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传统文化的记忆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6942139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留住传统文化的记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留住传统文化的记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留住传统文化的记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留住传统文化的记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留住传统文化的记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留住传统文化的记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留住传统文化的记忆留住传统文化的记忆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春节一般是指除 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从腊月二十三一直要延续到正月十五,期间贯穿了祭神祭祖、 除旧布新、迎禧接福、守岁拜年、庙会烟火等许多富于民族特色的庆祝活动。这个有着 两千多年传统的节日,曾深刻地影响着一代代人的生活,也使我们记忆里多了许多感动 与温暖。但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的生活节奏趋于快捷和简单化, 包括春节、中秋、清明在内的很多节日的风俗习惯开始弱化,节庆活动规模日益缩小、 流于形式,甚至消失,曾经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正在被逐渐淡化。德国学者扬阿斯曼的文化记忆理论指出,仪

2、式与文本是承载文化记忆的两大载体。 在各种仪式行为中,节日因其高度的公共性、组织性和历史性而特别适用于文化记忆的 储存和交流。任何一种文化,只要它的文化记忆还在发挥作用,就可以得到持续发展。 相反,文化记忆的消失也就意味着文化主体性的消亡。传统节日作为最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文化烙印,可以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记 忆的重要形式。如果丧失了民族记忆和精神,就没有了民族特征,也就没有了维护国民 文化身份的基本依据。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了传统文化对当代人的价值和 意义。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无形载体,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与保护是确保中华民族的文 化记忆得以代代相承,并推动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向前蓬勃发

3、展的基础。在我的家乡里,以往对传统节日非常重视, 踏着春的脚步,春节翩然而至。辛劳一年的人们洗净风尘,换上新衣,欢度节日。春节凌晨,家家户户燃起“开门炮” ,以示开门大吉,纳入一年的好运气。早餐一般食素,不动荤腥。民间还有许多的禁忌:不动刀、不喝米汤、不持扫帚、不动针线总之,不干活、不讲粗话、不打骂小孩、不夫妻吵架、不与邻里纠纷图的是和和善善。吃过早餐,人们开始相互走动贺年。亲朋好友见了面,互祝“新正如意” ,回曰“大家、大家” ,一派喜庆祥和,张张笑脸如花。这样的拜年持续数日,亲友间互赠礼品,无非糖果、茶叶、蜜饯等一些土特产,但红柑两颗却是要的,图的是双双大吉(桔)。初一新春至十五元宵节,是

4、出嫁的女儿回娘家“下孝”的日子,这期间出嫁的女儿都要携礼物回娘家向父母“拜正下孝” ;传统的“下孝”礼品是熟猪脚和甜米果。女儿与女婿携儿女一起回家,与父母兄弟相聚,按俗例留下吃午饭,合家团聚,其乐融融。春节之夜,举城欢腾。街巷有一处处民间演奏、潮剧清唱、灯谜,街道上舞狮、舞龙、舞鸟,一片欢声笑语,处处人海如潮。转眼到了十五元宵节。到处披红挂彩,灯笼高悬。时值春暖花开,男女老少相邀游玩,盛况空前。元宵节家家户户蒸甜果敬祖先。甜果用糯米浆和红糖或白糖蒸成,甜润爽口,图的是日子过得甜甜爽爽。 此时恰值柳芽吐绿,梅花盛开,年轻的女人们打扮得花枝招展,结伴郊游,随手折几枝含苞的梅枝回家插在花瓶观赏。一年

5、的好日子便悄悄绽开了。但是近几年,以前那些热闹的气息渐渐消退了。更多人选择在外面过年。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经济婚姻问题仍为主因经济婚姻问题仍为主因民政部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对北京、上海、广州等六大城市的人群进行过年回家的调查,探寻很多人不愿回家或是不想回家过年的原因。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近70%的受访者表示“为春节回家而烦恼”,烦恼集中在车票、人情消费压力、路途遥远等客观因素上。假期太短不想受折磨假期太短不想受折磨小卢的家在黑龙江省黑河,回家没有直达的火车,坐火车还要倒汽车,“春节七天假,路上我就要耽误四天”。一提到春节回家,小卢就有些烦恼,“不回家父母不高兴,可是回家真是太折腾了。 ”家在农村备

6、感生活不便家在农村备感生活不便引人关注的是,生活方式的因素也达到了75%,丈夫老家在陕西农村的王女士很不愿意去婆家过年,原因就是农村没有暖气,而且洗澡、上厕所都非常不方便。在现代社会,保护和延续以农耕文明为土壤的传统节日不可能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综合性文化工程。 它离不开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1、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如今,春节、端午、中秋等已有了法定的假日,为人们 感受传统节日文化氛围提供了契机。节日期间,政府相关部门还可以通过提供一定的资 金和场地来恢复和支持一些民间传统的节庆活动。过年过节看大戏是不可缺少的娱乐活 动,比如唐山市每到春节都组织“百场大戏唱新春”演

7、出活动,从正月初六开始,在市 区的梨园宫、西山口俱乐部、燕山影剧院等多个剧场的演出总能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观赏。 邯郸市政府每年都资助武安傩戏、永年抬花桌、曲周龙灯等富于地方特色的节庆活动, 既恢复了节日传统,又丰富了节日文化。 2、基层社区的积极组织。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基层社区是各种 传统节日习俗得以产生、传承和发展的土壤。现在留存的各种过节习俗,都是由当地群 众集体创造和发展而来的,其中积淀和蕴含着历史的记忆和群众的情感,因此地方社区 的积极组织是复兴节日习俗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春节期间,栾城的抬花杠、井陉县的花 脸社火、涿州的花灯节日益红火,秦皇岛、邯郸等地的秧歌拉街、民间花

8、会陆续恢复, 都与基层社区的宣传组织有很大关系。这样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也有利于发挥 群众的创造热情,使节庆活动更好地传承下去。 3、媒体的宣传。媒体的宣传不仅能够提高人们过节的意识和热情,强化过节的气 氛,还能引导过节的方式。河北省市各级媒体在每个重大的节日都会精心策划,推出专 题,报道各地节庆活动的盛况,并从民俗、饮食、购物、出游等方面引导群众文明、祥 和地过节度假,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4、相关学者的引导。近年来,人们之所以对本土的传统文化习俗逐渐淡忘或遗弃, 原因之一在于我们虽然保留着许多过节的风俗习惯,但是其背后的含义和渊源却已被忽 略或淡忘。因此需要相关专家学者对传统节日各

9、自的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涵进行还原与梳 理,明确蕴含其中的文化因素及其对建构现代人生活的意义和启示。传统节日往往是一 个综合性文化载体,附有仪式、饮食、服饰、技艺、观念信仰等一系列文化信息,承载 着比普通时日丰富得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春节不但为我们保存下了节日盛装和各 种美食的制作方法,祭神祭祖敬重先人的理念,挂年画、插春桃、贴春联等民俗活动, 也使得绘画、雕刻、书法等传统技艺得以传承发展。和许多节庆相伴随的庙会、花会、 社戏等民间文化活动,既可以展示人们的才华技艺,还是繁忙劳作之余的放松与狂欢, 更是彼此之间文化的认同、凝聚与再创造。这些富有沟通、欣赏、娱乐等价值理念的活 动方式恰是生活节奏

10、越来越快的现代人所缺乏的。作为拥有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炎黄子孙, 我们不应该只是继承传统行为,还应深入挖掘其潜在的文化内涵、社会价值和对城市发 展的积极意义,使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发挥更大作用。当然,传统节日不仅要延续,还应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与新时代的文化相结 合,使之鲜活时尚,为大众喜闻乐见。近些年许多新的节庆方式开始不断出现。过去祭 扫、贴春联、包饺子、守岁、拜年是过年不可或缺的几件事。现在,年夜饭吃在大饭店 已渐成时尚,看春晚逐渐成为很多人除夕的文化娱乐大餐,各种形式的旅游过春节也颇 受青睐。以前清明节要上坟烧纸、敬香磕头,如今天堂寄语、网馆追忆、纸钱变鲜花的 生态祭祀吸引着年轻人的积极参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环境的改变催生传统节日的 形式和内容发生变化,使之得以丰富和发展。虽然这些应时而生的节庆形式能否成为新 民俗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和文化的积淀,但是它们所体现的现代与传统的融合,确实为传 统的节日文化注入了生机。龙年春节即将来临,作为“龙的传人” ,我们应该重视每一个传统节日,认真对待 承载民族文化记忆的节日习俗,深刻领略其中的意义,并让优良的传统风俗代代相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