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至2012学年朵美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试题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918975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至2012学年朵美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1至2012学年朵美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1至2012学年朵美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1至2012学年朵美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1至2012学年朵美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至2012学年朵美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至2012学年朵美中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朵美中学朵美中学 20112011 至至 20122012 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试题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试题语语 文文(考试时间 120 分钟, 总分 100 分)二 一 (一)(二)(三)(四)三总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2020 分)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绮丽(y) 憩息(q) 蹑手蹑脚(ni) B恫吓(h) 剽悍(pio) 忍俊不禁(jn) C引吭(hng) 窥伺(c) 络绎不绝(y) D滂沱(png) 腼腆(din) 怒不可遏()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2 分) A.蹑手蹑脚 争研斗艳 无济于是 络绎

2、不绝 凝眸 B 庞然大物 翩翩起舞 豁然开朗 水泄不通 潺潺 C.束手无策 引经据典 怒不可遏 相题并论 慷慨 D.养尊处忧 孤苦伶仃 黔驴技穷 饴然自得 涟漪 3 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读完自救手册后,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学会自救可以躲过许多灾难。 B、经过大家一番苦心孤诣的开导,他终于明白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C、经过严谨的论证和长期的测试,董事长心血来潮地决定:新产品于下个月投放 市场。 D、十年不见了,老李激动地对我说:“我俩真是有缘啊,这是我们第三次萍水相 逢了!”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2 分) A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

3、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B3 月 14 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并审议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 决议。 C北京奥委会召开新闻发布会,举办奥运歌曲征集活动。 D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自然,滥杀动物的恶行。 5.下列有关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郑振铎的海燕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散文,她将浓浓的思乡之情寄托在海燕身上, 表达了自己对祖国和故乡的眷恋。 B.白鹅主要写鹅的傲慢之气, “傲慢”在文中是贬义,表明作者对鹅的厌恶。 C.鲁迅自传以时间为序,概述了作者自己近 50 年的经历,其中包括家庭、求 学、工作、创作等方面的情况。 D.第一千个球由两个章节组成

4、,两章节间存在因果关系, “第一千个球”是果, “慈父与恩师”是因,这两节的顺序不可以互换。 6.默写填空。 (每小题 1 分,共 8 分) (1)无丝竹之乱耳,_ _ 。(刘禹锡陋室铭) (2)_ _ _ _,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 )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借景物变化表现时光飞逝、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蕴 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 。 (4)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写早春景色的是: , 。 (5)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 。 7.请将下列传统节日按时间顺序排列,并配以相应的习俗,写在横线上。 (3 分) (注意:不能填写序号) (1)春节 (2)中秋节 (3)清明

5、节 (4)元宵节 (5)重阳节 (6)端午 节 a.赛龙舟 b.贴春联 c.赏月 d.登高 e.赏花灯 f.扫墓 排序为: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8、与下列对联、古诗文有关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分别是什么?将它们的名称写在 下面的横线上。 (2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 红。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乡镇: 学校: 班级: 姓名: 29.根据校长讲话的内容回答后面的问题 (3 分) 离中考的日子越

6、来越近了,老师们的辅导也越来越勤了,同学们的学习也越 来越紧张了,大家都在作最后冲刺。据反映,大多数同学每晚伏案读书做练习直到 12 点钟,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但也有老师反映相当一部分同学课堂上精神不振, 恹恹欲睡,课堂学习效果明显降低了。 (1)校长肯定的是 , 否定的是 。 (2)校长的目的 。二阅读二阅读(32(32 分分) )。(一)(3 分)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0、写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的句子是 _,_ _。 (2 分) 11、这首诗歌颂了

7、守边将士_ 的英雄气概。 (1 分)(二) (10 分)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 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 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 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2.解释加点的字词含义。 (2 分) (1)可爱者甚蕃( ) (2)香远益清( ) (3)濯清涟而不妖( ) (4)陶后鲜有闻( ) 13.翻译文言语句。 (2 分)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 _。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8、染,濯清涟而不妖。 _ _。 14、理解填空。 (3 分) (1)第一段中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语句是 ,描写莲花正直 的语句是 。 (1 分) (2)短文以莲为写作对象,写菊、牡丹的目的是 。 (3)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放在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 。 15.对“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 (1 分) A.爱慕富贵的人多。 B.爱牡丹的人多,说明牡丹十分珍稀。 C.爱牡丹的人多而爱莲者少,说明作者的知己少。 D.这句话讥讽了追名逐利的世态。 16、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比喻君

9、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 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你 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提示,可任选一种,谈出充分理由) (2 分) _ _ _ _ _ 。 (三) (7 分)但我到了十三岁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同我父亲辩论的有效的方法,那就 是用他自己的办法,引经据典地来驳他。父亲喜欢责备我不孝和懒惰。我就引 用经书上长者必须仁慈的话来回敬。他指摘我懒惰,我就反驳说,年纪大的应 该比年纪小的多干活;我父亲年纪比我大两倍多,所以应该多干活。我还宣称: 等我到他这样年纪的时候,我会比他勤快得多。 我的不满增加了。在我们家里,辩证的斗争在不断地发展着。有一件事 我

10、记得特别清楚。我大约十三岁的时候,有一次父亲请了许多客人到家里,我 们两人在他们面前争论了起来。父亲当众骂我懒而无用。这激怒了我。我骂了 他,就离开了家。母亲追上前来,竭力劝我回去。父亲也赶来,一边骂一边命 令我回去。我跑到一个池塘旁边,恫吓说如果他再走近一步,我就要跳下去。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提出了停止内战的要求和反要求。父亲坚持要我磕头认 错。我表示如果他答应不打我,我可以跪一条腿磕头。战争就这样结束了。我3从这件事认识到,我如果公开反抗,保卫自己的权利,我父亲就软了下来;可 是如果我仍温顺驯服,他反而打骂我更厉害。 回想起来,我认为我父亲的严厉态度到头来是自招失败。我学会了恨他, 我们

11、对他建立了真正的统一战线。同时,他的严厉态度大概对我也有好处。这 使我干活非常勤快,使我仔细记账,免得他有把柄来批评我。 17. 细读第段,说说加点词“要求”和“反要求”分别指什么?(2 分)。 18. 第段中的画线句子使用的是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表达作用?(3 分)。 19.细读第段,说说“同时,他的严厉态度大概对我也有好处。这使我干活非 常勤快,使我仔细记账,免得他有把柄来批评我”这句话与毛泽东反抗父亲的 行为是否矛盾,为什么?(2 分)。 (四) (12 分)牵挂 一天清晨,从梦中醒来惊出了一身冷汗。梦境历历,如在眼前天空飘着 细雨,我回老家去,父亲说头痛得厉害。我吓坏了,忙用摩托车带他去医院,并且 一路上默默祈祷但愿这只是一个梦,父亲肯定不会有事! 之所以会做这个梦,是因为父亲当时刚下岗在家,A_。那几日,小 弟要结婚,家中正在装修房子。父亲平日就爱喝两口,加上心中不舒畅和麻烦事, B_也是在所难免。而父亲的高血压,又每每让我放心不下。 醒来后,仍然 C_。把梦中的事告诉妻子,妻笑我心也太小了,会 有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