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专题复习《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及练习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939538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28.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年高考专题复习《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及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年高考专题复习《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及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年高考专题复习《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及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年高考专题复习《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及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年高考专题复习《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及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年高考专题复习《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及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年高考专题复习《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及练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现将经济常识中涉及计算的十多个知识点,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股票价 格、经济效益与利润、国民收入、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银行利息、恩格尔系数、汇率等进行归纳,并作简要举例分析。坚持原则:坚持原则: 正比正比 反比反比 上升上升 下降下降 一、商品的使用价值(量)一、商品的使用价值(量) 、价值(量)、价值(量) 、交换价值(量)、交换价值(量) 、价格、价值总额(量)、价格、价值总额(量) 、价格总额(量)、价格总额(量) 、的计算。、的计算。公式公式 1 1:使用价值总量(商品数量)=上一年度商品数量 1+本

2、年度劳动者增加幅度(%) 1+本年度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公式公式 2 2:公式 3: 价值总额=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 价格总额=单位商品价格量商品数量社社会会必必要要劳劳动动时时间间个个别别劳劳动动时时间间社社会会劳劳动动生生产产率率个个别别劳劳动动生生产产率率价价值值量量X X 商商品品数数量量价价值值总总量量反反比比反反比比正正比比反反比比无无关关无无关关无无关关无无关关正正比比反反比比(一)使用价值:一般是计算商品的总件数。与劳动生产率呈正比关系。假设原来生产 x 件,当劳动生产率提高 50%时,现在每天 生产的使用价值(商品数量)=X*(1+50%)(二)价值:一般是单位商品的价

3、值。与劳动生产率呈反比关系,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假设原来 M 商品价值为 x 元/件,现在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50%,则 M 商品的价值=x/(1+50%)(三) 交换价值:由于价值与交换价值大小相等,因此计算交换价值,就是变相计算价值,因此,只要计算出价值,也就计算出 交换价值。(四) 价格: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由价值决定,价格的大小与价值大小成正比,与货币价值成反比。价格=单位商品价 值/单位货币价值。(五) 价值总额: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额=使用价值量(商品总件数)单位商品价值量(六) 价格总额: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价格总额=使用价值量(商品总件数)单位商品价格

4、二、计算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二、计算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上一年度商品价值量 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商品的价值总额 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使用价值总量(商品数量)价格总额 单位商品价格=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总额 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货币流通速度(次数)=待售商品量*商品价格水平2公式公式 1 1: 注: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若过量发行则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居民购买力下降,引发通货膨胀。公式公式 2 2:货币贬值幅度=多发行的货币量/实际发行的货币量公式公式 3 3: 物价上涨幅度=多发行的货币量/实际所需的货币量公式公式 4 4: 多发

5、行的货币量=实际发行的货币量-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与货币本身的价值成反比: 货币贬值,则有公式:价格=原价格/(1-货币贬值率) ; 货币升值,则公式为:价格=原价格/(1+货币升值率)商品的价格与通货膨胀率成正比,发生通货膨胀后, 则有公式:现在商品的价格现在商品的价格= =原价格原价格(1 1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通货膨胀率是多发行的纸币与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的比率,因此,通货膨胀率=(现在已发行的货币量 流通中实际 所需要的货币量) /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 如何求出货币贬值率呢?这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货币贬值率。所谓货币贬值率, 是指由于货币的的发行量大大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

6、要的货币量,从而引起货币贬值,货币贬值后和贬值前相比所存在的比率, 我们称为货币贬值率。 参照前面商品价格与货币升值贬值关系的计算进行推导,则其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 货币贬值率 =(现在已发行的货币量 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 /现在已发行的货币量。三、计算股票价格三、计算股票价格公式: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存款利息率公式:股票价格=预期股息率*股票票面额/银行存款利息率预期股息=单股股票发行价(股票票面额)*预期收益率四、计算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按劳分配收入、劳动收入四、计算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按劳分配收入、劳动收入(一)劳动收入包括:按劳分配所得、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所得和按生产要

7、素分配所得。(二)按劳分配所得包括:公有制中的工资、奖金、岗位津贴等。按劳分配的前提是在公有制范围内。(三)按生产要素分配:含义: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种类: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四)非劳动收入则包括:利息收入、红利、风险收入、租金(财产收入) 、社会保障收入等。(五)财产性收入: 一般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 、 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 收入。五、计算利息、汇率五、计算利息、汇率公式: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税后利息=本金利率一本金利率 X 税率:本金利率 X(1 一利息税率)利息税利息利息税率。 收益利息-利

8、息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银行费用存款有无实际收益关键看存款利息率和 CPI 的比较,利息率高于 CPI 有实际收益,反之无实际收益 实际实际收益本金收益本金(利率(利率 CPI 值值) )存款期限存款期限六、汇率六、汇率3汇率与币值的变化表。外币 本币外币币值本币币值外汇汇率本币汇率不变 更多 升值 贬值 升高 跌落不变 更少 贬值 升值 跌落 升高更多 不变 贬值 升值 跌落 升高更少 不变 升值 贬值 升高 跌落若原来 M 国对 N 国的汇率为 m:n。若 M 国的通货膨胀率为 X%,则现在 M 国对 N 国的汇率为 m(1+X%):n,若 N 国的通货膨胀率为 X%, 则现在 M

9、 国对 N 国的汇率为 m:n(1+X%)。七、计算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七、计算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家庭食品支出/家庭消费总支出*%八、计算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八、计算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一)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是不同的。(一)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但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是不同的。1、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影响比较小,需求缺乏弹性,需求曲线是一条比较陡峭的线。如下图:2、价格变动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需求富有弹性,需求曲线是一条比较平坦的线。如下图:(二)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

10、程度也是不同的。(二)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程度也是不同的。1、在可以相互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消费者将减少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反之, 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会使该商品需求量增加,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二者呈正相关关系。如下图:2、 在互补关系的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反之,一种商品 的价格下降,不仅使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也会使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随之增加,二者呈反相关关系。如下图:具体举例:价格变动对互为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影响具体举例:价格变动对互为替代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影响A

11、商品(如:猪肉)B 商品(如:羊肉)价格需求需求具体举例:价格变动对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影响具体举例:价格变动对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影响价格需求量需求量价格A 商品价格B 商品需求量A 商品价格B 商品需求量4A 商品(如:汽车)B 商品(如:汽油)价格需求需求关于互补商品价格变化的计算关于互补商品价格变化的计算 在地方省份高考试题中,出现了对互补品和替代品的考查。对于解答这类题,关键要把握两个因素。一,对于原商品,互补品 变动比例与之成正比、替代品变动比例与之成反比;二,要注意价格对供(生产) 、求(消费或需求)的影响。根据价值规律,价 格与生产(供应)成正比,价格增加或降低,生产者同比扩大

12、或缩小生产;价格与需求(消费)成反比,价格增加或降低,消费者 会减少或扩大消费需求。 九、企业经济效益九、企业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成本)/生产成本=1+利润/生产成本。 毛利润率=毛利润/总资产; 利润=总产值-成本; 利润率=利润总产值 十、税收十、税收 计算计算 1 1 增值税:增值税: 纳税额=(增值后一增值前)税率 2 2、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1)先扣除 3500 元 (2)分段计算高三经济生活计算题专项练习高三经济生活计算题专项练习一、一、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纸币发行量、购买力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纸币发行量、购买力例 1. 某国待售商品

13、 1000 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 10 元,据测定该年每 1 元平均流通 5 次,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货币量是_ 亿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 4000 亿元纸币,这时的 1 元钱相当_元纸币,这会引发_。下列答案正确的是A.4000 0.25 购买力降低 B.2000 0.5 通货膨胀C.2000 2 纸币升值 D.2000 0.5 购买力提高解析: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 X 商品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次数。由此公式可知,这一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1000X10)/5=2000 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的纸币量为 400

14、0 亿 元,为实际需要货币量的 2 倍,所以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此时 1 元钱的购买力只相当于 2000/4000=0.5 元。 该题正确答案为 B。 1.1.(0808 海南卷)海南卷)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数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需要的货币数量( ) 与货币价值成正比 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与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 与流通中的商品数量成正比 A B C D 2.2.(0707 四川卷)四川卷)某国去年的商品总额为 16 万亿元,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2 万亿元。假如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 10%,其它 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15、( ) A1.8 万亿元 B2 万亿元 C2.2 万亿元 D2.4 万亿元 3.3. 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 5000 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 8 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 5 次。那么,这 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亿元。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 16000 亿元纸币,这时的 1 元钱相当于元,这会引起 。 ( ) A8000 0.5 通货膨胀 B4000 0.25 购买力降低 C16000 2 纸币升值 D2000 3 购买力提高 【思维拓展】纸币购买力怎么计算? 4.4.(0909 海南卷)海南卷)假设 2007 年 1 单位 M 国货币/1 单位 N 国货币为 1:5.5。2008 年,M 国的通货膨胀率 10%,其他条件不变,从购买 力角度来看,则两国间的汇率为( ) A1:4.95 B1:5 C1:5.6 D1:6.05注: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注: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商品价格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