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第34节古代中国文学与书画戏曲艺术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925371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第34节古代中国文学与书画戏曲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第34节古代中国文学与书画戏曲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第34节古代中国文学与书画戏曲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第34节古代中国文学与书画戏曲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第34节古代中国文学与书画戏曲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第34节古代中国文学与书画戏曲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测试卷第34节古代中国文学与书画戏曲艺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心 爱心 专心120132013 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届新课标高考历史总复习第第 3434 节节 古代中国文学与书画戏曲艺术古代中国文学与书画戏曲艺术( (单元卷)单元卷)(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1.诗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与“风骚”一词来源无关的是( )A.诗经B.离骚C.楚辞D.汉赋解析:诗经中的国风与楚辞离骚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们将其并称为“风骚” ,故选 D。答案:D2(2012长春模拟)汉武帝时代的赋以气势恢弘、辞藻华美为特征,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 上林赋就是其中杰出代表。它们反映出的本质内容是(

2、 )A社会动乱和经济凋敝 B豪迈奋进的时代精神C国力的强盛 D宏阔广大的文人精神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本质上体现出西汉武帝时代国力的强盛,选 C。答案:C3宋朝时期,反映市民阶层生活的话本和词兴起。北宋中期以后,文人画、风俗画同时兴起。上述现象说明宋代的文学艺术( )A出现了平民化的趋势B个性化倾向十分突出C平民化与个性化的趋势并存D形成了平等自由的学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话本、词和风俗画的出现反映了文学艺术平民化的特点;文人画的出现,反映了士大夫的个性化追求,故选 C。答案:C.Com4(2012秦皇岛

3、模拟)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后代常将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 “明白如话” 。由此可见其艺术风格是( )A以自然本色为主流 B浪漫主义色彩浓厚C民主思想闪现其间 D豪迈奔放、婉丽飘逸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文而不晦,俗而不俚” “明白如话”说明元曲的自然本色,体现了市民阶层的特点。用心 爱心 专心2答案:A5明清时期,以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小说蓬勃兴起并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A白话文已开始流行 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C市民阶层逐渐扩大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解析: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扩大,他们需要新的文学形

4、式和题材来满足自己的文化生活的需要,章回小说也就蓬勃兴起并长足发展。所以正确答案为 C。答案:C6随着中国古代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适应市民阶层文化生活需要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下列作品中与之相符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适应市民阶层需要的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如戏曲、小说等出现了,故选 D 项,A、B、C 均出现在宋代之前。答案:D7余秋雨说:“中华文明的长寿秘密是汉字。 ”下列关于中国汉字与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A汉字起源于甲骨文B汉字在秦汉时期形成完整体系C汉字的演变趋势是由简到繁D书法艺术分为自发、自觉两个阶段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

5、力。甲骨文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在商朝时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故 A、B 两项错误;结合汉字的发展历程,可以得出其演变趋势是由繁到简,故 C 项错误, D 项符合题意。答案:D8(2012福州模拟)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绵延了三千多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楷书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B东晋王羲之擅长草书、行书,被称为“书圣”C唐代颜真卿、柳公权推陈出新,分别创立了颜体和柳体用心 爱心 专心3D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解析:楷书特点是字形方正,规矩严整。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故 A

6、 错误。答案:A9 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巅峰之作,现藏于故宫。下列关于该画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吸收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B以文人画为特色,讲究借物抒情,追求意趣C以风俗画为亮点,描绘北宋京城的繁华D题材广泛,场面宏大,反映了唐朝时的盛景解析:根据古代绘画的知识可知, 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绘画代表作品,属于风俗画。A 项是隋唐时期绘画的特点;B 项是元明清时期文人画的特点;D 项中的时间“唐朝”错误,据此可排除 A、B、D 三项,故答案为 C。答案:C10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下列绘画作品中反映这一风格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题干描述的是

7、文人画的特点,C 作品通过梅来抒情,表达个人追求,符合题意,A 作品为风俗画,B 作品为彩陶画,D 作品为写实人物画。答案:C11京剧是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因素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被誉为中国的“国粹” 。下列对其艺术特色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内容以历史故事为主B表演艺术以说、学、逗、唱为手段C乐器以管弦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D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用心 爱心 专心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京剧是以唱(歌唱)、念(念白)、做(表演)、打(武打)、舞(舞蹈)为表演手段的。而 B 项指的是相声。答案:B12中国文学艺术异彩纷呈。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图 1 是东晋顾恺之的

8、作品,反映了“以形写神”的特征B图 2 是唐朝吴道子的作品,反映了吸收外来文明的特征C图 3 作品的作者是关汉卿,反映了元曲通俗易懂的特征D图 4 剧种在清朝同治年间产生,反映了“徽汉合流”的特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图 4 京剧产生于道光年间,在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A、B、C 三项表述均符合史实,故选 D。答案:D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0 分,第 14 题 20 分,共 40 分)13(2012台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许多关于文字起源的学说。古人常说:“上古结绳而治。”古书上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大其绳;事小,小其绳。

9、”材料 2:下图为新石器时代刻在石崖和陶器上的符号,这些符号极为罕见。材料 3: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盖取诸夬 。许慎说文解字叙材料 4:1899 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将药店所存“龙骨”如数购归,经过研究后确认是商朝文物。甲骨文始为人知。迄今考古发掘所见单字已达四千五百多个,已经辨认的也有一千两百多个。其内容与史记殷本纪所载世系大体一致。(1)材料 1 中对中国文字起源的看法有无道理?为什么?(6 分)(2)史学家没有把材料 2 中的符号作为中国最早的文字,你认为原因是什么?(6 分)(3)材料 3、4 都涉及汉字的起源问题,你认为哪则

10、材料比较可信?为什么?(8 分)用心 爱心 专心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要结合教材中的汉字起源分析有无道理,并分析原因。第(2)问要依据自己的认识去回答。第(3)问首先要对比两则材料,从中获取信息来组织答案。答案:(1)无道理。因为结绳仅是一种记事方法,中国的汉字起源于原始的刻画符号。(2)原因:发现符号数量很少,至今还无法破解,所以不能把它确定为中国最早的文字。(3)材料 4 比较可信。理由:它既有史记的相关记载,又有大量出土文物作为物证,其中的大量文字已经破译。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1:明代以后士风颓靡,诸多士大夫狂荡不羁、沉溺声色,其中一个重

11、要内容就是迷恋于戏曲。明人陈琬旷园杂记说,嘉靖四年(1525 年)有一位解元周诗,当乡试发榜时,别人都争去省门看榜,他却在戏园里演戏, “门外呼周解元声百沸,周若弗闻,歌竟,下场始归” 。材料 2:戏曲通过参与祭祀社火等民俗活动,成为一种与民众的宗教仪式、年节庆典、春祈秋报、红白喜事浑融一体的民俗艺术,成为民间文化娱乐方式的主要承载物。清人焦循说:“郭外各村,于二八月间,递相演唱,农樵渔夫,聚以为欢,由来久矣” ,是对当时平民戏曲生活的生动写照。材料 3:乾隆五十五年,三庆徽班进京,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独擅梨园,因此京剧的前身即为徽剧。道光年间汉调进京,于是形成徽、汉合流,促成湖北的汉调与安徽

12、的徽调融合,京剧逐渐形成。京剧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化妆、脸谱等各个方面,经过几辈优秀人才的长期舞台实践,执著探索,最终成为代表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材料 4:京剧被称为“国剧” “国粹” ,逐渐走向世界,被世界所认可。但有人认为,京剧发展到今天,已不适应现代人的欣赏口味,任其衰亡就是了;另一种观点认为,京剧是原汁原味的国粹,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应该原封不动地加以保存。请回答:(1)根据材料 1、2,归纳明清时期戏曲艺术繁荣的原因。(6 分)(2)根据材料 3,归纳京剧形成并迅速发展的原因。(6 分)(3)结合材料 4,你认为应该怎样看待当前的京剧艺术?为什么?(8 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阅读理解及归纳概括能力。第(1)问要依据两则材料从中归纳概括。第(2)问从材料中的“逐渐吸收” “徽汉合流” “几辈优秀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执著探索”等分析归纳。第(3)问为开放性问题,要结合自己的认识进行回答。答案:(1)士大夫的推动;戏曲的平民化。(2)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用心 爱心 专心6(3)这两种观点都是不合适的。作为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国家应当对京剧珍惜和保护;京剧应当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更好地适应时代的潮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