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909366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历史 第 1 页,共 10 页20072008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级历史科试题高一级历史科试题 (必修 2 模块考试)说明: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用 时 90 分钟。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别、学号填写在答题卡和答题卷上。 2、考试结束,只交回答题卡和答题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7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70 分,考生必须用 2B 铅笔将所选择的答案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涂好涂黑) 1远古时期,传说中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反映了这一时期: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

2、主 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C原始农业的出现 D个体小农经济的出现2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这是古人赞颂某一水利工程的话。如今这一水利工程又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一工程是:A灵渠 B郑国渠 C白渠 D都江堰3春秋时期,促使一家一户为单位的个体小农经济产生的主要条件是:A统治阶级的提倡 B国家分裂的影响 C社会人口的增加 D铁犁牛耕的出现4明代前期以前,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技艺最高水平的是: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手工工场5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的特点不包括:A官府统一管理 B拥有最高生产技术C生产大多不计成本 D市场竞争力比较强6 “农夫早

3、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纴” (墨子 )下列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农民家庭有耕有织 农民注重树木栽培 农民家庭劳作艰辛 农村棉纺织业非常发达A B C D7 “垄断”一词源于孟子“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罔市利” ,垄断一词反映了:A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发展 B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追逐名利C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 D春秋战国时期注重文化娱乐生活8唐朝的长安,商业活动集中在东市、西市。这里成为繁华的商业区,这表明:A长安是著名的商业城市 B唐朝统治者高度重视商业发展C唐统治者实行有限的发展商业政策 D唐统治者已放弃重农抑商的政策高一历史 第 2 页,共 10 页9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进

4、入一个新阶段,这里的“新阶段”主要是指:A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 B城市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变C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市 D城市中的娱乐设施齐全10我国奴隶社会实行井田制,井田制的实质是:A土地属于国王的土地国有制 B奴隶主贵族所有的土地私有制C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D国王所有的自耕农土地所有制11历代封建王朝大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目的是:限制甚至打击工商业 安定人心 保障国家安全和政治稳定 巩固封建统治A B C D12下列中国古代商人的活动,成为封建统治者“抑商”理由的有:城市繁荣,出现众多的商业都会 农民羡慕从商利润丰厚,弃田从商 商人凭财势侵夺地产,使农民失去土地,造成社会的

5、不稳定 奢侈之风导致人心腐化A B C D13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重视农业的观念 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安土重迁的思想A B C D14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影响有: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造成了中国的日益落后 加速了小农经济的解体A B C D15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的主要途径是:A西方的殖民活动 B东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正常的经济交流16中国历史上的郑和下西洋与欧

6、洲的新航路开辟活动相比,两者最根本的不同是:A时代背景不同 B根本目的不同 C规模大小不同 D航程远近不同17下列有关 17、18 世纪殖民活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B主要手段是依靠正常的商品贸易C使欧洲兴旺发达 D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18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早期殖民活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加速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加速了西欧封建主阶级的衰落 开拓了越来越广阔的海外市场 贩卖黑奴为欧洲手工工场提供了大量劳动力A B C D1919 世纪下半叶,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这高一历史 第 3 页,共

7、10 页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地方的原料,它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上述状况反映了:A环球航行的探索 B世界市场的形成C殖民扩张的开始 D资产阶级的形成20鸦片战争后, “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这表明:中国棉纺织业水平下降 资本主义制度优越于封建制度 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开始解体 手工生产难以与机器生产竞争A B C D21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它:A是由封建社会中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 B在各个生产行业同时产生C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的

8、D从根本上破坏了封建土地所有制2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的特点是:A轻工业发展迅速 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C重工业发展迅速 D轻工业与重工业协调发展23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叶出口激增,这一现象表明:中国农产品日益商品化 中国逐渐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中国对外贸易顺差扩大 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是的竞争力增强A B C D24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后,外轮就损失了 1300 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减少数十万匹。这说明洋务派兴办民用企业:A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 B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C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科技人才 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

9、用2519 世纪末清政府考虑调整民族工业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洋务企业产生的利润的刺激 B扩大民族资产阶级的影响C甲午战争后出现的财政危机 D帝国主义提出了扩大市场的要求26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本过万元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内因是: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设厂 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专制统治27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它提出“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的口号,这表明:A洋务派十分重视军事工业 B洋务派

10、已明确“富”与“强”之间的辨证关系C洋务派已认识到必须走实业救国的道路高一历史 第 4 页,共 10 页D洋务派把建设军事工业放在首位28李鸿章认为“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 ,其实践上述思想活动是:A创办发昌机器厂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C创建北洋海军 D创办开平煤矿29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誉创办的民族企业发展很快,但很快就走下坡路,从根本上讲是由于:A近代中国的矛盾错综复杂 B资产阶级力量弱小C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D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30下表反映了华北某地农村集体和农民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54 年(%)1957 年(%)贫农

11、、中农91427集体86973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31建国初期,为我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施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的是:1952 年国民经济形势的基本好转 19531956 年三大改造的进行 1956 年中共八大的召开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召开A B C D321962 年,我国发展农业的计划是农业总产值比上一年增长 85%,实际结果是比上一年增长了 116%。形成良好发展势头的局面的原因是:A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B人民公社化运动C国民经济调整的“八字”方针 D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33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12、上不断前进,这表现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 实现工作重心的转移 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A B C D34从 19531957 年,我国进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该计划体现了党的主要指导思想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同步进行B国民经济各部门按比例协调发展C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D在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政治制度建设高一历史 第 5 页,共 10 页35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曾经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数次调整。 “文革”后,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性举措是:A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

13、 B以乡,镇政府代替人民公社C直接选举农村基层干部 D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36我国经济特区、开放城市、经济开放区大都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中央政府这样考虑的主要依据是:A对外交通便利 B人们思想开放,容易接受新的经营方式C侨胞多,容易吸收外资 D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和条件37戊戍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 ”此诗主要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A倡导婚姻自由 B易服、废止缠足 C全盘西化 D反清革命38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B促进了人口流动和信息交流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 D减缓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程39中国一位电影导演布置 19 世纪 70 年代的场景时,下列现象符合史实的是:A中国的轮船航行在长江上 B一位军人在打电话C安排一场在汽车上的打斗场面 D用飞机空投救灾物资40近代中国引入和发展新式交通工具,最符合历史潮流的是:A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C加强了与世界的联系 D推动了近代化的进程411933 年,假如你从中国江西出发,前往美国、英国、苏联,沿途不可能看到的是:A中国:蒋介石在组织军队围剿中央红军 B美国:经济繁荣,工业生产高涨C英国:对帝国外的商品征收很高的关税 D苏联:机器隆隆,但人民生活困难42罗斯福说:“民主政府就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