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原理》课堂听课笔记十一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956407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原理》课堂听课笔记十一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原理》课堂听课笔记十一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原理》课堂听课笔记十一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原理》课堂听课笔记十一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原理》课堂听课笔记十一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原理》课堂听课笔记十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原理》课堂听课笔记十一(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一、现象和本质(论述、简答或选 择) (一) 、现象和本质的含义(选择)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这些 特征的外部联系。现象的含义:现象有真象和假象之 分,真象是正面的,直接表现本质的现 象,假象是从反面歪曲颠倒的表现本质 的现象。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事物各 要素的内在联系。本质的含义:本质同必然性,规律 性是同等程度的范畴。(二) 、现象和本质的辨证关系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有区别也 有联系其对立是:1、现象是外露于事物表面,为人 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深藏于事物 内部,只有通过抽象思维才能把握;2、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片面 的、多种多样的,本质则是同事

2、现象中 一般的、共同的东西;3、现象是多变易折的,本质是相 对稳定的;4、现象比本质生动丰富,本质比 现象单纯深刻。其统一是: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 系,本质是现象存在的根据,本质决定 现象,并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从不 同的侧面表现本质。(三) 、这一原理的实践意义1、二者的对立使科学认识成为必 要,认识了现象不等于认识了本质,决 不能使认识停留在现象上,更不能被假 象所迷惑,而是要揭示事物的本质。2、二者的统一使科学认识成为可 能,人们能够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去认识 事物的本质,认识和实践的根本任务就 是透过现象揭示本质。二、内容和形式(P100)(一) 、内容和形式的定义内容是构成事物的一切要

3、素的总和, 形式是把内容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和 表面内容的方式。(二) 、内容和形式的辨证关系 (先答定义)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对立是:二者的性质、地位和作 用不同,不能混淆和颠倒。其统一是:1、二者相互依存;2、 二者相互作用,内容决定形式。是有 什么样的内容就要求有什么样的形式与 之相适应;是内容的发展变化决定着 形式尺早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形式反 作用于内容。A 当形式适合于内容时就 促进内容发展;B 当形式不适合内容时 就阻碍内容发展。3、二者在一定条件 下可以相互转化;4、二者的相互作用 构成了他们的矛盾运动,内容是活跃易 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三) 、这一原理的实践意义:内容决

4、定形式,要根据内容的需要 保持或改变,反对脱离内容,片面追求形式的形式主义;形式对内容有反作用, 要选择和利用适当的形式促进内容的发 展,反对否认形式的形式虚无主义。三、原因和结果(一)原因和结果的含义及其特点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结果 是由原因所引起的现象二者之间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特点:(因果联系)1、具有前后相继性。事件顺序性, 先因后果,但在此之后不等于因此之故。2、一国制约性,因果必然性。(二)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是指二者在一定关系中严格区 别,不能混淆和颠倒。统一是指二者相互依存,二者在一 定条件下一相互转化。同一现象在这种 关系上是原因,在另一种关系

5、上是结果, 反之,也是如此。二者相互作用互为因 果。(三)因果关系的复杂多样性和客 观必然性(简答题,选择)因果联系的复杂多样性有一果多因, 同果异因,一因多果,同因异果,多因 多果,复合因果。客观性因果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 固有的,人们的因果观念是对客观因果 联系的反映,存在着普遍性,一切事物都是处在 一定的因果联系中,承认因果联系的客 观普遍性是唯物主义决定论。否认因果的复杂 多样性是形而上学机械论。四、必然性和偶然性1、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定义必然性是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一定要 发生,不可避免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 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2、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是

6、指它们是事物发展中的两种 不同趋势,产生的原因和在事物发展中 的地位和作用的不同。统一:(1)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 他总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 自己开辟道路,没有脱离偶然性的绝对必 然性。(2)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 和补充,他背后总是隐藏着必然性,受 必然性制约,没有脱离必然性的偶然性。(3) 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一相互转 化。(4)割裂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 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是形而上学 机械决定论,相反之承认偶然性否认必 然性,是唯心主义非决定论。3、这一原理的实践意义必然性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前途, 科学任务就是揭示必然性,只有掌握必 然性才能使人的行动有预见性和自觉性

7、。许 多重大科学发现,都是抓住和分析偶然 性取得的,如果排斥偶然性和机遇,就会错过 科学发展是极不利于科学的发展。五、可能性和现实性 (简答题)(一) 、现实性和可能性的含义现实性:是包含内在根据合乎必然 性的存在是事物和现象种种联系的综合。可能性:是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 预示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四种情况 (简答题)1、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2、要区分现实可能性和抽象可能 性(非现实可能性)3、要区分两种相反的现实可能性, 即好的可能性和怀德可能性。4、要区分可能性的不同程度,分清可能性的大小。选择 对可能性大小的科学说明和 确定是或然率。(二) 、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 系二者是对立统一

8、的关系。对立:可能性是还没成为现实的东 西,非现实性。现实性是已经实现的可 能性,已不再是可能性。统一:二者相互依存,可能性离不 开现实性,它的根据存在于现实现实性 之中,现实性也离不开可能性,它是由 可能性转化而来,同时又包含着新的可 能性。二者在一定条件下一相互转化。(三) 、这一原理对实践活动的指 导意义。 (或对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 意义)1、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它存在 于现实之中,所以在一切工作中必须从 现实出发而不要从可能出发。2、可能性向现实性的转化过程, 需要一定的条件,仅此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 创造有利条件避免不利条件,争取把好 的可能性变成现实,避免坏的可能性变 成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