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967795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训练 公输一、20082008 成都市成都市 A A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8 题。 (6分,每小题2分)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子墨子曰:“然胡不

2、已乎?”公输盘曰:“不可,吾既已言之王矣。”子墨子曰:“胡不见我于王?”公输盘曰:“诺。”(节选自公输)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愿借子杀之 愿:希望 B. 公输盘不说 说:通“悦”,高兴C .吾义固不杀人 固:坚决 D. 然胡不已乎 已:停止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将以攻宋B.子墨子闻之扶苏以数谏故 辍耕之垄上C.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D.知而不争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墨子热心救世,反对战争。在得知楚将攻宋的消息后,为阻止战争爆发,昼夜兼程,不辞辛劳,赶到楚国进行劝说。

3、B. 墨子辩术高明。他先言其他,诱使公输盘落入圈套,然后一针见血,从几个方面批驳了公输盘的行为,让公输盘理屈词穷,无话可说。C. 公输盘在墨子的劝说下,明白了攻宋将使自己陷入不义的境地,于是听从了劝说,主动带墨子去劝说楚王。D. 这段文字以对话为主,语气时缓时急,语言长短交错,富于表现力,从中可以感受到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4.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4分) (1)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 (2分)译文:_ (2) 胡不见我于王?(2分) 译文:_ 二、(09 深圳)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子?传不习乎?”(节选

4、自论语十则)(乙)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节选自墨子公输)1论语虽是语录体,但每则都有一个中心,各句联系紧密。请把甲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意思连贯的一段话,注意其中前两句与第三句之间的内在联系。(3 分)2甲文体现了儒家重视“修身”,乙文反映出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请你先简要解释“兼爱”或“非攻”的意思,然后简答:重视“修身”和主张“兼爱”“非攻”对建设和谐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4 分)(1

5、)(2)三、三、(09 山东枣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11 题。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说。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盘服。(人教版教材课文公输)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 分)公输盘不说: 请说之: 知而不争:

6、 不可谓知类: 2用“/”线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1 分)荆 国 有 余 于 地 而 不 足 于 民来源:21 世纪教育网3翻译下面句子。(2 分)夫子何命焉为?4(1)第一段交代子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3分)(2)公输盘就是鲁班,子墨子就是墨子。分别写出一个与这两位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2分)与鲁班有关的成语: 与墨子有关的成语: 5墨子劝服公输盘的语言颇具特点,从论辩技巧上看,你认为成功的关键在哪里?(2 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2006 年河南课改区试题)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 1-4 题。(共 10 分)(一)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

7、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 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 越王句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稽之耻邪? ”(终灭吴)(节选自史记) 注:句践:即勾践。春秋时越国国君,于公元前 494 年被吴王夫差大败于会稽,被俘,释放回国 后,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公元前 473 年灭掉吴国。焦思:焦虑思考。胆:即胆囊,胆汁极 苦。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8、(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作: (2)人恒过然后能改 恒: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注意加点词。(2 分)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3.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避免“亡”的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 分)4.勾践灭吴的故事,印证了孟子的哪些说法?现在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生于忧 患,死于安乐”的说法是否还有现实意义?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4 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死于安乐。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 。(2 分) 2.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2 分)(1)举: (2)任 : 3.下列句子划分节奏有误的一

9、项是( )(2 分) A. 舜/发于/畎亩之中 B. 曾益/其所不能 C.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D. 入/则无法家/拂士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 分) (1)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2) 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5.概括选文第一段的大意。(2 分)6.这篇选文对你今后的学习或生活有怎样的指导意义?(3 分)阅读下列文字,完成文后(1)(3)小题 鱼我所欲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 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

10、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 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 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 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 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 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此文选自初中语文第六册)(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 分

11、)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_)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患:_)(辟:_)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_)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_)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 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译文:_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译文:_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文:_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译文:_(3)简答题(5 分) 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论证和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 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生活中有许多人将这个观点奉为行为 的准则,请你根据对这个观点的认识,列举一个奉行这种行为准则

12、的事例,加以简要阐述 (要求:举例典型,叙议结合)。(3 分)_ _ 作为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性的名言。请根据自 己的积累,试写出其中的两条(不得从本文中选取)。(2 分) a_b_庄子庄子故事两则故事两则(五)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 1619 题(9 分)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 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 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鵷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 之梁国而吓我邪?”1庄子是 家的代表人物,庄子一书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例如 、 。(3 分)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 分)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鸱得腐鼠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的意思。(2 分)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4庄子在文中将自己比作 的“鸩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