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文学理论与写作考研真题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909267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年文学理论与写作考研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06年文学理论与写作考研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06年文学理论与写作考研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6年文学理论与写作考研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年文学理论与写作考研真题(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 年文学理论与写作考研真题年文学理论与写作考研真题考生专业:中国语言文学 考试科目:文学理论与写作 一、一、简答题(50 分 每题 10 分) 1、 为什么说文学既是无功利的又是功利的?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从目的看,它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 (2 分) 说文学是无功利的,是因为: (1)文学史审美的,而审美是无功利性的,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 (2 分) (2)集中体现在作家的创作活动和读者的阅读过程中,作家需要舍弃功利心才能创作出 好作品。读者需保持无功利心,才能进入文学的审美世界。 (2 分) 虽然文学直接地是无功利的,但间接地或内在却又隐伏着某种功利性。 (1)间接地有

2、深刻的社会功利性,显现为审美地掌握世界的深层目的。 (2) (2)它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作实现其反应现实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 总之,文学的无功利性是直接的,功利性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是实现间接的功利性 的手段。 (1 分)所以说文学既是无功利的又是功利的。 2、 试简述作为文学创作客体的社会生活的特殊性? 人的意识活动包括文学艺术活动和科学认识活动,他们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作为文学 创造客体的社会生活具有特殊性。 (1 分) (1)它是整体性的社会活动, (视论述情况给 1-3 分,无则 1 分) (2)它是具有审美价值的或经过审美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的社会生活, (同上) (3)

3、它是作家体验过的社会生活。 (同上) 3、 何谓艺术发现?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有哪些? 艺术发现是艺术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照自己的认识和评介 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的独特感受。 (2) 艺术发现的心理特征有: (1)它是艺术家心灵的蓦然领悟。2 分 (2)它是艺术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的凝合,体现着深层的心理内容。2 分 (3)它是艺术家对外在事物的独特把握,常常是外在事物的某一突出点与艺术家内心体 验相契合。2 分 (4)它并不改变原来的事物 。艺术家把自己独特的感受注入其中,在自己的知觉中产 生新创造物。2 分 4、 你认为意境是什么?

4、试举例说明文学的意境特征? 意境:抒情型文学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 审美想象空间。它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1 分 文学意境的主要特征有: (1)情景交融。这是意境创作的表现特征。 (视例证情况给 1-3 分,无则 1 分) (2)虚实相生。这是意境创作的结构特征。 (同上) (3)韵味无穷。这是意境的审美特征。 (同上) 5、 试简析文学消费为什么不能等同于一般商品消费? (1)适用领域和价值衡量标准不同。 (视论析情况给 1-2 分,无则 1 分) (2)交换价值的评估不同。 (同上) (3)使用价值的增减不同。 (同上) (4)是否要求消费者积极

5、参与方面不同。 (同上) (5)消费过程中是否有再创造的情况不同。 (同上)二、二、论述题(30 分,二选一作答) 1、 关于诗歌有这么几种说法: A、 “子曰:诗三百 ,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 (论语为政 ) B、 “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 移风俗” 。 (毛诗序 ) C、 “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 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境,言有尽而意无穷” 。 (沧浪诗话诗辨 ) D、 “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与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 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

6、 。 (叶燮原诗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 A、B 两项体现了一种共同的文学批评形态,通常指称什么? (2)上述 C、D 两项体现了一种共同的文学批评形态,通常指称什么? (3)请分别论述上述文学批评形态的主要特点? (4)试简单评述上述文学批评形态。 答案:(1)伦理道德批评。 (2)审美批评。 (3)伦理道德批评的主要特点: 第一、 历史的久远性。 (视论述情况给 1-3 分,无则 1 分) 第二、 形式上的恒定性和内容上的流动变化性。 (视论述情况给 1-3 分,无则 1 分) 第三、 在评价作品的“道德”或“不道德”时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差异性甚至敌对性。 (视 论述情况给 1-3

7、 分,无则 1 分) 审美批评主要特征: 第一、 重情感性评价,着眼于作品以什么样的情感并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了成功的表现和引 起了读者的心灵震荡与情感激动。 (视论述情况给 1-3 分,无则 1 分) 第二、 体验与超越矛盾统一。 (视论述情况给 1-3 分,无则 1 分) 第三、 常常是一种形式或形象的直觉批评。 (视论述情况给 1-3 分,无则 1 分) 4) 伦理道德批评并无定型模式,但其一些基本原则如“寓教于乐”等一直在批评中起 作用并且渗入各种形态中,道德伦理批评在文学健康内容的导向、社会风气的净化、 人的心灵的陶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 分 伦理批评过于强调文学内容的道德方面,对文学

8、的性灵和创造力往往有所忽略,有时 把“寓教于乐”成了“重教轻乐” ,把文学等同于教化工具和政治传声筒,将文学导向 发展的偏路。2 分 审美批评要求作品满足人们的审美兴味,审美需求。我国从钟嵘、司空图、严羽到王 夫之、叶燮、王国维等大都有审美批评的主张和实践,并且也推动了文学的审美发展。 西方美学流派众多,思潮纷繁,在审美批评方面并无统一术语,但也有审美批评的事 实以及各种主张。2 分 美是文学的本质定性之一,审美批评深化了文学的认识论,将文学的发展导向其本体。 但有时候有些过于强调形式,而对文学的内容思想有所忽略,从一定程度上将文学导 向重形式轻内容的偏路。2 分2、 话语情境指文本中由词语、

9、体裁、结构等要素构成的具体话语环境。作家的个性和作 品的风格,就是通过这些话语情境体现出来的。试举例说明文学风格与几种主要话语 情境要素之间的关系,作品的风格与语词、题材、结构、体裁的选择与主题的提炼、人物的塑造、环境描写等主 要话语情景要素密切相关, (1)风格与词语运用。 (视例证情形给 2-5 分,无则 2 分) 词语是表现风格的第一要素,作家注意运用特定的词语以使格调突出。 (2)风格与体裁选择。 (视论述情况给 2-5 分,无则 2 分) 不同的体裁体现不同的风格,不同的体裁适宜采用相应的风格。 (3)风格与结构安排。 (视论述情况给 2-5 分,无则 2 分) 不同的结构安排,体现

10、出不同的风格,各类风格的表达有其相匹配的结构安排。 (4)风格与题材选择和主题提炼。 (视论述情况给 2-5 分,无则 2 分) 不同风格流派的划分,与题材的选择和处理的特点直接相关。不同的作家,可能比较 擅长某类题材,对题材的处理的方式和角度,影响着作品的风格。 (5)风格与人物塑造。 (视论述情况给 2-5 分,无则 2 分) 人物塑造,不仅仅反映一定生活本质和社会风貌,而且体现作家的感情愿望和风格特 点 (6)风格与环境描写。 (视论述情况给 2-5 分,无则 2 分) 不同的作家对环境的处理有不同的方式,体现出不同的风格。三、三、作文(7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并以自己对材料的理解为

11、基础,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1)围绕材料自拟题目:(2)观点明确,论析条理清楚,结构完整:(3)字数 1000 字以上。 诗经中的关雎 。在一般读者看来,不过是一首男女思念的情歌,但在从封建道德出 发的经学家那儿,却被认为是“后妃之德”的赞美。唐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诗云: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本意不过是抒 发对优美自然风光的赞叹之情,看不出另外有什么寄托,元人赵章泉却从社会道德观念出 发,不顾全诗的整体结构,认为前两句是写“君子在下小人在上之象” 。 金瓶梅中的潘 金莲,谋害亲夫,嫉妒淫荡,在作者笔下,无疑是一个应遭千人唾、万人弃的孽障。但在 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孟超的心目中,潘金莲却是一个不甘忍受封建束缚、勇于追求自由,值 得同情的千古悲剧人物。诸如此类文本意义与形象的变异,在文学接受活动中是非常普遍 的现象。 伽达默尔认为,一部文学作品的意义,永远不会由作者的意图穷尽。当作品从一种文化或 历史背景转到另一种时,人们就会从作品中采取出新的意义,而这种新的意义可能从未被 原作者料到,也未被同时代的读者料到。加墨达尔指出,这种不稳定性恰恰是作品特征的 组成部分。一切解释都由情境决定,受文化历史的相对标准和抑制,因此文学文本不可能 只有一种意义或一种解释。这种观点不禁使人质疑,对于文学文本“客观的”理解是否还 有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