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害虫学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369189 上传时间:2017-02-10 格式:PPT 页数:295 大小:9.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害虫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95页
植物害虫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95页
植物害虫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95页
植物害虫学_第4页
第4页 / 共295页
植物害虫学_第5页
第5页 / 共29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植物害虫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害虫学(2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植 物 害 虫 学 曾 爱 平 物安全科学技术学院 植物害虫学 昆虫 节肢动物门 软体动物门 脊椎动物门 农田有害动物 蜗牛 蛞蝓 害鸟 老鼠 螨类 绪论 一、植物害虫学的性质和任务 性质: 植物害虫学是研究与农业有关昆虫的发生规律、 控制和利用的原理和方法的学科,是昆虫学的一 门分支学科,也是一门具有广泛理论基础的应用 学科。 任务: 主要研究农田生态系统中有害昆虫的生物学特性、 种群数量变动与周围生物和非生物环境因子的关系。 同时,又研究寄主受害后的反应,包括经济损失、补 偿能力和抗虫机制,以便提出以生态学为基础的综合 治理策略和配套措施,以期达到持续控害、高产、优 质和维护良好生态环境的

2、目的。 二、植物害虫学的内容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内容: 害虫种类的识别、地理分布、为害特性、作物受害反应、害虫生物学特性及发生与环境的关系、预测预报和防治方法等。 相关学科: 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农业科学知识;环境学、社会学、经济学、决策学、计算机等。 三、害虫防治的历史和现状 历史 : 3000年前农民“挖沟治蝗” 挖掘蝗卵或捕灭幼蝗; 2200年前应用砷剂、汞剂等毒杀害虫; 1600年利用黄猄蚁防治柑桔害虫 大绿蝽、吉丁虫、天牛、铜绿丽金龟等; 宋朝订有世界上最早的治虫法规 熙宁诏 (公元 1075年) 现状 : 东亚飞蝗、三化螟、小麦吸浆虫; 20世纪 60年代,重要害虫的系统研究(粘虫

3、、褐飞 虱、白背飞虱、稻纵卷叶螟);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的研制,抗虫品种的选育、天敌的利用、综合治理指标的制定;害虫可持续性控制。 三、害虫防治的历史和现状 将来: 产业结构调整、耕作制度、种植方式的变化、品种更换、 农药的更新换代,农村体制改革、社会发展等 作物害 虫新的变化,决定害虫防治是长期性、复杂而又艰巨的工作。 目标: 刻苦学习、努力工作,推动昆虫学事业的发展,为可持续控害 减灾、推进农业现代化作出贡献。 体躯:头、胸、腹 3个体段; ( 1)头部:口器、触角( 1对)、复眼( 1对)、单眼( 03个); ( 2)胸部: 3节 前胸、中胸、后胸,足( 3对)、翅( 2对)

4、; ( 3)腹部: 911节、外生殖器、尾须( 1对) 节肢动物门 昆虫纲: 头、胸、腹, 3对足、 2对翅、 1对复眼、 03个单眼; 蛛形纲: 头胸部、腹部, 4对足、无翅、无触角 蜘蛛、蜱、螨; 甲壳纲: 头胸部、腹部,至少 5对足、无翅、 2对触角 虾、蟹; 多足纲: 头部、胴部,胴部多节、每节有足( 2对)、无翅 蜈蚣、马陆。 蜘蛛 蜈蚣 蝗虫 虾 马陆 虫的头部 部的基本构造( 6节愈合)( 4节) 触角、复眼、单眼、口器 感觉、取食中心 头式类型 下口式 前口式 后口式 虫的触角 1对 角的基本构造 角的类型 角的功能 嗅觉、味觉 帮助取食、求偶、产卵、避敌 义 触角形状、节数、

5、着生位置等是昆虫分类及性别判断的依据 触角类型 虫的眼 复眼、单眼 眼 ( 1)构造:由许多小眼组成; ( 2)功能:分辩光的强度、波长、颜色、近处物体的物像;对短光波 330400黑光灯,趋黄 黄皿诱集;取食、觅偶、群集、避敌等起作用。 复眼的构造 眼 ( 1)构造:简单似小眼; ( 2)类型:背单眼( 3个)、侧单眼( 16个) 分类依据; ( 3)功能:辩别光的方向、强弱; 虫的口器 咀嚼式、吸收式 嚼式口器 原始类型 组成:上唇、上颚、下颚 、下唇、舌 ; 为害状 : 缺刻、孔洞、虫道、光杆、断苗、卷叶等 咀嚼式口器 吸式口器 吸食植物或动物体液 特点:下唇延长为包藏口针的喙;上 、下

6、颚特化为 2对口针;上唇为三角形小片;具唧筒构造。 为害状:变色、斑点、虫瘿、畸形、生长不良等;传播病毒病。 刺吸式口器 吸式口器 蛾、蝶类 特点:下颚外颚叶特化为极长的喙,可卷曲;下唇须发达,其余部分退化 或消失。 吸式口器 蓟马 特点:刺吸式但只有 3根口针(左上颚、 1对下颚);以左上颚锉破植物组 织表皮,然后吸取汁液。 为害状:不规则变色斑点、畸形、皱缩、卷曲等。 虹吸式口器 锉吸式口器 幼虫的口器 多不同于成虫(食性不同) ( 1)蛾蝶类幼虫的口器 咀嚼式口器 但有吐丝器 咀纺式口器; ( 2)叶蜂类幼虫的口器 同于蛾蝶类 但无吐丝器; ( 3)蝇类幼虫的口器 仅有 1对骨化的口钩,

7、钩烂食物吸取汁液。 棉铃虫幼虫 家蝇幼虫 了解口器类型在防治上的意义 ( 1)根据为害状判断害虫的种类; ( 2)根据口器类型选用合适农药: 咀嚼式口器害虫 胃毒、触杀剂; 刺吸式口器害虫 内吸、触杀剂; ( 3)选择用药时机: 钻蛀性害虫 钻蛀前用药; 卷叶性害虫 卷叶前用药。 虫的胸部 个体段 (3节 ) 胸部的基本构造 胸 部 前胸 后胸 中胸 中足 前翅 后足 后翅 前足 运动中心 胸足的基本构造和类型 胸足的构造 基节( 1节)、转节( 1少 2节)、腿节( 1节)、胫节( 1节)、跗节( 25节、分类依据)、前跗节(爪、中垫 胸足的类型和功能 因生活环境、生活方式而异 足的类型 昆

8、虫的翅 体背 向两侧扩展而来,膜质、双层、三角形、翅脉(气管)、 有翅亚纲昆虫 2对翅 寻食、觅偶、繁衍、避敌、迁飞扩散 翅的构造 三角形 三角(肩角、顶角、臀角)、三边(前缘、外缘、内缘)等 翅的缘、角和分区 模式脉相 翅脉 在翅面上的分布型式 模式脉相(标准脉相) 纵脉、横脉 翅室(闭室、开室) 分类依据 模式脉相 翅的变异(适应环境) 膜翅、 鳞翅、毛翅、缨翅、覆翅、鞘翅、半鞘翅、平衡棒 翅的类型 虫的腹部 个体段 (1011节 ) 腹部的基本构造 外生殖器的构造 交配器、产卵器 雌性外生殖器 腹产卵瓣(第 8腹节附肢)、内产卵瓣( 9腹节)、背产卵瓣 ( 9节肢基片外长物) 雄性外生殖

9、器 阳具(阳茎及辅助构造 9节上外长物)、抱握器( 9节附肢) 腹部 1011节 腹板 背板 尾须 侧膜 外生殖器 内脏 气门 18节 代谢和生殖中心 尾须 1 对(第 11腹节的附肢) 幼虫的腹足 基节和跗掌组成,外壁稍骨化、端有趾、趾钩; 25对(蛾、蝶类)、 68对(叶蜂类) 虫的体壁 外骨骼 保护性组织、调节昆虫与外界环境的联系 体壁的构造和特性 来源于外胚层 体壁 外骨骼 皮细胞层 上表皮 内突 缝 、沟 内脊 外表皮 内表皮 底膜 表皮层 单细胞 、 腺体 、 感觉器 薄膜 、 分隔血腔 骨蛋白 、 脂类 坚韧性 角质精层 几丁质 延展性 护蜡层 多元酚层 蜡层 蜡质 不透性 体壁

10、的衍生物 衍生物 非细胞性 细胞性 单细胞 多细胞 突起、脊纹、微毛 刚毛(毒毛、感觉毛)、鳞片 刺、距 体壁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体壁:上表皮 蜡层、护蜡层 洗衣粉、乳剂 展布性和渗透性 提高防效; 外表皮、内表皮 亲水性 药剂( 脂溶性、水溶性 )如松脂合剂 介壳虫 虫龄增加、体壁厚度增加 抗药性增强 低龄期防治 惰性粉 硅粉、白陶土 磨损体壁 仓库害虫防治 几丁质合成 灭幼脲、扑虱灵、抑太保 不能形成新表皮 杀虫 虫的体腔和内部器官 血腔 体腔 ( 血腔 ) 腹膈 背膈 背血窦 消化道 、 生殖系统 围脏窦 腹神经索 背血管 腹血窦 消化系统 消化道、唾腺等 消化道的构造和功能 前肠、中肠、

11、后肠 前肠:咽喉、食道、嗉囊、前胃(贲门瓣) 临时贮存食物、部分消化食物; 中肠:胃,前有胃肓囊(增加中肠分泌、吸收面积) 消化食物、吸收营养; 后肠:回肠、结肠、直肠,前有马氏管 吸收食物和尿中的水分、无机盐,排出残渣和代谢废物; 消化酶:中肠肠壁细胞分泌,酸性 鞘翅目、蜜蜂;碱性 鳞翅目幼虫。 消化系统与药剂防治的关系 胃毒剂、拒食剂药剂 消化道 溶解(酸性胃毒剂 碱性胃液) 杀虫作用 苏云金杆菌 伴胞晶体 碱性液 活性肽杀虫 鳞翅目幼虫; 拒食性:印楝素 蛾、蝶、甲虫等。 排泄系统 马氏管、脂肪体等 排除体内代谢的 氮素废物 调节体液中的 无机盐和水分平衡 、保持血液一定的 渗透压和化学

12、成分 使各种器官进行正常 生理活动 马氏管及其功能 46条、 2条(蚧)、 300多条(直翅目) 马氏管: 中后肠交界处、基端部通入消化道、浸浴血液中的长形盲管; 功能 :尿酸氢钾或尿酸氢钠从端部进入马氏管,刷状的原生质丝将 水分 及无机 钾盐 或 钠盐 吸回到血液,使尿液 尿酸 结晶由马氏管基端部进入后肠,与食物残渣从肛 门排出体外 其他排泄器官 ( 1) 脂肪体细胞 : 贮存养料细胞、尿酸盐细胞 ; ( 2) 围心细胞 : 位于背血管两侧,吸收血液中的叶绿素、胶体颗粒大分子物质 积贮排泄作用。 循环系统 背血管( 开放式 ) 背血管的构造及血液循环 构造:动脉 心脏 心室( 4个、多的 11个) 心门、心门瓣; 血液循环:心室收缩心室后心门瓣将心门掩闭,血液向心脏前流动;心脏扩张,血液由心门进入心 脏;心室由后向前依次收缩,将血液不断推向前进,通过动脉流入头部;虫体前端压力较高, 保证血液由前向后定向流动,完成血液循环。 昆虫的血液及功能 血液: 血细胞、血浆 绿色、黄色、无色 功能: 贮存和运送养料、酶、激素及代谢废物; 吞噬、愈伤、调节体内水分含量; 传递压力 孵化、蜕皮、羽化、展翅及气管系统的通风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农作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