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旅游活动中的心理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369538 上传时间:2017-02-10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3.8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旅游活动中的心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第四章-旅游活动中的心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第四章-旅游活动中的心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第四章-旅游活动中的心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第四章-旅游活动中的心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旅游活动中的心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旅游活动中的心理(7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4章 旅游活动中的心理 旅游者的消费心理过程 反馈 外界刺激的输入: 情境 旅游企业营销宣传 社会因素: 文化 亚文化 社会阶层 社会群体 家庭 心理因素: 知觉 学习 人格 动机 态度 情绪 旅游者消费决策: 问题的认知 信息寻求、评价 旅游消费活动 旅游后反应和评价 第一节 注意 一、注意概念 (一)注意的定义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心理活动既包括感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也包括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在旅游过程中,人们总会被某已经无火信息所吸引,这种心理状态就是注意 注意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等心理过程的共同的组织特性 注意的基本特征:指向性和集中性 指向性:指心理活动

2、在某一时刻总是有选择的朝向一定对象 集中性:指心理活动停留在一定对象上的深入加工过程,注意力集中时心理活动只关注所指向的事物,抑制了与当前注意对象无关的活动 3 (二)注意的特征 与注意的特征、功能和种类,通过引导旅游者的注意来达到让旅游者获得满意的游览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义和狭义) 注意的范围 ) 198364725, ,123456789 指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 是根据新的任务,个体主动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的现象 4 (三)注意的功能 注意使个体在某一时刻选择有意义的、符合当前活动需要和任务要求的刺激信息,同时避开或抑制无关刺

3、激的作用。 注意可以将选取的刺激信息在意识中加以保持,以便使心理活动对其进行加工,完成相应的任务。 注意通过调节和监督功能可以提高活动的效率,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错误减少,准确性和速度提高 5 (四)错误的种类 无意注意使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使指有预定目的,也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 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在有意注意的基础上,经过学习,训练或培养个人对事物的直接兴趣达到的。(一般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会出现这一状态) 6 二、引起注意的因素 (一)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 1、客观刺激物的特点 ( 1)刺激物的强度( 2)刺激物的新颖性( 3)刺激物的对比(

4、草原的天空显得更蓝)( 4)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信号灯变化) ( 1)个体的兴趣和需要 (2)个体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3)个体的知识经验 7 (二)引起有意注意的因素 对目的认识得越清楚,越深刻,完成任务的愿望越强烈,也就越能更好的实现注意的维持和调节作用。 8 三、注意规律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一) 1898年美国广告学家 指在受众从注意到广告,到发生购买行为之间,动态式地引导其心理过程,并将其顺序模式化的一种法则。 9 (二)引起受众注意的策略 菲律宾观光的 “十大危险 ”,小心购物太多,因为这里的货物便宜;小心吃的太饱,因为物美价廉;小心坠入爱河,一菲律宾的姑娘是在热情美丽。 10 第二节

5、 旅游活动中的感知觉过程 人类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是以认知过程为基础的,而感知觉是认知过程的开始。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认识和审美判断,也是以感觉和知觉为基础的,因此,要理解人们的旅游行为,就要首先懂得知觉。旅游经营者做广告,搞宣传,实际上都是通过影响人们的知觉进而影响人们的态度。 感觉 :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个别属性 的反映。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平衡觉、运动觉和肌体觉。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感觉的适应性、感觉的对比性、感觉的联觉 感觉及其特性( 1) 著名心理学家艾森克指出 : “ 感觉是呈现于感觉器官的、未经整合的信息;而知觉是有组织的,包括对感觉的整合和赋

6、予意义 。 ” 知觉及其特性( 1) 知觉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整体属性 的反映。知觉是通过对各种感觉输入信息的整合,对周围环境做出解释。 (二)知觉的种类 1、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个体对客观世界三维特性的知觉,具体指物体大小、距离、形状和方位等在头脑中的反映。 2、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是对事物发展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具体表现为对时间的分辨、对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对事件的预测。 13 运动知觉是指物体在空间的位移特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4、错觉 错觉就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 5、社会知觉 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

7、、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14 知觉的特性 知觉在一定的时间内并不感受所有的刺激,而仅仅指向能够引起注意的少数刺激,这就是知觉的选择性。 人们根据客观事物的局部特征并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帮助下对客观事物加以理解,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对象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各部分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是人们并不把对象感知为许多个别的、相互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这就是知觉的完形倾向,理学中通常称此倾向为整体性。 虽然世界万物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但是人的知觉却没有时刻随着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是根据已有的知觉经验,仍然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对物体的知觉,这就

8、是知觉的恒常性。( 水土不服 ) 知觉及其特性( 2) 旅游心理学 第二章 第一节 知觉概述 1、客观因素 A、旅游知觉对象的刺激强度 B、旅游知觉对象和背景的对比 C、旅游对象的活动变化 D、旅游对象的新颖性 E、他人的提示 F、旅游者的生理条件 G、旅游对象的组合 a 接近性原则 b 相似性原则 c 连续性原则 d 封闭性原则 影响旅游知觉的因素( 1) 17 6、知觉对象的组合 闭合原理 ( of :人们倾向于将不完整的图形想象成完整的,即人们倾向于根据以往的经验填补空白。 (利用这点留悬念) 相似原理 (of 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知觉对象在形状与性质上具有相似特征时,人们在知觉上将其归

9、类的倾向。 临近原理 ( of :是指在感知各种刺激物时,彼此相互接近的刺激物比彼此相隔较远的刺激物更容易组合在一起,构成知觉的对象。 连续原则: 它是将事实上不连续的刺激,在心理上产生了连续的知觉。 相似原理 接近原理 闭合原理 看得出一对拥抱中的情侶吗? 人 脸(少女)与阴影 (乐器演奏家) 印地安人還是愛斯基摩人 少女或女巫 这是一只鸭 ?!是一只兔子 ?! 三個女人在洗澡 这是一张脸,以及英文字母 看见六个杯子吗 ? 还是看见六对不同态度的脸 ? 这两条竖线哪一条长 ? 实际上一样长 这两条竖线哪一条长 ? 实际上一样长这两条竖线哪一条长? 正反不同的面貌 左侧中央的圆形比右边大吗 这

10、些真的是平行线哦 数数看有几个黑点 ! :o) 请用一笔画完四条线,这四条线正好穿连下图之九个点,且每点只能被穿越一次。 完四條線,這四條線正好穿連下圖之九個點,且每點只能被穿越一次。 请问规则 中有沒有任何和框框有 关 的 规 定呢? 大多 数 百思不得其解的人都是受限 于 那 个 框框 如果我們每个人的周围都有一些框框,那么这些框框是怎么形成的呢? 成長的背景 價值觀念 人生的經驗 如何才能跳脫框框 看出框框之外这两个虛拟的 圆 代表我们自己以外的資源 代表我们现在尚未拥有的知识 能力 接纳別人的建议 (特別是批判式的意見 ) 勇 于尝试 的好奇 不再虛妄的坦诚 拥抱未知的热情 欣赏別人的

11、谦虛 融入天地的谦卑 两个虛拟的圆又代表什么意义呢? 旅游心理学 第二章 第一节 知觉概述 1、主观因素 A、旅游者的需要和动机 B、旅游者的情绪和情感 C、旅游者已有的知识经验 D、旅游者兴趣爱好 E、旅游者的阶层意识 F、旅游者的个性 G、其他个体因素(收入、性别、年龄、职业、家庭结构、名族、种族、态度、信仰、心境、记忆等。) 影响旅游知觉的因素( 1) 四、旅游活动中的社会知觉 (一)、社会知觉(人) 社会知觉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某个个体或某个群体)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社会特征和社会现象)做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二)社会知觉的特性 1、认知对象的独特性 社会知觉的对象是

12、有意识的人 2、人际相互间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 3、社会知觉加工过程的特殊性(受人的影响严重) 45 (三)社会知觉的种类 在旅游活动中,社会知觉主要包括对他人的知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对社会较色的知觉以及对自我的知觉。 1、对他人的知觉 ( 1)对他人仪表的知觉( 2)对他人表情的知觉( 3)对他人性格的知觉 2、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人际关机知觉主要是旅游活动的参与者之间的关系的知觉 3、对社会较色的知觉 在社会人际交往中,人们总是扮演着不同的 “社会角色 ” 4、对自我的知觉 自我知觉是指一个人对自身状况的认识,包括社会自我、生理自我、心理自我 46 旅游心理学 第二章 第一节 知觉概述

13、 一、对自我的知觉 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里状况的认识,是个性社会化的结果。 三个阶段: A:生理自我阶段 B: 社会自我阶段 C:心理自我阶段 旅游心理学 第二章 第一节 知觉概述 二、对他人的知觉 指通过对他人的外部特征,即个人的言谈、举止、仪表和相貌等的认知,去判断其心理素质和情感特征得一种直觉。 三个阶段: A:表情认知 B: 性格认知 C:角色认知 旅游心理学 第二章 第一节 知觉概述 三、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知觉。 三个阶段: A:空间距离的远近 B: 交往的频率 C:态度的相似性 D:需要的互补性 E:人的个性 心理定势 就是指心理上的 “ 定向趋势 ” 。它是人们对于某一对象的共同心理与行为倾向。心理定势是导致知觉歪曲的影响因素,它可能会造成信息的失真,掩盖知觉对象的本来面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