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泰州市毕业与升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922094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泰州市毕业与升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2年泰州市毕业与升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2年泰州市毕业与升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2年泰州市毕业与升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2年泰州市毕业与升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泰州市毕业与升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泰州市毕业与升学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试卷 第 1 页(共 9 页)泰州市二 O 一二年初中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一、积累与运用(共 30 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 分)母语,是民族文化的根,是透视人 ling hn 的窗户。在母语中觉醒,在母语中感动,在母语中陶醉,在母语中升华,是我们中华儿女坚定的教育信仰和 ch6ng go 的价值追求。洪宗礼与母语教育灵魂崇高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C )A.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B.很多市民向记者

2、打听: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有哪些旅游项目?可以品尝到哪些美食?C.中医认为,荠菜味辛甘,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祛病养生功效。D.客居在外的梅葆玖先生用“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的诗句,表达了他的思乡之情。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 分)(D )A.经过我市锲而不舍的努力,中海油气一体化项目终于落户泰州。B.泰州园博园内,鸟儿翩飞起舞,花儿竞相怒放,鱼儿浮游潜泳,真是美不胜收!C.低保户老王昨天搬进了政府提供的保障房后,情不自禁地笑了。D.华裔篮球新星林书豪膝伤现已痊愈,他很想早点重返球场,和队友们水乳交融在一起。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 分,一每题 1 分,第

3、题 4 分) 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不是一番寒彻骨, 争得梅花扑鼻香 。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 。走进唐诗宋词,处处可以感受到人间的深情厚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山回路转不见君 , 雪上空留马行处 ”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了岑参对友人的牵挂不舍之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的词句,让我们感受到了苏轼对弟弟苏辙的美好祝愿之意。5.名著阅读。(6 分)(1)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 朝花夕拾 有着“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风格,其中收集了藤野先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十四孝图 (只要写

4、其他 8 篇中任意一篇的题目即可)等 10 篇文章。(2 分)(2)“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中的精彩章节,请借助阅读经历,完成下面两小题。(4 分)语文试卷 第 2 页(共 9 页)简要说出“智取生辰纲”这一故事情节中的两个关键的行动步骤。(2 分)(1)刘唐当众在酒桶里打酒吃; (2)吴用在酒里下药 智取生辰纲能够成功,除了人的因素外,也离不开自然条件的“相助” ,请简要说出有利于智取的两个自然条件。(2 分)(1)天气酷热难当;(2)黄泥冈地形复杂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 分) 水浒传中不乏巧借自然条件实现目标的故事,现实生活中更有需要依据天气时令安排生产的情况:(1)【关注时令】上

5、面前三幅图片呈现的是泰州地区的一组物候现象,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把它们描述出来。(4 分)夏季时分,布谷声声, 小麦成熟,丰收过后便又要插秧 (2)【心系农事】晓华家种有数亩农田,父母利用农闲去了邻近城市务工,根据你从上图中了解到的物候现象和泰州天气预报信息,请以晓华的身份给他们发送一条提醒短信。(4 分)爸爸妈妈,家里小麦已经成熟,近 3 天天气不错(3 天后天气有变) ,适合收割,你们回来吗? 二、阅读理解(共 60 分)(一)阅读李白的塞下曲(其一)一诗,完成第 7 题。(6 分)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注】楼兰:这里

6、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7.(1)诗的一、二两联表现了边塞生活 单调、清冷 的特点。(1 分)(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的妙处是:(2 分)答:“抱”字是拥抱,怀抱的意思生动地写出了将士们无心睡眠怀抱马鞍随时应战的景象;表现了将士们心寄战场、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也能表现将士们生活的艰苦。而用“枕”则不能达到这个效果。 (3)全诗的主题是什么?诗中运用了什么手法突出这一主题?(3 分)答: a 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b 边塞生活的艰苦 c 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化用典故,虚实结合,衬托,举一反三。 (二)阅读魏公叔痤病一文,完成 811 题。(14 分)魏公叔痤病,惠王往问之。曰

7、:“公叔病,即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痤对曰:“痤有御庶语文试卷 第 3 页(共 9 页)子公孙鞅,愿王以国事听之也。为弗能听,勿使出竞。 ”王弗应,出而谓左右曰:“岂不悲哉!以公叔之贤,而谓寡人必以国事听鞅,不亦悖乎!”公叔痤死,公孙鞅闻之,已葬,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秦果日以强,魏日以削。此非公叔之悖也,惠王之悖也。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注】公叔痤(cu):魏相。即:如果。不可讳:意为不幸去世。御庶子:家臣。公孙鞅:即商鞅。为:如果。竞:同“境” 。悖:糊涂、昏聩。固:原来。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 分) 公叔痤对曰 (回答) 愿

8、王以国事听之也(希望)秦果日以强(一天天) 悖者之患 ( 错误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 分)( C )例句:出而谓左右曰A.学而不思则罔(八则)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日(愚公移山 )C.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D.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 分)此 / 非 / 公 叔 之 悖 也10.翻译下列句子。(4 分)(1)西之秦,孝公受而用之。译文: (公孙鞅)向西到了秦国,秦孝公接纳并重用了他。 (2)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拜。这就是所谓的在

9、朝廷上战胜别国。 11.读史可以使人明智,文中的惠王之“悖”给了我们怎样的借鉴?(2 分)答:作为领导者应该虚心纳谏,更要有一双慧眼,任用贤能做事不应该太武断,而要三思而后行。(三)阅读朱启新的筷子中的文化一文,完成 12 一 14 题。(10 分)古人称筷子为“箸” ,这个专称自商代一直沿用至宋末,到了明代才逐渐称“箸”为筷子。如明人陆荣椒周杂记载,吴中民间行船时忌说“住” ,因箸同“住”音(“住” ,慢),所以要把“住”改为“快” , “箸”便叫成“筷子”了。以后,一些读书人也渐称“箸”为“筷” 。用筷历史,已有 3000 多年,早在商代,纣王已用象(牙)箸。在长期的使用中,根据考古资料提

10、供的信息,既有器形的变化,也有制作质地的不同。语文试卷 第 4 页(共 9 页)筷子的器形,最初,两头同样粗细。先秦时期乃至汉初的“箸” ,都是上下一般粗细,分不出手握的筷头和夹食的筷足。已知最早的铜筷出自云南一墓中,整体圆柱形,长约 20 多厘米,属春秋晚期。安徽出土的一批东周青铜器中也有铜筷一双,细长方形,残长 203 厘米,宽 4 毫米。及至宋代,筷子的粗细又有了变化。四川发现的一座宋代窖藏出土的一双铜筷,长 24 厘米,筷首与筷足,粗细已很分清了。古代的箸,长短并无定制,约 20 厘米左右。形体有方有圆,其径一般在 04 厘米左右,最粗不会超过 06 厘米,比今日用筷要细古人之箸用来夹

11、羹汤中的菜。 礼记曲礼说:“羹之有菜者用挟(即“箸”),其无菜者不用挟。 ”夹羹内的菜,分量不多也不重,不同今日要夹大块食物,或者用劲撕裂食物。箸之细径不碍使用。制箸材料,通常采用竹、木。此外尚有铜、玉、骨、银等。最广泛使用的是竹制和木制。筷子作为我国文化特征之一,源远流长。各地也都有名筷生产,如北京的雕琢玉筷,成都的刻花竹筷,杭州的天竹圆头筷,广州的乌木筷和象牙筷真是很美。筷子挺直,宁折不曲。唐玄宗李隆基特赐给宰相宋碌一双金筷,以表彰他的秉性耿直如筷。明代程良规的咏竹箸诗,写得也很有意思:“殷勤问竹箸,甘苦乐先尝。滋味他人好,尔空来往忙。 ”此诗语句通俗,热情讴歌了筷子默默为他人奉献的精神。

12、 (有删改)12.结合两段的内容,说说能否去掉其中加点的“已知”一词,为什么?(3 分)答:不能去掉, “已知”是“目前所知道”的意思,起限制作用;写出了现在所知道最早的铜筷是出自云南一墓中,不包含未知的情况;若删去,则太绝对了,与事实不符合;“已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3.简要说说第段中划线句子的作用。(3 分)答: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真切地说明了名筷生产地的广泛,表明我国筷子文化源远流长 ;14.阅读全文,在下列方框中的两处填写合适的内容。(4 分)语文试卷 第 5 页(共 9 页)名称由来悠久历史器形的变化制作材料 文化内涵(四)阅读寒青的节制是心灵的闸一文完成 15

13、17 题。(10 分) 著名学者梁漱溟说,人类面临三个难题:人与动物、人与人和人与内心。其中最难解决的是人与内心。为什么这样说呢?生活中,我们常常打败别人,却很难战胜自己。也就是说,自己的那颗心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去了不该去、不能去的草原,从而丢失了自我。明智的做法就是为心灵设个节制的闸。有了它,欲望和非分之想的洪水就能够被挡在心门之外,人才会变得宁静。只有心静了,我们才能有正确的想法和愿望,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没有节制,心灵往往盛放了不该盛放的东西,比如忌妒、贪婪、仇恨等等,而这些正是噩运的种子。秦国的太医李醯(xi)自知医术不如扁鹊,于是就派人杀了他。可是到现在,天下谈论诊脉的人还是

14、遵从扁鹊的理论和实践。李醯非但没有成为医学名家,还为后人所不齿。如果李醯不让噩运的种子发芽,能化忌妒为动力,发愤提高自已,那么他就有可能迎头赶上甚至超过别人,从而真正地改变命运。没有节制,放纵私欲,往往是玩火自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虞国君主贪欲膨胀,不加节制,为得到晋献公的良马宝玉,不惜借道给晋国,最终落了个亡国丢身的下场。可见,不给心灵加个节制的闸,轻则会伤身害己,重则会祸国殃民。给心灵加个节制的闸,就能保持心灵的平静,从而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做自己想做的事,达成自己的目标。 【A】浅水大鱼不游,浅土大木不长。要想恰如其分地做到节制,就离不开良好的习惯、渊博的知识和深厚的修养。 【B】只有

15、具备了这些条件,我们才能很好地为心灵设置一个闸,让它挡住欲望、贪念、丑语文试卷 第 6 页(共 9 页)陋、邪恶让心灵装满人间真情,装满人间美好。 (有删改)15.本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人要从内心学会节制 (2 分)16.文中两段都是从什么角度进行论述的?有什么作用?(4 分)答:从反面论证角度论证通过举出李戲草菅人命,不思进取;虞国君主贪图享乐,终至亡国的事例。从反面论证了不懂节制的危害,从而出了更全面地论证人学会节制的重要性,使论证更具说服力。17.下面这则小故事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你认为放在【A】 【B】中的哪一处合适,请说明理由。(4 分)【材料】一天,台湾作家梁实秋和朋友们一起吃饭。熏鱼端上来了,他不吃;冰糖肘子端上来了,他又说不能碰;什锦炒饭端上来了,他还是说不能吃。最后八宝饭端来时,他说要这个。朋友提醒他里面有糖和淀粉。他说:“我当然知道。前面不吃,是为了后面吃啊。因为我血糖高,得忌口,所以必须节制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