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课时训练新人教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931176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课时训练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课时训练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课时训练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课时训练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课时训练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课时训练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2-课时训练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20142014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2-1-52-1-5 课时训练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4 题。尚节亭记刘 基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 ,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

2、而不可夺之君子。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无庸外而求也。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液,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必有义焉,不可胶也。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

3、亦远哉?传曰:“行前定,则不困。 ”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注】 大易:指易经 ;传:在此指礼记中庸的注。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节之时义,大易备矣 备:很充分B故让国,大节也 让:辞让C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鲜:很少D或以之比德而自励 比:比较解析:比,意为比拟。答案:D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其中“节”字含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 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 节者,阴阳寒暑转移- 2 -之机也 人道有变,其节乃见 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 故让国,大节也 好植竹,取其节也 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

4、者,以其有节也A BC D解析:中的“节”取实义,中的“节”取虚义,二者兼而有之。答案:C3下列各项对文意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代的人种植花草树木往往是为了取其所蕴涵的精神,并不是只为了好玩。同样别的一些物什也能反映人的精神追求。B会稽的黄中立,就是因为竹子有节而喜欢种植竹子,并在竹林中修了一座“尚节亭” ,作者看到以后很喜欢。C作者认为花草树木的节体现出阴阳寒暑的中和之道,而作为人的大节则体现为极难做到的中庸之道。D 礼记中庸的注书上说:为人处世,平时在家就开始讲究,他日必能做到应对自如。黄中立却不是这样的。解析:礼记中庸的注书上是说:“在做事前预先计划好,就不致发生困惑。 ”另外,在

5、作者看来,黄中立正是这样的。答案:D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译文: _(2)传曰:“行前定,则不困。 ”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译文: _答案:(1)在人生旅途中遭到变故,人的节操就会显露出来;所谓节操,是人很难表现得恰到好处的,于是有了中庸的标准。(2)礼记中庸的注书上说:“在做事前预先计划好,就不致发生困惑。 ”平日有所研究,一旦遇到事,处理起来就应对自如了。【参考译文】古人栽种花草树木是想从中获得深义的,难道仅仅是好玩罢了?所以兰花是取它的芬芳之义,谖草是取它的忘忧之义,莲花是取它生长在污泥里,却不染上污秽之义。

6、不只是花草树木,其它如用玉石做佩饰,用象牙做环圈,用倾斜的器具做座位右边的摆设也是这个意思;有的人拿它来比拟美好的德行而借以自勉,有的人拿它来惩戒不良的想法而借以自警;这样做,在提高道德修养方面是有好处的。会稽人黄中立,喜欢种竹子,是取竹有节的意思,因此他在竹林间建了一所亭子,起名- 3 -叫“尚节之亭” ,作为读书游玩的地方,淡泊而无向外营谋的念头。我见了,很喜欢。竹子作为一种植物,体质柔弱,当中还是空的,柔美却不会被风雨摧残折断,因为它有节。至于经历冬天的严寒、夏天的酷热,遭受霜雪的侵袭,而枝干不改,叶子不变,颜色依旧青青的,像是守住大节而不可以使他屈服的君子一般。的确,里面有什么也会表现

7、在外面,因为天赋的真性常常表现在形体上。这样,就拿节来说明竹子,否则又能拿什么崇尚竹呢?世风衰败,道德沦丧,能够凭借节操立身的人很少了。中立有才能还没有开始施展却早早地因崇尚节操而立下志向,这的确具有大大超过常人的地方,我又怎能不高兴呢?关于“节”字的含义, 易经已解释得十分充分了,用不着另外寻求解释。花草树木的节,是枝叶所生的地方,生气聚集在那里,筋脉也汇合在那里。所以得到这个节的中和之道,就可以畅旺茂盛,枝条通达,而长成美好的植物;得不到这个中和之道,就变成流出汗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坏草木,从而戕害了它的生命。因此一年中的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就是节气;所谓节气,就是阴阳寒暑转移的时

8、机。在人生旅途中遭到变故,人的节操就会显露出来;所谓节操,是人很难表现到恰到好处的,于是有了中庸的(标准)。所以辞让国王之位,这件事是大节,在泰伯就做对了,在季子就没有做对;守住自己至死不变,也是大节,在子思那里是适宜的,但在曾子那里就太过了。必定要看看怎样才能合乎义,不可固执。分辨得不精细,处理得不适当,就不能畅达通顺,而变成流出汁液、生出赘瘤、枝干弯曲的花草树木了,这不就差太远了吗?礼记中庸的注书上说:“在做事前预先计划好,就不致发生困惑。 ”平日有所研究,一旦遇到事,处理起来就应对自如了。那么,黄中立取竹的含义来为他的亭子命名,又和我们这些人交游,难道随便就能这样吗?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9、,完成 58 题。谢德权,字士衡,福州人。归宋,补殿前承旨。咸阳浮桥坏,命德权规画,乃筑土实岸,聚石为仓,用河中铁牛之制,缆以竹索,由是无患。咸平二年,宜州溪蛮叛,命陈尧叟往经度之,德权预其行。以单骑入蛮境,谕以朝旨,众咸听命。尧叟以闻,加阁门祗候,广、韶、英、雄、连、贺六州都巡检使。代归,提点京城仓草场。先是,廥积多患地下湿,德权累甓为台以藉之,遂无腐败。京城衢巷狭隘,命德权广之。既受诏,则先撤贵要邸舍,群议纷然,有诏止之。德权面请曰:“臣已受命,不可中止。今沮事皆权豪辈,吝屋室僦资耳,非有他也。 ”上从之。因条上衢巷广袤及禁鼓昏晓之制。会有凶人刘晔、僧澄雅讼执政与许州民阴构西夏为叛者,诏温

10、仲舒、谢泌鞫问,令德权监之。既而按验无状。翌日,对便殿,具奏其妄。泌独曰:“追摄大臣,狱状乃具。 ”德权曰:“泌欲陷大臣邪?若使大臣无罪受辱,则人君何以使臣,臣下何以事君?”仲舒曰:“德权所奏甚善。 ”上乃可之。未几,又命提总京城四排岸,领护汴河,兼督辇运。前是岁役浚河夫三十万,而主者因- 4 -循堤防不固,但挑沙拥岸址,或河流泛滥即中流,复填淤矣。德权须以沙尽至土为垠,弃沙堤外,遣三班使者分地以主其役。又为大锥以试筑堤之虚实,或引锥可入者,即坐所辖官吏,多被谴免者。植树数十万以固岸。建议废京师铸钱监,徙西窑务于河阴,大省劳费。改任崇仪副使,兼领东西八作司。先时,每营造患工少,至终岁不成。德权

11、按其役,皆克日而就。德权清苦干事,好兴功利,多所经画。见官吏徇私者,必面斥之,所至整肃。(宋史谢德权传)【注】 殿前承旨,阁门祗候,都是宋代官名。5对下列各句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权累甓为台以藉之 藉:垫起B吝屋室僦资耳 吝:舍不得C讼执政与许州民阴构西夏为叛者 构:勾结D德权须以沙尽至土为垠 须:等待解析:“须”应为“要求” 。答案:D6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谢德权善于干事的一组是( )缆以竹索,由是无患 累甓为台以藉之则先撤贵要邸舍 泌欲陷大臣邪又为大锥以试筑堤之虚实 德权按其役,皆克日而就A BC D解析:句表现“他”不避权贵,句表现“他”敢于直言。答案:C7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谢德权很有才干,会想办法,让他规划咸阳浮桥,管理京城仓草场,他都很好地完成了任务,从根本上解决了浮桥易坏、粮草腐烂的问题。B谢德权很有胆量,陈尧叟受命去处理宜州少数民族的叛乱问题,谢德权干预他的行动,陈尧叟只好单人独骑进入少数民族地区,将朝廷旨意告知他们,使他们都愿意听从朝廷的命令。C谢德权不惧权贵,他受命扩大京城的街巷,首先撤除权贵们的邸舍,众人议论纷纷,皇帝下诏停止。他向皇帝请求说,权豪们只是吝惜出租房屋的租金罢了,终于说服皇帝,坚持把事情办完。D谢德权敢于直言,当坏人状告执政为叛时,谢德权监督案件的审理,查明所告没有依据,第二天向皇上

13、汇报,都说背叛的事是假的,唯独谢泌说捉拿大臣进行审问,案件才能弄清楚。谢德权据理驳斥,维护了大臣的人格。- 5 -解析:B 项, “预其行”是参与了他的行动。 “单骑入蛮境”的是谢德权,而不是陈尧叟。答案:B8将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或引锥可入者,即坐所辖官吏,多被谴免者。译文: _(2)见官吏徇私者,必面斥之,所至整肃。译文: _答案:(1)(如果)有的地方用铁锥能够刺进去,就将负责管辖的官吏判罪,很多人因此被责问撤职。(2)发现徇私枉法的官吏,一定要当面斥责他们,他所到之处,法纪严肃,政治清明。【参考译文】谢德权,字士衡,是福州人。归顺宋朝后,授予殿前承旨的职务。咸阳浮桥坏了,

14、朝廷让谢德权去筹划修复,他就用土把河两边的堤岸筑结实,再砌石墙把堤岸包起来,采用黄河铁牛的形式加以固定,再用竹索进行捆绑,从此再没有灾患。咸平二年,宜州的少数民族叛乱,朝廷让陈尧叟前去处理,谢德权参预了他的行动。一个人骑马进入少数民族地区,把朝廷的旨意告知他们,叛乱的民众都愿意听从朝廷的命令。陈尧叟把这件事报告朝廷,谢德权被升为阁门袛候,任广州、韶州、英州、雄州、连州、贺州六州的都巡检使。任满回到京城,管理京城草料场。在这以前,粮仓储粮最担忧地下潮湿,谢德权用砖砌起台子垫起来,于是粮食再没有腐烂的。京城的街巷狭窄,皇上命谢德权加以扩大。他接受命令后,就先拆权贵的房屋,众人议论纷纷,皇上下诏停止

15、。谢德权当面向皇上请求说:“我已经接受命令,不能中途停止。现在干扰事务的都是权贵豪强,他们只不过舍不得出租房屋的租金罢了,没有其他什么事情。”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他于是详尽上奏街巷宽窄以及早晚敲打禁鼓的具体时间的规定。正碰上有坏人刘晔、僧人澄雅控告执政大臣与许州百姓暗中勾结西夏准备叛乱,皇上命温仲舒、谢泌进行审问,让谢德权监督他们。后来查验,所谓叛乱没有根据。第二天,在便殿回复皇上,谢德权原原本本地报告说事情荒唐无稽。只有谢泌说:“追逼审问执政大臣,案件才能弄清楚。 ”谢德权说:“谢泌想要陷害大臣吗?如果让大臣无罪而受侮辱,那么国君怎么驱使大臣,臣下怎么事奉国君?”温仲舒说:“谢德权说的很对。 ”皇上这才同意了谢德权的结论。不久,又任命谢德权负责京城四排岸的护理,兼管护理汴河,并监督车辆运输。在这之前,每年派遣三十万人疏浚汴河,可是主管的人因循守旧,不巩固堤防,只是将河中的沙子挑来堆到岸脚下,有时河水一泛滥,马上河中间又被淤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