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1.1.2弧度制

上传人:mg****85 文档编号:36930763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四1.1.2弧度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必修四1.1.2弧度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必修四1.1.2弧度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必修四1.1.2弧度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必修四1.1.2弧度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四1.1.2弧度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四1.1.2弧度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1.21.1.2 弧度制弧度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掌握弧度制的定义;(2)领会弧度制定义的合理性;(3)掌握并运用弧 度制表示的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4)熟练地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5) 角的集合与实数集之间建立的一一对应关系.R 2、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引入弧度制度量角的大小,通过探究理解并掌握弧度制的定义,领会定义的 合理性.根据弧度制的定义推导并运用弧长公式和扇形面积公式.以具体的实例学习角度 制与弧度制的互化,能正确使用计算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另一种度量角的单位制-弧度制,理解并认识到角 度制与弧度制都是对

2、角度量的方法,二者是辨证统一的,而不是孤立、割裂的关系.角的 概念推广以后,在弧度制下,角的集合与实数集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即每一个角都R 有唯一的一个实数(即这个角的弧度数)与它对应;反过来,每一个实数也都有唯一的一 个角(即弧度数等于这个实数的角)与它对应,为下一节学习三角函数做好准备.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弧度制定义;熟练地进行角度制与弧度制地互化换算;弧度制的 运用. 难点: 理解弧度制定义,弧度制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三、教学方法:讲练导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一)引入新课 有人问:海口到三亚有多远时,有人回答约 250 公里,但也有人回

3、答约 160 英里, 请问那一种回答是正确的?(已知 1 英里=1.6 公里) 显然,两种回答都是正确的,但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数值呢?那是因为所采用的度量 制不同,一个是公里制,一个是英里制.他们的长度单位是不同的,但是,他们之间可以 换算:1 英里=1.6 公里.不同的单位制能给解决问题带来方便。 角的度量是否也能用不同的单位制呢?,回答是肯定的,一个是角度制,我们已经 不再陌生,另外一个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角的另外一种度量制-弧度制. (二)探究新知(二)探究新知 1角度制规定:将一个圆周分成 360 份,每一份叫做 1 度,故周角等于 360 度,平角等于 180 度,1 度的角等于周角

4、的.规定周角的作为 1的角后,我们把用度做1 3603601单位来度量角的制度叫做角度制,有了它,可以计算弧长,公式为。180n rl弧度制是什么呢?1 弧度是什么意思?一周是多少弧度?弧度制与角度制之间如何换 算? 2探究 30、60的圆心角,半径 r 为 1,2,3,4,分别计算对应的弧长,再计算弧长与半l径的比. 结论:圆心角不变,则比值不变, 因此比值的大小只与角的大小有关,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比值来度量角,这就是另一 种度量角的制度弧度制奎屯王新敞新疆 3.弧度制的定义定义: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称为 1 弧度的角奎屯王新敞新疆它的单位是 rad,读作弧度,这种用“弧度”做单位来

5、度量角的制度叫做弧度制如下图,依次是 1rad , 2rad , 3rad ,rad rrr1rad2rr2rad3rr3radlr rad探究: 平角、周角的弧度数, (平角= rad、周角=2 rad) 正角的弧度数是正数,负角的弧度数是负数,零角的弧度数是 0.角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是:,其中, 是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半径.rllr得出结论:如果半径为的圆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是 ,那么的弧度数的绝对值是:rla,这里的正负由角的终边的旋转方向决定。rl角度制、弧度制度量角的两种不同的方法,单位、进制不同,就像度量长度一样有不 同的方法,千米、米、厘米与丈、尺、寸,反映了事物本身不变,改变的是不

6、同的观察、 处理方法,因此结果就有所不同奎屯王新敞新疆用角度制和弧度制来度量零角,单位不同,但数量相同(都是 0)用角度制和弧度制来度量任一非零角,单位不同,数量也不同奎屯王新敞新疆4.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 360=2 rad 180= rad 1=, radrad01745. 0180185730.571801ooo rad探究:如图,半径为的圆的圆心与原点重合,角的终边与轴的正半轴重合,交圆rx 于点,终边与圆交于点.请完成表格.AB弧的长AB旋转的方向OB的弧度数AOB的度数AOB r逆时针方向 2 r逆时针方向 r1yxAOB2r2 0180360 我们知道,角有正负零角之分,它的弧

7、度数也应该有正负零之分,如-,-2 等等, 一般地, 正角的弧度数是一个正数,负角的弧度数是一个负数,零角的弧度数是 0,角的 正负主要由角的旋转方向来决定. (三)例题讲解(三)例题讲解例 1.按照下列要求,把化成弧度:67 30(1) 精确值; (2)精确到 0.001 的近似值.解: (1)因为,所以67 30135 267 301353 18028radrad(2)利用计算器求近似值(由学生完成)例 2 把化成度rad53解:3318010855radoo(1)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主要抓住,另外注意计算器计算非特殊角的方法.180rad(2)用弧度制表示角时, “弧度”二字或“rad”

8、通常略去不写,如角2 就表示是 2 弧度的角。 例 3. 填写特殊角的度数与弧度数的对应表:角度030456090120135150180270360弧度06 4 3 22 33 45 63 22角的概念推广以后,在弧度制下,角的集合与实数集之间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即R 每一个角都有唯一的一个实数(即这个角的弧度数)与它对应;反过来,每一个实数也都 有唯一的一个角(即弧度数等于这个实数的角)与它对应. 例 4.利用弧度制证明下列关于扇形的公式:(1); (2); (3).lR21 2SR1 2SlR其中是半径, 是弧长,为圆心角,是扇形的面积.Rl(02 )S证明:(1)因为,所以。rllR(

9、2)=R2 360180S)( R2 21(3)R2 21RR21lR21例. 用弧度制表示: 1.终边在 x 轴上的角的集合; 2.终边在 y 轴上的角的集合; 3.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 合.解:1.终边在轴上的角的集合 x1|,SkkZ 2.终边在轴上的角的集合 y2|,2SkkZ 3.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的集合 3|,2kSkZ 例.利用计算器比较和的大小.sin1.5sin85师生共同利用计算器得到:sin1.5sin85注意:弧度制定义的理解与应用,以及角度与弧度的区别. (四)课堂精练(四)课堂精练 1.下列各对角中终边相同的角是( )A.() B.和k222和3 322C.和 D

10、. 97 911 9122 320和2.若 3,则角 的终边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3.若 是第四象限角,则 一定在(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4.(用弧度制表示)第一象限角的集合为 ,第一或第三象限角的集合为 . 5.7 弧度的角在第 象限,与 7 弧度角终边相同的最小正角为 . 6.圆弧长度等于截其圆的内接正三角形边长,则其圆心角的弧度数为 .7.求值:.2cos4tan6cos6tan3tan3sin8.已知集合22, ,B44 ,求 AB. 9.现在时针和分针都指向 12 点,试用弧度制表示 15 分钟后,时

11、针和分针的夹角. 参考答案:1.C 2.C 3.C 4.2k2k,kZ kk,kZ225.一 72 6. 7.2 8.AB4 或 0 9.32411思考:已知是第二象限角,试求: (1)角所在的象限;(2)角所在的象限;(3)2角所在范围. 2 3解:(1) 是第二象限角,+2k+2k,kZ,即+k+k,kZ. 2 4 2 2故当 k=2m(mZ)时,+2m+2m,因此,角是第一象限角;当4 2 2 2k=2m+1(mZ)时,+2m+2m,因此,角是第三象限角. 综上可知,角45 2 23 2 2是第一或第三象限角. (2)同理可求得角所在范围为:+k+k,kZ.3 6 32 3 3 32可得

12、,角是第一、第二或第四象限角. 3(3)同理可求得 2 角所在范围为:+4k22+4k,kZ. 可得,2 角是第三、第四或 y 轴负半轴上的角. 评注:(1)注意某一区间内的角与象限角的区别.象限角是由无数个区间角组成的,例 如 090这个区间角,只是 k=0 时第一象限角的一种特殊情况. (2)要会正确运用不等式进行角的表达,同时会以 k 取不同值,讨论形如=+k(kZ)所表示的角所在象限. 32(3)对于本例(3),不能说 2 只是第三、第四象限的角,因为 2 也可为终边在y轴负半轴上的角+4k(kZ Z),而此角不属于任何象限.23(五)课堂小结(五)课堂小结(1)角的弧度制的定义; (2)弧度制与角度制有何不同,它们相互间的转化; (3)扇形的弧长公式,面积公式。 (4)能够使用计算器求某角的各三角函数值 (六)课后作业六)课后作业 P10 7,8,9,10五、板书设计:五、板书设计:弧度制弧度制1角度制规定 2探究算弧长与半径的比3.弧度制的定义 4.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换算例 1例例例例例练习 作业六、课后反思:六、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