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届上海语文高考闵行区二模考试卷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912270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届上海语文高考闵行区二模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09届上海语文高考闵行区二模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09届上海语文高考闵行区二模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09届上海语文高考闵行区二模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09届上海语文高考闵行区二模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届上海语文高考闵行区二模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届上海语文高考闵行区二模考试卷(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爱语文 http:/ 中国最大的公益语文教学网站12009 届上海语文高考闵行区二模考试卷阅 读(80 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 1-6 题。(16 分)春分过后是清明。这是小时候从父亲口中听到的一句话。现在想来,它既是一句话, 又是一个哲理。只有太阳直射到黄经,才有昼夜等长,阴阳平衡。而只有昼夜等长,阴阳 平衡,才有“清明” 。创设了清明这个节日的,无疑是一个大智者。“山水”同在为“清” , “日月”同在为“明” ,一个“同”字,道尽了天地秘密,也 道尽了文化的秘密,特别是中国文化的秘密。无水之山少了情韵,无山之水少了风骨;无日之月少了热烈,无月之日少了温柔;水因山不,山因水不;日因月不

2、,月因日不。这一切,都在一种“大同”之中实现了。这便是“清明” 。清明看上去是季节,其实是人格。没有山水精神的人格是残缺的人格,没有日月精 神的人格同样是残缺的人格。而山水日月精神,说到底则是天地精神。天同覆,地同载。 齐生死便是由此而来。对于中国人来说,从来就没有生,也从来没有死,因为中国人有怀念,真诚又深沉 的怀念。而怀念来自人格,人格来自奉献,奉献来自觉悟,觉悟来自天地精神,来自“清 明” 。而要参透这个“清明” ,则需要昼夜等长、万物复苏相佐。惟有此时,人们才能生死 并参。而只有生死并参,人们才能留意生死之间的“我” ,才能把握生的“清” ,死的“明” , 才能让灵魂春色永驻。清明处心

3、积虑,她让我们看破:死是一个假象。就像春分过后,杨柳依然,所谓春 来草自青。或者说,只要我们在“清明”之中, “死”就成为杨柳,就会成为春色,就会成 为秋千,就会成为风筝,就会成为踏青途中的欢声笑语。为此,清明前后,栽瓜点豆。这 时候的瓜和豆睡醒了,开始了它们新一轮的生命旅程,带着山水之清气和潮湿,带着日月 之光辉和温暖,带着主人之期待和叮嘱,开始它们的旅行,走进农历,走进它们的缘分, 走进它们的因果。而充盈在天地间的灵魂又何尝不是如此。大家把郊游认为是在扫墓之后乘机呼吸新 鲜空气,锻炼身体,显然表面化了。真正郊游的意义在庄子中。庄子认为,人不必执 着于生,因为生若是一次远游,那么死就等同于归

4、。庄子说得好啊:天地赋予形体让我承 受,赋予生命让我劳累,赋予衰老让我安逸,赋予死亡让我安息。所以把活着看作是乐事, 也就是把死去看作是乐事了。这是一种“归” 。面对人们对“死”的看不开,庄子又说:丽 姬是艾的女儿,许配给晋王时,哭得死去活来,对未来的陌生环境充满着不确定感。嫁过 去住进王宫,每晚与晋王缠绵床第,享受美食,就对自己在家中哭泣感到好笑,早知道宫 中如此舒服,还哭个什么劲呢?同样的道理,我们现在对死亡恐惧不安,是否到头来也会笑 自己对世界的依恋不舍很幼稚呢?视生若死,视死如生。这是庄子的安详和智慧。孔子说得更彻底:朝闻道,夕死可矣。清明讲的就是这个“道” 。在杨柳依依中,在 草色青

5、青中,在旧墓,在新坟,在山麓,在河滨,如果我们没有看到这个“道” ,我们已和 “清明”擦肩而过。中国的节日,大凡都是诱发你对道的感悟,诱发你对山水精神的感悟, 对天地精神的感悟。依山悟崇高,傍水悟清廉;以日月悟光明,由天地悟正大;假生之乐 悟慈,借死之苦悟悲;从而珍惜青春,珍惜年华,珍惜生命,珍惜因缘,感念造化宏德, 善待自然有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中国的节日,大凡和祭有关。以祭悟道,这是中国人的智慧。在我理解,清明是春 祭,中元是夏祭,寒衣是秋祭,大年是冬祭。而一切祭的背面却是暗藏的狂欢。哀以乐感, 乐以哀感,一体两面,这便是中国人的大幽默、大安详。如此,真正的清明上河图在阴阳 两界展开。

6、把追思和狂欢均匀地撒在四季,让岁月芬芳,让大地馥郁,让灵魂清明,中国 文化的大戏就这样一代代演了下来,一如长河。这时的“上河”已不单单是清明的“上河”了。如果说上巳节是中国的情人节,那 么清明节无疑是中国的感恩节。有意思的是,她俩居然比肩接踵,让人不由赞叹中国人的 智慧:昨天上巳,今天清明,如同一家人的前院和后院。前院求生,后院念死;环绕着前 院后院的,是青青杨柳和无尽春色。上巳的主旨是幽会求子,清明的主旨是鉴死知生。这我爱语文 http:/ 中国最大的公益语文教学网站2两个节日的奇妙联袂,真是让人叫绝。幽会之后是求子,求子之后是祭祖,生死相续,以 生观死,以死鉴生,一个中国人特有的“产业链”

7、就这样形成了。它同时叮嘱我们,子不 必求,因为子在祖德;祖不必祭,因为建功立业光宗耀祖就是最好的祭。清明不仅是节日,清明也是人格,炎黄子孙的人格。出游是惬意的,惬意可以让人 流连忘返,但天黑下来了,所有的惬意都成了归意。路上行人欲断魂,正是因为我们在路 上。出游的目的是让你体会那个“归” 。 选自 2009 年 4 月 3 日光明日报 1(2 分)第段方框处依次填入的一组字词,正确的是( )A枯浊晦烈 B浊枯烈晦C晦枯烈浊 D烈晦浊枯 2(2 分)第段加点词“生死并参” ,在文中的意思是 。 3(2 分)第、两段引用庄子与孔子的话,主要是为了说明 。 4(2 分)下列有关本文的一些解说,符合中

8、国传统文化常识的一项是( )A “春分” 、 “清明”以及后文提及的”上巳” ,同属于我国古代的“二十四节气” 。B从构造上看, “清” 、 “明”两字都是合体字, “清”为会意字, “明”为象形字。C作为传统节日,清明习俗十分丰富,有扫墓、祭祖、踏青、荡秋千、放风筝等。D “齐生死”是儒家核心思想, “齐”意味着“等同” ,倡导”视死如归”的精神。 5(4 分)文末说“清明不仅是节日,清明也是人格,炎黄子孙的人格” 。综观全文,这里所 说的“人格” ,主要的内涵是: (1) 。 (2) 。 6(4 分)我们曾学习过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请回忆课文内容,并联系本文的观点,简 要谈谈你对“归”一

9、词的理解。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 712 题 o(23 分) 听梆声的地方 迟子建乌镇是一枝莲,东栅、西栅、南栅、北栅是它张开的花瓣。东栅因为天光和烟火气盛, 这片花瓣在我眼里是银粉色的。西栅呢,它被不绝的流水环绕着,那层层叠叠的楼台水阁, 迷宫似的灰街长巷,也就有了舟楫的气象,似乎你轻轻一推,它们就会启航。这片轻灵的 花瓣,就是烛白色的了。来乌镇的,不仅仅是人,还有白鹭、云朵、晨雾。与它们比起来,依赖车船出行的人, 是多么的被动啊。白鹭来,乘着清风,扇动着丝绸一样的翅膀,倏忽间就翩然而至了;云 朵呢,如果它们思念身下这片枕河人梦的人家了,从天宇的某个角落出发,且歌且舞,飘 飘洒洒,也是说到

10、就到了。比起白鹭和云朵,晨雾不是远客,它们就栖息在乌镇纵横交织 的水泽深处。只要它起了顽皮,就一哄而起,缚住太阳,把人间幻化为海市蜃楼,霸气十 足地做这世界早晨的皇帝。我在乌镇,住在西栅。西栅由十二座小岛组成,所以进出西栅,须乘坐渡船。到乌镇 时已是晚上九点,江南的雨淅淅沥沥下着,好像乌镇这个素服女子忙活了一天,正在做安我爱语文 http:/ 中国最大的公益语文教学网站3寝前的沐浴。从西栅的码头登船,去通安客栈,大约一刻钟。西栅的渡船是我喜欢的那种, 带蓬的木船,梭形,人工摇橹,至多坐六人,既不像大船那样笨拙少情调,又不像只能容 一两个人坐的小舟,在水波上活跃得像条鱼一样,让人心生不安。船家是

11、个女子,乌镇人 对她们有个亲切的称谓:船娘。而我觉得,女子的性情,最适合在西栅摆渡。因为这儿不 是荒凉的海域,需要顶天立地的男人披荆斩棘。西栅是一食宁静的港湾,是个听桨声的地 方,由性情多温婉的女子做“掌门人” ,再妥帖不过了。船娘戴着斗笠,不紧不慢地摇着橹。虽然落着雨,但岸上投下的灯影,依然盛开在河 面上。没有月亮的夜晚,那一团团湿漉漉的橘黄的灯影,看上去像是月亮生出的金发婴孩, 是那么鲜润明媚。带着一身的水汽,船停靠在客栈的码头上了。简单吃了点东西,洗漱后 躺下,已是深夜了。来乌镇的次日,是茅盾文学奖颁奖的日子。我醒来的时候,西栅还没醒,因为它被浓 雾包裹着,所以到了天亮的时辰,它却亮不起

12、来。早饭后,我出了客栈散步。上了一座灰 白的石拱桥,站在桥上,只见河西岸的房屋,好像凉晒着一匹匹白色的丝绸,被雾气紧紧 缠绕。你想看远一点的河道,看不清楚;想看近处房屋的飞檐,也是看不清楚的。雾中的 西栅,也就有了如梦似幻的感觉。上午十点多,雾小了,雨又来了,所以那个白天的太阳, 和那个夜晚的月亮,是逃跑的新娘,芳踪难觅。如果说乌镇是一朵静静的莲的话,那么茅 盾文学奖的颁奖典礼在我眼里就是昙花。那个夜晚的颁奖盛典结束后,第二天,与会人员 纷纷离去了。客栈的小码头忙碌起来,船娘忙碌起来,被浆搅起的水波,也忙碌起来了。我也乘渡船出去,但奔赴的不是飞机场,而是东栅。太阳终于露出了芳容,天地间变 得亮

13、堂起来了。东栅游人如织,每一座石桥,每一条小巷,每一座古老的楼牌下,都有驻 足观望和拍照的人。导游带着我们,先是参观了一个专门展览雕花木床的博物馆,然后去 了乌镇名酒、从清朝就开张了的三白酒的酿造地。在乌镇这样的水乡,如果没有酒,老百 姓的日子,无疑是少了魂儿。从东栅回来,小憩片刻,导游又带着我们游西栅。看了白莲塔、通济桥和仁济桥所形 成的著名的“桥里桥”景观、蚕丝厂以及酱坊。游过西栅,天色已昏。我们就近在一处临河的餐馆里吃晚饭。回到客栈,清理完旅行 箱,想想明天就要离开西栅了,心中似乎还有什么割舍不下的。我独自出了门,看夜下的 西栅。石板桥上,几乎看不见行人了。西栅静起来,而另一种光明,却升

14、起来。点缀着夜晚 的灯光,以乳黄为主,但也有幽蓝的光带,裹着石桥,使桥有了闪电的气象。那一盏盏古 朴的风灯,在苍灰的屋檐下,随着晚风轻轻摇荡,像恋人温柔的眼。我走进一条深巷,周 围竟一个人都不见,那一座座阒然无声的深宅大院,使我怀疑里面居住的不是人,而是神 灵。我有些害怕,连忙回到离出发点不远的放生桥那儿,桥下有一个小酒吧,还有零星的 顾客。我跨上桥,刚好看见有一只载客的船从远处荡来。我听见客人在问:“岸上是什么 树呀?”船娘答:“香樟树。 ”之后再无人语,有的只是水声。我看着这只船渐渐接近石桥, 然后鱼似的从桥下跃过,不见了踪影。正当我要走下石桥的时候,一阵梆声石破天惊地响 起,这是打更的人在报时了。打更的人穿行在哪一条巷子,我并不知晓。但这寂寥而空灵 的梆声,与教堂的钟声一样,让我身心顿时为之一爽。是啊,这禅意深厚的梆声让我明白, 所有的盛典和荣耀,不过是一季的盛花,会转瞬间化为流水。那些相识的和不相识的人, 包括我自己,不过是这世界的过客而已。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不会在脱离了灯火璀璨、 人语喧嚣的环境后,惧怕一个人走夜路。这复古的梆声,让西栅的夜,白了。 选自青年文摘2009 年第 6 期7(4 分)文中两处使用了“丝绸”作为喻体,请联系语境,具体揭示这一意象的表达效 果。我爱语文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