 引起太大的反应。美国庆幸自己在地理上的超然位置。一家芝加哥报纸评论说:“真应该 好好感谢哥伦布发现了美洲。 ”美国总统威尔逊在 1914 年 8 月呼吁美国人民“从思想到行 动都应该采取不偏不倚的态度。 ” 全球通史 材料 2:19141915 年,英法与德国都开动了宣传工具为自己的战争行为辩护,以争取美国人的好感。德国也展开了针对协约国的宣传运动。德军指挥部 1918 年 7 月向德国士兵和 居民发出了专门的呼吁书,号召他们抵抗敌人的宣传。 试论一战中的宣传战 (1)根据材料 1,美国在一战初期采取了什么政策?(4 分) (2)材料 2 中英法和

11、德国为什么要积极争取美国的好感?(4 分) (3)上述两段材料还反映了一战的哪些信息?(12 分) 答案:(1)美国采取中立政策。 (2)由于当时美国采取中立政策,交战双方都希望得到美国的支持。 (3)交战的双方是以英法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和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集团;大战的主战场在欧 洲,美国本土远离战场免遭破坏;美国在战争之初采取中立政策;交战双方都曾为战争做 宣传。 阅读下列材料:13.材料 1:(一战期间)美国的亿万富翁们发财最多。他们把所有的国家,甚至最富有的国 家,都变成了向自己进贡的国家。他们掠夺了数千亿美元每一块美元都有血迹,都有 一千万死者和二千万伤者所洒下的鲜血。列宁给美国工人的信

12、 材料 2: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 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这些地方,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 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从这场战争中还将出现一个不受侮辱、 有权选举、有权工作和有权生存的美国黑人民族。 美国黑人领袖 W.E.B.杜波伊斯(1918 年) 材料 3:一战爆发时,各交战国军队几乎所有的运输车辆都是马拖的,卡车只是刚刚开始 使用。宣战时,英国陆军部一共只有 80 辆卡车。马恩河战役最紧张的时刻,法军为尽快封 堵战线缺口,竟征调了巴黎的出租汽车载运士兵上前线。德国“施里芬计划”破产的一个 重要原因

13、是当时的主力是骑兵和步兵,人和马的体力是有限的,无法承担高强度的行军作 战。大战期间,汽车的机动性引起人们的关注,四个轮子代替了两条腿,步兵向摩托化转 变。 请回答: (1)材料 1 说明了什么现象?指出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6 分)(2)“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 2 中所指的这个 “开端”的含义及当时促成这一“开端”的有利因素有哪些?(6 分) (3)材料 3 说明了一战客观上具有哪方面的积极影响?就这一积极影响,请再举一例。(8 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第(1)问第一小问可从材料中提炼得出,第二 小问要结合教材中关于美国对外政策的

14、知识进行分析。第(2)、(3)问实际考查战争给人类社 会、科学技术等带来的影响,结合教材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1)这场大战对人类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却给美国带来了巨额利润。 一战爆发后,美国打着“中立”的旗号,借助向交战双方出售军火和物资大肆渔利。 (2)这一开端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及解放斗争。有利因素:一战期间,帝 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侵略;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乘机得 到了较快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的鼓舞和推动; 一战以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有所削弱。 (3)说明一战成为了一系列新技术的催化剂。在战争中,汽车的机动性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促进了汽车技术的改进和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开始取代马车成为主要的陆上交通工具, 同时也提高了陆上军事作战的能力。又如飞机、化工技术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