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对点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931100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对点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对点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对点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对点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对点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对点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四章第四章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Error!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近年来, “官场小说”发展迅猛,影响也日渐扩大,从严格的意义上说,所谓“官场小 说”并非是“文学题材”的一种“命名” ,而主要是“文学销售”方面的一个“分类” ,现 在被称为“官场文学”的作品,大致是由“反腐”题材作品脱胎而来,以所谓“官场”为 舞台、官员为主角,描写当下干部体制的矛盾与领导层面的生存状态,既以编织生活化故 事为主,又带有相当的纪实性成分,就反映生活、认知现实而言,这类作品也确有一定的 作用与意义。 但从实际情况看,现在“官场小说”之所以受欢迎,乃至畅销不衰,却是切合了一种 更实用或更功利的需要。

2、因为几千年来“官本位”意识的深刻影响,也因为公务员成为求 职中的热门,一些人把“官场小说”当成了求职的“指南”与工作的“宝典” 。有的网站的 读书频道就投其所好,将部分“官场小说”包装成“官场中人必读的十二本书” ,其中有 “入仕必读书” ,有“晋升必读书” ,有“守位必读书” ,有“洁身必读书”等,这种对位分 类与对应推荐,意在提供更好的“服务” ,但这与文学无关。 公务员队伍的体制化,既已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重要构成,当然就是直面现实的文学 创作应予表现的内容。甚至可以说,这样一种含带了相当的独有特色的社情与国情,正为 现实主义写作提供了丰沛的素材与鲜活的内容。但目下的所谓“官场小说”领域,

3、却是泥 沙俱下,十分芜杂,一些比较流行的“官场小说” ,大多没有走出摹写现实的窠臼,只满足 于编造浅显的故事,制造热闹的情节,没有写出事象背后的生活肌理,尤其是不同人物的 鲜明性情。至于反思意识、批判精神等,更是微乎其微,难觅其踪。这样的作品放在文学 的层面上加以考量,当属可写可不写、可看可不看;正因为不太值得评论和不大经得起评 论,有关“官场小说”的评论,明显地缺失和缺席,与其销售和阅读的热门构成了较大反 差。 但最近有两部这一类的新作,倒是富有新意,委实值得关注,它们是王晓方的公务 员笔记 ,王跃文的苍黄 。这两部作品描写了贪官与“清官” ,涉及了腐败与“反腐” , 但其主旨并不在这里,而

4、是独辟蹊径地把镜头对准身处夹缝中的中层干部或底层公务员, 写他们步入“官场”的种种不易与身居“官场”的种种尴尬。由人在“庙堂”的种种无奈, 作品写出了人与环境、人与体制的深层矛盾;由基层干部的个人命运与内心焦虑,作品又 在揭示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时叩问了人情、人性,这样的作品,从所谓“官场”入手,超 越了“官场”本身,具有更为深广的社会意义与相当的文学意义。 概而言之, “官场小说”作为一种写作倾向,目前还多是一种与社会热点相对应的“文 化” ,它虽然拥有相当多的读者受众,但只有充足的“文化气场” ,缺乏应有的“文学气韵” , 作为直面现实的文学写作,要达到现实主义艺术的已有深度与高度,当下所谓

5、的“官场小 说”还有较大的进步距离与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何做到既“现实”又“艺术” ,既好看又耐 看,这是摆在写作者、出版者与阅读者面前的一个共同性课题。1.下列关于“官场小说”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官场小说”近年来迅猛发展,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它并不只是“文学题材”的一 种“命名” ,还主要是“文学销售”方面的一个“分类” 。 B “官场小说”大致由“反腐”题材作品脱胎而来,描写官员的官场生活,虚构的故 事中又带有相当的纪实性成分。 C “官场小说”展现的是当下干部体制的矛盾与领导层面的生存状态,且切合了实用 或功利的需要,因此具有积极的现实作用与意义。2D “官场小说”迎合了人们“

6、官本位”的心理,成为了某些公务员求职的“指南”与 工作的“宝典” ,很受欢迎,乃至畅销不衰。 【解析】B。A 项, “并不只是”和“还主要是”不对,原文是“并非是”和“而主要 是” ;C 项, “积极的”应是“有一定的” ,原文是“就反映生活、认知现实而言,这类作品 也确有一定的作用与意义” ;D 项,原文的意思是“一些人”为了谋求热门的“公务员”一 职,将官场小说奉为“指南”与“宝典”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部分“官场小说”受欢迎,与其被网站对位分类与对应推荐有关,并非凭借真正意 义上的文学造诣取胜。 B公务员队伍的体制化,反映了独特的社情与国情,为现实主义文学

7、创作提供了丰沛 的素材和鲜活的内容。 C大多数比较流行的“官场小说”只重视故事情节而未表现出事象背后的人情、人性, 现实性有余,艺术性不足,对其进行文学评论的意义价值不大。 D “官场小说”要达到现实主义艺术的已有深度与高度,不仅要有“文学气韵” ,更要 具备充足的“文化气场” 。 【解析】D。根据原文末段,应是有了“文化气场” ,但更要具备“文学气韵” ,才能达 到现实主义艺术的深度与高度。3.结合文章的基本观点,简析作者推崇公务员笔记和苍黄的原因。 【参考答案】作者认为“官场小说”既要摹写现实,又要朝艺术性方面努力。两部作 品既写出了人与环境、人与体制的深层矛盾;在揭示社会问题时又叩问了人

8、情、人性,具 有深广的社会意义与相当的文学意义。它们既有现实性,又有艺术性,所以受作者推崇。(上海 2013 届十校联考试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6 题。 悠着点,慢着点 “贫富”与“欲望”漫谈 莫 言 中国古代有个大贤人司马迁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中国的圣人孔夫子说过:“富与贵,人之所欲也;贫与贱,人之所恶也。 ”中国的老百姓说: “穷在大街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无论是圣人还是百姓,无论是知识分子还是文盲, 都对贫困和富贵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 贫困者羡慕并希望得到富贵,这是人之常情,也是正当的欲望,这一点孔夫子也给 予肯定,但孔夫子说:尽管希望富贵是

9、人的正当欲望,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的富贵是不 应该享受的。贫困是人人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手段摆脱贫困是不可取的。时至今日,圣 人两千多年前的教导,早已变成了老百姓的常识,但现实生活中,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 富的人比比皆是,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但没受到惩罚的人比比皆是,虽然痛骂着那些 用不正当的方式脱贫致富了的人,但只要自己有了机会也会那样做的人更是比比皆是,这 就是所谓的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人类的欲望是填不满的黑洞。渔夫的老婆起初的欲望只是想要一只新木盆,但得到 了新木盆后,她马上就要木房子她甚至让那条能满足她欲望的金鱼做她的奴仆,这就 越过了界限,如同吹肥皂泡,吹得过大,必然爆破。凡事总

10、有限度,一旦过度,必受惩罚, 这是朴素的人生哲学,也是自然界诸多事物的规律。民间流传的许多具有劝诫意义的故事 都在提醒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据说印度人为捕捉猴子,制作一种木笼,笼中放着食物。 猴子伸进手去,抓住食物,手就拿不出来。要想拿出手来,必须放下食物,但猴子绝对不 肯放下食物。猴子没有“放下”的智慧。人有“放下”的智慧吗?有的人能抵挡金钱的诱 惑但未必能抵挡美女的诱惑,有的人能抵挡金钱美女的诱惑,但未必能抵挡权力的诱惑, 人总是会有一些舍不得放下的东西,这就是人的弱点,也是人的丰富性所在。 要控制人类的贪欲,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还是法律,法律如同笼子,欲望如同猛兽。 人类社会千百年来所做的事

11、,也就是法律、宗教、道德、文学与人的贪欲的搏斗。尽管不 时有猛兽冲出牢笼伤人的事件,但基本上还是保持了一种相对的平衡。人与人之间的友好 关系,需要克制欲望才能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和平关系,也只有克制欲望才能实现。一个3人的欲望失控,可能酿成凶杀;一个国家的欲望失控,那就会酿成战争。由此可见,国家 控制自己的欲望,比每个人控制自己的欲望还要重要。 一百多年前,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曾提出科技救国的口号;三十多年前,中国的政 治家提出科技兴国的口号。但时至今日,我感到人类面临着的最大危险,就是日益先进的 科技与日益膨胀的人类贪欲的结合。在人类贪婪欲望的刺激下,科技的发展已经背离了为 人的健康需求服务的正

12、常轨道,而是在利润的驱动下疯狂发展以满足人类的病态需求。我 们把地球钻得千疮百孔,我们污染了河流、海洋和空气,我们拥挤在一起,用钢筋和水泥 筑起稀奇古怪的建筑,将这样的场所美其名曰城市,我们在这样的城市里放纵着自己的欲 望,制造着永难消解的垃圾。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的文学其实担当着重大责任,这就是拯救地球拯救人类的责任, 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人们,尤其是那些用不正当手段获得了财富和权势的富贵者们, 他们是罪人,神灵是不会保佑他们的。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那些有一千条裙子,一万 双鞋子的女人们,她们是有罪的;我们要用我们的作品告诉那些有十几辆豪华轿车的男人 们,他们是有罪的;我们要告诉那些置买

13、了私人飞机私人游艇的人,他们是有罪的,尽管 在这个世界上有了钱就可以为所欲为,但他们的为所欲为是对人类的犯罪,即便他们的钱 是用合法的手段挣来的。 我们应该用我们的文学作品向人们传达许多最基本的道理:譬如房子是盖了住的, 不是用来炒的。我们要让人们记起来,在人类没有发明电灯前,近视眼远比现在少。在没 有电视前,人们的业余时间照样很丰富。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让人们知道,交通的便捷使 人们失去了旅游的快乐,通讯的快捷使人们失去了通信的幸福,食物的过剩使人们失去了 吃的滋味。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没有必要用那么快的速度发展,没有必要让动 物和植物长得那么快,因为动物和植物长得快了就不好吃,就没有

14、营养,就含有激素和其 他毒药。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在资本、贪欲、权势刺激下的科学的病态发展, 已经使人类生活丧失了许多情趣且充满了危机,我们要通过文学作品告诉人们,悠着点, 慢着点,十分聪明用五分,留下五分给子孙。 我们的文学真能使人类的贪欲,尤其是国家的贪欲有所收敛吗?结论是悲观的,尽 管结论是悲观的,但我们不能放弃努力,因为,这不仅仅是救他人,同时也是救自己。 (在东亚文学论坛上的演讲2010 年 12 月 4 日,有删节)1.根据文意,理解第段中加点词“放下”一词的含义。 【参考答案】人们能够主动抵挡各种诱惑。(意思相近即可)2.根据文意,简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15、此句将人们的欲望被法律束缚比喻为猛兽关在笼子里,形象生动地表现 出法律对人们贪欲的制约作用。(比喻分析,作用)3.根据文意,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第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文对人类应克制欲望的论述,引出下 文对国家控制欲望的意义的论述。(结构作用,结合文意4.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段中作者引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引出论述的话题。 B第段中连续使用三个“比比皆是” ,既揭示了现实生活中在欲望的驱使下世风日 下的现实,又表现出作者对这几类人的鄙视和痛恨。 C无论是渔夫的老婆,还是那只不肯放下食物的猴子,最终都因欲望无限扩大而受到 了惩罚。 D想要控制人类的贪欲,既

16、要求人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克制自己的欲望,也需要通过 法律的手段来加以约束。 【解析】C。猴子不属于欲望无限扩大。 5.第两段,都阐述了文学对于改变现实 的意义和作用,但是角度不同,请根据作者的阐述加以概括。 (1)文学肩负的责任是: _ (2)文学传达的道理是: _ 【参考答案】(1)文学要使人们自觉克制欲望。(角度针对“人们”)4(2)一个国家或社会不能因加快发展速度而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角度针对“国家”)6.文章结尾,作者深感文学对拯救人类的贪欲(尤其是一个国家的贪欲)力不从心, 但是仍抱有坚定的信念。请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举例谈谈你对文学改造人的精神世界、 净化人的心灵的认识。 【参考答案】观点,举例阐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