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眉雪耻日忧民爱国魂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6930420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73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扬眉雪耻日忧民爱国魂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扬眉雪耻日忧民爱国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扬眉雪耻日忧民爱国魂(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光明人物名家总编室主办第27期总第418 期责任编辑: 王长江联系电话: 010-67078 465电子邮箱: g mr wg mr w 20062006 126126. c o m. c o m美术编辑美术编辑: 袁昕袁昕2015年7月23日星期四2 0 15年, 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 斯战争胜利 70周年。70年前的 9月 2日, 在日本 东京湾的美国军舰 “密苏里号” 上, 举行了隆重的 日本无条件投降签字仪式。同盟国各国代表团接 受日本投降, 这对全体中国人民来说, 是雪耻的一 天, 是扬威的一天, 是应当在历史上大书特书的一 天。 代表中国签字的是中国代表团团长, 时任

2、国 民政府军令部部长的徐永昌将军。 那天, 在 “密苏里号” 军舰上是怎样的场景? 徐永昌何许人也?徐永昌庄严地在接受日本投降 书上签下了三个中文大字 “徐永 昌” 。父亲掏出怀表, 看见是上午 9 点13分。我的父亲陈延晖 (字养空) , 曾多年追随徐永 昌, 任他的私人秘书, 也是至交。在徐被任命为中 国代表团团长时, 他任国民政府军令部少将主任 秘书, 因而被任命为代表团秘书长, 得以亲历发生 在 “密苏里号” 军舰上的那应载入史册的一幕。 父亲一向不满国民党贪污腐败、 欺压人民, 而 心仪共产党。他在蒋介石政府即将逃亡台湾前 夕, 于 19 49年春在香港与他的老上司、 老朋友徐 永昌

3、不辞而别, 通过我党驻港代表乘船到北京, 回 归人民怀抱。 在那以后的日子里, 父亲对我们子女最津津 乐道的, 认为是他一生中最大快事、 最大幸事的, 就是当年亲眼看见日本无条件投降。以至于这个 重大事件的情景, 那动人心魄的场面, 好似我也曾 亲临其境一般, 在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象, 至今不 忘。 根据父亲的追述, 19 45年 8 月 12日, 当时的 国民政府决定委派徐永昌担任参加日本无条件投 降仪式的中国代表团团长。由徐提出代表团成员 名单, 报蒋介石批准。 随后的十来天, 父亲就协助徐永昌做各种准 备工作。后勤部门要给代表团每位成员做一套高 级呢料军服, 徐未批准, 说:“不必太铺张

4、。把正式 场合穿的最好的一套熨平一下即可。 ” 8 月17日, 代表团离开重庆, 从白市驿机场乘 美军飞机 (据父亲说是四个发动机的大轰炸机, 可 能是B -2 9 ) 在下午6点50分起飞。美国人为代表 团成员准备了行军床, 但大家都未能入睡。半夜 到达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当时, 大雨倾盆, 他们被吉普车送到马尼拉旅 馆休息。次日起床后, 看见这个马尼拉最大的旅 馆外墙上弹痕累累。据说日本军队最后投降前曾 以这幢大楼为顽抗的据点。 代表团在马尼拉期间, 父亲还陪徐去看望当 地华侨, 受到极为热情的欢迎。 8 月 19日, 时任太平洋战区盟军总司令的美 国麦克阿瑟将军宴请中国代表团主要成员。父

5、亲 说, 麦的夫人很健谈, 通过翻译说她曾到过上海和 香港。 8 月 2 6日, 代表团乘一美军运输舰离开马尼 拉, 有两艘驱逐舰护航。在船上, 每个人都要穿着 救生背心以防意外。各国代表团还曾合影留念。 航行6天, 于8 月3 1日驶近日本。父亲说, 船 队经过横须贺军港时, 看到岸上挂着一面大白旗, 当是表示投降之意, 他心里无限振奋, 感到扬眉吐 气。 下午4点多钟, 船队到达横滨港附近下碇, 只 见大批军舰在港外停泊, 约有三四百艘, 形成半个 圆弧形, 晚上灯火通明。父亲记得徐永昌当时感 慨地说: 假如我们不是甲午战败, 今天也可能就是 坐着自己的军舰来了。 9月2日, 令人振奋的日

6、子来临了。 早晨 7点半, 各国代表团成员由美国快艇分 别护送到 “密苏里号” 军舰旁。父亲说,“密苏里 号” 军舰真是一个庞然大物, 像座小山峰一样耸立 着, 全船彩旗飘扬。由于仪式开始时间未到, 各艇 在船舷附近等候。那天是阴天, 没有太阳, 但风平 浪静, 小艇在微波中摇来摆去。只见 “密苏里号” 舰的各层炮塔上都挤满了美军士兵。 父亲记得, 舰首和舰尾的大炮有三排共9门, 那天不是平卧着, 而是竖起来, 高指天空。父亲心 情激动, 不时掏出怀表来看 (那时无手表) 。8 点 3 0分, 忽听船上军乐大作, 并传出一句响亮的英 语, 大概是宣布仪式开始。 中国代表团成员由徐永昌领队, 第

7、一个由船 旁舷梯登上 “密苏里号” , 父亲走在最后。舷梯有 些摇动, 但是徐永昌不用手扶栏杆, 而是庄重严肃 地缓步上梯。在船舷列队的美军仪仗队肃立向他 和各成员敬礼。 此时, 父亲真是感到无比骄傲, 心想中国代表 团第一个登舰, 是理所当然的。相继登舰的, 有英 国、 苏联、 澳大利亚、 加拿大、 法兰西、 荷兰和新西 兰 (当时称纽西兰) 代表团成员。 中国代表团被引导到军舰右舷中部甲板上一 处空旷地方, 徐永昌站立在一排白点的右方第一 个白点处, 代表团其余成员在他身后顺序站立。 紧接着, 见英国、 苏联等代表团成员也列队到场, 团长站在徐永昌左手边。陆续形成一个以各团团 长横列前排、

8、 各成员随后纵列站立的方形队列。 父亲个子较矮, 往前看不太清, 但侧身可看见 队列前方摆着一条长桌, 似是绿色桌布, 上面放着 一些白色文件。这时, 他看见麦克阿瑟由左侧舱 内走出来, 站立在桌后的麦克风架子前。他穿的 是军便服, 未穿上衣, 也不打领带, 也未戴他平日 惯用的墨镜, 双领上各镶有排成一圆圈的五颗金 星, 标志出其五星上将军衔。 随后, 就见前方不远处走来十来个日本人, 有 的穿大礼服 (所谓燕尾服) , 有的着正式军装。他 们走到桌后不远处肃立。 9点钟整, 仪式开始。麦克阿瑟首先代表受 降的盟国讲话, 时间不长。接着, 父亲隐约看见一 个穿大礼服的日本人走到桌前签字 (是

9、日本外相 重光葵) 。他腿有残疾, 拄着一支拐杖。然后是一 个军人 (是日本陆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 签字。在日本代表签字投降之后, 麦克阿瑟代表 盟国签字受降, 尼米兹上将代表美国签字。接 着, 令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一刻到来了: 父亲踮 起脚, 透过行列看到徐永昌离开队列, 缓步走向 长桌前坐下, 中国武官 (名字我记不起来了) 随 身站到他侧边, 替他展开文件。 徐永昌庄严地在接受日本投降书上签下了 三个中文大字 “徐永昌” 。父亲掏出怀表, 看见 是上午9点13分。 在总共九个受降国家的代表一一签字后, 仪式结束。父亲见那些日本人低着头灰溜溜地 向远处退去。站在炮塔高处的美国士兵有些甩 下

10、帽子砸他们, 他们也不抬头。 父亲随徐永昌走入客厅, 与麦克阿瑟寒暄 了几句。此时, 飞机声轰然大作。美军海军上 将海尔赛扶着徐永昌的手, 领他到客厅棚外仰 天张望。父亲也随之走出去, 只见几百架美国 飞机似鸟阵一般, 排成阵式飞越军舰上空。海 尔赛笑着说:“这都是第三舰队的飞机。 ” 仪式结束回到住地, 徐永昌和父亲发现房 间里 (当时条件不足, 均两三人一间) 放着两件 米色短袖衬衫, 还有一封短信, 是美国代表团团 长送给他们的礼物, 衬衫领子上的标签写着 “供 海军军官专用” 字样。 说也有趣, 这件衬衫父亲事后并未穿过 (因 他平日均着自己的制服) , 只是留为纪念。后 来, 他把这

11、件礼物给了我, 我倒是每年夏天都会 穿一穿。 中国代表团于9月4日上午约10点离开东 京, 途经广岛时, 飞机应徐永昌之请绕飞广岛两 圈, 只见满目断崖残壁, 除几座二三层的楼房空 壳矗立之外, 其余皆夷为平地。本拟再绕飞长 崎, 但忽来暴雨, 未果。 飞机下午6点多到达上海。父亲看见机场 上除美国飞机外, 还停有多架日本飞机。代表 团人员在上海住了两夜, 9月6日飞返重庆。父 亲记得, 他陪徐永昌回到寓所时, 许多亲朋好友 以及国民政府军令部的高级官员早已在门口等 候。走入客厅后, 看见徐永昌夫人和我母亲各 拿着一束鲜花, 走上前迎接。 以上情景, 由于父亲应儿女和孙辈请求, 多 次讲述,

12、使我如亲临其境, 印象极为深刻。2 0 14 年夏, 我们全家决定到夏威夷寻访停泊在珍珠 港的 “密苏里号” 军舰, 缅怀一下父亲当年亲临 的场景。 此舰已退役, 成为一座博物馆。当年举行 日本投降仪式的甲板, 已用金色栏杆和红色缎 带圈起来。在展览厅内的图片中, 我们看到徐 永昌签字时的相片, 以及他签字的一页文件的 复印件。我把这些相片用手机拍了下来。 当时, 回想父亲6 9年前曾站在这一方甲板 上, 亲睹日本无条件投降、 徐永昌代表中国人民 签字受降的一幕, 真是感慨万千。 随后, 我和展馆工作人员、 一位女中校军官 谈话, 我告诉她我父亲曾站立在此甲板上参与 6 9年前的这一事件。她极

13、为兴奋, 把我请到一 个大厅内坐下, 说:“这就是您父亲当年休息过 的地方。 ” 我告诉她, 我父亲曾与麦克阿瑟在此 握手相会。 那天, 我特意穿上了前面提到的那件父亲 留给我的美国海军军官专用衬衫。我把这衬 衣的来处讲给那女军官听, 并将领子翻过来给 她看上面的标签, 她大大惊叹, 并照了相。随 后, 她从一个书柜中取出一个大本子, 是来参 观过的一些重要人物的留言。她说, 自 “密苏 里号” 永远停靠在珍珠港成为博物馆后, 还从 未接待过任何当年参加仪式的各国代表团人 员的后代, 说我是第一个。我自然也觉得很骄 傲。于是我就应她之请, 用英文在纪念册上写下了当年我父亲曾亲临这方甲板的经过,

14、 并给了 她一张名片 (我去前就已想好要这样做的) 。她 说 2 0 15年 9月, 他们将在舰上举办纪念二战胜利 和日本投降 70周年的活动, 欢迎我去参加, 将作 为贵宾接待。 我们在她的陪同下参观了战舰的主要部 位, 她为我和老伴以及三个子女在前甲板的巨 炮前拍照留念。之后, 作为这次访问不可或缺 的部分, 我们去参观了日本飞机偷袭珍珠港事 件纪念馆。 纪念馆建在被日军炸沉至今沉睡海底的美国 “亚利桑那号” 战舰的残体上, 是一座长方形的白 色建筑, 里面墙上镌刻着在珍珠港事件中捐躯的 美军官兵的名字。其中 110 2名的遗骨至今就长 眠在 “亚利桑那号” 的舰体中。一日, 徐元明问我是

15、否愿意保 存她所持有的一套十二大本的 徐 永昌日记 。她说:“我的子孙早已 成为纯粹的美国人。他们对过去的 事不感兴趣。我爸爸这套日记在我 这里只能是无人过问, 最后, 被当成 废纸处理掉。 ” 我当然是求之不得, 带回北京。今天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 我们不应忘记 这受降仪式的庄严一幕, 也不应忘记当时代表中 国人民在受降书上签字的徐永昌将军。 那么, 我们今天应如何评价这位蒋介石政府 的陆军一级上将徐永昌?他是怎样一位人物? 我 想 , 首 先 必 须 记 述 一 件 史 实 : 虽 然 在 19 46 19 49整整三年的解放战争时期, 徐永昌始 终担任蒋介石政府军政要职, 但在19

16、49年10月1 日, 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立中央人民政府时宣 布的国民党战犯名单中, 没有徐永昌。 这当然不是偶然的。 父亲在生前多次与我们子女提及: 徐永昌虽 一生在旧政权中当官, 最后身居军界要职, 但他始 终对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只顾一己私利、 不以国家为重、 贪污腐败和昏庸无能的状况心怀 不满。他的这种心情, 在不同场合与我父亲作为 知友谈话时, 均有所表露。而且, 这种心情随蒋介 石政权在大陆节节败退、 最后不得不退守台湾一 隅而愈见加深。19 49年底, 徐永昌随蒋介石退居台湾后, 认为蒋政权还有这么一块地方以维残局, 真正 是上天赐福。在19 49年12月3 1日除夕所写的 日记中 (见 徐永昌日记 第 9册第 478 479 页) , 他写道:“此即是上帝好生之德予此政权以 改悔赎命之余地。即是说, 假使上帝真不拟留 此无能可恨之政权, 早已先不令吾人获还台湾 也。 ”(笔者按, 此语指战后波茨坦宣言决定将台 湾自日本统治者手里归还中国一事) 这里, 我们看到徐永昌称蒋政府为 “无能可 恨之政权” , 应当 “改悔赎命” 。他的这种情绪, 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