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汇总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6909180 上传时间:2018-04-04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06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06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06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06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6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汇总(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062006 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汇总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汇总(按人教版教材顺序排列) 这是这是 20062006 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汇总年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分章汇总( (仅缺上海试题仅缺上海试题),),可以大大节省各位教师的时可以大大节省各位教师的时 间间, ,可供各年级复习测试。从中可看出哪些章节考的多,哪些少,非常实用。可供各年级复习测试。从中可看出哪些章节考的多,哪些少,非常实用。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全一册全一册第一章第一章 祖国历史的开篇祖国历史的开篇 先秦先秦 (2006 年江苏卷)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右边示意图中阴影部分 的是A盘庚迁殷B牧野之战C吴越争霸D葵丘会盟 (

2、2006 年北京卷)读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完成下题。图 5 春秋形势图 图 6 战国形势图 对比图 5。从图 6 可以观察到的政治局势变化是 A尊王攘夷 B楚王问鼎 C三家分晋 D秦修万里长城 (2006 年广东历史卷)右图所示之剑出土于甘肃灵台,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是我国现今出土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之一。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2006 年广东历史卷)阅读下列材料中学历史教学园地中学历史教学园地【材料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豆:古代盛食器具) -摘自礼记中学历史教学园中学历史教学园地地【材料二】凡进食之礼食居人

3、之左,羹居人之右.(食:干饭类食品; 羹:有浓汁的食品)中学历史教学园地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摘自礼记以饮食之礼,亲宗族兄弟. 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燕通宴)-摘自周礼【材料三】羹之有菜者用枝,其无菜者不用枝.(枝;筷子)2-摘自礼记【材料四】考古发现的战国以前的餐叉中学历史教学园地中学历史教学园地据王仁湘饮食与中国文化上述材料反映了周人饮食生活的状况.请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概述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不得直译和摘抄原文)(13 分) 答案: 本题要求考生从两个层次回答问题。 第一层次信息:宴饮时,按身份(等级)分配食品;食具有筷子;食具有叉子;食品的摆 放有一定的规定;食具的使用有一定的规

4、矩;饮食行为有礼仪要求。 (8 分) 第二层次信息:饮食之礼起到加强宗教团结,沟通社会关系的作用;周代已经形成一定的 饮食礼俗;饮食礼俗体现了等级有差,贵贱有序的思想。 (5 分)第二章第二章 封建大一统时期封建大一统时期 秦汉秦汉(2006 年广东历史卷)岭南地区归属中央王朝版图始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中学历史教学园地A西周 B秦汉 C西晋 D隋唐中学历史中学历史 (2006 年天津卷)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 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颁布“推恩令” 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D.颁布“附益之法” (2006 年江苏卷)下列历史事件

5、发生在东汉时期的是A张骞出使西域 B倭奴国奉贡朝贺:C昭君远嫁呼韩邪单于 D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第三章第三章 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两晋、南北朝 (2006 年天津卷)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手工业发展表现的是 A吴、蜀的丝织业闻名全国 B建业、扬州是有名的造纸中心C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 D青瓷制作技术日臻成熟3第四章第四章 封建社会的繁荣封建社会的繁荣 隋唐隋唐(2006 年江苏卷)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 炀帝大业元年,发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自西苑引谷、洛水达于河,又 引河通于淮海,自是天下利于转输。四年,又发河北诸郡百余万

6、众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这于 河,北通涿县。自是丁男不供,始以妇人从役。 通典卷十漕运材料二材料二 (通济渠和邗沟开通后)水面网四十步,通龙舟,一自京师至江都,离宫四十余 所。(江南河开通后)八百余里,水面阔十余丈,又拟通龙舟,并置驿官草顿。大业杂记材料三材料三 将兴辽东之役,自洛口开渠达于涿郡,以通运漕。 一一隋书卷六八阎毗传材料四材料四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胡曾汴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皮日体汴河怀古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李敬方汴河直进船请回答:隋朝开凿大运河除为加强

7、对南方的控制外,还有其他目的,根据材料一、二、三加 以概括。 (3 分)大运河开通后,后人对此褒贬不一。根据材料四归纳三位诗人的不同观点。(3 分)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谈谈你对隋朝开凿大运河的看法。(6 分) 答案:目的:沟通南北交通运输,满足隋炀帝巡游作乐的奢欲,运输军队和物资北征高丽。胡曾认为开凿大运河导致隋朝灭亡。皮日休肯定了开凿大运河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李敬方着重指出了运河开通后统治者对江南的搜刮和掠夺。积极作用: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有利于沟通南北交通加强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消极作用:加重了劳动人民的徭役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了隋朝的迅速灭亡,也加强了对江南人民的搜

8、刮、掠夺。开凿大运河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2006 年重庆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 “夫农者,国之本,本立然后可以议太平。若不由兹,而云太平者,谬矣。 ”旧唐书 材料二材料二 “贞观初,户不及三百万,绢一匹易米一斗。至四年,米斗四五钱,马牛被野。 ”新唐 书 材料三材料三 表 1 据通典天宝八年(749 年)统计河北道、河南道(唐玄宗时按山河地形,分全国为 十五道)各仓所储粮食量。各仓储粮大致反映各地粮食产量。 4(3)材料一体现了唐朝的什么思想?(2 分)这一思想在唐朝前期的政策措施和制度中是 如何体现的?(6 分) (4)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2 分)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影响唐朝农

9、业生产的技术因素。 (3 分) (5)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史实?(3 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经济区 在唐朝前期居于什么地位?(2 分) (6)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对唐朝盛世局面出现的作用。 (2 分) 答案: (3)重农思想(以农为本思想) 。唐朝前期统治者推行轻徭薄赋、劝课农桑的政策;实行 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4)唐前期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兴修了水利工程,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出现 了曲辕犁。 (5)河南、河北两道是全国重要产粮区。是全国的经济重心。 (6)农业的发展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006 年四川卷)历史上的社会转型期,在政治、经

10、济、文化等方面往往会出现重大的发展 与变革,是我们认识和把握历史的关键。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在教育方面、孟子和韩非子在治国方面的哪些思想反映了当时 的社会变革?(6 分) 材料一材料一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唐摭言 高祖(隋文帝)既受命,置三师、三公及尚书、门下等省。隋书百官 志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征夏税无过六月,科税无过十一月。旧唐书 食货志(2)隋唐时期,在政治经济制度方面出现了许多重大变革。材料一分别反映了隋唐 哪些制度的改革与创新?(3 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主要的创新之处。 (6 分) 答案要点: (1)有教无类;民贵君轻;以法为本。(2)科举制,采用考试

11、的方式选拔官吏。三省六部制,形成分工合作、相互牵制监督的 完 整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第五章第五章 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五代、辽、宋、夏、金、元五代、辽、宋、夏、金、元 (2006 年北京卷)宋辽通过澶渊之盟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这次议和的背景是 A辽国财政无力支持战争 B辽军的进攻受到遏制 C北宋在财政上非常充足 D北宋军事占绝对优势5(2006 年四川卷)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她中年以后作品的突出特点是A. 怀念中原故土,渗透了忧伤的感情 B. 着重揭露封建统治的腐朽和黑暗C.

12、 着重表达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 D. 反映市民生活面貌,具有浓厚的市民气息 (2006 年四川卷)为了有效地控制地方,元朝统治者在地方设置的管理机构是A.西域都护 B.行中书省 C.宣政院 D.理藩院 (2006 天津卷)削弱相权是中国古代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A秦朝设立御史大夫和太尉 B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北宋设立枢密使和通判 D元朝设立中书省 (2006 年天津卷)下面叙述的是我国古代一项科技发明: “一板印刷,一板 已 自布字。此印者才华。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欧洲人开始使用这一技术是在 A.8 世纪中期 B.11 世纪中期 C.14 世纪中期 D.15 世纪

13、中期 (2006 年江苏卷)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A西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B隋唐时期已经有了活字印刷的书籍C唐朝时发明了管形火器“突火枪” 。 D宋代在航海交通上已普遍使用指南针(2006 年广东历史卷)下列中外文化交流事件中,发生在宋代的是中学历史教学园地中学历史教学园地A佛教开始传入中国内地 B十进位记数法传到天竺 C活字印刷术开始外传 D引进玉米和甘薯中学中学 (2006 年北京卷)图 7 所示艺术盛行的朝代是 A秦 B隋 C唐 D元(2006 年全国卷)(32 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以华夏文化为基础,融汇各民族文化,不 断丰富发展,生生不息。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

14、问题 材料一材料一 据礼记王制记述,春秋时期“中国(中原华夏) 、戎夷,五方之民,皆有其 性也,不可推移(改变) 。言语不通,嗜欲不同” 。而至东汉初年,据续汉书祭祀 志记载,光武帝称其时已然“车同轨、书同文、人同伦” 。 材料二:材料二:会宁(黑龙江阿城)及国家兴王之地,自迁都永安(今北京) ,女直(即女真) 浸忘旧风。宴饮音乐,皆习汉风。 金史世宗纪材料三:材料三:北方(指北方少数民族)奄有(统治)中夏,必行汉法,可以长久矣,故后魏 (北魏) 、辽、金历年(统治时间)最多。 -(元)许衡鲁斋遗书(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春秋时期到东汉中国文化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 这一变化的原因。 (9 分) (2)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汉唐时期少数民族在哪些方面丰富发展了中华文化。 (9 分)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金“行汉法”的原因,并概述其内容(10 分) (4)简述从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 (4 分)6答案: (1)从分散走向整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文化交流与战争,促成(长江、黄河流域)各 民族逐渐融合;秦汉长期的政治统一及其实行的统一措施促成了文化的一致性。 (2)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服饰、风俗习尚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少数民族地区的动植 物、食物的传入,提高了内地的生产生活水平;少数民族内迁与融合为中华文化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