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975038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教案及反思(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目标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目标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曲折的情节,像和煦的春风,吹进孩子们的心扉。故事中美好的人和事与孩子们纯洁的心灵贴近,使他们借此来明辨是非美丑,懂得什么事该做,应该怎样做。本组教材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选编了一些能给人以启迪的成语和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识字 4”选了三组成语,这些成语与本组课文内容有一定联系。成语故事坐井观天 ,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寓言故事我要的是葫芦 ,让学生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只顾“结果”而忽略了“过程” ;童话故事小柳树和小枣树 、 风

2、娃娃 、 酸的和甜的 ,让学生懂得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做事要从实际出发,认真动脑的道理。教学时,可针对学生喜爱故事的特点,利用插图,激发他们主动读故事,引导他们评价故事中的人与事,从中理解和懂得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还可以启发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要让学生把故事中的道理与自己和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感悟故事,感悟生活。因此,朗读、质疑、讨论、评价、想象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单元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寸、益”等 53 个生字,会写“寸、落”等 50 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本单元的课文,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初步理解课文寓意。3、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培养收集成语的兴趣

3、。识字四识字四教学目标1、 认识“寸、益”等 9 个生字。会写“寸、落”等 8 个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3、 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收集成语的兴趣。课文重点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课文难点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收集成语的兴趣。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识“寸、益”等 9 个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3、 初步感知成语的特点并收集成语的兴趣。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小朋友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今天给你们讲一个故事守株待兔由这个故事产生了成语“守株待兔” ,它比喻有些人不好好努力,只希望得到意外的收

4、获而最终只会白白等待。成语是汉语宝库中的精华,我们从小学习积累一些成语,对我们今后的说话、作文将大有好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识字 4 的三组成语。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正确朗读1自由读,不认识的字查书中“树叶”上的拼音。2.同桌互读,互相正音。3展示读,看谁读得正确、流利。三、讲故事,读词识字i.老师讲故事,读第一组成语并识字。1.讲述的故事。让学生找出与故事内容相符的成语。2.课件出示成语,自由认读。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取长补短 相得益彰3.出示寸、益、彰,谁有办法记住它们?请介绍给大家。4.谁能读好这四个成语?5.读了这四个成语你懂得了什么?6、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第二、三节。(1)出

5、示第二、三节成语。学生自学。要求:读熟成语,大概了解意思。(2)小组交流讨论。(3)小组推选代表在全班汇报学习所得。如:讲故事,带着大家读成语,读读新认识的字,说说识字的方法。四、整体朗读感悟1分组轮读所学成语,学生互背成语。2.小组之间挑战读成语。3.学生说说最喜欢的成语。并说说为什么喜欢。4.说说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上哪个成语。五、拓展活动1准备一些知道的成语故事,讲给同学听。2收集成语,进行一次成语接龙比赛。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巩固“寸、益”等 9 个生字。会写“寸、落”等 8 个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教学重点会写“寸、落”等 8 个生字教学难点正

6、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语,体会其中的韵律感。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学过程:一、熟读成语1、 齐读课文。2、 学生表演或画图,猜成语。3、 出示成语,连线。4、 鼓励熟记成语,抄写会写的成语。二、巩固识字1、 指名读生字和词语。2、 口头填成语3、 找出生字并认读。三、指导写字1、 出示要写的字。2、 谁能发现这些字有什么特点?写时应该注意什么?3、 先书空,再描红。最后临写一个字。4、 选取学生写的有代表性的字进行评议。5、 学生自己找出书写中的不足,再练习写。四、拓展活动1、 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参加成语故事。2、 评选出故事大王。13、坐井观天、坐井观天课文目标1、 认识“沿、际”等 3

7、 个生字。会写“信、沿”等 8 个生字。2、 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3、 发挥想像,初步理解课文寓意。课文重点1、 认识“沿、际”等 3 个生字。会写“信、沿”等 8 个生字。2、 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课文难点1、 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2、发挥想像,初步理解课文寓意。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沿、际”等 3 个生字。会写“信、沿”等 8 个生字。2、 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3、发挥想像,初步理解课文寓意。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地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2、发挥想像,初步理解课文寓

8、意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相关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你知道哪些成语?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提问。二、初读课文识字1、 听课文录音:想一想故事讲的是谁和谁之间发生的什么事?2、 认读生字。3、 你想读课文哪一段,读给大家听一听。三、朗读感悟1、 老师引读第一自然段:青蛙 小鸟2、看图:在图上指出井里和井沿的位置。说说还有哪些物体的“沿”?3、 想读谁的话?自己练一练。4、指导读好反问句和感叹句:“还用飞那么远吗?”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5、 男女分角色读,读出争论的语气,可以配上自己设计的动作。6、 讨论:谁在坐井观天?他看到的天是什么样子的?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7、 你想做见多识广

9、的小鸟吗?怎么做?8、 再读课文。四、指导写字1、 生字归类2、 范写,学生书空3、 学生描红、临写五、拓展练习1、续编故事:青蛙跳出井口一看2、 画一画:青蛙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复习生字后继续学习。二、朗读感悟1图文结合,以读带讲,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可以设计如下口头填空:青蛙坐在( ),小鸟落在( )。2自读第二至七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3感悟第二次对话。(1)通过学习第二次对话,让学生说说读懂了什么。(2)引导学生思考: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3)围

10、绕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想想再回答。(4)用“因为所以”谈谈自己的理解。(5)带学生体验:走出教室,说说你看到的天有多大?用纸卷成纸筒再去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4比赛朗读小鸟认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老师指导朗读青蛙和小鸟的话。青蛙的话用自信、傲慢的语气;小鸟的话用劝告、诚恳的语气。5感悟第三次对话。(1)自由读第三次对话,边读边想: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2)小组合作学习。先分角色朗读,再讨论上面的问题。(3)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朗读提示:青蛙的话要读出傲慢、自信的语气,表现出自以为是的心理状态;小鸟的话要读出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

11、气,表现出实事求是的诚恳态度。6分角色朗读。(三)实践活动1、小组合作,续编第四次对话:青蛙如果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续编第四次对话,并分角色读一读。2查查资料或者向别人请教,看看地球、太阳和月亮谁大。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好的课堂永远是必要预设和随机生成的有机统一。上课不能没有备课,一定的预设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与计划,它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如果没有预设,那么课堂教学势必会变成随波逐流,上到哪儿算哪儿。上课不能有太多的随意性的。它必须有计划有组织有预设。但上课又不能局限于预设的方案,如果按部就班,丝毫不变,那么上课又变成机械操作,僵硬死板,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12、和教学的灵活性。因此,在一定的时机里,随着学生的思维潮流,教师如果有灵感出现,而且是吻合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那么及时捕捉住,并付于实践,及时转变为教学行为。有时,随机生成的教学行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发教学高潮。 14、我要的是葫芦、我要的是葫芦课文目标1、 认识“葫、芦”等 6 个生字。会写“言、每”等 8 个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3、 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文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课文难点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第一课时教

13、学目标1、 认识“葫、芦”等 6 个生字。会写“言、每”等 8 个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相关图片。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 师:古时候,有一个人,他种了一棵葫芦,他这棵葫芦会长得怎么样呢?请打开书本 63 页,读一读。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1、 自读课文,自学字词。(1) 自由读课文(2) 检查自学(3) 交流识字方法2、 小组分段读课文,互相正音3、 做游戏,巩固识字。三、细读课文,感悟品味1、 出示插图,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2、 找出课文中相应的段落,读一读。第一自然段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欣喜)第二自然段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满不在乎)3、 看了两幅

14、图,读了两段话后,你有问题要问吗?4、 再自读课文,在文中找依据。5、 小组交流讨论6、 读句子,发现句子的异同。7、 分角色朗读种葫芦的人和邻居的对话。8、 人物评价。邻居是怎样一个人?你喜欢种葫芦的人吗?你想对他说什么?9、有感情地朗读会文。四、指导写字1、 认读要写的字。2、 一字开花:给生字找朋友,进行扩词。3、 分类指导,教师范写并提示4、 学生练习书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巩固“葫、芦”等 6 个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3、 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

15、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教学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反问句、感叹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2、懂得吸取种葫芦的人的教训,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相关图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巩固1、 抽读卡片。2、 齐读课文。二、朗读感悟1、 出示插图。2、 找出和这两幅图相对应的段落读一读,想一想怎样才能读好。3、 看了两幅图,读了两段话后,你有问题要问吗?4、 再自读课文,启发学生在文中找依据。5、 小组交流讨论。6、 读下面两组句子,谁能发现句子的异同?叶子上的虫还用治?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 有几个虫子不可怕。7、 分角色朗读,注意人

16、物说话的语气。三、想像说话1、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那个人2、 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邻居看见了3、 第二年,那个人又种了一棵葫芦,葫芦又生了虫子四、拓展活动1、 想一想:如果种葫芦的人听了邻居的劝告,那他种的葫芦会怎样呢?2、 画一画:把长大成熟后的葫芦画一画。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我请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就想一想,你读了本课知道了什么。没有想到,学生的语言虽 然不太规范,可是还是有人能说得出来,只关心葫芦不关心叶子是不对的。可是原因呢, 却不好说,因为孩子们毕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呀。只是明白,但说不来道理。这已经不错 了。请学生说一说读了课文的感想。学生说得也不错。在朗读指导时,还是注重训练学生 对标点符号的感知。原来在读的时候,虽然也教给他们方法,可是学了一个文章之后,才 知道符号的作用,和具体的指导方法。常说的一课一得,我想不仅学生一课一得就可以, 教师也是一课一得才行。像这样的课,训练朗读就可以了,不必面面俱到,对学生培养的 效果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