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测试题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952469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2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测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个小题,每题 2 分,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时 “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 。战国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 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 社会秩序的稳定 封建生产关系 的确立A. B. C. D. 2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 事” 。材料及右图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应该出现在 A原始社会晚期 B夏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朝 3.某古代水

2、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时则堵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 荒年,谓之天府 ” 。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出现于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 D.汉朝 4.我国北方地区流行这样的俗语:人生有三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5.古代中国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出 现这一变化的主观原因是 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B铁农具、牛耕的出现 C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倡导变法 D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6.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

3、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这反映 的是 A自耕农式经营 B千耦其耘式经营 C田庄式经营 D租佃式经营 10. 16 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 情况。这说州当时该地 农业经济衰退 农业结构发生变化 商品经济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兴起 A B C D 11.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 “听大户呼织” “计日取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13.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

4、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 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重视农业的观念 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安 土重迁的思想A. B. C. D. 14.史书记载: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 ,遂倾(超过)两市,昼夜 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 ”材料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A.长安城商业发展范围扩大 B.长安城内的夜市非常繁荣C.住宅区内出现了商业活动 D.唐政府设立了新的商业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 个小题,26 题 15 分,27 题 10 分,28 题 13 分,29 题 9 分) 1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5、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 ,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 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摘自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 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 ,则数郡忘饥。会土(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 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部(扬州)有金吴之沃,鱼盐杞 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摘自宋书卷五十四 材料三 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 常熟,天下足” 。 摘自陆游集 请回答: (1)材料 1 反映江南经济状

6、况如何?(3 分(2)材料 2、3 反映江南经济有哪些发展变化?(6 分)(3)导致江南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6 分)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国语齐语 材料二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孟子尽心上 材料三 苏州东城比户习, “专其业者不啻万家” ,大多“雇人工织” ,按件计酬 清长洲县志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手工业中哪三种主要经营形态?(3 分)(2)材料一所反映的手工业经营形态中,主要特点是什么?(3 分)(3)材料二反映出的经营形态的最主要特点是什么?(2 分)(4)

7、材料三反映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2 分)18.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图 1 战国各国货币图 2 北宋的交子图 3 明朝晚期景德镇瓷器工场遗址(1)图一反映的政治状况是什么?货币不统一是怎么结束的?(3) (2)图二反映了我国货币在北宋时期出现了什么新特点?概括指出这一特点产生的原因?(3 分)(3)图三反映了明清时期景德镇的瓷器生产情况,试简要分析其特点?(3 分)(4)图一、图二反映了我国货币的什么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与图三反映的生产方式有 什么内在联系?(4 分)19.在某班的一堂历史课上,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扮演了汉、宋时期的两位商人,并对自己 的经商经历作了简

8、单的阐述。 甲(汉朝商人):我是一位来自西域的商人,到长安后。我发现长安城中 “夜市”比较繁 华,而且市场管理松弛,交易不受任何控制,但居民平时买东西只能去东市和西市,甚为 不便。为了生意方便,我把我在城南居民区的住房改装成了店面,专门卖西域特产。 乙(宋朝商人):我在汴河沿岸经营一家酒楼,生意红火,每天晚上打烊很迟,因而影响 了隔壁住户的休息。他们几次将我告上衙门,但我都赢得了官司,因为官府对商业的重视 已经超过了农业,商人的地位也远远高于农民。 请回答:找出上述甲、乙两位同学的阐述中四处不符合史实的地方。并说明你的理由。 (9 分)参考答案 1B 人均耕地面积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生产力发展

9、,表现、;与实际不符; 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形成,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2C 此题反映的核心是私田的出现,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发展,时间是春秋时期。 3B 从材料判断,这个水利工程师都江堰,战国时期李冰修建的。 4C 此题材料主要反映了北方个体家庭最基本的需要,土地解决吃饭,棉袄解决穿衣问 题,这说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特点。 5C 公田变私田,根源是生产力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兴起促进了这样转变,这是主观因 素。 6D 材料讲耕地者种富民之田,交租一半。 7B 夏商周是我国的“青铜时代” ,商朝是典型代表时期,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发现 的最大的青铜器,所以 B,表述不准确。 8D 古代

10、首页有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三种形式,官营手工业有政府提 供大量的物力财力人力的支持,精品多。 9D 青花瓷是明朝出现的,珐琅彩瓷器是清朝出现的。 10B 解题关键是时间和材料“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 ,反映了明朝后期农业结构变化,经济作物扩大和市场的发展;是错误的,材料无体现。 11B 闭关政策是封建国家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表现,目的维护自然经济,与 之适应;是有限度的开放;对中外商人都进行种种限制。不是维护国内商品市场。 12D 四个备选项,全面反映了古代商业发展基本情况。 13B 材料机“梭声札札”与“有财不行商” ,能反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和重视农

11、业的 观;“家家守村业”反映安土重迁的思想。 14D 此题材料反映了唐朝后期长安夜市发展,并初步打破了市坊界限,不是政府新设。15C 本题考查南宋商业发展的原因背景。宋朝是中国古代唯一一个商业税收超过农业 税收的朝代。其中最主要原因是政府放松了以商人经营行为的限制。宋代农业生产发展; 古代封建政府一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海禁政策出现在明朝;因此可以排除 ABD 项。16参考答案:(1)西汉南方地广人稀,耕作方式落后,交换不发达;(2)随着南方经 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或南方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北方) 。 (3)南方 社会相对安定,人口增长,增加了劳动力,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

12、较进步的生产工 具和技术。 17 (1)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 (2)政府直接经营,进行集中的大作坊 生产。 (3)自给自足。 (4)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18 (1)国家分裂。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统一了货币。(2)金属货币开始向纸币转化。北宋时, 商业空前繁荣,贸易更加频繁,为了便于交换,纸币产生了。(3)景德镇的制瓷业通过手工工场 进行生产,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4)由不统一走向统一.由金属货币逐渐向纸币演 变。纸币的产生与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从而促进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缓慢发展。 19甲(汉朝商人):错误一:“长安城中 夜市比较繁华。 ” 理由:汉朝时“夜市” 还没有出现。错误二:“市场管理松弛,交易不受任何控制” 。理由:汉朝对市场的管理非 常严格,商业交易受到官府得严格控制。错误三:“我把我在城南居民区的住房改装成了 店面” 。理由:在汉代时候,商品交易的市和居民区是被严格分开的,不可能混杂在一起。 乙(宋朝商人):错误:“官府对商业的重视已经超过了农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