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硬”存量 提升“软”建设 构建教育信息化“系统”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36927901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激活“硬”存量  提升“软”建设  构建教育信息化“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激活“硬”存量  提升“软”建设  构建教育信息化“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激活“硬”存量  提升“软”建设  构建教育信息化“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激活“硬”存量  提升“软”建设  构建教育信息化“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激活“硬”存量  提升“软”建设  构建教育信息化“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激活“硬”存量 提升“软”建设 构建教育信息化“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激活“硬”存量 提升“软”建设 构建教育信息化“系统”(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激活激活“硬硬”存量存量 提升提升“软软”建设建设 构建教育信息化构建教育信息化“系系统统”系统论思想与教育信息化进程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系统论思想与教育信息化进程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福建省长汀县第二中学 彭源忠 摘摘 要要 教育信息化建设对学校教育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面对新课程改革的纵深推进及新形势下学生心理和学习方式的变化,教育教学管理也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有许多值得且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试图以笔者所任教学校现状为例,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本着“技术为人所用,物尽其用;以人为本,人尽其才;实现科学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激活信息化硬件存量为我所用,提升软环境建设,从而服务于教育

2、教学方面提出若干思考。 关键词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系统论;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一一我国教育信息化背景及现状我国教育信息化背景及现状人类历史共经历了 5 次伟大的信息革命,其中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相结合的第 5 次信息革命无疑给全世界人民的生活、工作及学习方式带来了巨变,使得全球成了一个“地球村”,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而适应世纪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和劳动者,教育部从年开始在中小学(包括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同时启动了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技能培训的工作,试图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从而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

3、式的发展。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教育部提出了以下措施:1.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2.加强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的研究;3.加强软硬件设施投入,实施“校校通工程”、“班班通工程”;4.加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在硬件建设不断完善发展的同时,随着建构主义等最新教育理论及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如何更好地利用并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并为教育教学服务显得日益近切。2005 年 4 月6 日的中国教育报指出:中小学技术装备应跳出纯技术装备的圈子,在课改、信息化建设、教育均衡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教育技术装备是学校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课程教学的基本支撑,但它又不仅是承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物质条件、手段和

4、方法,更应该引领和提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推动教育上档次、上台阶。中小学技术装备工作必须结合实际,坚持一手抓硬件,一手抓应用管理,把工作效能放到核心环节抓紧落实,围绕教师培训、资源建设、教育教学研究、课程改革等影响应用的各个方面因素采取措施,抓出实效。目前,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正在从基础设施建设走向学校整体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正在走向信息教育,而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始终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关键性制约因素。综观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如何发挥信息化硬件平台的综合应用研究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纵深发展的重中之重,是推进学校教育教学方式脱胎换骨(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及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砝码。2

5、二二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我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在全国教育信息化浪潮下,我校的信息技术教学及教育信息化进程得到了长足的进展,迄今为止,共建成了 5 个计算机网络教室,全校所有教学班均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及电视广播系统,还独立设置了 5 个多功能厅,安装了一套自动录播系统及一套校园广播系统,在生物、化学实验室均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系统;千兆位校园网已投入使用多年;在图书馆建设方面,也实现了藏书及借书的信息化,成为省级示范图书馆。相应地,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我校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得到了全员培训,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风气已初步形成,学生的信息素养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和改变,基本适应了现代化的教学方式

6、。学校所承担的省级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也得以成功结题,目前学校正致力于建设数字图书馆方面的课题研究。为了让教师接触最新的教育教学资源,我校还购买了英才苑、金太阳新课标网、高考资源网等优质网络资源的使用权,以供教师们使用。我校近几年的高考取得了丰硕的成绩,证明了学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加以投入的决策是正确的,是值得的。在享用现代化装备成果的同时,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硬件设施相对完备的情况下,我校教育信息化进程已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历史发展时期,即如何进一步地综合用好这些设备,如何将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这些信息技术装备结合起来,如何通过这些设备将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引向

7、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如何真正地培养出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实现学生的终身自我发展等等。为此,笔者也一直在寻找一种理论依据来将这些因素、这些问题串联起来思考,通过比较,发现“软科学”中的“系统论”思想能给我们的教育信息化带来一些启示。 三三“系统论系统论”的概念及其在教育信息化中的运用的概念及其在教育信息化中的运用软科学,是一门立足实践、面向决策的新兴学科,是为决策提供支撑依据的系统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社会实践系统,即由各种相关部分综合而成的社会活动系统,而且必然是一种“人事物”的综合系统运动规律以及对系统整体进行优化配置和管理的理论、原理、原则与方法的综合科学。而系统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

8、是由部分构成整体的意思。通常把系统定义为:由若干要素以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在这个定义中包括了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概念,表明了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三方面的关系。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系统论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系统论创始人L.V.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新质。同时认为,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

9、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要素之间相互关联,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要素是整体中的要素,如果将要素从系统整体中割离出来,它将失去要素的作用。系统论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更重要地还在于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去控制、管理、改造或创造一系统,使它的存在与发展合乎人的目的需要。也就是说,研究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系统结构,协调各要素关系,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3在计算机科学中,最为通俗易懂的使用系统论思想的描述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构成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硬件是软件得以正常使用的基础,软件是发挥硬件作用的动力源泉;其中软件系统又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尚未装

10、载系统软件的机子为“裸机” ,根本无法投入使用,装载的应用软件越多,那计算机系统就越完善,能发挥的功能越多,使硬件和软件的完美结合形成的计算机系统比计算机本身的意义更为重要。教育信息化也是如此,技术装备起来了,但不注意装载他们的“软件” ,不注意使用者及设备各要素的功能得以充分发挥,那么这些设备的效用就要大打折扣了,只能说是教育设备化,而不是教育信息化-这点意识是相当重要的。笔者认为,教育信息化中的系统至少应该包括 3 部分要素:1.信息技术装备(物) 、2.使用信息技术装备的教师及学生、学校领导(人) 、3.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过程(事) 。其中,信息技术装备是可以花钱买来的,每一

11、个装备该如何使用也是有说明书可查的,教师及学生的信息素养经过培养也是可以提高的,学校领导的战略性决策及导向则直接导致了这些设备如何综合起来发挥作用、并影响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施过程、功能发挥,从而形成一个新的教育信息化系统,超越信息技术装备本身的功用,服务于教育教学。教育信息化的最高境界应该是由这 3 个要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的和谐的教育信息化系统,某个方面的缺失都有可能导致该系统无法正常运行,这个系统应该力求简单而易于操作,有模型可依,有步骤可循。“物”是死的, “人”是活的,主要是通过人做“事”来激活教育信息化系统建设,教师和学生是信息化进程中的最大主体资源、最不可忽视的资源,是推动

12、信息化系统建设、推进新课程改革深入发展,从而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不竭动力。如果不去深入地从教育信息化系统的角度来看待这些技术装备,看待教师和学生及其之间的关系,看待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教育教学的过程,那么,就会进入“人为现代化机器所累”的恶性循环之中-相反地,我们应该加强教育信息化系统论的研究,化繁为简,让技术变得更简单,更实用,更人性化,让信息素养变成一种自觉行为,让技术为人所用,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最终的教育教学。 四四激活我校信息化硬件存量,用系统论指导教育信息化激活我校信息化硬件存量,用系统论指导教育信息化我校的信息技术硬件装备已经领先于同级同类学校,在某些方面还独具特色;教师的

13、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也已上了一定的层次。但随着全国性的信息技术普及,大家又走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此时如果再死抱着硬件装备孤芳自赏,而不去研究教育信息化的深层次的系统化工作,那么最终是会被下一轮的信息化浪潮给淹没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正在从基础设施建设走向学校整体发展”这一指导性意见给我们的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因些,教育信息化“系统”性工作摆在了我们的面前。依据我校实际情况,针对教育教学,以系统论为指导,笔者对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系统性创建工作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一)适应新形势需要,转变信息中心职能,加强处室之间的协同合作适应新形势需要,转变信息中心职能,加强处室之间的协同合作

14、信息中心是教育信息化进程的产物,其前身是电教中心,其使命是跟踪现代教育技术的最新发展并将其引入到教育教学中来。但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信息中4心的服务职能应该是动态发展的,它应该从独立的角色里走出来,在引进硬件技术装备的同时,应更多地赋予自身教育教学研究的功能,通过优势互补的方式加强和其他处室的协同合作来完成更多的教育信息化系统构建工作。比如和教务处、教研室合作共同搞好信息化下的教育教学科研、资源库的建设等等。这些工作涉及的人员多,事情细且繁琐,要求做好组织管理和沟通工作,如果能形成合力使之得以切实有效地执行,那么对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将会大有益处。 (二)(二)加强信息组在教育教学新技

15、术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加强信息组在教育教学新技术方面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信息组成员除了承担正常的教学任务外,还要负责设备的正常使用维护及新型技术装备使用的培训工作,他们是实现最新信息技术成果转化成学校教育教学信息化系统的中间纽带。信息技术组的老师比较喜欢研究新技术装备及其应用,但对教育教学理论方面缺乏深入地学习,这制约了教育信息化系统的深层次构建,因此建议信息组成员和其他科任教师一样,要多花一点时间学会做研究型教师,深入钻研教育教学规律,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并以此指导新技术装备的应用,使得新技术装备能在新课程改革中用到实处,减少新技术、新装备在教育信息化中的磨合期,多挖掘旧设备的

16、新用法,多用创新的思维为促进教育信息化系统构建做好技术服务工作。(三)(三)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特别是广域网积极运用网络技术特别是广域网 VPNVPN(虚拟专用网)技术,将(虚拟专用网)技术,将“校园校园 网网”延伸至校外,将延伸至校外,将“资源库资源库”搬到教职工家里搬到教职工家里我校在校园网建设方面是花了大力气的,对资源库的购买也是从不吝啬的。但现在的问题是因为一些资源提供商为了保护产权,某些资源的网站在访问权限上绑定了校内公网的 IP 地址,这样的话只有校内用户才能打开并享用到这些资源,这就导致校外用户不方便使用,也许大多数教师因此而放弃对资源的使用,这是我校很多宝贵资源无法充分得到全员高效使用的重要原因所在。经过测试,校外用户使用资源库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只要他们家里接入了宽带,使用广域网中的 VPN 技术,即可胜利地连入我们学校的校园网,使他们的计算机成为学校校园网的一份子(接入后和校内用户毫无区别) ,和学校用户共用转换后的公网地址,从而实现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