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3武圣的驻地(图文)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36912267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2.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3武圣的驻地(图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0.3武圣的驻地(图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0.3武圣的驻地(图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0.3武圣的驻地(图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0.3武圣的驻地(图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3武圣的驻地(图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3武圣的驻地(图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武圣的驻地 记东山关帝庙 来到福建漳州便不能不来东山岛, 这里有福建最纯净的海滩, 有举世闻名的风动石,更有瑰丽多彩的海柳雕刻。然而来到东山岛,最应该去的,则是到关帝庙祭拜。关帝在民间有着极其崇高的地位,以至于素日百姓口中很少能听到关羽的名讳,而代之以关公的称号。曹操向自己部将评论关羽时所说: “不忘故主,来去明白,真丈夫也。汝等皆当效之! ”足见当时关公便为一时楷模。千年已逝,关公在民间的意义也早已超出了三国时期蜀国的大将的范畴,而作为关圣帝君、武圣人甚至中华民族的战神出现。能与关公齐名的,也许只有孔子吧。鼓书戏文中,关公还常被称为“关夫子” ,作为对其学识的称道,身为武将而被百姓称“夫

2、子”者,大约仅此一人而已。因此,各地的关帝庙是我最心悦诚服地想去叩谒的地方。 东山关帝庙据称是全国四大关帝庙之一,与山西运城关帝庙、河南洛阳关林、湖北当阳关陵齐名。而四大关帝庙中,只有运城关帝庙和东山关帝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此看来,东山关帝庙的地位似乎更加尊崇了。但四大关帝庙中,东山关帝庙又是最为特别的一座。运城关帝庙在解州,也就是古代的蒲州解良县,是关公的故乡,关帝庙香火繁盛可以理解。河南洛阳关林和湖北当阳关陵分别葬有关公的首级与正身,是关公英灵永驻之处,庙宇规模宏大也是必然的。但东山关帝庙却不同,这里地处边陲,古代为化外不毛之地,关公虽南征北战,却从未踏足此处。缘何此处的关帝庙可以

3、与前面三座齐名?这真是一件令人费解的事情!探究缘由,原来东山关帝庙虽无先贤圣迹,却是台湾现今 951 座关帝庙的香缘祖庙! 追寻东山关帝庙的历史可知,它始建于明洪武年间,据铜山志记载:“洪武二十二年(1389 年)江夏侯周公建此祠,名曰:保安堂”。铜山就是现在的铜陵。鼎建成铜城关王庙记也有记载:“明洪武二十年(1387 年)建铜山坡,以防倭寇,刻象祀,以护官兵,官兵赖之。”也就是说当时朝廷出于防范倭寇侵扰的考虑,在东山建立城池,由于关帝是忠勇的象征,守城官兵为保佑自己而营建了东山关帝庙。当时关帝庙的规模并不大。到了明正德三年(1508) ,关帝庙进行了扩建,由于工程浩大,直至正德七年(1512

4、)方才建成。此后,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经明、清、民国各代,几经扩建、焚毁、重修,终成现在的规模。 , 那末,古刹是如何与台湾结缘的呢?这也要上溯到明代了。据传大明万历年间,有一艘来自泉州的船在铜山港停泊,船主久闻关帝神威灵验,特地到东山关帝庙进香,请2求分灵置船中奉祀。后来他将船中奉祀的关帝送到台湾的凤山(也就是现在的高雄)兴建了文衡殿,成为台湾南部较早的关帝庙。到了南明永历十八年(1663) ,郑成功的儿子郑经撤离铜山而归台湾,宁靖王朱术桂也随同前往。抵达台湾后朱术桂特地在王府内建造了从铜山祖庭(即东山关帝庙)分灵的关帝庙,称“祀典武庙” ,庙宇整体亦仿效铜山关帝庙形式建造。此后该庙几经拓建

5、,成全岛最大规模的武庙,旧宇至今尚在。到了清康熙二十三年(1683) ,随着水师提督施琅率军收复台、澎、金、马,官兵们更是将“铜陵关帝庙”香火带入台湾各地。而后的嘉庆年间,平和人林枫因进京诉讼,乘船经过铜山,闻关帝威灵显赫,进庙恳求庇佑,进京后果然如愿胜诉。归途特从铜陵关帝庙分灵回乡,塑关帝金身供祀。之后,此尊关帝随林姓后人渡海去台,入噶玛兰(今宜兰)建庙奉祀,取名协天庙,成为台湾北部最早庙宇。由此形成了现在台湾北部以宜兰县的协天庙为主庙,南部以高雄市文衡殿为主庙的盛况,至今关公在台湾南部仍被称为“文衡帝君” 。 因此, 东山关帝庙是台湾众多关帝庙分灵入台的祖庙, 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关系。因此

6、多年来无论海上如何波谲云诡,也不管两岸如何剑拔弩张,关帝圣殿始终是两岸民众表达信仰的圣地;关公圣像始终是千万百姓道德精神的寄托;青石古碑始终是感动苍生黎庶的忠义教案。这也便是东山关帝庙香火繁盛的理由吧。 也许由于东山关帝庙的地位尊崇,也许是对关公的敬仰,前往关帝庙的路上无论是心灵还是脚步都有些惴惴的。在一路的心灵叩拜中来了到庙前,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座风水绝佳的古刹:关帝庙位于铜山古城中岵嵝山东麓,其后有岵嵝山脊(俗称“龙岭”)为靠,铜山古城拱卫于前,依山临海,形容壮观,气势巍然。山门外有一放生池,旧称“罗星池” ,亦称“莲花潭” ,白石栏杆围塘。池中碧水映日,锦鲤畅游。罗星池边有一口八卦古井

7、,清泉汩汩而出,四时不枯,传郑成功屯兵于此,苦无淡水,后经关帝点化掘得此井。井边竖一“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石碑,彰显关帝之威严。 古刹为皇宫体三进式,主要建筑集中于中轴线上, 由低而高, 层次有序, 布局严谨。庙殿有端门(太子亭) 、前殿(龙庭) 、拜殿回廊、大殿及花园等。从总结构看,整座庙宇属抬梁式木构架,悬山顶,它保持了明清时古建筑的规格和建制,是传统的对称型建筑,同时又揉进了闽南建筑特有的精致和细腻的建筑风格。寺内又设回廊厢房、丹墀龙陛,颇具皇家气派,这也许是为了与关圣帝君的身份相称吧。整座古刹依地势逐级递高,层层而起,与对面鲸波浩淼的东山湾呈现一动一静,一阴一阳之势,俨然一派“不动如山

8、岳,不绝如江海”的武圣气派!这关帝庙不正是关帝圣君的化身吗? 迎面的庙门是一座华表楼亭式建筑,俗称“太子亭” 。整个“太子亭”建于三层石3垫座之上,由六根石柱并两条根石梁顶托着数百支纵横交错的斗拱构成。每拱一斗九升,叠彩垒金而上,捧架起一座楼亭。 “太子亭”的结构颇为特别,其左右两边的四根石柱都由外向内倾斜,在同类建筑中非常罕见。这种形式构成了稳定的三角形受力结构,使得整个建筑不但稳如泰山,而且还显示出一份精巧和灵动,是力与美的完美结合。六百年多来, “太子亭”历经无数次台风、地震的侵袭,都安然无恙,充分显示了结构的精妙。 “太子亭”中间两根最粗大的石柱上,横架一根石梁,迎面镌刻着“嘉靖壬寅五

9、月吉日前都劝缘子孙重修”朱红大字,背面镌刻“明正德己巳年绅耆吴子约、黄宗继、方延元、游日初、黄宗能、方肃敏、方体扬、林道济、唐孟岳、武守为九月吉日募众鼎建” 。 “太子亭”飞檐下前额竖一方红底镂花鎏金匾额,上镌“武圣殿”三个镏金大字;后额亦竖一方镂花鎏金匾,上镌明万历年间铜山进士文三俊敬题的关帝圣君赞 。 “太子亭”的屋顶上有各种闽南地方特色的剪瓷雕图案,正面是“八仙过海”和“兽图” (麒麟、象、狮、虎、鹿、羊、骡、豺) 。背面雕唐宋故事中的 120 个人像,如李世民登基, 穆桂英挂帅等,这些人像造型生动,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剪瓷雕是闽南所特有的建筑装饰工艺,就是将瓷碗、杯、盘打碎以后,用彩色

10、碎瓷片粘贴成图案造型。这种传统艺术过程繁锁,需要有精湛的工艺才行。由于图案是用彩瓷构成,因此能够历久如新。每当丽日中天之时,瓷雕闪闪发光,流光溢彩,虽不比紫禁城的琉璃屋顶一般壮阔,却也有一种别样的美丽。 4对着太子亭正中央的门洞看过去, 可以发现关帝庙的中轴线与隔海相望的文峰塔的塔尖成一条直线。武圣庙,文峰塔,一武一文,一峻一秀,整个庙宇构思之精巧可见一斑。 穿过“太子亭”而入关帝庙,两厢青瓦回廊,紧抱山门。整组建筑基本为木结构,从年代上看,多为明代建筑,部分为清代和近代。回廊左右分别附祀马良、廖化二公及护马二将(左牵赤兔马,右牵白马) 。廊沿共立四对精巧典雅的人物、山水、龙凤浮雕石柱。左墙竖

11、有康熙二十年 (1681)大都督鼎翁黄公兴庙惠民功德碑记 和康熙五十二年 (1713)公立关永茂碑记 ,刻载东山百姓“共尊关帝圣君为祖” ,立“关永茂”为户名,终于5康熙五十六年(1717)正式入登大清户籍一事。右墙竖有同治九年(1870 ) 重修武庙碑记 。右廊边门通花园,园中有巨岩石刻、古榕奇树,水池假山,幽雅清静。并竖雕花石碑,上镌关圣帝君觉世真经 。明正德年间寺庙住持僧月堂在鼎建成铜城关王庙记是这样描述庙貌:“庙之地势,龙盘虎踞,水秀山明;庙之壮观,恽飞鸟革,夭棘趺翼;庙之定制,纵袤百二十尺,横广五十一尺;庙之规模,五宫巍巍,廊腰缦回,阶级峻绝,中萧闲门,外高华表,傍则僧舍翼然。非昔人

12、之旧矣!是以祈者颂、赛者颂、游玩者乐、问吉凶者赞羡,官使停骖者便于息。虽古腾王阁,莫是过也”。 用关帝庙去比滕王阁,确有溢美之意,但整个庙宇的确也可算作非同凡响。最为抢眼的要算是立于前殿(龙庭)正面的两根主石柱了,这是一对盘龙柱,为关帝庙最早石雕,风格古朴简拙。虽比不得曲阜大成殿前云龙石柱的华美,但苍龙的古拙遒劲却更胜一筹。拾级而上,到达龙庭前,仰面观看,檐下悬挂一块“山西神圣”匾额令人心生崇敬。两边树立着“肃静”、“回避”和通体贴金的“山西夫子”的执牌,显然是将关公与孔子并列了。石柱上刻着潮州总兵薛受益所题“山岛雾收舒正气,海门日出照精忠”的门联,更加深了古刹即是关公的感觉。大殿下安放这两排

13、兵器架,插着十八般兵器,时刻昭示着武圣庙的勇武和威严。大门额上所悬“武庙”金匾和后面悬挂的“德参天地”石匾无不传递着后人对关公的无限敬仰。 龙庭共有三个门,中门两旁各立一只雕花石鼓。最有意思的是,石鼓上横担一根朱漆雕龙镂凤鎏金木棒,两端略细中间稍粗,雕工精美,制作考究,一望便知定是非凡之6物。木棒挡住中门,使人无法迈门而入。经过打听才知道,这不是什么“木棒”,而称作“龙档”或“皇档”。为的是将人们挡在外面不能从中间门出入关帝庙,只有关帝出巡或皇帝叩谒才能从中门进出,这也是表示对关帝的敬意。两旁的两个边门习惯上东面的称作“文经”门,而西面的称作“武纬”门,门楣上分别刻有“国泰”、“民安”二字。意

14、在向后人昭示关公乃武乃文的风范和保境安民的功勋。 我不是皇帝,不能僭越,便从“文经”门进入前殿拜庭。庭廊上方悬挂乾隆五十三年(1788)陕甘总督、嘉勇候福康安敬奉的关帝颂文匾。两侧嵌墙柱联为:“入圣门总要请祈休咎,登帝殿便知明断是非”。拜庭中置有青石祀案和铜铸双龙大香炉等,香烟缭绕,祀火明盛。拜庭两侧回廊又有雕花石柱几对,雕工细腻繁复,与龙庭前的龙柱形成了鲜明对比。回廊屋顶尽施金漆彩绘,做工精巧繁复,令人称奇。这些金石雕刻,皆出于历代名家之手,尽为上乘珍品。 大殿左畔有一赑屃,背上竖着大明正德年间住持月堂大和尚所立鼎建铜城关王庙记石碑。旁置清代道光年间所铸铜钟一口,高逾三尺,重四百多斤,一击之

15、下响遏行云。殿右置大鼓一面,鼓为地音,每逢祭仪,钟鼓和鸣,壮观无比。 殿前青石龙陛,上面雕刻着一条罕见的盘龙,龙头在陛石的中间,怒目圆睁,吞云吐珠,龙身顺次盘开,祥云环绕,爪角峥嵘,呼之欲出。关于这块青龙陛石的由来,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人得到了一块上好的水磨青色大陛石,为一时非凡之物,没有人敢擅自享用。恰逢东山关帝庙重修,便将陛石献给关帝庙,并请来能工巧匠师徒两人雕这块石头。师傅决心将这块陛石雕成一块独一无二盘龙石雕,可是刚开工之时恰好家中有事不得已只能赶回家去。这徒弟久等不见师傅回来,就大胆地试着运用压缘法的雕刻技法,将盘龙雕刻在这块陛石上,待师傅从家中赶回来时,看到徒弟的杰

16、作不禁大加赞赏,自叹不如。 7殿前廊柱刻联: “德配文宣垂千古,功高武穆冠千秋” ; “天地间完人第一,古今际正气独尊” 。大殿正面隔屏与嵌墙计有六根青石角柱,分别刻联: “肝胆在中结得君臣兄弟,尊亲无以同兹日月山河” ; “情同骨肉兄及弟,义薄云天君与臣” ; “尼山未见之刚者,邹峄难言此浩然” 。廊柱或方或圆,或柱身平滑或通体起棱,颜色暗暗如古金铁,皆是经年之物。 沿丹墀而上至关帝庙大殿。大殿属抬梁式木构架建筑,悬山顶,上覆绿色琉璃瓦。飞檐斗拱、雕梁画栋,金木雕、石雕琳琅满目,金碧辉煌。殿顶琉璃铺瓦,庙脊彩瓷剪贴,一饰“双龙戏珠”,一饰“丹凤朝阳”,其余花鸟鱼兽千姿百态,流光溢彩。大殿阔三间,进深六间。总长 40 米,宽 17 米,面积 680 多平方米。 8正殿之上最醒目之处悬挂清代咸丰皇帝手书“万世人极”的巨大金匾,意为关帝的品格是千秋万世为人的终极标准。但咸丰生性优柔,体质羸弱,即便身为皇帝,其“御笔”也未必能入关公的凤目。倒是殿中石柱所挂明武英殿大学士黄道周亲书的“数定三分扶炎汉平吴削魏辛苦倍常未了一生事业;志存一统佐熙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