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装计算吊装计算 1、单吊车吊装、单吊车吊装计算载荷计算载荷应小于其额定起重能力应小于其额定起重能力 计算载荷的一般公式为: Qj= K1 K2 Q 其中式中:Qj——计算载荷;K1——动载荷系数; K2——不均衡载荷系数;Q——设备及索吊具重量 一般取动载荷系数 K1 为 1.1; 一般取不均衡载荷系数 K2 为 1.1~1.2 另外,在北方和沿海地区的室外吊装作业时还要考虑风载荷 2、双吊车吊装载荷不平衡系数应为、双吊车吊装载荷不平衡系数应为 1~1.25 3、吊车扁角不应大于、吊车扁角不应大于 3 3° 4 4、履带吊车带载荷移动时,载荷不得超过允许、履带吊车带载荷移动时,载荷不得超过允许起重的起重的 70%70% 5 5、双吊车吊装两主吊点与组合重心线间的夹角应大于、双吊车吊装两主吊点与组合重心线间的夹角应大于 3030° 6 6、钢丝绳的使用安全系数、钢丝绳的使用安全系数 K K 应符合下列规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当拖拉绳时,当拖拉绳时,K K≥≥3.53.5 当作卷扬机时当作卷扬机时,K,K≥≥5 5 当作捆绑绳或吊索时当作捆绑绳或吊索时, ,可根据荷重大小、受力根数、弯曲程度、有无可根据荷重大小、受力根数、弯曲程度、有无护绳装置等情况来决定其安全系数,一般护绳装置等情况来决定其安全系数,一般 K K 为为 6 6~~1010。
7 7、钢丝绳的有效破断拉力为全部钢丝破断拉力的总合乘以换算系数、钢丝绳的有效破断拉力为全部钢丝破断拉力的总合乘以换算系数K K 当钢丝绳为当钢丝绳为 6 6××19+119+1 时,时,K=0.85;K=0.85; 当钢丝绳为当钢丝绳为 6 6××37+137+1 时,时,K=0.82;K=0.82; 当钢丝绳为当钢丝绳为 6 6××61+161+1 时,时,K=0.80;K=0.80; 钢丝绳的规格型号可参看现行国家标准钢丝绳的规格型号可参看现行国家标准﹤钢丝绳>﹤钢丝绳>GB/T8918GB/T8918 破断拉 破断拉力应按产品出厂合格证选用,否则只能按最低强度级选用破断拉力力应按产品出厂合格证选用,否则只能按最低强度级选用破断拉力 一、计算起重机回转半径与起升高度一、计算起重机回转半径与起升高度 ((1 1) 、全液压汽车起重机) 、全液压汽车起重机 已已知知 TLTL- -300E300E 全液压汽车起重机的主吊臂下绞点全液压汽车起重机的主吊臂下绞点 A A 距离地面高度为距离地面高度为 2.23m,A2.23m,A 点点 至起重机的回转中心至起重机的回转中心O O点的距离为点的距离为1.27m,1.27m,主吊臂长度为主吊臂长度为17.3m,17.3m,主臂仰角为主臂仰角为5555°° 时时, ,求起重机的回转半径求起重机的回转半径 R R 和主吊臂杆顶至地面的距离和主吊臂杆顶至地面的距离 H?H? B 17.3m 55º A O C 1.27m R 全液压汽车起重机计算图 根据三角函数: 对边 BC BC 正弦= ∵ sin55º= = 斜边 AB 17.3 ∴BC=17.3×sin55º=17.3×0.8192=14.17m 对边 BC 14.17 ∵ 正切= = = 邻边 AC AC 14.17 14.17 ∴ AC = = =9.92m tg55º 1.4281 主吊臂杆顶至地面距离: H 2.23mH=14.17+2.23=16.4m 回转半径: R=9.92-1.27=8.65m (注:实际的起升高度中应包括起重机滑车组的有效距离及起重机吊钩\吊索等) (2)(2)、履带式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 已知已知 W2002W2002 型履带式起重机吊杆下绞点型履带式起重机吊杆下绞点 A A 距离地面高度为距离地面高度为 2.2m,A2.2m,A 点至起重机回点至起重机回 转中心转中心 O O 点的距离为点的距离为 1.5m,1.5m,吊杆的长度为吊杆的长度为 20m.20m.吊杆仰角为吊杆仰角为 4545º时º时, ,求起重机的回求起重机的回 转半径转半径 R R 和吊杆顶至地面的距离和吊杆顶至地面的距离 H?H? 根据三函数: 对边 BC BC 正弦= ∵ sin45º = = 斜边 AB 20 ∴ BC=20×sin45º=20×0.707=14.14m 对边 BC 14.14 ∵ 正切= = = 邻边 AC AC 14.14 14.14 ∴ AC = = =14.14m tg45º 1 主吊杆顶至地面距离 H=14.14+2.2=16.34m 回转半径 R=14.14+1.5=15.46m B 20m 45º O A C 1.5m R 履带式起重机计算图 H 2.2m 起重机主吊臂下绞点 自行式起重机主吊臂下绞点分为二种: 全液压汽车起重机主吊臂下绞全液压汽车起重机主吊臂下绞点一般均在起重机回转中心的后上方。
履带式起重机的主吊臂下绞点点一般均在起重机回转中心的后上方 履带式起重机的主吊臂下绞点均在起重机回转中心的前上方均在起重机回转中心的前上方 二、二、设备设备找重心找重心 设备下段重量设备下段重量 G1=40t、设备上段重量、设备上段重量 G2=20t、设备上段下平台重量、设备上段下平台重量G3=1.3t、设备上段上平台重量、设备上段上平台重量 G4=1.5t、、 设备下段长度设备下段长度 L1=20m、设备上段长度、设备上段长度 L2=24m、设备上段下平台标、设备上段下平台标高高 L3=26m、 设备上段上平台标高、 设备上段上平台标高 L4=43m 设备总重量设备总重量 W=62.8t 求设备重心求设备重心 LW=??{m} L1=20m L2=24m ( L1/2)=10m G1=40t LW=18.126m W=62.8t L3=26m G3=1.3t L5=34m G2=20t L4=43m G4=1.5t 设备找中心示意图 GI I×(×(LI/2LI/2))+G2+G2××L5+G3L5+G3××L3+G4L3+G4××L4L4 LW= ((G1+G2+G3+G4)) 40×(×(20/220/2))+20+20××34+1.334+1.3××26+1.526+1.5××4343 = =18.126m (40+20+1.3+1.5) 三三、、主吊车、辅助吊车吊点连线与设备中心线平行时受力分析主吊车、辅助吊车吊点连线与设备中心线平行时受力分析 PA=主吊车受力、主吊车受力、 PB=辅助吊车受力辅助吊车受力 、、 G=设备重量设备重量 H1 PA PB= .G PA=G--PB H1+H2 主吊点主吊点 A 重心重心 PA PB G PB 主吊点主吊点 A G 辅助吊点辅助吊点 B ψ H1 H2 H3 辅助吊点辅助吊点 B 开吊受力简图开吊受力简图 松钩时松钩时受力简图受力简图 四四、主吊车、辅助吊车吊点连线与设备中心线不平行时受力分析、主吊车、辅助吊车吊点连线与设备中心线不平行时受力分析 H1cosψ PB= ·· G ((H1+H2))cosψ +dsinψ PA H1 当当ψ =0º º时,时,PB 最大,最大,PBmdx= ··G H1+H2 PA PB 重心重心 PB 重心重心 G 主吊点主吊点 A G 辅助吊点辅助吊点 B H1 H2 H3 ψ d 开吊受力简图开吊受力简图 松钩时受力简图松钩时受力简图 五五、、双吊车吊装载荷不均衡系数计算双吊车吊装载荷不均衡系数计算 K2——载荷不均衡系数载荷不均衡系数 а ——两主吊点与组合重心连线间的夹角两主吊点与组合重心连线间的夹角 Ø Ø——设备纵轴线与其重力作用线间的夹角设备纵轴线与其重力作用线间的夹角 G——设备吊装计算载荷设备吊装计算载荷 载荷不均衡系数载荷不均衡系数 K2 表:表: Ø а 0º 1º 2º 3º 4º 5º 180º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20º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90º 1.00 1.02 1.03 1.05 1.07 1.09 60º 1.00 1.031 1.06 1.09 1.12 1.15 30º 1.00 1.07 1.13 1.2 1.26 1.33 0.5GK2 0.5G(2-K2) а Ø G 载荷不均衡系数计算简图 六六、倾斜吊装、倾斜吊装 两台吊车抬吊长型立式静置设备, 当设备倾斜时两吊车负荷分配两台吊车抬吊长型立式静置设备, 当设备倾斜时两吊车负荷分配的变化:的变化: 设绑扎点到设备重心的垂直距离为设绑扎点到设备重心的垂直距离为 h, 设备吊耳左右绑扎点的距, 设备吊耳左右绑扎点的距离为离为 a,如图,,如图, QbQaa/2aG重心绑扎点hQbQaGhαααNYNYF GHMoC则该物体有:则该物体有: Qa+Qb=G……①……① Qa··NF=Qb··HG……②……② 将③④代入②,得将③④代入②,得 ahGGQbahGGQahaGQaaG hahaQa QahahaQahahaQa QbQbhahaQaα,将其代入⑤得:α所以:ααα整理得:αααα将⑤代入①,得⑤ αααααααα 所以,ααα )(αtan 2tan 2)sincos2(cossincos2)sincos2(sincos2)sincos2(sincos2)tan2(cos)sincos2(tan2cos 可见,绑扎点高于设备重心可见,绑扎点高于设备重心 G 时,起吊速度较快的起重机上的时,起吊速度较快的起重机上的载荷就增加。
有载荷就增加有 Qa,,Qb 表达式不难看出,表达式不难看出,h/a 和和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