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语文最新高效金题考案:古代散文阅读(答案详解)5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919830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高考语文最新高效金题考案:古代散文阅读(答案详解)5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1高考语文最新高效金题考案:古代散文阅读(答案详解)5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1高考语文最新高效金题考案:古代散文阅读(答案详解)5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1高考语文最新高效金题考案:古代散文阅读(答案详解)5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1高考语文最新高效金题考案:古代散文阅读(答案详解)5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高考语文最新高效金题考案:古代散文阅读(答案详解)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高考语文最新高效金题考案:古代散文阅读(答案详解)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 高考语文最新高效金题考案:古代散文阅读(答案高考语文最新高效金题考案:古代散文阅读(答案+详解)详解)8、阅读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哭庵传清易顺鼎哭庵者,不知何许人也。其家世姓名,人人知之,故不述。哭庵幼奇惠,五岁陷贼中,贼自陕、蜀趋郧、襄,以黄衣绣褓缚之马背,驰数千里。遇蒙古藩王大军,为骑将所获,献俘于王。哭庵操南音,王不能辨,乃自以右手第二指濡口沫书王掌。王大喜曰:“奇儿也!”抱之坐膝上,趣召某县令使送归。十五岁为诸生,有名。十七岁举于乡。所为诗歌文词,天下见之,称曰才子。巳而治经,为训诂考据家言;治史,为文献掌故家言;穷而思反于身心,又为理学语录家言。然性好声色,不得所欲,则移

2、其好于山水方外,所治皆不能竟其业。年未三十而仕,官不卑,不二年弃去;筑室万山中居之,又弃去。综其生平二十余年内,初为神童,为才子,继为酒人,为游侠。少年为名士,为经生,为学人,为贵官,为隐士,忽东忽西,忽出忽处,其师与友谑之,称为神龙。其操行无定,若儒若墨,若夷若惠,莫能以一节称之。为文章亦然,或古或今,或朴或华,莫能以一诣绳之。要其轻天下、齐万物之性,非尧舜、薄汤武之心,则未尝一日易也。哭庵平时谓天下无不可哭然未尝哭虽其妻与子死不哭及母没而父在不得渠殉则以为天下皆无可哭,而独不见其母可哭。于是无一日不哭,誓以哭终其身,死而后已。因自号曰“哭庵”。注:夷:伯夷 惠:柳下惠 渠:通“遽”,立即1

3、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趣召某县令使送归 趣:急忙B十七岁举于乡 举:推举C忽东忽西,忽出忽处 处:隐居D莫能以一诣绳之 绳:衡量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誓以哭终其身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B为骑将所获 耳得之而为声C穷而思反于身心 善假于物也D而独不见其母可哭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易顺鼎,别号“哭庵”,此文为自传。既是自传,便少了许多为文的羁绊,在二、三两节介绍自己时,语含戏谑,自夸中透出自嘲。B第三节用语简省,短句连用,句式工整,节奏明快,音韵爽利,将哭庵才华横溢、率性放诞的“神龙”形象

4、描述得淋漓尽致,谐趣横生。C易顺鼎自号“哭庵”,所以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一贯坚持认为?天下无不可哭”因而“无一日可哭”,这恰恰举是才子至性至情的表现。D文章先叙再议后解说:既概述人物主要生平,又对人物自圈自评,结尾道破“哭庵”一名的由来。结构合理,短小精洁,是传记的佳作。20用/文中画波浪线线的部分断句。(3 分)哭 庵 平 时 谓 天 下 无 不 可 哭 然 未 尝 哭 虽 其 妻 与 子 死 不 哭 及 母没 而 父 在 不 得 渠 殉 则 以 为 天 下 皆 无 可 哭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1)则移其好于山水方外,所治皆不能竟其业。21 世纪教育网(2)非尧舜、薄

5、汤武之心,则未尝一日易也。【答案及解析】8(3 分)C(C 项所指是“方向”,不是“措施”。)9(3 分)B(“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才是瓶颈。)10(3 分)一是能源的短缺、环境的污染,二是减少排放所需花费比不行动导致的损失要少,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写出一点得 1 分,写出两点得 3 分。)11(3 分)发展低碳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途径,能促使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1 分);同时,在向低碳经济转型过程中尚未有可资借鉴的成熟模式,中国有可能在这一新兴领域超越其他国家(1 分)。指明了我国实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必要性和现实性(1 分)。【参考译文】哭庵,不知道他是

6、什么人,他的家世姓名人人都知,所以我不作介绍。哭庵小时候出奇地聪明,五岁时落在贼人手中。贼人从陕西四川到湖北郧县襄阳,用黄色的小儿绣被包裹绑在马背上,奔驰几千里,遇上了蒙古藩王的大军,被骑兵将领俘虏,献给了藩王。哭庵讲南方话,藩王听不懂,哭庵自己用右手食指濡口水在藩王手心上写字。藩王十分高兴地说:“真是个奇儿!”抱他坐在自己膝上,立即叫县令派人送他回家。哭庵十五岁时在县学读书,有名。十七岁考取乡试,所写诗词文章,天下人看后,称他为“才子”。接着研究经书,写出训诂考据文章;研究历史,写出文献学、历史掌故的文章;穷究之后想回过头来研究身心的学问,又写了理学语录。但哭庵后来转移他的兴趣爱好于游山玩水

7、及僧道之学,对这方面的研究没有完成。年龄不到三十便做官,官位不低,不到两年弃官而去。在大山里建房居住,又丢下而去。综合他二十年里的生平事迹,开始是神童、才子,接着是酒徒、游侠,少年时是名士、研究经书的人、学者、大官、隐士,一会儿在东一会儿在西,一会儿出山一会儿隐居。他的老师与朋友开玩笑地称他为“神龙”。他的品行说不清,像儒家又像墨家,像伯夷又像柳下惠,不能用一种气节称赞他。写文章也是这样,有的古奥有的现代,有的朴素有的雕琢,不能用一种流派去衡量它。重要的是他轻视天下齐一万物,非薄尧舜汤武的心,不曾一日改变。哭庵平时说天下没有不值得令人哭的事,但他不曾哭过,即使他的妻子与儿子死了也不哭。等到母亲

8、去世而父亲健在,他不能从母而死,就又认为天下的事都没有值得令人哭泣的,但只有见不到他的母亲可以哭,于是天天哭,发誓用哭度过一生,死了就算了。便自称“哭庵”。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2-5 题。 后出师表诸葛亮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得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谓为啡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

9、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术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鸟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来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邻

10、、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今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于,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今。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选自古文观止)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11、的一项是(3 分)A众难塞胸 难:非议 B殆死潼关 殆:危险C中间期年耳 期年:一周年 D. 当何以图敌 图:对付3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出诸葛亮对蜀汉忠诚的一组是(3 分)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涉险被创,危然后安 论安言计,动引圣人 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A B C 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二项是(3 分)(八 ) A诸葛亮在这篇写给后主刘禅的后出师表中,分析了当时敌我形势,指出讨贼的必要性。B诸葛亮针对当时朝廷内部反对北伐的意见,用六个“未解”驳倒众议,独申已见。C本文旨在说明,处于敌强我弱的局势下,虽说不是为了奉行先主的遗志,但为了维护

12、蜀国的安全,应该抓住战机出师北伐。 D诸葛亮最后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表示讨贼的决心。文章情真辞切,极能激励人心。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3 分)(2)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3 分) 【答案及解析】2.(3 分) B(几乎)3.(3 分)C4.(3 分)C. (“虽说不是为了奉行先主的遗志”有误。应该是:不但是为了奉行先主的遗志,即便为了维护蜀国的安全,也应该抓住战机出师北伐。)5. (1)(3 分)只是坐着等待灭亡,哪里比得上去讨伐敌人呢?(“惟”“孰与”各 1 分,通顺 1 分)(2)(3 分)先帝常常称赞曹

13、操是个有才能的人,他还有这些失误的地方,何况我才能平庸低下,哪里就一定能获胜呢?(“为”“驽”各 1 分,通顺 1 分)【参考译文】先帝考虑到蜀汉和曹贼是不能并存的,复兴王业不能偏处一隅而自安,所以他才把征讨曹贼的大事托付给我。凭着先帝的英明,来量度我的才干,本来他是知道我去征讨曹贼,我的才能是薄弱的,而敌人是强大的。但是,不征伐曹贼,他所创建的王业也会丢掉,只是坐着等待灭亡,哪里比得上去讨伐敌人呢?因此,先帝毫不迟疑地把讨伐曹贼的事业托付给我。我自接受遗命之时起,就每天睡不安稳,食无滋味。思虑北伐中原,应该先平定南方。所以我五月领兵渡过泸水,深入到连草木五谷都不生长的地区作战,两天只吃一天的

14、食粮。我不是不爱惜自己,只是想到蜀汉的王业决不可能偏处于蜀地一隅而得以保全,所以我冒着艰难危险,来奉行先帝的遗意。可是争议者却说这并不是上策。如今曹贼恰好在西方显得疲困,又竭力在东方和孙吴作战,按照兵法应当趁敌军疲劳的时候向他进攻,现在正是进攻的时候。我恭敬地把对这件事的看法向陛下陈述如下: 汉高帝的明智可以和日月相比,他手下的谋臣们智谋渊博深远,但还是要历经艰险,受过创伤,遭遇危难以后才得以安定。现在陛下及不上高帝,谋臣也不如张良、陈平,却想要用长期相持的策略来取得胜利,坐着平定天下,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一点。刘繇、王朗,各自占据州郡,谈论安定天下的计策,动辄就引用古代圣贤的话,大家满腹疑虑,各

15、种非议充塞胸中,今年不出战,明年又不出征,使得孙策自然而然强大起来,终于吞并了江东。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二点。曹操的智慧计谋,远远地超过一般人,他用起兵来,就好像孙膑、吴起一样。可是他还被困于南阳,在乌巢遇险,在祁连山上遭到危险,在黎阳被逼,几乎在北山失败,差一点死在潼关,然后来才在表面上稳定了一段时间。何况我的才能微弱,却想不冒险而安定天下。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三点。 曹操五次攻打昌霸而未攻下,四次渡过巢湖都未成功。任用李服,可是李服却图谋杀害他;委用夏侯渊,可是夏侯渊却战败身亡。先帝常常称赞曹操是个有才能的人,可他还有这些失误,何况我才能平庸低下,哪里就一定能获胜呢?这是我不理解的第四点。自从我到汉中,其间不过一年罢了,可是却失去了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邰、邓铜等人,以及部曲中的首领、屯兵中的将官共七十多人,突将、无前、賨叟、青羌、散骑、武骑等一千多人。这些都是几十年内从四方聚合起来的精锐力量,不是我蜀地一州所能拥有的;如果再过几年,那就要损失三分之二了,那时当怎么去对付敌人呢?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五点。现在百姓穷困,兵士疲惫,可是战事不能停息;战事不能停息,那么军队驻扎下来和去攻打敌人,所付出的辛劳和费用正好是相等的。如果不趁现在考虑去征讨敌人,却想用一州之地,去和曹贼长期相峙。这是我不理解的第六点。天下的事情最难于评论断定的,是战事。从前先帝在楚地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