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气资料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6936283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氯气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氯气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氯气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氯气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氯气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氯气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氯气资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主页 大地 2001 年 第二十期 人类近当代史上的毒魔劫难人类近当代史上的毒魔劫难扬慧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化学战在近代战争史上首次使用毒气的,是英军侵略中国时使用氯气对付“义和团”; 但大规模地使用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5 年 4 月下旬,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西部战场北端比利时境内伊普尔防线上, 德军与英法联军为首的协约国双方经过 3 个多月的激战,在长达 700 公里宽的正 面战场对峙着。协约国防线位于伊普尔西面。为寻找突破口打击英法联军,改变僵持状态,德军施放了氯气。这是人类历 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从此揭开了近代生化武器战的序幕,阴森恐怖 的阴影延续至今。4 月 22 日傍晚

2、时分,微风拂面,枪声零星,法国士兵悠闲地抽着烟。这时, 从对面德军阵地上升腾起一团团黄绿色的烟雾,法国军队中的阿尔及利亚籍士兵 们以为是欧洲独特风光,纷纷招呼战友观看敌方阵地上从未见过的风景,毒雾团 在夕阳的照射下不断变幻着浓淡不同的色彩,向协约国阵地滚滚而来。几分钟后,几万名英、法守军被淹没在一人多高的毒雾中。士兵们闻到了又苦又辣的味道,被呛得喘不过气来。眼睛疼得睁不开,喉咙 被严重烫伤,他们尖叫、奔跑,在地上打滚、挣扎,很快便奄奄一息了。这时, 德军士兵戴着用水淋湿的纱布和棉花制成的简易防毒面具,大摇大摆地跨过了协 约国阵地。这一情景把协约国的指挥官们惊得目瞪口呆。其实,英法联军统帅部先前

3、从 德军战俘口中已经得知德军毒气钢瓶的布放位置及防毒面具的使用,只是没有引 起足够重视,仅一个下午,坚守了几个月的防线就被德军突破了。好在德军的毒 气储备不足,协约国军队的指挥官们很快调动精锐的后备部队堵住了被德军突破 的缺口。4 月 24 日凌晨,德国再次施放氯气。黄绿色的毒雾以每小时 13 公里的速度, 贴着地面,飘向协约国阵地。阵地上的加拿大士兵遭遇了和英法士兵同样的命运。首次伊普尔毒气战造成协约国方面 15000 人中毒,其中 5000 人中毒死亡。战 场上的协约国士兵惊恐万状,士气一蹶不振,被肆虐的毒气弄得惶恐万分。5 月 24 日,德国发动了一次更为猛烈的毒气战,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下

4、,德军 沿着 3 千米长的战线,在伊普尔西南方向再次倾倒氯气钢瓶,施放氯气。毒雾很 快吞没了伊普尔这座历史名城。虽然协约国士兵吸取了一个月来的教训,使用上 了防毒面具,但由于这次氯气浓度太高,很多士兵还是中毒晕倒。长达 4 小时之 久的毒气袭击,让 3500 名协约国士兵中毒,丧失战斗力,德军轻而易举地占领了伊普尔。“以牙还牙”的报复德军的毒气袭击激怒了协约国,英法联军决定“以牙还牙”。英国国会通过了 对德国进行毒气战报复的决议。英国政策当即作出指令,进行毒气战准备。于是 英国的一些工厂开始秘密地进行毒气钢瓶与氯气生产。英军还成立了一支 1400 多 人的“特别旅”,专门进行毒气施放的训练演习

5、。1915 年 9 月 26 日清晨 5 时 50 分,英军指挥部下达了毒气袭击的命令。英国 “特别旅”士兵用可调节扳手,打开了毒气钢瓶,氯气被施放出来。德军对这一突然而来的毒气没有准备,急急忙忙拾起乱扔的防毒面具,但毒 雾已迷漫整个战壕,只得向后逃跑。第一轮毒气施放大约进行了一个小时,英军士兵戴着防毒面具发起了冲锋。 遭受毒气袭击的德军有些中毒倒下,幸存者也处于极度惊恐之中,丧失了战斗力, 英法联军凯旋而归。这场“卢斯战役”毒气战既是英军对德军的报复,同时也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 战中“毒气战”全面深入的展开。战场上毒魔比高低伊普尔毒气战后,一些战争的指挥者和决策者,开始尝到了利用化学武器取 得

6、战场上胜利的甜头,纷纷热衷于化学战,各自利用国内的化学家们研制各种各 样的化学武器。战争促进了武器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化学战愈演愈烈,不断翻新的 化学武器和防护器材,让人们感受到灾害离自己也愈来愈近。除了氯气以外,还 出现了光气、芥子气,成为新的残害生灵的战争毒魔。光气学名为二氯化碳酰,由英国化学家约翰戴维在 1812 年用一氧化碳与氯 气在日光下合成。由于它是光化合成的产物,故得名“光气”。光气在常温下为无色气体,沸点 7.6,比重 2.5,有烂水果气味。它给人体 造成的伤害与氯气相似,严重损伤人体的呼吸器官,引起肺水肿,造成机体缺氧 窒息,严重时导致死亡。光气的毒性要比氯气强 18

7、倍。人在 0.5mk/L 的光气浓度中,暴露 10 分钟即 可致死。光气看不见,气味小。中毒者最初的感觉只是眼睛和喉咙处的刺激感, 然后进入“窒息期”,潜伏时间较长。光气的首次使用是在 1915 年 12 月 19 日。那天清晨,天蒙蒙亮,在伊普尔战 场英军前沿阵地的指挥部里静悄悄的,值班军官正在看地图,一抬头,看见德军 防地前沿一排红色火箭一齐发射,很快便闻到一股烂水果味。英军立即发出防毒 警报。但德军的毒气云团已笼罩在整个阵地上,英军还没来得及戴上防毒面具便 吸到了光气。这天下午,多数的光气中毒者脸色发青,呕吐白沫,严重者身亡。 伊普尔地区英军阵地上 1000 多人中毒,100 余人死亡。

8、“芥子气”学名为二氯二乙硫醚,糜烂性毒剂,是由一名德国化学家于 1860 年 研制成功的。它无色、油状液体,不易挥发,渗透力强,难溶于水,有大蒜、芥 末味,当人体肌肤接触“芥子气”液滴或气雾后,会引起红肿、发泡、溃烂,从而 引起全身中毒。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军首先制成、使用“芥子气”毒剂,为了区别毒气弹种 类,德军给每种毒气弹以不同代号:“黄十字”为靡烂性毒剂弹;“绿十字”为窒息 性毒剂弹;“蓝十字”为喷嚏性毒剂弹。1917 年 7 月 12 日晚,灾难再次降临在伊普尔。德军阵地上突然炮声隆隆,大批口径为 77mm、105mm 的炮弹划过夜空,飞向英军阵地。英军士兵急忙戴上 防毒面具,但除了爆

9、炸烟雾外并未出现浓雾,只是身上溅有一种黄色油状液体, 不以为然的士兵们漫不经心地擦去身上的颜料,回营房休息去了。半夜里,许多 士兵被剧烈的刺疼惊醒,并不断呕吐。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出现了水泡,喉咙、 气管红肿并溃烂。两天后,重伤员死亡。这种具有潜伏期的毒气弹更令人害怕,在当时被称为“毒剂之王”。臭名昭著的日本关东军七三一部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在 1918 年 5 月由日本陆军兵器局设立“临时毒 气委员会”,专门研究毒气的生产、使用及化学战训练。1919 年春天,日本陆军科 学研究所专门组织了化学战研究并派考察团去欧洲考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化学武 器的使用情况。1925 年,日本陆军科学研究

10、所已研制出二苯基乙二酮、芥子气、 光气等 3 种毒剂并投入生产,还进行野外试验。到 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的化学工业已发展到相当水平,便开始着手从事细 菌武器的研究工作,以便在必要时进行细菌战。1931 年,日本军国主义侵占 东北以后,日本陆军省和日军参谋本部根据日本天皇摄政裕仁的敕令,在中国东 北组织了石井细菌研究所。他们纠集了一批日本细菌学者秘密地进行细菌武器研 究。“中马城”的罪恶石井四郎是日本著名的医学家和细菌学家。他认为生物武器杀伤力大,制造 生物武器省钱、省料,特别适合于日本帝国,并认为日本可利用生物武器打赢战 争。当时,日本在中国大陆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石

11、井四郎鼓 吹发展生物武器的主张得到了日本陆军省务署长永田少将的称许,也得到了日军 参谋本部战略部第一课课长铃木大佐的支持。1932 年 8 月,已被提拔为少佐的石 井四郎,在日本陆军军医学校领导一个细菌研究室开始了细菌武器的研究。1932 年,石井四郎的军衔为日军军医中佐。同时他的“细菌研究室”也在扩建, 改称为“防疫研究所”。为了更方便地得到细菌实验所需的材料活人,石井四 郎向陆军军部建议,将研究所搬到满洲。他的建议很快得到日本陆军军部批准, 石井的研究所搬到了哈尔滨。为保守研制生物武器的秘密,石井也改名东乡,隐居在长春,遥控指挥他的 细菌战部队。石井细菌研究所,匿名称“石井部队”,也称“加

12、茂部队”或“奈良部队”。石井研究所的细菌试验场最初选在距拉林镇不远的背荫河小山村,称为“中马 城”。中马城周围筑有 3 米高的围墙,有高压电网、炮楼和护城河,成了一个戒备 森严的军事城堡。中马城内,一批穿着白大褂的日本军医忙个不停。成车的“犯人”被押到中马 城地下室里,分别绑在靠墙的铁钓子上,日军军医用粗大针管强行在他们身上抽 血。抽干血后,随便用刀砍死。有的“犯人”被关进毒气室进行毒气试验,或者注 射含菌毒液,进行细菌试验。这些白衣野兽,干着比野兽还残忍的罪恶勾当。中马城内被关押的难友知道日军要拿他们进行细菌试验,便秘密串联,准备 越狱。一天,难友们乘喝得醉醺醺的日本看守送饭的机会,抢到了牢

13、房钥匙,打 开了牢门。他们架起人梯,攀墙越沟,逃出了中马城。日军发觉后,用机枪扫射, 最后有 12 名难友脱险,投奔了东北抗日联军,向世人揭露了中马城的罪恶。越狱事件发生后,中马城遭到东北抗日联军的袭击。1934 年,中马城还发生了爆炸事件。石井四郎唯恐暴露细菌战的秘密,迁出细菌实验场中马城。魔鬼的温床1936 年,日本 陆军省和日参谋本部又根据日本天皇摄政裕仁的敕令,在中国 东北建立了两个细菌部队:一个是在长春以南五公里的孟家屯附近的华人村建立 的九十三号军事基地“关东军兽类传染病实验局”(也称“关东军兽医防疫研究 所”,匿名“一零零号部队”),另一个就是在哈尔滨以南二十公里的平房建立的十

14、七号军事基地“关东防疫给水部”(或称“关东军用水供应及疾病预防局”,也 称“东乡部队”)。苏德战争爆发后,“东乡部队”改称为“满洲第七三一部队”,部队 长就是石井四郎。日本关东军第七三一部队,是日本军国主义准备细菌战的特种部队。到 1940 年,七三一部队已有相当规模,有很大的人事配备,配有 1 名中将、4 名少将、 80 余名校级军官,整个部队编制 3000 余人,下设 8 个部、4 个支队、1 个研究所。 从其规模来讲,实属世界上最大的细菌生产工厂,每月能生产鼠疫杆菌菌液 300 千克,霍乱菌液 1000 千克,炭疽杆菌液 600 千克。跳蚤 200 千克,每千克有跳蚤 300 万只。还研

15、制出两种施放细菌的生物弹:瓷壳气雾弹和钢壳榴霰弹,弹体内 装有细菌菌液。七三一部队不只是个“细菌王国”,还是杀人魔窟,人间的地狱。在这里,不 仅大量生产鼠疫、霍乱、炭疽等细菌,还进行灭绝人性的以活人为材料的细菌试 验。他们把活人试验材料称作“马路大”,战俘、抗日志士及无辜居民成了细菌活 体试验材料,进行了一系列惨无人道的试验。计有:菌液注射试验。即把各种细菌溶液注射入人体内,观察病变过程。口服染菌食物的传染试验。即把细菌掺入饭食内,或将菌液注入瓜果,混入 饮用水中,诱骗或强迫被试验者食用或饮用,以观察各类细菌的效用。生物武器性能试验。将被试验者排成队,用“手枪式”、“手杖”式小型细菌武 器对被

16、试验者进行射击,测试生物武器性能。有时,将被试验者赶到野外试验场, 用爆炸带细菌的生物弹瓷壳气雾弹或钢壳榴霰弹炸伤受试人员,让细菌从伤 口进入人体,试验武器的效能。在石井的“魔鬼乐园”里还进行了超出生物武器试验范围的试验,有:冻伤试 验,将被试验者押至室外,将手脚插入冰水中,进行冷冻,观察冻伤程度;真空 环境试验,将被试验者送进密封实验室,用泵抽真空,使其窒息而死;换血试验, 将马血输入人体,又将人血注入马体,观察血液变化。此外,还有什么移植手术 试验、人体倒挂试验等一系列灭绝人性的试验。这些惨无人道的细菌试验,先后 残杀了 3000 多名中国人、苏联人、蒙古人和朝鲜人。七三一部队以活人进行细菌试验是在极端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日本法西斯 明知这样做是违反国际公约的,是伤天害理,见不得人的勾当。为此,日本战败 时,七三一部队的白衣野兽们迫不及待地销毁罪证,将所有活着的“实验材料”统 统杀死,投入焚尸炉。同时,将细菌试验用的仪器、试管、玻璃瓶打碎,文件、 资料烧毁,并将实验场地炸成一片废墟,企图毁灭罪证。但是纸包不住火,日军七三一部队及石井四郎一伙“白衣野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