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天净沙秋思》导学案及答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954775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渔家傲》《天净沙秋思》导学案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渔家傲》《天净沙秋思》导学案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渔家傲》《天净沙秋思》导学案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渔家傲》《天净沙秋思》导学案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渔家傲》《天净沙秋思》导学案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渔家傲》《天净沙秋思》导学案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渔家傲》《天净沙秋思》导学案及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5 页诗词曲三首诗词曲三首(第二课时)一、目标导学一、目标导学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渔家傲 天净沙 秋思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怀,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3品味诗歌中字里行间的爱国思乡的思想感情。二、自主预学二、自主预学 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1)你觉得这两首词曲中哪些字词的字形、字音或成语比较重要,写在下面并在文章圈画出来。 (2)了解作者。2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三、互动探究三、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二)学习渔家傲 。1.自由朗读全诗,理解诗意。2. 这首词的上、下阕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

2、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问题探究。(1)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2)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三)学习天净沙 秋思 。1解题,了解“元曲” 。第 2 页 共 5 页2问题探究。(1)这首小令哪几句写景的?哪几句是抒情的?(2)写景的句子分别写出了景物什么特点?抒情的语句抒发了什么样的情?(3)综观这首小令,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来给这幅画拟个恰当的名子。(4)前三句写景与后两句抒情是什么关系?(5)第二句写景与一、三句写景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四、课堂练习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塞下( ) 衡阳( ) 千嶂里( ) 燕然未勒

3、( ) ( )羌管( ) 人不寐( ) 枯藤老树昏鸦( ) ( )2下面对渔家傲这首词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上片描写词人身临目见的景物,下片直接抒发作者对朝廷腐朽、软弱的不满。B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部分,揭示词人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C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指士兵久戍不归,伤心落泪,使白发的将军无计可施。D全词意境豪放、壮阔,形象鲜明、生动。3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B.“夕阳西下”一

4、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D.这首小令仅用 28 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二)课内阅读。1.阅读范仲淹的渔家傲,回答问题。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第 3 页 共 5 页(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描写荒凉的秋景,以显示 ,下阕自抒怀抱,表达了作者 和戍边将士 的复杂心情,全篇造语雄浑有力,情调 。 (2)这首描写北宋西北边境

5、军旅生活的词上片写景,围绕 字着笔,勾勒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塞下秋景;下片抒情,重在揭示孤城将士内心的苦闷,那种 的抑郁情怀。(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4)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2阅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枯藤老树昏鸦,小

6、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1)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 、 ; 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 体现全文主旨的“思”字的一句是:“_”。(2)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3)“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4)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

7、觉。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5)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第 4 页 共 5 页C从整个构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6)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知识链接1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希文,吴县(今属

8、江苏省苏州市)人,少年时家贫但好学,当秀才时就常以天下为己任,有敢言之名。死后谥号“文正” ,他的文章诗词风格豪放,语言简练,有范文正公集 ,其中诗歌 268 首,词传世仅五首,这首渔家傲写得慷慨悲壮,最为脍炙人口,散文代表作岳阳楼记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影响深远。2马致远: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曾任浙江行省官吏。所作杂剧今知有 15 种, 汉宫秋是其代表作。散曲 120 多首,有辑本东篱乐府 。后世把他同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诗词曲三首答案诗词曲三首答案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三、互动探究 (二)学习渔家傲 。2. 上阕侧重

9、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3问题探究(1)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2)面对浊酒一杯,映着将军花白的头发和士兵的眼泪。表现了将士壮志难酬,怀念故乡的心情。(三)学习天净沙 秋思2问题探究(1)前三句 后两句(2)苍凉、恬静、荒凉 思乡(3)游子思乡(4)烘托第 5 页 共 5 页(5)第二句与第一、三句之间是对比反衬

10、的关系。突出断肠人的思乡之情之切。四、课堂练习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1.略 2B 3C (二)课内阅读1.(1)该词是范仲淹驻守西北边防时所作。词的上阕描写荒凉的秋景,以显示 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态势的严重 ,下阕自抒怀抱,表达了作者 慨叹功业未立 和戍边将士 思念家乡 的复杂心情,全篇造语雄浑有力,情调苍凉悲壮。(2)这首描写北宋西北边境军旅生活的词上片写景,围绕“ 异 ”字着笔,勾勒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塞下秋景;下片抒情,重在揭示孤城将士内心的苦闷,那种 壮志难酬、有家难归 的抑郁情怀。(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答: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紧闭的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4)(D )(5)答: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2(1)答案:依次:枯藤 老树 西风 昏鸦 古道 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2)答案: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3)答案: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4)(A)(5)(D)(6)答案:这首小令极其出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