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社会考试要点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975041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与社会考试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人类与社会考试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人类与社会考试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人类与社会考试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人类与社会考试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类与社会考试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与社会考试要点(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资源的含义资源的含义资源资源就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种可以用以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积累的客观存在形态 新的资源观新的资源观 资源系统观资源系统观 :资源都看成人与自然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资源辩证观。资源辩证观 :正确认识资源的有限性与无限性问题 、资源大国与资 源小国问题、资源的有用性与有害性问题 、资源的量与质问题 。资源层次观:资源层次观:材料能源信息 资源开放观资源开放观 :打破地区经济封锁,合理配置资源 。资源的分类资源的分类 (一) 、按资源性质分类 1、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气候资源;再生资源(矿产资源)与非再生资源 (循环利用的资源 和生物资源、 ) ;

2、原生性资源与次生性资源 ;专 有资源(如国家控制、管辖内的资源)与共享资源(公海、太空、 信息资源等 ) 2社会经济资源和技术资源劳动力、 智力、技术、管理、信息、资本; 自 然资源、社会经济资源、技术资源通常被称为人类社会的三大类资源。 (二)按资源用途分类 农业资源;工业资源;信息资源(含服务性资源) (三)按资源可利用状况分类 A、现实资源:即已经被认识和开发的资源。B、潜在资源:即尚未被认识,或虽已认识却因技术等条件不具 备还不能 被开发利用的资源。 C、废物资源:即传统被认为 是废物,而由于科学技术的使用,又使其转化为可被开发利用的 资源。 资源系统的特点资源系统的特点 自然资源系统

3、的特点 A、自然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和规律性; B、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现实资源是有限的,但开发利用及转化是无 限的) ; C、自然资源的多功能性; D、自然资源的系统性; 社会资源系统的特点 :1、社会性、社会性 不同的生产方式产生不同的社会资源 ;社会资源是可超越国界、超越种族关系的,谁都可以掌握和利用它创造 社会财富 。 2、继承性、继承性 人力资源通过人类的遗传继承、延续、发展; 人类社会通过书籍、音像、磁带和教育手段等,继承人类的精神财富 。 3、主导性、主导性社会资源决定资源的利用、发展的方向 ;把社会资源变为社会财富 的过程中,它表现、贯彻人的愿望、意志和目的 。马克思 “最

4、蹩脚的建筑师从 一开始就比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 ” 4、流动性、流动性劳动力迁移;技术传播; 资料可以交换,学术可以交流,商品可以贸易 。 5、不均衡性、不均衡性 环境的含义环境的含义联合国: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我国环境保护法:影响人 类生存与发展的各种天然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和。2分类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环境 按人类生存环境的空间范围 : 聚落环境 :聚落环境是人类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而创 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 地理环境 :地球表层 、人类活动的基础 地质环境 :地表以下的坚硬地壳层 宇宙环境 :地

5、球大气圈以外的宇宙空间环境 环境的特性环境的特性A、整体性 B、有限性 C、不可逆性 D、潜在性 E、开放性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在于提醒全世界注意地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 。1972 年 6 月 5 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 ,会议通 过了人类环境宣言 ,并提出将每年的 6 月月 5 日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同年 10 月,第 27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受了该建议 。 1993 年年 贫穷与环境贫穷与环境摆脱恶性循环摆脱恶性循环; 1994 年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 ; 2000 年 2000 环境千年 - 行动起来吧 ; 2001 年 世间万物 生命之网 2002

6、年年 使地球充满生机使地球充满生机 ; 2003 年 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 2004 年 海洋存亡,匹夫有责 ; 2005 年 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2006 年 莫使旱地变荒漠 ; 2007 年 冰川消融,是个热点话题吗? 2008 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戒除嗜好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戒除嗜好! 面向低碳经济面向低碳经济 中国主办世界环境日:1993 北京 ,2002 深圳 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A、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物质基础(依赖关系) B、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自然前提 (依赖关系) C、自然资源与环境对人类社会具有制约性 D、自然 对人类社会

7、的报复(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E、人类社会对自然的 破坏与改造人口爆炸所带来的压力人口爆炸所带来的压力 1、物质生产的压力 (粮食和生活必需品的短缺 ) ;2、对资源的过度使用(环境) ;3、引起社会就业的紧张资源退化枯竭资源退化枯竭 1、矿产资源的耗竭;2、水资源的浪费、破坏与短缺;3、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污染;4、森林资源的锐 减;5、土地资源的破坏;6、生物资源的破坏全球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大气环境问题A、严重的大气污染(沙尘暴、酸雨、光化学污染)导致水生态系统破坏、土壤酸化、农作物减产、建筑物侵蚀、人体身体健康危 害。 B、Q3 层的破坏导致危害认得健康、影响生物的成长。 C、温室效应导

8、致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生物圈冲击、影响人类生活。 (1986 年瑞典阿伦纽 斯提出)水污染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或放射性等方3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破 坏生态系统,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可持续发展的多种定义1、着重于从自然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 “ 生态持续性 ”:1991 年 11 月 , 国际生态学联合会 和国际生物科学联合 会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 :“保护 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 ”。2、着重于从社会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 1991 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 会共同发表了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将可持

9、续发展定义为:“在生 存于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涵容能力之情况下 , 改善人 类的生活品质 ”。3、着重于从经济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爱德华 巴比尔 经济、自然资源 :不足和发展 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 “ 在保持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其所提 供服务的前提下 , 使经济发展的净利益增 加到最大限度 ” 。 皮尔斯 认为 :“可持续发展是今天的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 ”, “当发 展能够保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 , 也不会使后代的福利减少 ”。4、着重于从科技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 斯帕思) 认为 :可持续发展就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一一尽可能接近零 排放 或密封式 , 工艺方法一一尽 可能减少能掘和其他自然资源

10、的消耗 。5、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的布氏定义的可持续发展 1987 年,布伦特兰夫人 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6、我国学者和政府的定义所谓可持续发展 , 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 , 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 要 , 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 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公平性原则 :一是本代人的公平即代内平等 ,二是代际间的公平即世 代平等 。三是指人与自然,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公平性 2、持续性原则:核心思想是指人类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自然资 源与生态环境的承载能力。 3、共同性原则 :

11、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 。 4、协调性原则: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就是要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 的和谐 发展。 5、高效性原则 :根据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的程度来衡量 对资源的利4用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矛盾:A、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大量消耗、生态破坏之间的矛盾 B、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之间的矛盾 C、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 D、人口众多与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 E、些现行政策和法规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基本原则基本原则 1、科教兴国,不断创新的原则 ;2、政府调控,市场调节的原则 ;3、积极参与,广泛合作的原则 ;4、重点突

12、破,全面推进的原则 行动纲领 1、保证人口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积极提高人口质量 。2、保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行动纲领:保护资源、提高资源再生能力和提高资源利用率。3、保证环境的行动纲领 :坚持“环境保护是我 国第二项基本国策”的思想 。男和女结合在一起共同生活这么一种社会现象,即嫁娶的事嫁娶的事 。 (marriage) 男人和女人结为夫妻 ,即夫妻关系和姻亲关系夫妻关系和姻亲关系 (matrimony ) 婚姻在法学上的概念婚姻在法学上的概念:三层含义:以男女两性结合为基础;以共同生活为目的; 具有夫妻身份的公示性。 婚姻的定义:婚姻的定义:婚姻是基于性爱基础之上的为社会

13、或国家所认可的男女两性结合、 维持适应和解体的过程,即婚姻过程。 婚姻成立的主要动机婚姻成立的主要动机德国社会学家穆勒曾归为三种动机,即经济、子女和感情,并认为在上古时代经济第一,子女第二,爱情第三;中古时代, 子女第一,经济第二,爱情第三;现代社会,爱情第一,子女第二,经济第三。婚姻的本质婚姻的本质从表现形式上看,是男女两性的生理和心理的结合;从本质上看,是男女的一种特定的社会结合。 婚姻的个人需求婚姻的个人需求:爱在婚姻中最重要;安全感;自信婚姻生活中彼此鼓励,增加对方自信,才是正路。 ;生育生 儿育女更是自然的发展;家庭权威家庭中权威 职责分明。婚姻类型及婚姻关系形态婚姻类型及婚姻关系形

14、态 可以把婚姻分为两种类型:较重实际的可称为功利型婚姻;较重情感的称为内涵型的婚姻1、无生气的 2、消极同趣味的 3、有生命的 4、全盘的 5、冲突性的四个婚姻危险期四个婚姻危险期1、孩子出生时 :“三角”关系,改变 “两人世界”52、婚后四至五年:这时期夫妻容易觉得生活平淡乏味 。 3、婚后七年 :对婚姻的满足程度降至最低点 。 4、婚后二十年左右这时候:男女双方身体状况事业逐渐发生变化 、事业 发展不平衡。 1、家庭含义:、家庭含义:家庭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由夫妻关系和子女关系结成的最 小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共同体。 2、家庭的职能、家庭的职能 A、家庭经济职能(物质生产、消费、积累财富

15、) ;B、家 庭的延续职能;C、教育职能;D、社会稳定 协调职能; E、 保护职能;F、公益职能 3、家庭结构类型、家庭结构类型A、核心家庭:即由一对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B、扩大式家庭:指由两对或两对以上的夫妻及其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C、其他家庭形式 :孤老家庭、隔代家庭、组合家庭 、丁克家庭、单身家庭 等。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一夫一妻制的家庭 1、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 。2、男子在家庭中居于“统治”地位 ,氏组内部一男系的血统计算世系。3、夫妻双方已经不能任意解除婚姻关系 。4、父系氏族出现婚姻中的传统婚姻中的传统A、非媒不娶。B、明媒正娶。六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C、夫唱妇随:妻子必须服从丈夫 。 道德关系:礼和义。D、三从四德。三从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工。 E、婚姻的解除:七去、三不去 七去:不顺父母(此指公婆)去;无子去;淫去;妒去;有恶疾去;多言去; 窃盗去。 ” ;三不去:有所娶无所归 不去,与更三年丧 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 去 中国古代的婚姻类型中国古代的婚姻类型1、政治和亲 2、强权干涉婚:帝王选婚、罚婚、赠赐婚。3、聘娶婚 4、转房婚(转亲婚) 5、经济实用型婚姻:交换婚、入赘婚、童养媳、典 妻婚。当代社会的婚姻与家庭当代社会的婚姻与家庭1、婚姻的爱情基础;2、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