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常数的概念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6931144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棱镜常数的概念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棱镜常数的概念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棱镜常数的概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棱镜常数的概念(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棱镜常数的概念在每次使用全站仪之前,都需作必要的系统参数设置,棱镜常数就是其一。具体设置棱镜常数时还取决于棱镜类型以及测距模式,两者一旦选定则相应的仪器测距时的运算法则就确定下来了,当一种棱镜不适合某种形式时就不能把它作为目标测量。比如用的是 TCR 仪器在“RLSHORT”无反射棱镜短距离测量模式下。就不能选择圆棱镜作为目标,在这种模式下利用目标棱镜观测就会出现错误。如图一所示。如果不考虑棱镜加常数。EDM 信号计算的距离就是全站仪到D 点的距离。将这个值进行改正后再加上 BD(即棱镜加常数 APC)得到的就是全站仪到目标点的真实距离。全站仪配套棱镜在出厂时都有其固定的棱镜常数值,因此配套使用时只需要保持仪器原有系统设置就可,但如果使用的是不配套的棱镜,首先就要确认两棱镜类型是否一样,即保证两棱镜竖轴情况一致后,再预先设置与其相应的棱镜常数。以徕卡 GPR1 棱镜为例,其棱镜加常数(APC)值是一 34mm,而配套出厂仪器内棱镜常数改正值(APC)设置为 0mm。如果使用其他类型的棱镜,就需要进行棱镜常数改正,如某棱镜常数 APC=一 40mm,则APC 应为一 6mm。对于反射片APC=O。则APC 是+34mm。由此可知在一般情况下的计算公式为:APC =当前使用棱镜 APC 全站仪配套棱镜 AP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