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石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6931122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石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石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石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石(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石没有惊天动地,没有气吞山河,只是那么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平常得近乎琐碎。这就是我们教师的生活写照。就在这平淡、琐碎中,就在我的身边,涌现出许多感人的师德故事。说到师德,我想到的一个字是爱,爱是师德的根本。当我们环顾周围,看到了身边的那些或伟大或平凡的老师们,在孜孜不倦地诠释着教师的内涵。这不就是“春风化雨润桃李”吗?当我们要评价一名教师的时候,往往最先想到的是他的学历是否合格,所带班级学生的成绩如何,讲课是否精彩,管理班级是否严格等等。而我认为所有的评价都应首先回归到一个简单的字上“爱”。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石,爱是教育的第一秘诀,没了爱,就没了教育。只有爱教育,才会爱孩子;只

2、有爱教育,教师才会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才能刻苦钻研,严谨笃学,才能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简单地说就是“爱教”,“乐教”。每接手一届学生,在入学主题班会上,王老师的第一个问题总是:“你们来学校的首要目的是什么?”学生的回答总是那么整齐:“学习!”这时王老师就会严肃地说:“你们来的第一个目的是学会做人,只有学会做人,你们才会在其他方面成功。”于是,从这一节课开始,德育教育就贯穿了孩子的整个求学生涯,王老师会教他们如何感恩,如何互助,如何礼让,如何反省自律,如何充实完善自己。学生初中毕业的时候,即使有个别学生没有考到理想的分数,但是最起码他们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团结、谦让、礼貌等美德。正是因为他们学会了

3、做人,养成了习惯,他们脸上像贴了标签一样,校长和其他班的老师见了他们都知道他们是王老师的学生因为她的学生见到校长、老师一定会主动问好,并且彬彬有礼。俄国著名文艺评论家车尔雪夫斯基说过:“你要教育学生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必须要成为那样的人。”十多年班主任工作的王老师最清楚班主任对学生成长、未来的影响,她说;“班主任是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其思想品德、工作作风,甚至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更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人格形象,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这样工作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为此,她十分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注意自己在学生面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他向学生承诺:凡是要求你们

4、做到的,我首先做到。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也只有她自己知道要克服多少困难。王老师的丈夫在阜南县城工作,几个周或几个月才回来一次,他们两地分居,家务都落在王老师一个人身上,既要照顾女儿,更多的是想着班里的学生。上小学的女儿放学后总是一个人在家等王老师回来做饭,别的学生放学回家总是有热呼呼的饭在等着,而她的女儿却要挨饿等妈妈回来做。作为班主任的她,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学校,寒来暑往从不改变。为了践行自己的诺言,为了言传身教,她克服种种困难,从不叫苦叫累。我们可以想象生活和工作的重担让她付出了很多很多,但不管有多辛苦,每当她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时,她的脸上总绽放出爱的笑容,她用乐观、热情和自信感染者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家长和每一位同事。任小艾曾经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王老师就是一位爱生如子的老师,她把每一个学生都看作是自己的孩子。她用一颗慈母般的爱心,让学生沐浴着灿烂的阳光,感受着生活的温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