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一单元略读2特利尔的幽灵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942686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一单元略读2特利尔的幽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一单元略读2特利尔的幽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一单元略读2特利尔的幽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一单元略读2特利尔的幽灵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一单元略读2特利尔的幽灵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一单元略读2特利尔的幽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新课标三维人教语文选修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散文部分第一单元略读2特利尔的幽灵(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 略读 2特利尔的幽灵对应学生用书 P41梁衡,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1946 年生于山西霍州,1968 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从内蒙古日报光明日报记者,到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到人民日报副总编辑、中国作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经历了一条漫长跋涉的路。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等。主要作品有数理化通俗演义夏感与秋思名山大川感思录等,晋祠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曾入选中学教材。德国特利尔城是马克思的出生地。“特利尔的幽灵”是“共产主义思潮”的形象说法。本文主要写了作者造访马克思故居时的所见所感。对应学生用书 P41一、读准字音1单音字(1

2、)缥缈(mio) (2)崭新(zhn) (3)汲取(j)(4)亘古(gn) (5)咫尺(zh) (6)留言簿(b)(7)摒弃(bng) (8)幽冥(mn) (9)跋涉(b)2多音字(1)悄Error!Error! (2)剿Error!Error!(3)壳Error!Error! (4)肖Error!Error!(5)模Error!Error! (6)苔Error!Error!二、写准字形(1)Error!Error! (2)Error!Error!(3)Error!Error! (4)Error!Error!(5)Error!Error! (6)Error!Error!(7)Error!Err

3、or! (8)Error!Error!(9)Error!Error!三、词语辨析1圣地胜地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 填一填少林寺除了是旅游胜地,还是宗教圣地、武术圣地,很多人就是本着虔诚的心去向佛或习武的。辨一辨“圣地” ,宗教徒称与宗教创始人的生平事迹有重大关系的地方;人们所尊崇的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的地方。“胜地” ,著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2诞生诞辰填一填2014 年 12 月 24 日,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 121 周年大型交响音乐会,在毛泽东的诞生地韶山举行,3 000 多名嘉宾和韶山乡亲聆听了音乐会。辨一辨“诞生”是降生,出生;也比喻新事物的出现。 “诞辰”就是出生的时日,是对生日的敬称。

4、 “诞生”是动词, “诞辰”是名词。四、熟语积累1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2若即若离:好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3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4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的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5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6虚无缥缈:形容非常空虚渺茫。对应学生用书 P42整体把握一、课文主旨本文描写作者造访马克思故居时的所见所感,回顾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历史,评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表达了作者心中的神圣、崇高的情感。二、结构图示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 语意分析1共产党

5、宣言的第一句话就是:“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大概这就是幽灵。点拨 这里通过对幽灵的解释,来概括说明马克思主义的魅力所在,正因为这种情况,才更需要去认识它,理解它,实践它,发展它。2我仿佛是从大海里游上来,长途跋涉,溯流而上来到青藏高原,来到了长江、大河的源头,这里水流不多,一条条亮晶晶的水线划过亘古高原,清流漫淌,纯净透明,整个世界静悄悄的,头上是举手可得的蓝天白云。点拨 这里写虚景,不是实景,或者说写的是一种感觉、一种想法,却以一幅画面的形式呈现出来。这里的意思大概是“我”来到马克思故居,产生了一种庄严、神圣的感觉,受到许多启发,好像攀登到了思想山峰的最高点,对世间的事情看得

6、透彻了。3他们就像一位输在对方剑下的武士,拱手垂剑,平心静气地讨教技艺。点拨 以比喻的形式、形象化的语言,反映马克思在欧洲的生命力。在论述这样一个话题之后,以如此生动的描述性语言作结,有很强的抒情性和说服力。1文章标题是“特利尔的幽灵”,为什么用大量篇幅写中国的事?提示 具 体 原 因(1)古人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任何文章都是为当代写作的,作家、学者把目光投向历史、投向外国,都是为了直接或间接地思考、解决本国和现时代的问题(2)特利尔毕竟离中国的读者很遥远,中国的读者更关心中国发生的事(3)文中涉及中国现代、当代的一些事情,正好可以发挥作者的判断力、概括力,也版权所有:中

7、国好课堂 让读者感到亲切,有思考的余地2作者造访特利尔,为什么不在开篇而在末尾描写特利尔小镇?提示 作者认为描写特利尔小镇不如描写“特利尔的幽灵”更重要,所以把重要的话放在前面,把不甚重要的话放在后面,这也符合散文写作的技巧和规律。3作者为什么不多写马克思其人其事,而专写“幽灵”?谈谈你的看法。提示 (1)马克思是举世公认的名人,他的事迹在世界已经广为人知,再写一遍就没有新意了,所以作者转而写“特利尔的幽灵”,这是一个比较新的角度。(2)所谓“幽灵”,虽然幽暗、悄然,却也灵动、迅捷;虽不可见,却也可感。说“特利尔的幽灵”,比说“共产主义思潮”更有文学性。对应学生用书 P93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

8、语中的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外壳(k) 崇拜(chn) 深邃(su) 鳞次栉比(ji)B肖像(xio) 裸露(lu)呼啸(xio) 窗明几净(j)C围剿(jio) 摒弃(bn)城堡(bo) 生吞活剥(b)D绿苔(ti) 分量(fn)汲取(j) 溯流而上(shu)解析:A 项,“栉”应读 zh;C 项,“摒”应读 bn;D 项,“溯”应读 s。答案: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神秘 温馨 乱糟糟 世事苍桑B过滤 跋涉 平装本 层出不穷C答辨 覆辙 留言薄 若既若离D磕碰 梭镖 纪念馆 虚无漂缈解析:A 项,苍沧;C 项,辨辩,薄簿,既即;D 项,漂缥。答案:B3下列依

9、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2 月 20 日,“中央媒体下基层”活动走进革命_延安,七家中央媒体记者走访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宝塔山等地。在新贸易保护主义弥漫的当下,中国的角色是世界经济_的一剂良药。 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 我国首个国家级数字文化企业近日宣布_,它是文化系统近年来组建的第 5 家中央文化企业。A圣地 必须 诞生 B胜地 必需 诞辰C圣地 必需 诞生 D胜地 必须 诞辰解析:“圣地”一般指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的地方。而“胜地”一般指的是一些风景、人文、地理等自然因素比较突出、比较理想的地方。“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多作状语。“必需”是动

10、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多作定语或谓语。“诞生”是降生,出生;也比喻新事物的出现。 “诞辰”就是出生的时日,是对生日的敬称。“诞生”是动词,“诞辰”是名词。 答案:C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全校学生排列在操场上,人很多,却很整齐,可以说是鳞次栉比。B四年含辛茹苦呕心沥血,却因一朝之伤而前功尽弃,怎不令人捶胸顿足?奥运会开赛之时,总有不少世界名将因为伤病宣告提前退出竞争。C周六回家,面对爸爸张罗的一桌丰盛大餐,我不禁生吞活剥起来。D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经常有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会聚在这里,他们各具民族风格与艺术特色的优美歌声在大厅内交相辉映,久久回荡。解析:B 项,“呕

11、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符合语境。A 项,“鳞次栉比”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使用对象错。C 项,“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此处望文生义。D 项,“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彩色等互相映照。此处形容对象错了。答案:B二、阅读提升(一)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第 6 自然段,完成 58 题。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历无穷磨难的原因是什么?答:_参考答案:长期的封建统治,使中国人习惯于崇拜权威,按照权威的意旨行事而不会思考。有些人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如此,简单套用革命理论而不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6毛泽东、邓小平摒弃了“洋本本”,使“幽灵”在中国“显灵”。“显灵”一词在文中的

12、含义是什么?答:_版权所有:中国好课堂 参考答案:指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使中国革命走向胜利。7“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邓小平的“名言”脍炙人口,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含意,在表达上有什么效果?答:_参考答案:这是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句,生动地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管什么理论,只有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才有意义。邓小平以革命家的魄力破解了萦绕中国人民心头多年的问题,深入浅出,将一个神圣而抽象的问题一语点破。8“从留言簿上看,来这里参观最多的是中国人。”看到这句话,你有何感想?答:_参考答案:对中国人而言,来德国访问马克思故居,就像是一次朝圣之行,一次圆梦之旅。这个寻找过程,实际上就是对马克思的重新认识,有利于对上一辈“马克思拥护者”的理解和继承。(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