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10《陋室铭》导学案2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36920605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苏教版)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10《陋室铭》导学案2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苏教版)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10《陋室铭》导学案2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苏教版)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10《陋室铭》导学案2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新苏教版)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10《陋室铭》导学案2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苏教版)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10《陋室铭》导学案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苏教版)江苏省南通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10《陋室铭》导学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陋陋 室室 铭铭课堂学习活动单课堂学习活动单第二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陋室不陋的原因。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3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活动一:活动一:速读课文,思考: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具体原因在哪里,用文中的原句回答。(自己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全班展示。)活动二:活动二:身居陋室,却不以为陋,是因为室主人有着高尚的品德,作者想借陋室表达他的什么愿望呢?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情趣?文章的中心句是什么?(自己思考组内交流小组汇总全班交流)活动三:活动三:开发资源、拓展探究:我们一起赏析了刘禹锡的陋室铭,老师这里还有一篇考试铭,就请大家一起来点评。(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

2、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围棋,寻思看电影。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形。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自由发言)活动四:活动四:课后练笔: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模仿本文仿写一篇或几句情趣高雅的 铭,通过某事物表达出自己的情操和志趣。课堂反馈课堂反馈一、解释加点的词:1有仙则名 名:_ 2无丝竹之乱耳 乱:_3无案牍之劳形 劳:_ 4谈笑有鸿儒 鸿儒:_二、解释下列句子: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2何陋之有?三、佳句默写1山不在高,_。 2斯是陋室,_。3谈笑有鸿儒,_。 4_,西蜀子云亭。四、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晏子之御晏子为齐相,出。其

3、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损抑。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注释:注释:御:马夫。 驷马:四匹马拉的车。 去:离开,这里指离婚。 相:担任国相。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自下:谦虚。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对:回答。1解释下列短语。(1)意气扬扬:_ (2)名显诸侯:_ 诵读欣赏诵读欣赏课堂学习导学活动单课堂学习导学活动单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诗歌。2

4、能体会诗歌中蕴涵的复杂的思想感情。3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充分发挥想象能力。课前学习:课前学习:借助工具书扫清朗读障碍;查找有关作者资料,写作背景资料;借助注释和诗后简评,理解诗意,有感情的朗读三首诗词曲。活动一:活动一:个性调整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_ 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本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B本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4晏子是古代名相,结合文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选用人才的标准是什么。学后反思:组内交流李白、范仲淹、马致远生平及其创作的背景资料等。活动二:活动二:在组内以多种形式朗读三首诗歌,并作自评或他评。挑出朗读最佳在全班展示。活动三:活动三:在小组内说说自己读出了哪些人物,哪些场景。并用自己的话仔细描绘: 展开想象尽可能详尽地说出(非翻译)每首诗的“画面”内容。(小组每个成员挑出自己最喜欢的一首,将想象内容在学习手册上写下来,并在组内交流,全组推荐一位同学在全班发言。)活动四活动四:再次自由朗读诗歌,体味三首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说说自己读出了哪些意境,哪些情感。(小组讨论、汇总、参加全班展示。)活动五:活动五:组内相互背诵,并推荐参加全班背诵比赛。学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