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学年度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911302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2010学年度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09-2010学年度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09-2010学年度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09-2010学年度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09-2010学年度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2010学年度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2010学年度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12009-2010 学年度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学年度九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分数 120 分 时限 150 分钟 拟题 易万成)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卷。品析汉字(10 分)1、结合语言环境,给加粗的字注上拼音(2 分)一个热爱语文的人,绝不会在语言积累( )的过程中感觉到劳累( ) ,尽( )管优美的语言无穷无尽( ) 。2、根据拼音提示,将正确的汉字写在括号里(2 分)A 做人要 gungmnglilu ,B 做事要 dudlingl ,C 做学问要 qirb

2、sh , D 做朋友要 gndnxingzho 。3、用组词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的意思。 (1 分)身正为范( ) 德高( )为师4、仔细揣摩“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 )中的“名”的意思,并写出含有“名”字且意 思与“不能名其一处也”中的“名”相同的一个四字词语(1 分)5、读了莫怀戚的散步 ,作者背着母亲行在走田间小路上的情景历历在目,我们无不被其孝 顺所感动,请从汉字的造字方法上解释“孝”的本意。 (2 分)孝 6、下列是太平洋保险公司的广告语,请你写出对它的理解(2 分)平时一滴水,难时太平洋。阅读美文(60 分)一、享受山川之美(8 分)游白水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1游

3、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浴于汤池,热甚,其 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2,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3,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4,不 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俛仰5,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6,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1过: 苏轼的小儿子苏过,2少北:稍向北。3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4“深 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磓(zhu):当作“缒” ,音同字误。 缒,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 5俛仰:即俯仰,指弯身抬头,形容一上一下时

4、的样子。 6击 汰(di):击水。汰,水波。7、根据提示,用本期学过的古文中的原文回答。A:“书以付过”的“书”与陈涉世家的中“ ”的“书”意思相同。 (1 分)B:“其源殆可熟物”中的“殆”与隆中对中的“ ”的“殆”意思相同。 (1 分)8、写出“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的大意。 (2 分)9、从文末看,本文的作者是苏东坡,他在水调歌头中表达对亲人良好祝福的诗句是“ , ” (2 分)10、文中只用“ 雪溅雷怒,可喜可畏” 这八个字写瀑布的奇观。你觉得好在哪里?(2 分)二、体验生活之美(13 分)眼 睛我曾注视着一个孩子的眼睛,很久很久一天早晨,我经过一个地方,突然,看见路旁一双乌黑

5、的小眼睛。我停下来走到他的面前, 对于我的这一举动,他并没有退缩。他只有四五岁的样子,稚气的模样令人无限怜爱。噢,多美丽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2的一双小眼睛!我望着他,不禁心生赞美。如果说世界有神圣、美丽的东西,哪里能找到比孩子眼 睛里蕴含的更多的呢?我凝望着,凝望着,忽然有一些惶悚的感觉!怕我的面孔在他眸子中照出来。在这充满憧憬的眼睛里,找不到丝毫阴影,就像他没有忧郁的小心灵一样。我仿佛窥见他的 灵魂在空中翔舞,是自由而明朗的。离开了这个孩子。但,他明亮的眼睛,依然闪耀在我的脑际。以后,每一次看到这孩子,总 爱凝视他可爱的眼睛。我更相信:“从眼睛

6、里,可以探悉到一颗心灵。 ”从此,我惯以冷峻的逼视,去探索人们的眼睛。怀着一份奢望,想在茫茫人海,寻获一些可 贵的心灵。别怪我说得太颓废,我是失望!在可笑的人群中,我从未发现像孩子一样的眼睛。我看 见过英勇的、高傲的、睿智的、恋爱的、仁慈的眼睛我也看见过淫荡的、充血的、谄媚的、贪 婪的、哀怨的眼睛我看见过发光的或失神的眼睛、高尚的或卑鄙的眼睛,然而从没有看过像那 孩子如秋夜莹星一样清澈、明亮,洋溢着生命希望的眼睛。也许仍是有的,也许隐藏在晦暗的角隅, 我想。一次,我走在薄暮的旷野中,斜阳昏暗的光线,笼罩了山峦水影,苍茫的气氛迷漫在天地间, 空中充满了凄迷的情调。我孤寂地走着,一条又直又阔的黄土

7、大路,一直伸展开去,没有尽头似的 隐没在遥远的暮色里。我的心灵为这一片暮色所震憾了前面,有一个行路的人影,我加快脚步赶上。是一位龙钟的老人,拄着杖缓慢地走着,很衰 老了,可是步履仍很矫健,一步一步,迟缓,却很有力。从后面赶上,我问:“老先生,前面不远就到宿店了吧?”听到了我的声音,老人似乎有些惊讶,有些犹疑,但他终于回答了我:“青年人啊,你的眼 睛看得清楚,为什么要问我啊?不过,要到宿店,路还是很远的。 ”朗朗的声调铿锵动人,我才注意到老人双目已经失明了。你走得快还是先走吧,我独自走惯了,黑夜和白天,都是一样,我总是摸索着走。 ”我走得快吗?我心中重复着这句话,也许此时我的脚步比老人快,可是,

8、谁知道老人的脚下 走过多少路了?真想伴他走一程,但看老人走路的姿态,知道他是善于行路的,我终于先行了。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可是它在我脑子里并不能轻轻抹去。像那次我突然间发现了孩子 眼里的光亮一样,留下了深刻的痕印。我忘不了老人的那种强傲的姿态,常常咀嚼着老人和我的那 段对话。不错,人生是漫长的,而且很难到达宿店。哪里是宿店呢?哪里又可以停下脚步呢?路是 没有尽头的,走啊!走啊!当生命之光熄灭了的时候,也许正是生命之光点亮了的时候。是的,路是没有尽头的。从孩子洋溢着生命希望的眼神,我懂得应该怀一分真情去开创未来 的道路。从老人双目已盲的行进中,我领悟到奋力前行的意义。选定自己的方向,踏实地走

9、。也许,这就是人生应该做的。我得换上孩子般真挚而充满希望 的眼睛。11文中第自然段列举了英勇的、高傲的、睿智的、恋爱的、仁慈的眼睛;淫荡的、充血的、 谄媚的、贪婪的、哀怨的眼睛。这些眼睛中一定不包括 的眼睛。 (1 分)12、联系全文,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不同含义。 (分) 我问:“老先生,前面不远就到宿店了吧?”、不错,人生是漫长的,而且很难到达宿店。 13、文中第自然段写道:“噢,多美丽的一双小眼睛!我望着他,不禁心生赞美。 ”联系全 文看, “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陈述。 (2 分) 14、文章具体描写了哪几种眼睛?作者分别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2 分) 15、文章第主要运用

10、什么表达方式?它的作用是什么? (3 分,前一问 1 分,后一问 2 分)育星教育网中学语文资源站()资源,未经授权,禁止用于任何商业目的。 316、文章写“我”在黄昏时的一条山路上赶路寻找“宿店” ,遇到一位失明老人, “我”真想伴 他走一程,但我终于先行了。你认为“我”该不该“先行”?为什么?(3 分)三、领略文化之美(11 分)一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 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唐诗,是中国诗坛的长江、广阔的流域面积灌溉着中 华民族的国土。据统计,全部唐诗,有作者三千六百多人,诗五万五千多首。而且由于唐代刻版印 刷术刚

11、刚发明,印书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谁知道有多少诗歌流失了!盛唐重要诗人王之涣,就只 剩下了六首诗。那么,整个唐代流失的数字,又有谁能统计出来?唐代,连政治连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唐代的诗坛,不仅诗多,诗人 多,而且还挺立着一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像李白、像杜甫、像韩愈、像白居易、等等等等, “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一个接一个登场的巨匠,宋朝以后的诗从创作时,都极力想跳进他们的磁 场却( ) ,或是极力想跳出他们的磁场却又( ) 。于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来了,放声一唱,就是“ A , ” ,看看这胸襟气度!在 交通和通讯工具都不发达的古代,山那边是什么样子很少有人知道,天涯是

12、不可能若比邻的。而这 只有人充满自信,相信能自由自在的活着,不会有政治地震与任何外力来阻隔人相会的愿望,才能 从容不迫唱出这样的豪情。于是陈子昂来了,像巨人一样挺立在幽州台上,面对着无限的时间与无限的空间,如春雷炸 响一样高唱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B ”!多么悲壮的歌声,像从历史的深处腾 出,不仅一声就唤醒了永远辉煌的盛唐诗,而且直到今天仍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审美的冲击波!于是那一群气势磅礴的边塞诗人来了,他们是盛唐的仪仗队,显示着盛唐的国威。王昌龄来 了,高唱战地进行曲:“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于是高适来了,他的千古绝唱燕歌行如钱塘江潮一样

13、喷薄而来:“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 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于是岑参来了,这个渴望建功立业的诗人满怀激 情高唱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群边塞诗人,或歌颂在保卫祖国的战争中一 往无前的昂扬斗志,或诉说战争的艰苦和残酷,都那么英姿飒爽,气势灼人,因为他们是盛唐的诗 人,盛唐诗坛的风云人物,喷发的是永远震撼人心的边塞英雄交响曲。终于李白来了,他配合时代的最强音,以惊动千古的气势唱出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C ” 。这是巨人昂首天外,用目光提起黄河滚滚狂涛向海里倾倒时才能找到的感觉。正是这个宣 言“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超级巨人,把盛唐精神

14、上推上了照耀千古的最高峰。然而,盛极一时的唐王朝终于酿出了“安史之乱” ,这一场延续了八年的战争,把盛唐的气 象一下扫得七零八落。于是杜甫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地走来了。这个悲天悯人的诗人,虽然到“安 史之乱”爆发那一年已经四十四岁,但他唱不出盛唐的理想主义,唱不出盛唐的浪漫气质。他用嘶 哑的歌喉唱出来的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是一片中唐的血泪,是目睹盛唐气象破灭的悲 哀。于是韩愈来了。这位个性极强、想把盛唐气象召唤回来以重新振起自信的诗人,开创了一个 奇崛险怪的诗派。他大声疾呼,用诗一样的语言喊出了“物不得其平则鸣”的千古名言。显示出想 用地震的强力重新推出一个高峰的魄力。于是白居易来了,一出场就倔强地唱出了“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的坚韧。显示出唐王朝仍然是一个极有活力的存在。他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 诗歌的风格浅切平易,与韩愈的奇崛险怪双峰并峙,使唐诗呈现出又一个气象万千的新天地。然而,唐王朝毕竟走上了无可挽回的下坡路。唐诗也从中唐的再度繁荣跌进了晚唐的衰飒。 于是李商隐来了。他眼前一片朦胧,不知风从哪里来,也不知道向哪里去。他的歌声是感伤的、低 沉的,望着逐渐黯淡的黄昏,一唱一咽地低吟着:“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D , 。 ” 他是在哀叹自己的不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