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河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952449 上传时间:2018-04-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年河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3年河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3年河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3年河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3年河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年河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年河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 年河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年河北省中考语文模拟试题附答案语语 文文特别提醒:1全卷共四大题,21 小题。满分为 150 分(含书写分 5 分)。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填写座位号并在密封区内填写县(市、区)、学校、姓名和准考证号。3本卷答案必须用蓝、黑墨水的钢笔或圆珠笔做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题卷上无效。4请你在答题中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阅卷者将根据卷面书写给你记分。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共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共 25 分)分)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 分)生命如一泓清水,需要流动。也许有时会变得浑浊,但生命之水将 chun ( 1 )

2、 流不息,在浩荡之中再次变得清澈,变得 b ( 2 ) 大,变得浩瀚无 yn ( 3 ) 。在阳光的照耀下,可以升腾为天上的云彩,也可以化做雨露,给干 h ( 4 ) 的土地以绿色的希望。2古诗文默写。 (9 分)(1)窈窕淑女, 。(诗经关雎)(2)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3)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4)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 (孟子鱼我所欲也)(5)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常被人引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自然法则的诗句是:“ , 。 ”(6)从今年开始,国务院将传统节日清明、端午和中

3、秋纳入国家法定节日。古诗词中有许多吟咏这些节日的句子,请你从这三个节日中任选一个,写出连续的两句。3名著阅读。 (4 分)他计划写一部关于英勇的科托夫斯基骑兵师的中篇小说,书名不假思索就出来了:暴风雨所诞生的。从这一天起,他把整个身心扑在这部书的创作上。他缓慢地,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地写着。他忘却一切,全部身心都沉浸在书中的人物形象当中,也初次尝到了创作的艰辛。(1)这段文字出自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原苏联作家 ,文中的“他”指的是小说主人公 。 (2 分)(2)请你说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名的含义。 (2 分)4语文综合性学习。(8 分)有些新闻图片,常常让人感动不已。一个人、一件事,

4、被定格在那一瞬间图片 1老人名叫阎琼玛,家住甘肃省迭部县腊子口乡朱立村,今年 76 岁。虽然每天要打柴背柴,但老太太总是面带笑容。那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笑容,没有丝毫做作,没有丝毫埋怨。几十年的风雨历程,这位老人早已习惯了艰难困苦,习惯了微笑面对人生。图片 2在“512”大地震发生十余小时后,一位满脸是血的男孩从废墟中被救出。就在武警官兵准备把他转移到安全地带时,他艰难地举起还能动弹的右手,虚弱而又标准地敬了一个少先队队礼。担架上的小男孩不忘向援救他的官兵叔叔敬礼感恩的举动,让无数的人深受感动。后来人们知道,这位小男孩名叫郎铮。(1)给这两幅图片分别拟一个标题。(2 分) (2)整合这两幅图片以及

5、说明文字提供的信息,为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一个主题。(3 分)(3)假如见到阎琼玛老人或者郎铮小朋友,你会对其中的一位说点什么?(3 分)二、现代文阅读(共二、现代文阅读(共 35 分)分)阅读下列文章,完成 514 小题。(一) (18 分)初升之月的魅力初升之月的魅力美彼得斯坦哈特我家附近有一座小山,我常常在夜间爬上去。城市的噪音变成了远远的低语。在黑暗的寂静中,我分享着蟋蟀的欢乐和鸱鸺(chxi,猫头鹰)的自信。但我来观看的是月出的活剧。因为,这使我心中重新获得被城市过于慷慨地消耗掉的宁静与明澈。从这座小山上,我已观看过多次的月出。每一次月出,就像美妙的音乐一样,激动我的心弦,然后又抚

6、慰我的心灵。凝望月亮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对于史前时代的猎人们来说,头顶上的月亮就像心跳一样准确无误。他们知道,每隔 29 天,月亮就会变得丰满圆润,光华四射,然后生病消瘦而死去,接着又再次诞生。能凭经验懂得月亮的变化模式一定是一件很深奥的事。但我们住在户内的人,却与月亮失去了联系。路灯的闪烁和污染的灰尘像面纱一样遮住了夜空。虽然,人类已经在月球上漫步,但月亮却变得不是那么熟悉了。我们之中很少有人能说出当晚的月亮将在什么时间升起。然而,它仍然在吸引着我们的思绪。如果我们毫无预料地突然看到一轮满月,巨大金黄,挂在地平线上,我们会茫然不知所措,只能凝眸回望它那端庄的仪容。而对那些凝望者,月亮是会有所赐

7、予的。我懂得月亮的赐予是在一个七月的晚上,在山上。太阳已经落山了,我注视着东面,在一道山脊的那一边有一团明亮的桔黄色的光亮,看上去像林中的篝火。突然间,那道山脊本身似乎猛地燃烧了起来。接着,那初升的月亮又大又红,由于夏日大气中的灰尘和水汽而变得形状怪诞,从树林中赫然升起。就这样,由于被大地灼热的气息所歪曲,月亮看起来性格乖戾,残缺不全。但是,当月亮脱离了山脊而升起时,它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坚定性和权威感。它的面色变化着,从红色变成桔色,变成金色,再变成冷黄色。它似乎是从暗淡下来的大地中吸取着光明,因为,随着月亮的上升,下面的山峦和山谷变得越来越暗淡无光。当月亮脱离了地平线,胸脯丰满浑圆,带着象牙色

8、的清辉独自挂在那里时,山谷已成了这幅景色中的一些深深的阴影。突然间,我感到一种自信和一种几乎想放声大笑的欢乐。这一幕延续了一个小时。月出是缓慢的,充满了种种微妙之处。要观赏它,我们必须渐渐置身于更古老、更耐心的时间观念之中。观赏月亮执著地逐渐升高就是在我们自己心中找到一种不寻常的宁静。我们的想像力渐渐意识到宇宙的广漠,大地的辽阔,感到我们自身的存在是多么不可思议。我们感到渺小,但享有特殊的荣幸。我常常回到初升之月的身边,特别是当各种事务把悠闲和梦幻的清晰挤到我生活的一个小小的角落中去时,我更受到强烈的吸引。于是我就到我的小山上去,等待那猎人的月亮,巨大、金黄的月亮升起在地平线上,使夜充满梦幻。

9、一只鸱鸺从山岭之巅猝然扑下,无声无息,但明亮如焰。一只蟋蟀在草丛中尖声吟唱。我想起诗人和音乐家,想起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想起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创作的罗兰佐说道:“月光睡眠在这岸上何等美妙!让我们在这里坐下,让音乐之声轻轻注入我们耳中。 ”我思索着,他们的诗句与音乐是否像蟋蟀的乐曲一样,在某种意义上正是月亮的嗓音。带着这样的思绪,我那城市生活引起的茫然迷乱融化在夜的安谧之中。恋人们和诗人们在夜里找到更深刻的含义。我们也都会情不自禁地提出更深刻的问题关于我们的起源、我们的命运。在月亮升起时,当我们按照天空的速度减缓我们大脑的节奏时,魔力就悄悄地笼罩了我们。我们打开感情的阀门,使我们大脑中那些在

10、白昼里被理智锁住的部分驱动起来。越过遥远的时空,我们倾听古代猎人们的喃喃低语,看见久远以前诗人们和恋人们的幻梦重现。 (选自读者 ,有改动)5文章写到了哪些月亮“凝望者”?(3 分)6第节中“月亮的赐予”指的是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概括回答。 (4 分)7第节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无声无息,但明亮如焰”的鸱鸺和“在草丛中尖声吟唱”的蟋蟀?(3 分)8文中一些句子语言优美而又意味深长。请参照示例,选取一句加以赏析。 (4 分)示例句子:每一次月出,就像美妙的音乐一样,激动我的心弦,然后又抚慰我的心灵。赏析:“每一次月出”如同“美妙的音乐”一样能够净化人的心灵,句子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写出了“每一次月出

11、”的美妙所在和作者对它的独特感受。9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思想、所流露的情感,引发了你什么思考?(4 分)(二) (17 分)科学可以代替一切吗?科学可以代替一切吗?王 平人们相信科学是认为科学具有最大的力量,可以满足和达到人的一切愿望。但是,人类的愿望并非是一个人的,而是有无数人的愿望,姑且不论用科学手段来达到部分人的愿望是否合理,就连一般意义上的科学的两面性也让人感到,科学是不可能取代一切的。例如,原子弹的发明是科学力量,但爱因斯坦已经对其有过忏悔了,认为不该研制原子弹。进一步从别的角度看,如果科学可以改变一切和达到人们的愿望,那么是否应当让科学来这么做?作为一个正常人,工作、劳动的动机是指望

12、回报,这种回报除了生存和养家糊口外,还有作为生物进化而贮存于神经机制中的精神满足感。英国的研究人员说,他们已经发现了这种获得回报的基因控制机理,原因在于人和猴子都有一个 D2 基因。如果切断猴子大脑中D2 基因,会使猴子忘记对奖赏的需求,也就能让猴子没有抱怨、没有需求也不要奖励,一直以最快和最好的状态工作,并且既不怠工,也不表现出不满。同样,也可以对人进行这种基因改造。这样的观点甚至获得了一些伦理学家的支持。比如,牛津大学伦理学教授朱利安瑟武列斯库就认为,人们有“道德上的义务”从基因上改进后代。进行这项研究的神经生物学家巴里里士满也表示,找到改造人类生理和心理特征的方法为期不远。也就是说,通过

13、基因改造,不计回报永远工作的“超人”或“完美之人”可能会出现。看来,科学可以改造人性已呈现希望之光。问题的实质在于,原本用于治疗疾病的方式现在被理所当然地认为可以用于正常人的基因改造,跨越这一界线会为人类带来什么?当基因改造从治疗疾病转向改造正常人时,人类的敬畏就不可避免地从过去的宗教、权力或政治转移到了科学,科学在逐渐取代“上帝”的角色。说得简单一些,科学家可能成为人人敬畏的“上帝”,因为他们有权决定对每个并不完美的人进行基因改造,而并不理会这些人的自由意志。其实,对今天并不完美的正常人进行基因改造并非是“上帝”的意旨。自然的造化把人造就成并不完美的状态并不是为了留给今天的科学家来改造或有意

14、把“上帝”的权力移交给科学(家),而是大自然懂得不必这么做,把人造就得有缺陷和弱点反而更有利于人类。大自然的造化还在于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自由和选择,因为只有有选择和有自由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由于存在不同的差异,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自觉自愿的行为、认知来改变自己的生活,设计自己的人生和生活道路,人生才充满希望和趣味。剩下的问题是,即使基因改造可行,也会遇到自然法则的抗衡。比如,努力工作和获得报酬与奖励是一个镍币的两面。如果去除了奖励和适当休息(休息也是回报之一种),人就完全会成为不知疲倦的机器,最终死于高强度的工作。另一方面,自然造化把人塑造成今天这样的凡夫俗子,渴望报酬与奖励,有自

15、私、虚11荣、嫉妒等弱点,正是人性的自然和可爱之处。否则,即使工作获得巨大成绩也得不到奖励并从工作的成就中获得乐趣,这样的人不正是抑郁症和强迫症患者么?说实话,对于忘却报酬只知干活之类的基因改造,也许只有老板最喜欢,而被改造者12只会感到痛苦和恐惧。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得掂量掂量,科学和科学家是否应当继“上帝”之后以人不完美或有“原罪”的借口让人接受基因改造。 (选自百科知识 ,有改动)10仿照第节的举例方法,请你写出一个例子,用来证明“科学是不可能取代一切的” 。(3 分)11第节中“这一界线”指的是什么?(3 分)12从全文看,作者反对让正常人接受基因改造的理由是什么?(4 分)13文中“看来” “其实” “另一方面” “说实话”等词语在表达上起什么作用?(3 分)14科学具有最大的力量,但是科学又不可能取代一切。对于文中的论断,你有什么评论?(4 分)三、古诗文阅读(共三、古诗文阅读(共 25 分)分)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 1520 小题。(一) (6 分)菊花唐元 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15.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 (1) 的景象,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 (2) 的情态。 (4 分)16.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 (2 分)(二) (19 分)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